胡:古代称北方和西方的民族如匈奴等为胡。许多从胡地引进的物品、物种也常常加上“胡”,如胡琴、胡椒、胡萝卜等。陆游诗中的“胡”指金人。
尘:古代战场上兵马征战扬起的尘土。
胡尘:侵略中原的少数民族,肆虐中华大地,尘土飞扬,乌烟瘴气。比喻侵略者的凶焰、压榨、掠夺、统治。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在金占领区生活但仍然效忠大宋的汉族人民眼泪都流尽了,盼望偏安江南的南宋军队打回来盼了一年又一年。
胡尘:胡人铁骑扬起的尘土。
三万里黄河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华山高耸直插云霄。
金兵占领地区的百姓在敌人的统治下受尽折磨,眼泪都哭干了,
他们盼望南宋军队收复北方失地,解救他们,盼了一年又一年。
诗人极写北地遗民的苦望,实际上是在表露(自己心头的失望。)【全诗以「望」字为眼,表现了诗人希望、失望,千回百转的心情。这是悲壮深沉的心声。】
记得点赞;满意采纳哦
胡尘:指侵略者的铁蹄践踏扬起的尘土。胡:中国古代对北方和西方民族的泛称。
翻译:铁蹄下遗民欲哭已无泪,盼望官军收失地又一年。这两句写沦陷区的百姓热切盼望恢复之情景。沦陷区的百姓在金人的铁蹄下痛苦呻吟,他们的泪水已经流干了,他们多么想回到祖国的怀抱啊,然而年年盼望王师北伐,年年都注定失望。历史背景:南宋时期,金兵占领了中原地区。诗人作此诗时,中原地区已沦陷于金人之手六十多年了。此时爱国诗人陆游被罢斥归故乡,在山阴(今浙江绍兴)乡下向往着中原地区的大好河山,也惦念着中原地区的人民,盼望宋朝能够尽快收复中原。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两句写沦陷区的百姓热切盼望恢复之情景。
沦陷区的百姓在金人的铁蹄下痛苦呻吟,他们的泪水已经流干了,他们多么想回到祖国的怀抱啊,然而年年盼望王师北伐,年年都注定失望。
胡尘,即胡地的尘沙,出自《王昭君》、《拟出塞》、《宣德皇后令》、《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诗句中胡尘指金人入侵中原。
1.胡地的尘沙。北周 庾信《王昭君》诗:“朝辞 汉 阙去,夕见 胡 尘飞。”明 梁辰鱼《拟出塞》曲:“有崎岖北污胡尘,哀笳倚拍,家山何处。”
2.胡人兵马扬起的沙尘。喻胡兵的凶焰。南朝 梁 任昉《宣德皇后令》:“拥旄司部,代 马不敢南牧;推毂 樊邓,胡尘罕尝夕起。”唐 白居易《法曲》:“以乱干和 天寳 末,明年胡尘犯宫阙。”宋 辛弃疾《木兰花慢·席上送张仲固帅兴元》词:“落日胡尘未断,西风塞马空肥。”明 屠隆《彩毫记·访道仙翁》:“万户伤心泣野燐,衣冠无处避胡尘。”太平天囯 洪仁玕《诛妖檄文》:“用 夏 变夷,斩邪留正,誓扫胡尘。”柳亚子《题<张苍水集>》诗:“北望中原涕泪多,胡尘惨淡 汉 山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