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开国时实力强劲,为什么不统一愿意归顺的大理国?

是因为其中有什么隐情吗?
2025-03-26 11:05:50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首先当时的大理国国力强劲有本事自守,没有想要归顺北宋的意思,双方一直保持着和平的状态。其次赵匡胤的确没对大理采取军事行动,不过这主要是因为他要将精力集中在消灭南唐等割据政权之上,不可能将有限的兵力财力用于降服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所以不得不在西南地区采取战略收缩。

尽管后来赵宋王朝逐一削平了十国割据政权,然而随着北方契丹民族建立的辽国兴起,北宋王朝又不得不面对来自北方的巨大战略压力。宋朝本身就是一个守内虚外的内敛王朝,加之面临来自北方的巨大压力,哪还有闲心打大理的主意。

事实上宋朝放弃的又何止只是一个大理呢?今天的越南本是唐末割据自立的静海军节度使政权,不也被宋朝放弃了吗?河西李氏的定难军节度使政权不也公然自立为西夏国吗?可以说相比汉唐而言,宋朝几乎进行了全面的战略收缩。

时间久了宋朝上上下下养成了因循苟安、不思进取的作风,于是宋朝君臣就编出一套所谓“宋挥玉斧”的典故以证明这是太祖皇帝的既定国策而非自己暗弱无能。事实上“宋挥玉斧”一说未见正史记载。

既然宋朝无意骚扰进犯,那么大理是否有窥视宋土之意呢?大理的疆域包括今天的云南、贵州、四川西南部以及缅甸、老挝、越南北部部分地区,总面积有72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今天云南省面积的2.9倍,人口将近400万。

以大理的实力自守有余、开拓不足,而大理本身对此是有清晰认识的,所以自立国以来就摈弃了南诏时期的扩张政策,转而实行以佛立国的内守政策。同时大理和宋朝展开了积极的互市贸易。公元1038年李元昊自立西夏国后宋朝失去了养马基地,此后同大理的互市贸易成为宋朝战马的主要来源。

回答2:

因为大理自身实力强,而宋朝本身就是一个守内虚外的内敛王朝,加之面临来自北方的巨大压力,哪还有闲心打大理的主意。

回答3:

因为大理自身实力强,当时北宋是面临北方的巨大压力,为了稳定朝廷是不可能接受一个自己无法控制的大理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