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作职责: 1)负责组织完成公司下达的生产计划,严格执行技术标准、工艺纪律和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对产品生产质量和车间管理负责。 2)参与不合格品的控制,贯彻执行公司确定的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及其他生产管理制度;对车间因管理缺陷生产的产品质量问题负责。定期召开质量分析会议,分析产生的原因,并通过日事清的会议管理功能记录会议内容并制订改进的措施和办法。 3)负责实施质量三检制(自检、互检、检验员检验),支持和协助质量检验人员的工作,确保作业指导书和操作指导书的执行,把好车间产品质量关。 4) 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生产现场的管理,做好产品标识和检验状态的标识以及对不合格品的隔离,完善产品生产加工工序的质量记录。 5) 负责车间生产装配的产品产量、质量、原材料消耗和劳动生产率的统计、汇总上报工作,确保统计数字真实、准确、完整。 二、考核项目和指标 (一)考核项目: 1技术工艺标准在生产中的贯彻执行情况; 2产量、产值、消耗、成本计划完成情况; 3班组建设、班组核算工作情况; 4发货按时交付率; (二)考核指标: 1、生产计划完成率;2、产品出厂质量合格率; 3、工艺纪律执行率;4、设备/工装/模具完好率; 5、生产材料消耗降低率;6、重大生产安全责任事故小于1% 三、主要的工作标准: 1、确保生产计划的完成,确保产品质量不断提高; 2、对生产过程中的资源配置(人力、设备、生产环境)、原料准备、技术提供、工艺加工直至产品实现的具体过程的管理制定生产管理标准。生产管理中应包括以下要求: a) 生产计划、调度计划的编制; b) 工艺规程的执行和工艺方案的落实; c) 工艺验证和评定的落实; d) 过程能力验证的具体要求; e) 设备调剂使用的具体要求; f) 生产原料调拨运输的一般要求; g) 生产单元操作人员的有序组织和调剂的要求; h) 生产现场各类信息沟通要求和反馈渠道。 3、对生产现场应提出文明有序的管理要求,包括: a) 合理确定工序质量控制点,确定定置物品与操作人员结合状态,确保操作方便,使用安全,提高效率; b) 对生产现场的工位器具实行规范化管理,对不同工序工位采用不同颜色,便于目视管理和工位器具管理; c) 督促对生产现场整理、整顿、清理、清扫,并不断提高员工素质。 4、生产管理标准的制定,应适应市场规律,包括: a) 组织协调生产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平衡; b) 以经济效益最大化为中心,对产、供、销、生产能力、技术评价指标和资金方面进行全面综合平衡。 c) 采用现代管理方法,运用预测技术、市场预测、目标管理、滚动计划、网络计划技术等方法编制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