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如何阅读历史书,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每种想法都有其独特的内涵,我们要尊重它的内涵,了解他它的不同,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看应我该如何阅读一本历史书。
对于如何阅读历史书,首先,我们要看这本历史书的前言。看历史书的前言,能让我们轻松的总览这本历史书所要讲的主要内容。从而总结出这本历史书所讲的时间段,具体讲的是哪一时期的历史。通过我们自己对这一时期历史的了解,简单的做出规划,应该怎样认真地学习这本历史书。
其次,我们要重点看目录。因为目录可以清楚的看到这本书所讲历史有几页的内容,根据内容的多少,从而初步判定这本书所讲内容的重点是在哪,对重点内容做标记,这样阅读的时候就需要更加的仔细认真,对这部分内容更加的关注。另外,阅读目录也可以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可以对感兴趣的地方做标注,先阅读自己喜欢的地方,从而对这本书产生浓烈的兴趣。
最后,我们要仔细的阅读这本书。才能清楚明白的了解书中具体的内容,从而对史实有了更明确的了解,改正自己以前错误的见解,这样时间久了,我们就会对历史有了更深刻地了解,从而更加喜欢上了历史。
总之,阅读一本历史书。我们首先要看前言,其次要看目录,最后重点关注每一节的具体内容。这样我们就能轻松的学会历史。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读历史可以让我们了解过去,了解历史朝代的兴替更迭,了解历史人物的传奇故事,再去反思结合自己和现实,也许我们会得到许多不同的心得体验。总结出许多我们可以学习到的经验教训,学历史很重要的一个途径就是读史书,那么我么该怎么阅读历史书才能发挥出史书的真正效果呢?
首先,读历史书要有一个明确的、正确的史观,我们只有有了明确史观,在读历史书时才能得到正确的结论,引导自己的正确发展方向。目前我们的主流史观有文明史观、革命史观、生态史观、现代化史观、社会史观。题主可以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史观方向去读历史,这样的学习就会让你有一个对历史的整体体系的把握。
其次,要明确自己读历史书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修养,还是为了咨诹善道,亦或是为了应付考试,种种原因和目的,只有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才能有针对性的去阅读历史书,才能从历史书上获取对自己有用的信息,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这样,读出的历史书所汲取的知识才能为自己所用。
最后,如果题主是学生的话,如果真的喜欢历史,读历史千万不要局限在课本上,要主动选择自己感兴趣或者需要拓展研究的其他历史方向,这样才能真正地读懂历史,另外,读历史是需要时间地沉淀和积累的,不要妄图几天能读懂某一段历史,当你真正可以心平气和的去了解一段历史时,那你就离真正的成功不远了。
如何阅读历史书,我觉得这是一个技术问题。
读史书是一项立体多维工程,不能孤立、割裂地去读,前后延展,牵涉极多。想读汉代历史,先秦史不得不有所涉猎;想研究三国,前面汉代豪族和后面南朝世家门阀都要了然于胸;要搞清楚宋代抑武之事,须上追五代藩镇,再追中唐节度使,再溯安史之乱前后,直至初唐用武、隋代军功乃至北魏六镇渊薮,一条主线联络数百年,因果昭然,不可轻忽。
这还只是政治史一条维度,其他维度如经济结构、生产方式、组织类型、社会民俗、器具用法、典章制度、文艺风气、气候、地理等等,无不对当时人的行为造成影响。史书上的每一个事件,必然都是多重因素复合促成。单读史书,只会看到“某人到某地做某事”的叙述,只有叠加几个维度上去,才能明白其背后的动因。比如北方游牧民族数次大规模南下侵袭,若叠加气候曲线,会发现它们都发生在寒冷期,再进一步深究,会发现与15英寸雨量线的移动密切相关。气候影响地理,地理影响经济,经济决定政策,政策推动军事,再回过头读相关史书,就会有豁然开朗之感。
再比如孟尝君有过一段事迹“孟尝君曾待客夜食,有一人蔽火光。客怒,以饭不等,辍食辞去。孟尝君 起,自持其饭比之。客惭,自刭”。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如果叠加家具发展史,就会明白,当时没有宽面高足桌椅,用的是矮腿凭几,双膝跽坐在席上。这种家具结构和人体工学,决定了没法大家凑在一桌合餐,只能各吃各的,别人吃的什么,眼神不好真看不到,发生误会再所难免。再看南唐《韩熙载夜宴图》,里面宾客围坐高桌,但食物却是每人一份,说明五代十国正是分餐到合餐的过渡时期。带着这种认识回过头去看鸿门宴,立刻就会汗水涔涔。当时幸亏是分餐制,大家各据一几,彼此相距有些距离,项庄才不得不用舞剑为借口靠近刘邦,给了别人反应时间——如果是合餐制大家共用一桌,怕是项庄早一剑从桌子底下捅过去,中国历史就要改写了。
这个说起来没完没了,以后可以慢慢一项一项深入研究,没法一蹴而就。就入门而言,最首要也是最容易做到的一个基本功,是读图。读史必读图,史书很大篇幅都是围着山河地理说事,历代注书的,也要花大力气在地名考证上。不明白地理和行政区划分,就没法明白围绕这些事情的政治军事行为,不知其价值所在。倘若读者不知敖仓在先秦时期的地位、功能以及它和关中的地理关系,永远搞不清楚为何郦食其听说项羽放弃敖仓时大喜过望,祝贺刘邦“楚人拔荥阳,不坚守敖仓,乃引而东,令戍卒分守成皋,此乃天所以资汉也”,更不会明白楚汉为什么要围绕敖仓打得头破血流。倘若读者不熟燕云十六州的地形地貌,便不会明白燕云以南,再无关隘险阻,中原顿成刀俎鱼肉,自然更不会理解宋代对十六州的执着不只是自尊心,而是安全感。
古人不幸福,对这方面的研究不多,地理专著和工具太少,光是钻研这一项便要穷尽一生去理解。所幸我们生在现代,比他们幸福多了。我推荐业余历史爱好者们要善用google地图,如果不方便的话,百度地图也差强人意。读史之时,随读随看,还可以切换行政区划和地貌,缩放推移,十分方便,还可以测距。很多史事,本来茫然不可解,一放到地图上,登时就有豁然开朗之感。
比如猇亭之战。光读史书,只知道刘备带兵打到猇亭,陆逊死守不出。刘备连营,被陆逊一把火烧光,灰溜溜地跑了。
但结合下面这张图,立刻就能看明白,为什么刘备一路沿江南打到猇亭,陆逊就不能退了。猇亭沿江以东以南,即是宜都。从地形图上能看到,长江在鄂西山地的险峻地势到这里就开始变缓,在宜都形成一个丘陵过渡带,再往东就是江汉平原。换句话说,刘备只要打下猇亭,就能拿下宜都,拿下宜都,就等于从长江山区冲出来,进入平原地带,吴军这仗就没法打了。宜都号称“楚蜀咽喉”、“三峡门城”,可不是浪得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