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动机和犯罪目的有什么区别?

2025-03-31 09:22:45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犯罪动机与犯罪目的虽然都是通过行为人的危害行为表现出来的主观心理活动,但两者存在以下区别:

1、从顺序上看,犯罪动机产生在前,犯罪目的产生在后。

2、从内容、性质、作用上看,犯罪动机表明行为人的犯罪起因,比较抽象,对犯罪行为起推动作用;犯罪目的表明行为人所追求的危害结果,比较具体,对犯罪行为起指引方向的作用。

3、同一性质的犯罪,犯罪目的相同,犯罪动机则可以各种各样;不同性质的犯罪,犯罪目的各不相同,犯罪动机可能相同。

4、犯罪目的既可以影响量刑,还可以影响定罪;犯罪动机主要影响量刑。

扩展资料:

犯罪动机与犯罪目的的联系

犯罪动机和犯罪目的之间密切联系,主要表现于以下几个方面:

1、两者都是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过程中存在的主观心理活动,它们的形成和作用都反映行为人主观恶性程度及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程度。

2、犯罪目的以犯罪动机为前提和基础,犯罪目的来源于犯罪动机,犯罪动机促使犯罪目的的形成。

3、两者有时表现为直接的联系,即它们所反映的需要是一致的,如出于贪利动机实施以非法占有目的的侵犯财产犯罪即是如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犯罪动机

回答2:

  犯罪动机与犯罪目的相互区别,主要表现在:
  ⑴两者的形成时间先后顺序不同。即犯罪动机产生在前,犯罪目的产生在后,犯罪动机是产生犯罪目的的原因。动机产生于人对某方面的需要,动机就是人意识到某种需要。犯罪动机之产生,是由于人的某些需要在不良心理因素的作用下而激发的;犯罪目的则是在对犯罪行为的性质有明确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在实施犯罪时,犯罪目的控制犯罪行为的方向,并将犯罪意识转化为犯罪行为。
  ⑵两者的内容、作用不同。犯罪动机是表明行为人为什么要犯罪的内心起因,比较抽象,是内在的发动犯罪的力量,起的是推动犯罪实施的作用;犯罪目的则是实施犯罪行为所追求的客观危害结果在主观上的反映,比较具体,它决定着犯罪行为的方向,引导犯罪行为向预期达到的目标运行。所以说,动机决定目的的产生,目的支配行为的实施;有目的必有动机,有动机不一定有目的;两者都伴随行为的发展而发展变化,但动机对行为起的是推动作用,目的起的是导向、指挥作用。
  ⑶一种犯罪动机可以导致几个或者不同的犯罪的目的。例如,出于报复的动机,可以导致行为人去追求伤害他人健康、剥夺他人生命或者毁坏他人财产等不同的犯罪目的;一种犯罪目的也可以同时为多种犯罪动机所推动。例如,故意杀人而追求剥夺他人生命的目的,可以基于仇恨与图财两种犯罪动机的结合。
  ⑷两者对定罪量刑的意义不同。实践中,犯罪目的一般不仅影响量刑,还影响定罪,侧重于影响定罪,而犯罪动机侧重于影响量刑。

回答3:

非法占有公私财物和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是犯罪目的,为了得到一笔财产是犯罪动机。

犯罪动机和目的的区别:

1.形成时间先后顺序不同。犯罪动机产生在前,犯罪目的产生在后,犯罪动机是产生犯罪目的的原因。动机产生于人对某方面的需要,动机就是人意识到某种需要。犯罪动机之产生,是由于人的某些需要在不良心理因素的作用下而激发的;犯罪目的则是在对犯罪行为的性质有明确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

2.内容不同。犯罪动机是表明行为人为什么要犯罪的内心起因,比较抽象,是内在的发动犯罪的力量,犯罪目的则是实施犯罪行为所追求的客观危害结果在主观上的反映,比较具体。

3.定罪量刑中所起作用不同。犯罪动机的作用偏重于影响量刑,犯罪目的的作用偏重于影响定罪。

4.在犯罪构成中的地位不同。犯罪目的是某些犯罪的特定的主观构成要件内容,如果此类犯罪的行为人不存在刑法条文所明文规定的犯罪目的,则不成立此罪。

5.作用不同,犯罪动机起的是推动、发动犯罪行为的作用;犯罪目的起的是为犯罪定向、确定犯罪目标和侵害程度的作用。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犯罪动机

百度百科-犯罪目的

回答4:

所谓犯罪动机就是指刺激、促使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内心起因或思想活动,它回答犯罪人基于何种心理原因实施犯罪行为,故动机的作用是发动犯罪行为;说明实施犯罪行为对行为人的心理愿望具有什么意义。所谓犯罪目的,是指犯罪人希望通过实施犯罪行为达到某种危害社会结果的心理态度,也就是危害结果在犯罪人主观上的表现。如犯罪人实施盗窃行为时,就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实施故意杀人行为时,就有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目的。所谓犯罪目的,是指犯罪人希望通过实施犯罪行为达到某种危害社会结果的心理态度,也就是危害结果在犯罪人主观上的表现。如犯罪人实施盗窃行为时,就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实施故意杀人行为时,就有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目的。在这种情况下,报复就是动机,杀害就是目的在同种报复的动机下,可以有不同的目的 同种目的下,也可能是因不同的动机如甲想杀乙,其动机可以是因想要报复,也可以是因其它各种各样的原因

回答5:

犯罪动机
是指引起和推动
犯罪人
实施
犯罪行为
,以满足某种需要的
内心
起因
,是
犯罪心理结构
中的重要
动力因素
。其形成一般经过萌发阶段、过滤阶段、定型阶段和消失阶段四个阶段。
犯罪目的
是指行为人
主观
上通过实施犯罪行为所希望达到的结果。
犯罪动机与犯罪目的既密切相联,又相互区别。
1、二者的联系具体表现为:
(1)产生原因相同。犯罪动机与犯罪目的都来源于行为人过于强烈的或不良、
畸形
的需要,是
客观世界
对行为人产生消极影响的结果,也是行为人对不良
社会
环境因素
的反映。
(2)从对犯罪行为所起的作用看,二者都对犯罪行为有重要影响。犯罪动机对犯罪行为主要起始动功能,犯罪目的对犯罪行为主要起
导向
功能,二者密切相联。
(3)从表现形式看,犯罪动机往往表现为一定的犯罪目的,犯罪目的也必然是犯罪动机的反映。即,在多数情况下,犯罪动机与犯罪目的是一致的,甚至可以互相转化。如,
财物
犯罪产生盗窃、贪污、受贿等犯罪行为,以非法获得
金钱
为目的。因此,在
具体分析
案情
时,可将二者结合起来考虑。
(4)从相互作用看,犯罪动机与犯罪目的这两种
心理因素
是相互影响的。一方面,犯罪动机在形成
过程
中出现动机斗争时,势必影响到犯罪目的选择;另一方面,犯罪目的实现与否,也必定会对犯罪动机起强化或
弱化作用

2、犯罪动机与犯罪目的又有很大的
区别
,二者产生的时间、作用等并不完全一致。具体表现为:
(1)从产生的时间看,犯罪动机是犯罪目的产生的原因。即犯罪动机的形成在先,犯罪目的产生在后。
(2)从意识水平看,犯罪动机是一种比犯罪目的更内在、蕴藏得更深的
心理
成分
。犯罪人对其犯罪目的的意识必定是清晰的,而对犯罪动机的意识则未必清晰。
(3)从对犯罪行为的作用看,犯罪动机向犯罪行为提供动力,回答为什么要实施犯罪行为的问题,起到推动犯罪行为的作用。犯罪目的决定犯罪行为的
方向
,回答干什么的问题,引导犯罪行为向预期达到的
目标
运行。
(4)从相互作用看,犯罪动机与犯罪目的在许多情况下是一致的,而在另一些情况下又不一致。两者的
关系
并非单一,而是错综复杂的,有时同一犯罪目的可以来源于不同犯罪动机。如,危害
国家安全
的犯罪目的,有可能出自金钱动机、报复动机、
政治
信仰动机等动机,但这些犯罪动机的强度须大体上与这一目的相适应。
(5)在实施犯罪过程中,常因犯罪目的的实现,而使犯罪动机强化。而犯罪动机的强化,又促使犯罪目的发生递进和不断升级。例如,由贪污
数额
小发展到贪污数额大;由一般的入室行窃发展到持枪抢动银行等。
总之,犯罪动机与犯罪目的、犯罪行为之间,构成一种环环相扣的
犯罪活动
的链条公式,即,从犯罪动机出发,反映、推动、调整、监督着犯罪行为,使之向犯罪目的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