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驻京办事处,很多的北京人往往视其为美食荟萃,乡情浓浓,方言掺杂的群居之地;派出地一些有身份、上档次的官、商、名流来京“下榻”之处;特别是临近春节返乡的火车票难买的时候,找到驻京办事处的朋友,一定会让人心满意足。除去这些,还有一些暗地里炫耀明地里不敢公开的能耐,包括“在领导面前吃得开”、“在北京混得好”这样的评价。可是,这两年驻京办事处的形象变得越来越暗淡无光,从李真案中的河北省政府驻京办事处主任王福友被判无期徒刑,到成克杰案中广西壮族自治区驻京办事处副主任李一洪犯贿赂罪被查办;从沈阳“慕马案”中沈阳驻京办事处主任崔力(正厅级)被法办,到广州市政府驻北京办事处原副主任兼北京广州大厦筹建办公室副主任詹敏受贿20万元被查处、江苏省驻京办事处原主任吴廷祥因受贿、挪用公款、玩忽职守三罪被判刑19年……稍加注意可以发现,近年来,在查处震惊全国的腐败大案要案时,都能发现驻京办事处的幽魂出没其中,很多驻京机构的负责人也多次上榜,驻京办事处的神秘面孔也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重视,“驻京办事处”这个名词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中国乃至世界各大媒体上。《新周刊》在报道这种现象时,用了这样一句话:(驻京办事处)容易长成缺乏监管的一朵糜烂之花;而《央视国际》则直击其弊,称驻京办事处“活动能量超乎想象,成为公款接待大本营”。很多媒体甚至毫不客气地直接把驻京办事处称之为“腐败办”、“蚀京办”。
近日,江西省政府驻京办事处原办公室主任白冰再次使驻京办事处一词蒙羞,2005年7月20日,62岁的她因涉嫌贪污7万余元站在了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的审判席上。,
据江西方面传来的消息称,白冰一案和江西省检察院检察长丁鑫发有相当的关联。白冰被捕前是北京市豫章经济技术合作公司法定代表人,她曾就职于江西省政府政策研究室,曾经担任过江西省驻北京经济技术合作公司法定代表人。据检察机关指控,1997年8月间,白冰利用其担任江西省驻北京经济技术合作公司法定代表人职务上的便利,采用指使他人虚开发票、虚开领料单的手段,将公款72408元占为己有。对于检察机关对自己贪污公款的指控,白冰表示应该对此负责,但是,谈到具体情节时,她均以“脑子不好,细节记不清了”为由没有详细供述,给该案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为什么驻京办事处会成为众矢所的一朵糜烂之花呢?其结出这种恶果的根源又是什么呢?让我们共同走近驻京办事处。
一道特殊的风景线
通过几十年来的发展,驻京办事处在促进派出地和北京的经济发展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对于不发达地区而言,驻京办事处是这些地区与全国乃至全世界密切联系的通道。
驻京办事处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机构?它是怎样存在于这个社会中呢?在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专门设有一个“驻京办事处管理司”,是地方政府驻京办事处在北京惟一的上级主管机构。但是,从管理体制上讲,“驻京办事处管理司”也仅是一个宏观指导机构,对驻京办事处的日常工作无权干涉,人、财、物仍由设置驻京办事处的派出地政府管理。在派出地政府的管理序列中,驻京办事处在日常工作中的“非常规”运作方式却享有多种的“豁免权”。
如果考究驻京办事处的来历可以从中国的会馆开始,其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从古都洛阳到西京长安,再到南京、北京,可以说有建都的地方就有会馆的存在。特别是自清忽必烈定都燕京后,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基本上移至北京,各地的会馆经过几百年的繁殖,深深扎根北京,影响着北京的经济文化发展。
没有人能说清旧中国时期的北京有多少外地会馆,记者从北京市档案馆查出的资料记载,到新中国建立后的1950年初,北京市还有370多所会馆。早期的在京会馆有着联络乡谊、沟通信息、互助互帮、扶贫救急、寄存钱物的功能,也给京城人的就业、消费、物流做出了很大贡献。
旧中国北京的会馆就滋生着腐败和肮脏。各地富商、大地主的子弟通过京都的会馆,拉关系、托门子,几千两跑官的银子投进去,就能换出个道台、府台回来,“三年干下来,十万雪花银又回来了。”一部官场小说道出了其中的真谛,“这是世界上回报率最大又最安全的投资之一。”
国民党主政时期的南京政府,也有许多的驻(南)京办事处,其中,在南京鼓楼的东北角傅厚岗66号,就有一座环境优美的八路军驻(南)京办事处。相关的史料表明,八路军驻(南)京办事处的主要任务是宣传八路军的抗日救国纲领和战绩;发展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营救被国民党关押的“政治犯”,接待、审查被释放的“政治犯”;接待失掉组织关系的党员和要求参加革命的爱国青年;恢复、建立长江流域和华南各地的党组织;向国民政府军事机关领取军饷、军械、医疗药品及其他军用物资;采购陕甘宁边区和八路军缺乏的物资,经铁路运往陕西、山西;搜集抗日战争情报;筹备出版《新华日报》。
可以这样说,八路军驻(南)京办事处为中国革命的成功做出的功不可没的贡献。
新中国建立后的1950年,北京很多会馆的财产都遭受到了没收或收购充公,仅存的会馆也没有了会馆的职能,成了一种纪念性质或旅游的胜地。取而代之的是各省市政府驻京办事处和地、市、县、镇、乡、村驻京联络处。这些被通称为“驻京办”的机构羽毛未丰时期,也是一人一室而已,当时,这些驻京办事处与各国驻华使馆一起,组成了当代北京一道多彩的风景线。
经过多年的发展,驻京办事处也成了北京政治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按“权威”的数据表示,现在,全国3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以及计划单列市和经济特区人民政府设置的驻京办事处和各地区、地级市及以下的政府驻京办事处等经批准设立的驻京机构有600多家,常驻工作人员近万人,固定资产超过100亿元。据媒体统计,未经批准的企业和地方政府,甚至地方政府某个部门在北京设立的办事处、联络处达3000多家。
还有很多有外资背景的企业也在北京设立了驻京办事处。北京市朝阳区的一位负责人在介绍朝阳区的优势地位时曾说:“……有68家外资银行代表处、88家投资性公司、4189家外商驻京办事处都位于朝阳,分别占全市总数的74%、66%和49%。”如此算来,北京市“外资银行、投资性公司和外商”在北京设立的办事处应该有1万多家。很显然,这些具有外资背景的驻京办事处给朝阳区带来了很大的商机,也是朝阳区经济成分的重要组成部分。
除此之外,一些世界性的组织和我国港澳台地区的企业、大学也在北京设立了办事处,如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粮食署、香港科技大学等在北京设立的驻京办事处备受媒体关注,2005年8月27日,在香港科技大学驻京办事处的运作下,北京考生中的理科第一名陈秀野放弃了清华大学,选择了香港科技大学,成为了驻京办事处中的一段佳话。
记者在采访“驻京办事处管理司”的一位官员时,对驻京办事处到底有多少性质的存在,又有多少的驻京办事处,这位官员也不能拿出一个准确的数字,“省市级政府驻京办事处、省市级以下政府的驻京办事处、国内企业的驻京办事处、外国政府的驻京办事处、外资的企业的驻京办事处等等一切,可以说有3万多家。”这位官员感慨地说,“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
除去企业在京设立的驻京办事处外,政府在京设立驻京办事处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从计划经济时代的官方驻外机构演变成如今的官办产业机构,驻京办事处已经被深深地打上了一种政治经济学烙印。说到驻京办事处的作用,各派出地政府都有自己的一套解释,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在这些解释是,有两个词出现的频率最高,那就是:招商引资和接待。从驻京办事处的设置来看,一个经济信息处(有的叫经济协作处),一个是接待处,构成了驻京办事处的大框架,这也说明了招商引资和接待是驻京办事处的主要工作。
改革开放前,“跑步(部)、向前(钱),争取拨款,争取计划指标,争取优惠政策”被公认是驻京办事处一个重要功能;改革开放后,中国已经进入了一个健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但是,驻京办事处“跑部委、拉项目”的功能仍然没有弱化。打开电脑,我们在很多省市的驻京办事处官方网站上可以看到这样的内容:“负责经济协作、招商引资工作,为省内企业和产品提供牵线搭桥的服务工作;对中央、国家机关各部委、外国驻华使馆、商社、在京我省籍及曾在我省工作或下过乡的在京各界人士的联络联系工作;建立多层次的信息网络,广泛收集、整理、传递和向我省报送各类信息。”这些,也是每个驻京办事处的头等大事。
《吉林省政府驻京办事处引进资金15亿》是吉林日报社2005年7月8日的一遍文章,在这篇报道中,记者写道:“为发展吉林省经济,今年以来,吉林省政府驻京办事处开发‘家乡情结’,先后组织在北京的吉林籍老乡开展吉林大学北京校友会、吉林一中北京校友会等活动。截至目前,已为吉林省引资15亿元。
“据驻京办事处有关负责人讲,吉林省在北京发展的人不下10万,很多人在北京发展得很好,掌握了大量信息与技术。这些老乡有很强的家乡情结,愿意为家乡的建设出力。前不久,驻京办事处利用这些家乡人的关系,为在我省召开的“2005中国•吉林国有工业企业产权转让暨项目招商大会”请来了70多位投资商。同时,吉林籍老乡为即将召开的东北亚博览会多次召开各种会议,共发出邀请函及资料450多份。”
在很多的政府都把招商引资当成头等大事来抓的今天,在党中央国务院全力振兴东北的大环境下,引进15个亿是何概念?对吉林省来说,驻京办事处无疑是做出了大贡献。
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还有贵州省的驻京办事处,也把振兴当地经济当成了义不容辞的责任,贵州省驻京办事处位于北京北三环樱花西街贵州大厦内,和吉林省驻京办事处所不同的是,吉林省驻京办事处是引进资金,贵州省驻京办事处是把先进的科学知识和优秀的人才理念引进了贵州。2005年5月21日,这家驻京办事处把170余名黔籍在京博士招聚在一起,成立了贵州省在京博士联系点。
在谈到贵州省驻京办事处建立在京博士联系点时,《金黔在线》记者充满激情地写道:“据不完全统计,我省在京博士有500人以上,分别供职或就读于首都几十个国家机关、科研教育机构、企业。他们或是学者型官员,或是学科带头人,或是业界精英。如何将在京的黔籍博士‘团结’起来,为贵州‘出谋划策’,为贵州跨越式发展做出贡献,贵州省委组织部、省政府驻京办事处、省委《当代贵州》杂志社经过半年多的酝酿,终于成立‘贵州在京博士联系点’。”
一位北京的记者在写到广东省湛江市政府驻京联络处时,称其有着非凡的魄力:“湛江港40周年港庆时,该联络处竟包租一架波音737客机把包括有关领导以及经济界、文化界、新闻界知名人士,著名专家、学者总计136人的‘中央高层代表团’送抵庆典现场,开湛江有史以来对外交流和外事活动之先河;该联络处争取到国家将投资近100亿元的50万吨纸浆项目落户湛江;该联络处主任完成了国内第一部系统阐述驻外机构职能的26万字学术专著《地方驻外办事机构工作概论》。”从这位记者的溢美语言中,我们可以窥探到驻京办事处无所不能的力量。
除了拉关系、跑项目、搞服务之外,驻京办事处在特殊的时期还担负着政府的功能。一旦涉及到有损派出地政府形象的事,无论是什么项目,也无论是要接待谁,都要为维护政府形象让路,所以,驻京办事处都把维护首都的稳定、维护派出地政府的形象放在第一位。比如,处理派出地上访人员进京上访的问题是驻京办事处的主要政务内容之一,这个政务看起来好像不是分内的事,但是,一旦较起真来的时候,最为紧迫,最为紧要。笔者西北某省驻京办事处采访时,恰恰听到国家某部门给这家驻京办事处主任打来的电话,要他们过去“把上访者领过去”,这位好客的主任忙不迭地中断了记者的采访,组织各部门人员处理进京上访人员的接待工作。
忙过了一阵子之后,这位驻京办事处主任抱歉地说慢待了记者,让记者原谅,让记者非常佩服他临危不乱而且彬彬有礼的处事风范。根据记者的要求,他向记者介绍了驻京办事处处理派出地上访人员处理的流程:一般是由国家信访部门或北京市公安局的派出机构通知驻京办事处,然后,由驻京办事处派出专人把进京上访者接回驻京办事处,再由驻京办事处通知上访者所在地的地、县、乡镇一级的政府,由这些政府部门派人来北京把上访者接回原籍。
为了证实他们驻京办事处确实有这种职能,这位驻京办事处负责人递给记者一份派出地政府的文件。在这份2005年的省信访联席会议的文件中,“根据全省信访工作会议精神,要进一步加强驻京机构的信访工作……各设区市驻京机构一把手负总责,指定专人联系,责任到人,建立信访工作预案,确保在接到国家信访局和北京市公安部门通知后,迅速到位,妥善处理。”明确地标出了驻京办事处应该纳入全省信访工作的全局。
群众为什么会进京上访呢?赴京上访者一般都是因为在当地投靠无门之后,做出的无奈选择,无疑会直接影响当地政府在中央政府心目中的形象,所以,驻京办事处站在维护派出地政府形象的角度考虑,也有义不容辞的义务。事实上,根据记者采访所了解到的情况,并不是每一个驻京办事处都有处理信访事务的职能。据知情人士透露,由于中央对近年来的进京上访的问题倍加重视,要求一些“进京上访大户”的省份派出信访驻京办事处,从而衍生出新型的驻京办事处。
从省市一级政府的驻京办事处,到地市县一级政府的驻京办事处,都把唱好经济大戏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甚至是一些企业也把目光瞄上了北京这个大的经济舞台。湖南省岳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北京设立了驻京办事处,“加强与国务院相关部门以及外商驻京机构、投资商会、世界500强、国内500强企业的联系,及时掌握客商投资意向,充分发挥区内企业的‘商圈’效应,促进‘以商招商’”;河南省的新野县蔬菜有限责任公司也在北京设立了“宛绿”无公害蔬菜驻京办事处,走进商场、居民区搞宣传,在北京市王府井、朝阳区、东直门等10多个大商场设立了“宛绿”牌无公害蔬菜专卖店,使新野蔬菜除了走上京都居民的餐桌。
在记者的采访中发现,各地政府驻京办事处官员并非是像一些媒体中所说的“迎来送往”、“陪吃陪喝”,他们的生活大都体现为一个“累”字。一些驻京办事处的官员说,当驻京办事处的官员是用寿命换来的政绩,在这个官场中,人们通用的说法是“凡是在驻京办事处连续工作超过八年的,很少能活过73岁。”究其原因,是因为驻京办事处的官员生活没有规律,并且在很多情况下,干事不讨好,为了维护政府形象,要做好上访群众的遣送和疏散工作,挨家乡群众的骂;为尽驻京办事处职责,跑前跑后接待政府领导,稍有不慎,要挨政府官员的骂;为了振兴家的经济,在京都衙门里投机钻营,阿谀奉承,一句话说不到,要挨京都官员的骂。去年,家乡来官员到一家新闻单位协调“截发表”一遍“负面报道”,驻京办事处的领导在全程陪同,报社一位记者部主任先讲政策,再讲党性,对不正之风先批后骂,讲到激动处,竟然骂起娘来,就像骂三孙子,驻京办事处主任唯恐省领导心中不舒服,像真的像三孙子一样把骂名全部揽到了自己身上。
和这位记者部主任的做派一样,与驻京办事处官员的跑、忍、送相对应的,是京官对他们的逗、辱、索。俗话说“不到北京不知官小”,一些驻京办事处的官员在地方政府大都是正厅级干部,有些也曾经当过一段时间的“封疆大吏”,但是,到了京城,不仅不再是虎头凤首,也当不了鸡耳,只能屈当牛尾,这样的心理反差,很多人都有一个适应的过程,特别是那些干了一届驻京办事处主任的,往往都会要求调回原籍工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除那些找出冠冕堂皇理由“奋斗”、“献身”的,有很多的驻京办事处官员表示,如果不是为了将来的前途,打死也不干这份差事。在记者的采访中,河南省某市级政府驻京办事处的官员向记者介绍了他的遭遇:一次,为了跑一个批文,市里给他下了一道强硬命令,“拿不到批文就地免职”,为了拿到批文,他整整两年没有和家人过春节,在家休假时间合计不足半个月,老婆说嫁了个丈夫“守活寡”,
两年过去了,批文也要下来了,没想到再次遇到了“关口”,某部的一位处长迟迟不予批复。为了打通“关口”,这位驻京办事处官员通过关系找到了那位处长,设宴相请,求他“放一马”,宴席上,处长和这位驻京办事处官员论起了辈份,要驻京办事处官员称他为“叔叔”,为了拿到这份批文,驻京办事处官员笑脸相迎,马上叫了一声“叔叔”。就这样,他才顺利到拿到了批文。
讲到这个故事时,这位驻京办事处官员气狠狠地说:“他妈的,一副小人得志样!如果不是为了家乡同胞利益,按我的性格,当时我就把酒桌子给他娘的掀了!”
“在媒体的许多报道中,把驻京办事处领导都当成了吃吃喝喝三陪,我不赞同。在我们驻京办事处的前任同志中,就有这么一位吃苦耐劳的负责人!”在记者的采访中,东北某县的驻京办事处的负责人曾这样评论他的前任。那是几年前的事了,当时的中国政府刚刚提出了振兴东北的号召,县酝酿成立驻京办事处,县工业局局长李兴东自告奋勇来到北京(为了表示对这位驻京办事处领导的振兴东北信念的敬佩,我们给这位驻京办事处的领导起一个化名叫李兴东,用以避免让后来的驻京办事处主任对号入座)。当时的驻京办事处租住在朝阳区的一家私人旅社里,边部电话也没有安装,人员也就李兴东一人,为了振兴家乡的经济,他买了一辆自行车,常年奔波驻京办事处和在京的各个部门之间,两年的时间里,李兴东竟然骑车跑遍了驻京的所有国际机构和外国使馆,以及大的投资集团和经济实体,宣传了家乡的优势,招来了商机,引来了资金。
驻京办事处不仅为家乡的优势鼓与呼,联络了在北京家乡人的感情,为家乡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契机,同时也服务了首都北京的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繁荣。当一些北京市民抱怨外地人太多的时候,或许他们正在享受驻京办事处经济带来的实惠。
由于服务家乡这种特殊的使命,家乡的文化特色在驻京办事处里可以发挥到极点,也正是由于驻京办事处主要是为本地来京人员提供食宿的这一职能,驻京办事处的附属餐厅不用为客源发愁,也不必像京城其他特色餐厅那样,为了迎合北京的地域口味费尽心机地对菜品进行改良。所以,在很多省级驻京办事处的附属餐厅里,往往都有当地一流的厨师掌勺,他们把口味最正宗的、没有任何改变地从当地照搬到北京来。
广州驻京办事处广东师傅做出的菜肴,不仅味道正宗,而且很擅长时令食补。其推出的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具有抗肿瘤、防辐射的“苁蓉菌猴头菇煲土鸡”受到了京城老饕的青睐。除此之外,具有降压、清热功效的“南瓜绿豆煲排骨”,具有去湿利尿,健脾、解毒功效的“伏灵蝎子煲草龟”等都在京城餐饮界独领风骚;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三里河路7号的新疆驻京办事处内,羊肉串、烤馕、曲曲汤、大盘鸡、新疆凉拌菜独肯特色。特别是新疆大盘鸡,不仅在新疆驻京办事处的推动下叫响了京城,虽然价位不低,但仍然天天顾客爆满,成了誉满世界的名菜,为家乡人赚去了8000万元的商机。一位来自上海美食家对记者说:“和别的地方的大盘鸡比起来,新疆大盘鸡实在太辣了,不过,辣的正宗,吃起来过瘾!”
谈到这些,中央党校的一位学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北京有一部分经济是通过政治资源驱动的,驻京办事处便是其中的一种体现形式。如果这些驻京办事处消失的话,肯定会对北京经济带来消极的影响。”
腐败链条中最重要的一环
一些地方政府的驻京办事处职能异化,不仅成了领导的“私人会馆”,有些甚至成了腐败的基地。对驻京办事处的改革要着重于拓宽民本内涵,回归其本来面目,在信访、社会协调、解决外来进京人员的困难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我们眼里,驻京办事处经常接待领导,人气旺;拉关系需要开支,是个肥缺。”说起驻京办事处,一位地方政府工作人员接受《检察风云》杂志社的记者采访时说,“驻京办事处设在北京,是我们当地政府的国外之国,为了拉关系,驻京办事处有特殊权利,用国家的钱建私人的关系,还能享受较高的待遇,工资也比地方高。在驻京办事处干上个两三年再回来,就又有钱又有势了。”
这句话显然有失偏颇,但是,由于驻京办事处的特殊地位,在对它的监管上确实存在着一定“弹性”。山西省某市驻京办事处的官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入木三分地指出了驻京办事处的三大“优势”,当然,也可以认为是三大“缺陷”:其一是驻京办事处负责人是由派出政府任命的,其产业包括酒楼、宾馆、公司,不仅具有行政管理功能,还要经营是财;其二是驻京办事处的职能是使地方政务与中央政务对接,这些职能在如今法制不健全的情况下,容易演变为跑项目、拉关系、搞接待的腐败性行为;其三是驻京办事处从政府序列上讲是外设常驻单位。事实上,由于其特殊的地位,别人管不了、地方没法管、北京管不着。
由于驻京办事处天天“跑部钱进”,“不怕钱多就怕花不出”,每年明里暗里不知又花了基层多少银子。发生在驻京办事处群体里的腐败行为,不仅腐蚀了驻京机构工作人员,也腐蚀了京城官员,腐蚀了基层领导,最终蛀蚀了基层财政。“要想做好上级领导交派的工作,必须和京城的官员搞好关系。现在搞关系的方法很多,一些地方的驻京办事处竟然从家乡培养保姆,然后送到领导家中当卧底,成为领导联系地方的桥梁和纽带。”湖北省某地级市的驻京办事处主任告诉记者:“现在再这样搞就不行了,市场经济讲的是实惠,只要能把礼物不露痕迹地送到领导的手中,关系就变得铁了!”
2005年9月,中南某省曝出丑闻,为了取得某项建设权利,一家国有建设集团公司在省政府驻京办事处的“帮助”下,送给了京官一套价值百万元的房屋,群众检举后,这家建设集团公司被检察机关立案查处,不仅是断送了建设集团老板的前程,接受贿赂的京官也因此被摘掉了乌纱帽。
最可笑的是检察机关介入后行贿方、介绍行贿方、受贿方三方的认识。行贿方建设集团的老板认为,给京官送礼是“为了全集团一万八千名工人的福祉”;介绍行贿方省政府驻京办事处主任认为,介绍行贿是为了振兴家乡的经济,“搞好公关是驻京办事处的份内事”;而受贿方更是振振有词,说,“驻京办事处介绍的不好不收,得罪了驻京办事处就是得罪了地方政府”!
是当地政府驻北京的办事机构,属于政府派出机构。政府派出机构不止有驻京办,一般来说,看当地经济发展的需求,有驻上海的驻沪办,驻深圳的驻深办,根据所要联络的范围不同,驻京办的编制也有不同。
驻京办诞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是各省与中央各部门保持“上传下达”的纽带,成立初衷的确有其合理性,但后来它的味道变了,一些办事处逐渐沦为各地方“跑部钱进”的阵地。为了弥补经费不足,部分驻京办官员利用亦官亦商的双重身份,打着政府的旗号、拿纳税人的钱财做生意,催生了一批腐败官员,也滋生了一批特权阶层。事实上,积多年之弊,现在的各地驻京办和驻外办存在着不少问题,例如职责不明,浪费公帑,管理薄弱等,因而滋生腐败、异化“公关”、干扰资源分配和行政审批等,负面报道不绝于耳
驻京办是当地政府驻北京的办事机构,属于政府派出机构。
现在,一般说来,驻京办主任还是当地政府的副秘书长,有利于发展对外联络和招商引资。
和驻上海等地办事处不同,驻京办在开展对外联络和招商引资的同时,还担负比较重的接待任务,因为这里开会和接待公关任务往往是很多的。
0回答者: xxhfio - 四级 2010-3-15 0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