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许多有识之士感发出崇尚廉洁清正的格言警句。这些言论,言简意赅,见解独到,是人生实践的深刻体验和思想积累的结晶。
能吏寻常见,公廉第一难。[金]元好问《元遗山集》
注解:有本事的官吏经常可以看到,但能做到公正廉明就非常难了。
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宋]包拯《乞不用赃吏疏》
注解:廉洁的官吏,是人民的表率;贪赃的官吏,是人民的盗贼。
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宋]岳飞
注解:文官清正廉洁,武将拼死报国,这样国家就可以太平了。
世路无如贪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宋]朱熹
注解:世上的路没有比贪欲更险恶的,多少人都是因此误了一生。
欲虽不可去,求可节也。[战国]《荀子•正名》
注解:人的欲望虽然是不能消灭的,但对欲望的追求是可以节制的。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唐]李商隐《咏史》
注解:遍观历代圣贤治国治家的经验教训,成功皆因勤俭,败亡皆因奢侈。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宋]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注解:忧患劳苦,可以使国家兴盛;一味贪图安逸享乐,就可以葬送自身。
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宋]苏轼《范增论》
注解:东西一定是自己先腐烂,蛀虫才能生出来。人一定是先产生疑心,以后谗言才能听进去。
财能使人贪,色能使人嗜,名能使人矜,势能使人倚。四患既都去,岂在尘埃里?[宋]邵雍《男子吟》
注解:钱财使人贪婪,美色使人沉溺,名声使人骄傲,权势使人专横。一个须眉男子,如若能够免去财、色、名、势这四种祸患,难道他还会是世上的普通人吗?
养心莫善于寡欲。[战国]孟子
注解:修身养性最好的办法就是减少各种欲望。
穷不忘操,贵不忘道。[唐]皮日休《六箴序》
注解:人虽然不得志,不能忘记操守;地位高了,不能忘记正道。
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战国]《孟子•腾文公上》
注解:上面的人有什么喜好,下面的人常常仿效,而且往往搞得更厉害。
治官事则不营私家,在公家则不言利。[汉]刘向《说苑•至公》
注解:给公家做事,不能考虑个人的事,就不能讲私利。
政在去私,私不去则公道亡。[晋]傅玄
注解:主持政务关键在于去掉私心,否则就没有公道可言了。
君子先择而后交,小人先效而后择。[隋]王通《文中子•魏相》
注解:品德高尚的人交朋友,先加选择,然后再交往;小人却不同,一见如故,显得异常亲热,然后才去选择自己所需要的人。
观其交游,则其贤不肖可察也。[春秋]管仲
注解:看一看他所交往的朋友,也就能看出他是什么人了。
贤人志士之于子孙也……贻之以言,弗贻以财。[汉]王符《潜夫论•遏利》
注解:贤明者与有志之士对于子孙……留给他们有教益的话,而不是留给他们财产。
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汉]《礼记•大学》
注解:只有提高了自身的品德修养,而后才能整治家庭;只有整治好了家庭,而后才能治理好国家;只有治理好国家,而后才能平定天下。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唐]王勃《腾王阁序》
注解:人老了,应当更有雄心壮志,岂能因为满头白发改变过去的想法打算?境况艰难困苦,应当更加坚强,不能因此而丧失凌云壮志。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难致治。今所任用,必须以德行学识为本。[唐]吴兢《贞观政要》唐太宗语
注解:治理国家最重要的事情,惟独在于得到人才。用人不当,必定难以达到治理。现在任用人,必须以道德品行、学问见识为根本。
用得正人,为善者皆劝;误用恶人,不善者竞进。赏当其劳,无功者自退;罚当其罪,为恶者戒惧。[唐]吴兢《贞观政要》唐太宗语
注解:求得正人君子而用之,则心正行善的好人都会互相勉励继续行善;一旦误用心邪行恶的坏人,那么坏人们就会争先恐后地钻进朝堂或地方官府。奖赏那些该奖赏的人并且所奖所赏与其功劳大小相称,那么没有功劳的人自然就会主动退后;惩罚那些该惩罚的人并且所惩所罚与其罪过轻重相当,那么做坏事的人就会引以为戒,感到畏惧。
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千人之诺,不如一士之谔。武王谔谔以昌,殷纣墨墨以亡。[汉]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赵良语
注解:一千张羊皮,不如一领狐腋;一千个随声附和的庸人,不如一个正色直言的人。周武王因为左右有许多实话实说的直臣而兴国安邦,殷纣王因为群臣不敢吭声而亡国杀身。
举事以为人者,众助之;举事以自为者,众去之。[汉]《淮南子•兵略训》
注解:做事为群众谋利益,大家就会跟着他帮助他;做事为个人捞好处,大家就会离开他抛弃他。
士有公天下之心,然后能举天下之贤。[元]张养浩《风宪忠告》
注解:官僚士大夫有天下为公之心,然后才能推举天下之贤。
公生明,廉生威。[清]李惺《西沤外集•冰言》
注解:官员一心为公、办事公正则会心明眼亮;居官清廉则会树立威信。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居也。[春秋]《论语•里仁》孔子语
注解:财富和高官显爵,是人们都想得到的。但对有道德的人来说,如果它们来路不正,就不要它们。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春秋]《论语•子路》孔子语
注解:当官的如果自身清正廉明,就是不发命令,老百姓也会好好干;如果自身贪邪不正,即使三令五申,老百姓也不会服从。
季康子患盗,问于孔子。孔子对曰:"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春秋]《论语•颜渊》
注解:鲁国宰相季康子对社会上刮起的盗窃风感到忧虑,向孔子请教怎么办。孔子回答说:"假如你们这些当官的自己清廉而不贪财,那么就是花钱奖励盗窃,也不会有人去盗窃。”
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唐]吴兢《贞观政要•贪鄙》唐太宗语
注解:作为一国之主,如果贪奢不明,必会丧国;为人臣者,如果贪欲横生,必致杀身之祸。
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纵事未发闻,中心岂不常惧?恐惧既多,亦有因而致死。大丈夫岂得苟贪财物以害及身命,使子孙每怀愧耻耶![唐]吴兢《贞观政要•贪鄙》唐太宗语
注解:如果循私枉法、贪污纳贿,不仅败坏国法、损害百姓,而且即使丑事未败露,贪贿者内心岂能不常常恐惧?恐惧多了,也有因此得病致死的。大丈夫怎能因贪财而害及身家性命,使子孙后代总要为此而倍感耻辱呢!
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谁云交际之常?廉耻实伤。傥非不义之财,此物何来![清]张伯行《正谊堂文集》
注解:
一根丝,一粒米,都关系到我的名誉节操;一厘钱,一毫争,都是民脂民膏。少收一分,老百姓受惠就不止一分;多取一文,我的为人就不值一文。谁说多吃多占是官吏交际难免的平常小事?要知道这样做实际上是在损害"清廉知耻"之德。如果你说这些钱物并非不义之财,那么请你说说它们是怎么得来的!
诚信格言如下:
1、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海涅
2、惟诚可以破天下之伪,惟实可以破天下之虚——薛瑄
3、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4、人背信则名不达——刘向
5、诚实是力量的一种象征,它显示着一个人的高度自重和内心的安全感与尊严感——艾琳•卡瑟
6、虚伪的真诚,比魔鬼更可怕——泰戈尔
7、工作上的信用是最好的财富。没有信用积累的青年,非成为失败者不可——池田大作
8、民无信不立——孔子
9、走正直诚实的生活道路,定会有一个问心无愧的归宿——高尔基
关于勤俭节约的名言警句一:
一切节约,归根到底都是时间的节约。——马克思
善于选择要点就意味着节约时间,而不得要领的瞎忙,却等于乱放空炮。——培根
合理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培根
节约与勤勉是人类两个名医。——卢梭
关于勤俭节约的名言警句二: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有勤俭败有奢。
——(唐)李商隐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司马光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欧阳修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宋史·范纯仁传》
民奢示之以俭,民俭示之以礼。
——-桓宽:《盐铁论·救匮》
节约莫怠慢,积少成千万。——范继亭
关于勤俭节约的名言警句三:
在各项节约成本的措施中,以精减人员最为重要。——王永庆
人们最基本的物质需求:空气,阳光,水,其实就与钱没有太大的关系。至于人际和睦、心灵充实、情趣活泼、人格高贵等生命价值的重要内容,更不是钱能买来的。————韩少功(海南作家)
关于勤俭节约的谚语:
节约时间就是延长生命。——谚语
节约时间胜过储存金银。——谚语
时间不能“增产”,却可以节约。——谚语
节约好比燕衔泥,浪费好比河决堤。——谚语
一勤二俭三节约,全家老少幸福多。——谚语
冬不节约春要愁,夏不劳动秋无收。——(锡伯族)谚语
囊中未空先节约。——(布依族)谚语
行船靠掌舵,理家靠节约。——谚语
节约节约,积少成多,一滴两滴,汇成江河。——谚语
关于勤俭节约的谚语:
节约就是大收成。——谚语
生产好比摇钱树,节约好比聚宝盆。——谚语
真理是我们所有财产中最有价值的,所以让我们节约吧。——谚语
节约时间就是延长生命。——谚语
节约时间胜过储存金银。——谚语
时间不能“增产”,却可以节约。——谚语
冬不节约春要愁,夏不劳动秋无收。——(锡伯族)谚语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李绅《悯农》
大意:农夫在中午的炎炎烈日下锄禾,滴滴汗珠掉在生长禾苗的土中。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一粒都是这样辛苦得来。
------李绅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欧阳修
大意:忧虑操劳国事可以使国家兴盛发达,追求安逸享乐可以招致自己的灭亡。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司马光
大意:从节俭变得奢侈容易,从奢侈转到节俭则很困难。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李商隐《咏史》
------李商隐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有勤俭败有奢。
------(唐)李商隐
勤俭,治家之本;和顺,齐家之本;谨慎,保家之本;诗书,起家之本;忠孝,传家之本。
------(清)金缨
古今天下,官宦之家一、二代败落;勤俭商家延续三、四代;勤朴耕家延续五、六代;而谦信孝友之家则达八、九代。
------书摘
以耕读为本,以勤俭为德。
------(明)施耐庵
黄金无种子,惟生勤俭家。
------书摘
汝是无产者,勤俭是吾宗。
------陈毅
节俭朴素,人之美德;奢侈华丽,人之大恶。
---薛瑄:《薛文清公读书录》卷五
禁奢崇俭,美政也。
----魏源:《魏源集·治篇》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宋史·范纯仁传》
民奢示之以俭,民俭示之以礼。
-----桓宽:《盐铁论·救匮》
人们最基本的物质需求:空气,阳光,水,其实就与钱没有太大的关系。至于人际和睦、心灵充实、情趣活泼、人格高贵等生命价值的重要内容,更不是钱能买来的。------ 韩少功(海南作家)
我可以舍得用很多钱去帮助别人,却舍不得把一个好好的东西或事物丢弃。我不是为了钱而节约,而是为了节约而节约。节俭的品德,在我看来,已经不仅仅是因为“钱”的问题,而是一种操守、品行和文化。
------张抗抗(北京作家)
站在任意取舍的君临位置,出自人类短期自私的利益,我们造成的破坏速度和范围,要数十倍,数百倍地大于我们允诺苟延残喘的濒危生命。
舒婷(福建诗人)
一切节约,归根到底都是时间的节约。——马克思
善于选择要点就意味着节约时间,而不得要领的瞎忙,却等于乱放空炮。——培根
合理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培根
节约与勤勉是人类两个名医。——卢梭
关于勤俭节约的名言警句二: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有勤俭败有奢。
——(唐)李商隐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司马光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欧阳修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宋史·范纯仁传》
民奢示之以俭,民俭示之以礼。
——-桓宽:《盐铁论·救匮》
节约莫怠慢,积少成千万。——范继亭
关于勤俭节约的名言警句三:
在各项节约成本的措施中,以精减人员最为重要。——王永庆
人们最基本的物质需求:空气,阳光,水,其实就与钱没有太大的关系。至于人际和睦、心灵充实、情趣活泼、人格高贵等生命价值的重要内容,更不是钱能买来的。————韩少功(海南作家)
关于勤俭节约的谚语:
节约时间就是延长生命。——谚语
节约时间胜过储存金银。——谚语
时间不能“增产”,却可以节约。——谚语
节约好比燕衔泥,浪费好比河决堤。——谚语
一勤二俭三节约,全家老少幸福多。——谚语
冬不节约春要愁,夏不劳动秋无收。——(锡伯族)谚语
囊中未空先节约。——(布依族)谚语
行船靠掌舵,理家靠节约。——谚语
节约节约,积少成多,一滴两滴,汇成江河。——谚语
关于勤俭节约的谚语:
节约就是大收成。——谚语
生产好比摇钱树,节约好比聚宝盆。——谚语
真理是我们所有财产中最有价值的,所以让我们节约吧。——谚语
节约时间就是延长生命。——谚语
节约时间胜过储存金银。——谚语
时间不能“增产”,却可以节约。——谚语
●兴家犹如针挑土,败家好似浪淘沙
●成由勤俭破由奢
●勤俭永不穷,坐食山也空
●从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
●小钱不知省,大钱将滥花(英国)
●成家子,粪如宝;败家子,钱如草
●眼下胡花乱铺张,往后日月空荡荡
●一勺勺积累的东西,不要用桶倒出去(哈萨克族)
●辛苦得来的果实,不要一口气把它吃完(维吾尔族)
●家有万石粮,挥堆不长
●杀牛吃肉,不如留着挤奶(藏族)
●有钱时摆阔,没钱时挨饿
●欲求温饱,勤俭为要
●紧紧手,年年有
●勤能补拙,省能补贫
●思前顾后,吃穿常有
●精打细算,油盐不断
●披着破大氅的,往往是个好酒徒(西班牙)
●粮收万石,也要粗茶淡饭
●会吃的吃千顿,不会吃的吃一顿
●精打细算,油盐不断
●披着破大氅的,往往是个好酒徒(西班牙)
●粮收万石,也要粗茶淡饭
●会吃的吃千顿,不会吃的吃一顿
●精打细算,有吃有穿;大吃大喝,当屋卖锅
●小富由俭,大富由天
●不喝酒,不抽烟,三年省下无数钱
●节俭是致富的秘诀(英国)
●节俭本身就是一宗财产(英国)
●积小利,成巨富(英国)
●节俭是你一生中食之不完的美筵(爱默生)
冬不节约春要愁,夏不劳动秋无收。——(锡伯族)谚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