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的乐府有两层意思:一种是专门采集各地民歌供皇帝和贵妃等演唱的,如李白的《妾薄命》诗:“宫中谁第一?飞燕在昭阳。”另一种是广义的,凡是合乐的诗,都称为乐府,包括拟乐府和旧题的乐府。狭义的乐府,是指专门采民歌的。
歌行体是乐府诗的一种,乐府诗长于叙事,但它的语言一般是自然朴实的。歌行体是乐府诗的一种,乐府诗长于叙事,但它的语言一般是自然朴实的。歌行体的特点是格式节奏上没有严格规定,也不要求押韵,押韵比较自由,甚至句中可以换韵,句数多少不限。每首诗也没有固定的诗行,但要双数,少则4行8句,多则几十上百行,也可是288字或更少一点的偶数句。
乐府诗:一种合乐的古诗,因传自乐府官署而得名。乐府原为汉武帝刘彻设置得音乐机关,专事制作乐章并采集整理各地民间俗乐和歌辞,分别用于朝廷典礼和宴会时演唱。后来就叫“乐府诗”,为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体。
歌行体诗是古代诗歌的一体,汉魏以下的乐府诗常题名为"歌"或"行"二者名虽不同,其实并无严格的区别.后遂统称"歌行体".<唐音审体>谓:"歌行本出自乐府,然指事咏物...形式较自由".语言通俗流畅,文辞比较铺展."行",有"乐曲"的意思.
新乐府的产生,标志着唐代乐府诗体的一大变化。新乐府体裁无论从体式上,还是内容方面,都与传统的乐府诗完全不同。
唐代新乐府诗的特点:
1、不拟古题。
2、不用近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