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油层组储层评价

2024-12-02 19:36:07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富县地区延长组中,长2、长4+5、长6、长7、长8等油层组为主要含油层。其中,长2、长6、长8 油层组砂岩厚度大,平面分布稳定,含油显示普遍,勘探潜力大,因而在此予以重点评价。

1.长8油层组

本区长8油层组主要发育前缘河口砂坝、分流河道微相细砂岩和粉砂岩储层,岩石粒度整体较细。砂岩孔隙度均值为9.42%,渗透率平均0.243×10-3μm2,碳酸盐胶结致密;排驱压力变化大,为(0.02~16.6)×106 Pa,平均3.3×106 Pa;中值压力平均为20.81×106 Pa;平均喉道半径为0.011~1.02μm,平均0.128μm;最大喉道半径跨度大,为0.044~36.014μm,平均1.413μm;歪度为1.24~5.75,平均2.31;均方差为0.146~1.61,平均1.37。

砂岩孔隙度大于12%的样品占31%,渗透率大于 1×10-3μm2 的样品仅占 2%;孔隙度为12%~9%的样品数为18%,渗透率为(1~0.2)×10-3μm2 的样品达 40%,孔隙度为9%~7%的样品数为15%,渗透率为(0.2~0.1)×10-3μm2 的样品数达17%,而孔隙度小于7%的样品数达到 36%,渗透率小于 0.1×10-3μm2 的样品达 41%之高(图 6-4)。可见,长8油层组储层主要属于Ⅲ、Ⅱ类储层(达55%以上),其实为Ⅳ类储层(36%左右),整体上主要发育中下等—差储层。

2.长6油层组

长6油层组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河口砂坝和水下分流河道微相储集岩,主要为细砂岩,次为粉砂岩。砂岩厚度大、分布稳定,粒度相对较长 8 段粗。砂岩孔隙度平均为9.09%,渗透率平均为0.509×10-3μm2;碳酸盐胶结比较致密。储层排驱压力为(0.18~20)×106 Pa,平均3.69×106 Pa;中值压力分布范围大,为(0.37~155.36)×106 Pa,平均25.31×106 Pa;平均喉道半径变化大(0.007-2.65μm),平均0.365μm;最大喉道半径为0.017~1.477μm,平均0.753μm。表明喉道以微细喉为主,次为细喉、微喉及少量中喉。

砂岩孔隙度大于12%的样品占19%,渗透率大于1×10-3μm2 的样品约为16%;孔隙度为12%~9%的样品占35%,渗透率为(1~0.2)×10-3μm2 的样品达 43%;孔隙度为9%~7%的样品数为20%,渗透率为(0.2~0.1)×10-3μm2 的样品达16%;而孔隙度小于7%的样品数占 26%,渗透率小于 0.1×10-3μm2 的样品为 25%(图6-4)。可见,长 6油层组储层物性总体好于长8油层组,其中Ⅱ类储层达16%以上,Ⅲ类储层占55%以上,Ⅳ类储层仅25%左右,整体以中—差等的Ⅱ、Ⅲ类储层为主(达70%以上),次为Ⅳ类储层。

与其西部邻区长6油层组含油砂岩储层物性及孔隙结构参数对比(表 6-16),富县地区长6砂岩储集条件与之大致相当,均主要为Ⅲ、Ⅱ、Ⅳ类储层,而在西部这些地区长6油层组油气显示也较为丰富,部分获工业油流,表明富县地区长6油层组具有良好的勘探潜力。

表6-16 富县西部邻区延长组长6油层组储层物性、孔隙结构数据表

3.长2油层组

长2油层组储集岩主要分布于三角洲平原的水上分流河道微相中,次为三角洲前缘河口砂坝和水下分流河道微相。岩性主要为细砂岩,少量中砂岩和粉砂岩;储层单层厚度大、粒度粗。砂岩平均孔隙度高达12.99%,渗透率均值为0.455×10-3μm2;碳酸盐胶结物平均仅2.48%,岩石结构相对较疏松。岩石排驱压力较低,平均为1.285×106 Pa;中值压力平均为7.19×106 Pa;平均喉道半径均值为0.261μm,最大喉道半径平均为0.85μm,退汞率平均22.36%。可见,长2油层组砂岩总体孔隙度较高、渗透性较好,排驱压力、中值压力明显较低,喉道略微偏粗且相对集中。

砂岩孔隙度大于12%的样品数高达 75%,渗透率大于 1×10-3μm2 的样品数为 9%;孔隙度为12%~9%的样品数为 22%,渗透率为(1~0.2)×10-3μm2 的样品高居 73%;孔隙度小于9%的样品数仅为3%,渗透率小于0.2×10-3μm2 的样品仅占 18%(图6-4)。可见长2油层组储层的孔隙度、渗透率都明显高于长 8、6 油层组,Ⅱ、Ⅲ类储层高达90%以上,尤其是Ⅱ类储层的比例大幅度增加,岩石孔隙度普遍较高,储集空间发育,总体上以差—中等的Ⅱ、Ⅲ类储层为主,Ⅳ类储层不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