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钧老祖
高卧九重云,蒲团了道真。
天地玄黄外,吾当掌教尊。
盘古生太极,两仪四象循。
一道传三友,二教阐截分。
玄门都领袖,一气化鸿钧。
太上老君
鸿蒙剖破玄黄景。又在人间治五行。
度得轩辕升白昼。函关施法道常明。
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仙音隔陇闻。
辟地开天为教主,炉中炼出锦乾坤。
不二门中法更玄,汞铅相见结胎仙。
未离母腹头先白,才到神霄气已全。
室内炼丹搀戊己,炉中有药夺先天。
生成八景宫中客,不记人间几万年
玄黄外兮拜明师,混沌时兮任我为。
五行兮在吾掌握,大道兮度进群迷。
清静兮修成金塔,闲游兮曾出关西。
两手包罗天地外,腹安五岳共须弥。
先天而老后天生,借李成形得姓名。
曾拜鸿钧修道德,方知一气化三清。
3.元始天尊
混元初判道为尊,炼就乾坤清浊分。
太极两仪生四象,如今还在掌中存。
鸿蒙初判有声名,炼得先天聚五行。
顶上三花朝北阙。胸中五气透南溟。
群仙队里称元始。玄妙门庭话未生。
漫道香花随辇毂。沧桑万劫寿同庚。
4.通天教主
辟地开天道理明,谈经论法碧游京。
五气朝元传妙诀,三花聚顶演无生。
顶上金光分五彩,足下红莲逐万程。
八卦仙衣飞紫气,三锋宝剑号青苹。
伏虎降龙为第一,擒妖缚怪任纵横。
徒众三千分左右,后随成姓尽精英。
天花乱坠无穷妙,地拥金莲长瑞祯。
度尽众生成正果,养成正道属无声。
对对幡幢前引道,纷纷音乐及时鸣。
奎牛稳坐截教主,仙童前后把香焚。
霭霭沉檀云雾长,腾腾杀气自氤氲。
白鹤唳时天地转,青鸾展翅海山澄。
通天教主离金阙,来聚群仙百万名。
鸿钧生化见天开,地丑人寅上法台。
炼就金身无量劫,碧游宫内育多才。
5.接引道人
极乐之乡客,西方妙术神。莲花为父母,九品立吾身。
池边分八德,常临七宝园。波罗花开后,遍地长金珍。
谈讲三乘法,舍利腹中存。有缘生此地,久后幸沙门。
大仙赤脚枣梨香,足踏详云更异常。
十二莲台演法宝,八德池边现白光。
寿同天地言非廖,福经洪波语岂狂。
修成舍利名胎息。请闲极乐是西方。
6.准提道人
大觉金仙不二时,西方妙法祖菩提。
不生不灭三三行,全气全神万万慈。
空寂自然随变化,真如本性任为之。
与天同寿庄严体,历劫明心大法师
身出莲花清净台,二乘妙典法门开。
玲珑舍利超凡俗,璎珞明珠绝世矣。
八德池中生紫焰,七珍妙树长金苔。
只因东土多英俊,来遇前缘结圣胎
准提菩萨产西方,道德根深妙莫量。
荷叶有风尘色相,莲花无雨立津梁。
金弓银戟非防患,宝杵鱼肠另有方。
漫道孔宣能变化,婆娑树下号明王。
7.孔宣
混沌初分吾出世,两仪太极任搜求。
如今了却生生理,不向三乘妙里游。
8.女娲娘娘
一天瑞彩紫霞浮,香霭氤氲拥凤軥。
展翅鸾凰绵雅驯,飘飖童女自优游。
幡幢缭绕迎华盖,璎珞飞扬罩冕旒。
止为昌期逢泰运,故教仙圣至中州。
话说老子在陷仙门大战,自己顶上现出玲珑宝塔,在空中那怕他雷鸣风吼;老子自思:他只知仗他道术,不知守己修身,我也显一显玄都紫府手段,与他的门人看
看。把青牛一拍,跳出圈子来,把鱼尾冠一推,只见顶上三道气出,化为三清,老子复与通天教主来战。只听得正东上一声钟响,来了一位道人,戴九云冠,穿大红
白鹤绛绡衣,骑兽而来,手仗一口宝剑,大呼曰:"李道兄!吾来助你一臂之力!"通天教主认不得,随声问曰:"那道者是何人?"道者答曰:"吾有诗为证:
『混元初判道如先,常有常无得自然;
紫气东来三万里,函关初度五千年。』"
道人作罢诗曰:"吾乃上清道人是也。"仗手中剑来取。通天教主不知上清道人出於何处,慌忙招架,只听得正南上又有钟响,来了一位道者,戴如意
冠,穿淡黄八卦衣,骑天马而来,一手执灵芝如意,大呼曰:"李道兄!我来佐你共伏通天道人。"把天马一兜,仗如意打来。通天教主曰:"来者何人?"道人
曰:"我也认不得,还称你做截教之主,听我道来。诗曰:
『函关初出至昆仑,一统华夷属道门;
我体本同天地老,须弭山倒性还存。』
吾乃玉清道人是也。"通天教主不知其故,自古至今,鸿钧一道传三友,上清、玉清不知从何教而来?手中虽是招架?心中甚是疑惑,正寻思未已,正
北上又是一声玉磬响,来了一位道人;戴九霄冠,穿八宝万寿紫霞衣,一手执龙须扇,一手执三宝玉如意,骑地狮而来。大呼:"李道兄!贫道来辅你共破陷仙
也!"通天教主又见来了这一位苍颜鹤发道人,心上愈觉不安,忙问曰:"来者何人?"道人曰:"你听我道来:
『混沌从来不计年,鸿蒙剖处我居先;
叁同先天地玄黄理,任我傍门望眼穿。"
吾乃太清道人是也。"四位天尊裹住了通天教主,或上或下,或左或右,通天教主止有招架之功。
古风一首:
混沌初分盘古先,太极两仪四象悬。子天丑地人寅出,
避除兽患有巢贤。燧人取火免鲜食;伏羲画卦阴阳前。
神农治世尝百草;轩辕礼乐婚姻联。少昊五帝民物阜;
禹王治水洪波蠲。承平享国至四百,桀王无道乾坤颠,
日纵妹喜荒酒色,成汤造亳洗腥膻,放桀南巢拯暴虐,
云霓如愿后苏全。三十一世传殷纣,商家脉络如断弦:
紊乱朝纲绝伦纪,杀妻诛子信谗言,秽污宫闱宠妲己,
虿盆炮烙忠贞冤,鹿台聚敛万姓苦,愁声怨气应障天,
直谏剖心尽焚炙,孕妇刳剔朝涉歼,崇信奸回弃朝政,
屏逐师保性何偏,郊社不修宗庙废,奇技淫巧尽心研,
昵比罪人乃罔畏,沉酗肆虐如鹯鸢。西伯朝商囚羑里;
微子抱器走风烟。皇天震怒降灾毒,若涉大海无渊边。
天下荒荒万民怨,子牙出世人中仙,终日垂丝钓人主,
飞熊入梦猎岐田,共载归周辅朝政,三分有二日相沿。
文考未集大勋没,武王善述日乾乾。孟津大会八百国,
取彼凶残伐罪愆。甲子昧爽会牧野,前徒倒戈反回旋。
若崩厥角齐稽首,血流漂杵脂如泉。戎衣甫着天下定,
更于成汤增光妍。牧马华山示偃武,开我周家八百年。
太白旗悬独夫死,战亡将士幽魂潜。天挺人贤号尚父,
封神坛上列花笺,大小英灵尊位次,商周演义古今传。
成汤乃黄帝之后也,姓子氏。初,帝喾次妃简狄祈于高禖,有玄鸟之祥,遂生契。契事唐虞为司徒,教民有功,封于商。传十三世生太乙,是为成汤;闻伊尹耕于有莘之野,而乐尧舜之道,是个大贤,即时以币帛,三遣使往聘之,而不敢用,进之于天子。桀王无道,信谗逐贤,而不能用,复归之于汤。后桀王日事荒淫,杀直臣关龙逢,众庶莫敢直言;汤使人哭之。桀王怒,囚汤于夏台。后汤得释而归国。出郊,见人张网四面而祝之曰:“从天坠者,从地出者,从四方来者,皆罹吾网!”汤解其三面,止置一面,更祝曰:“欲左者左,欲右者右,欲高者高,欲下者下;不用命者乃入吾网!”汉南闻之曰:“汤德至矣!”归之者四十余国。桀恶日暴,民不聊生。伊尹乃相汤伐桀,放桀于南巢。诸侯大会,汤退而就诸侯之位。诸侯皆推汤为天子。于是汤始即位,都于亳。元年乙未,汤在位,除桀虐政,顺民所喜,远近归之。因桀无道,大旱七年,成汤祈祷桑林,天降大雨。又以庄山之金铸币,救民之命。作乐“大濩”,濩者护也,言汤宽仁大德,能救护生民也。在位十三年而崩,寿百岁,享国六百四十年,传至商受而止:
成汤→ 太甲→ 沃丁→ 太庚→ 小甲→ 雍己→ 太戊→
伸丁→ 外壬→ 河亶甲→祖乙→ 祖辛→ 沃甲→ 祖丁→
南庚→ 阳甲→ 盘庚→ 小辛→ 小乙→ 武丁→ 祖庚→
祖甲→ 廪辛→ 庚丁→ 武乙→ 太丁→ 帝乙→ 纣王
纣王乃帝乙之三子也。帝乙生三子:长曰微子启;次曰微子衍;三曰寿王。因帝乙游于御园,领众文武玩赏牡丹,因飞云阁塌了一梁,寿王托梁换柱,力大无比;因首相商容、上大夫梅柏、赵启等上本立东宫,乃立季子寿王为太子。后帝乙在位三十年而崩,托孤与太师闻仲,随立寿王为天子,名曰纣王,都朝歌。文有太师闻仲,武有镇国武成王黄飞虎;文足以安邦,武足以定国。中宫元配皇后姜氏,西宫妃黄氏,馨庆宫妃杨氏;三宫后妃,皆德性贞静,柔和贤淑。纣王坐享太平,万民乐业,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四夷拱手,八方宾服,八百镇诸侯尽朝于商--有四路大诸侯率领八百小诸侯,东伯侯姜桓楚,居于东鲁,南伯侯鄂崇禹,西伯侯姬昌,北伯侯崇侯虎;每一镇诸侯领二百镇小诸侯,共八百镇诸侯属商。
纣王七年,春二月,忽报到朝歌,反了北海七十二路诸侯袁福通等。太师闻仲奉敕征北。不题。
一日,纣王早朝登殿,设聚文武。但见:
瑞霭纷纭,金銮殿上坐君王;祥光缭绕,白玉阶前列文武。沉檀八百喷金炉,则见那珠帘高卷;兰麝氤氲笼宝扇,且看他雉尾低回。
天子问当驾官:“有奏章出班,无事朝散。”言未毕,只见右班中一人出班,俯伏金阶,高擎牙笏,山呼称臣:“臣商容待罪宰相,执掌朝纲,有事不敢不奏。明日乃三月十五日,女娲娘娘圣诞之辰,请陛下驾临女娲宫降香。”王曰:“女娲有何功德,朕轻万乘而往降香?”商容奏曰:“女娲娘娘乃上古神女,生有圣德。那时共工氏头触不周山,天倾西北,地陷东南;女娲乃采五色石,炼之以补青天,故有功于百姓。黎庶立禋祀以报之。今朝歌祀此福神,则四时康泰,国祚绵长,风调雨顺,灾害潜消。此福国庇民之正神,陛下当往行香。”王曰:“准卿奏章。”纣王还宫。旨意传出:次日天子乘辇,随带两班文武,往女娲宫进香。--此一回纣王不来还好,只因进香,惹得四海荒荒,生民失业。正所谓:漫江撒下钩和线,从此钓出是非来。怎见得,有诗为证:
天子鸾舆出凤城,旌旄瑞色映簪缨。
龙光剑吐风云色,赤羽幢摇日月精。
堤柳晓分仙掌露;溪花光耀翠裘清。
欲知巡幸瞻天表,万国衣冠拜圣明。
驾出朝歌南门,家家焚香设火,户户结彩铺毡。三千铁骑,八百御林,武成王黄飞虎保驾,满朝文武随行,前至女娲宫。天子离辇,上大殿,香焚炉中;文武随班拜贺毕。纣王观看殿中华丽。怎见得:
殿前华丽,五彩金妆。金童对对执幡幢;玉女双双捧如意。玉钩斜挂,半轮新月悬空;宝帐婆娑,万对彩鸾朝斗。碧落床边,俱是舞鹤翔鸾;沉香宝座,造就走龙飞凤。飘飘奇彩异寻常,金炉瑞霭;袅袅祯祥腾紫雾,银烛辉煌。君王正看行宫景,一阵狂风透胆寒。
纣王正看此宫殿宇齐整,楼阁丰隆,忽一阵狂风,卷起幔帐,现出女娲圣像,容貌端丽,瑞彩翩跹,国色天姿,婉然如生;真是蕊宫仙子临凡,月殿嫦娥下世。古语云:“国之将兴,必有祯祥;国之将亡,必有妖孽。”纣王一见,神魂飘荡,陡起淫心。自思:朕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纵有六院三宫,并无有此艳色。王曰:“取文房四宝。”侍驾官忙取将来,献与纣王。天子深润紫毫,在行宫粉壁之上作诗一首:
“凤鸾宝帐景非常,尽是泥金巧样妆。
曲曲远山飞翠色;翩翩舞袖映霞裳。
梨花带雨争娇艳;芍药笼烟骋媚妆。
但得妖娆能举动,取回长乐侍君王。”
天子作毕,只见首相商容启奏曰:“女娲乃上古之正神,朝歌之福主。老臣请驾拈香,祈求福德,使万民乐业,雨顺风调,兵火宁息。今陛下作诗亵渎圣明,毫无虔敬之诚,是获罪于神圣,非天子巡幸祈请之礼。愿主公以水洗之。恐天下百姓观见,传言圣上无有德政耳。”王曰:“朕看女娲之容有绝世之姿,因作诗以赞美之,岂有他意?卿毋多言。况孤乃万乘之尊,留与万姓观之,可见娘娘美貌绝世,亦见孤之遗笔耳。”言罢回朝。文武百官默默点首,莫敢谁何,俱钳口而回。有诗为证:
凤辇龙车出帝京,拈香厘祝女中英。
只知祈福黎民乐,孰料吟诗万姓惊。
目下狐狸为太后;眼前豺虎尽簪缨。
上天垂象皆如此,徒令英雄叹不平。
天子驾回,升龙德殿。百官朝贺而散。时逢望辰,三宫妃后朝君:中宫姜后,西宫黄妃,馨庆宫杨妃,朝毕而退。按下不表。
且言女娲娘娘降诞,三月十五日往火云宫朝贺伏羲、炎帝、轩辕三圣而回,下得青鸾,坐于宝殿。玉女金童朝礼毕,娘娘猛抬头,看见粉壁上诗句,大怒骂曰:“殷受无道昏君,不想修身立德以保天下,今反不畏上天,吟诗亵我,甚是可恶!我想成汤伐桀而王天下,享国六百余年,气数已尽;若不与他个报应,不见我的灵感。”即唤碧霞童子驾青鸾往朝歌一回。不题。
却说二位殿下殷郊、殷洪来参谒父王--那殷郊后来是“封神榜”上“值年太后”;殷洪是“五谷神”:皆有名神将。正行礼间,顶上两道红光冲天。娘娘正行时,被此气挡住云路;因望下一看,知纣王尚有二十八年气运,不可造次,暂回行宫,心中不悦。唤彩云童儿把后宫中金葫芦取来,放在丹墀之下;揭去芦盖,用手一指。葫芦中有一道白光,其大如线,高四五丈有余。白光之上,悬出一道幡来,光分五彩,瑞映千条,名曰“招妖幡”。不一时,悲风飒飒,惨雾迷漫,阴云四合,风过数阵,天下群妖俱到行宫听候法旨。娘娘吩咐彩云:“着各处妖魔且退;只留轩辕坟中三妖伺侯。”三妖进宫参谒,口称:“娘娘圣寿无疆!”这三妖一个是千年狐狸精,一个是九头雉鸡精,一个是玉石琵琶精,俯伏丹墀。娘娘曰:“三妖听吾密旨:成汤望气黯然,当失天下;凤鸣岐山,西周已生圣主。天意已定,气数使然。你三妖可隐其妖形,托身宫院,惑乱君心;俟武王伐纣,以助成功,不可残害众生。事成之后,使你等亦成正果。”娘娘吩咐已毕,三妖叩头谢恩,化清风而去。正是:狐狸听旨施妖术,断送成汤六百年。有诗为证:诗曰:
三月中旬驾进香,吟诗一首起飞殃。
只知把笔施才学,不晓今番社稷亡。
按下女娲娘娘吩咐三妖,不题。
且言纣王只因进香之后,看见女娲美貌,朝暮思想,寒暑尽忘,寝食俱废,每见六院三宫,真如尘饭土羹,不堪谛视;终朝将此事不放心怀,郁郁不乐。一日驾升显庆殿,时有常随在侧。纣王忽然猛省,着奉御宣中谏大夫费仲。--乃纣王之幸臣;近因闻太师仲,奉敕平北海,大兵远征,戍外立功,因此上就宠费仲、尤浑二人。此二人朝朝蠹惑圣聪,谗言献媚,纣王无有不从。大抵天下将危,佞臣当道。--不一时,费仲朝见。王曰:“朕因女娲宫进香,偶见其颜艳丽,绝世无双,三宫六院,无当朕意,将如之何?卿有何策,以慰朕怀?”费仲奏曰:“陛下乃万乘之尊,富有四海,德配尧、舜,天下之所有,皆陛下之所有,何思不得,这有何难。陛下明日传一旨,颁行四路诸侯:每一镇选美女百名以充王庭。何忧天下绝色不入王选乎。”纣王大悦,“卿所奏甚合朕意。明日早朝发旨。卿且暂回。”随即命驾还宫。毕竟不知此后何如,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