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世界格局
复兴的德意和新兴的日本,不甘心忍受英法美等国操控的世界格局。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法美等战胜国与德奥等战败国于1919年签订了《凡尔赛合约》,重新划分了列强的势力范围,建立起所谓“凡尔赛体系”。这个体系对战胜国特别是英法美有利,而对德国是严苛的束缚。十几年后,德国再次兴起,不但急于打破对本国的束缚,同时也有复仇和雪耻之心。意大利和日本,在签订《凡尔赛合约》时也是战胜国,但是在英法美的压力下,他们没有分到所要的份额,十几年后,这两个国家兴起了,打破“凡尔赛体系”。特别是日本,野心勃勃,必欲重划东半球的版图。
经济危机
连续发生的世界性经济危机,激化了列强重新瓜分世界的矛盾冲突。1929年,世界爆发了持续几年的空前的经济大危机。整个西方世界,股票狂跌,市场萎缩,工人大量失业,工厂企业纷纷倒闭,社会一片混乱,政局动荡不已。德日意的大财团们和统治阶层认为,要摆脱经济危机,必须向外扩张,争夺更大的市场和势力范围。德国有一个特殊“借口”,要收回战败失去的土地。日本也有一个特殊“借口”:岛国地小人多资源贫乏,要生存和发展必须向外扩张。当时日本军国主义内部,有“北进”和“南进”两种主张。“北进”是经朝鲜半岛进攻“满洲”(中国东北三省),占领中国北部;“南进”是经台湾,进攻中国东南沿海,占领中国南部,进而扩展到东南亚。后来的事实证明,日本军国主义是先“北进”,后“南进”,两种主张都实行,也都失败了!
镇压革命
国内劳工运动和革命运动高涨,引起了大资产阶级和统治阶层的恐慌和疯狂镇压。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欧洲深受影响。20世纪二三十年代,工人运动风起云涌。德国、匈牙利、波兰、保加利亚、西班牙都爆发过短暂的革命,虽然都失败了,但对欧洲震动不小。特别是德国,信奉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政党势力强大,控制着国会。在这种国内形势下,德国大财团和统治阶层支持希特勒上台,与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力量对抗。希特勒为了争夺民众,标榜自己也主张“社会主义”,自己的党也是“工人党”,只是自己的“社会主义”是“国家第一”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纳粹党)就是这样产生的。希特勒夺得政权后,立即翻了脸,撕掉“社会主义”和“工人党”外衣,对共产党、社会民主党和工人运动进行了血腥镇压。日本20世纪二三十年代,民主主义思潮、社会主义思潮和劳工运动也曾兴起,并且遭遇了同样命运,被日本军国主义血腥镇压下去。
法西斯国家
法西斯的典型特征通常伴随着强权和民族主义。世界历史上存在过的法西斯国家有:意大利(墨索里尼政权)、纳粹德国(希特勒政权)、西班牙(弗朗哥政权)、日本(军国主义政权)等。
法西斯主义在20世纪二十年代至四十年代初,曾经风行一时,与美英法的民主自由主义、苏联的社会主义并立,形成当时世界三大主要思潮。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法美等战胜国与德奥等战败国于1919年签订了《凡尔赛合约》,重新划分了列强的势力范围,建立起所谓“凡尔赛体系”。这个体系对战胜国特别是英法美有利,而对德国是严苛的束缚。十几年后,德国再次兴起,不但急于打破对本国的束缚,同时也有复仇和雪耻之心。意大利和日本,在签订《凡尔赛合约》时也是战胜国,但是在英法美的压力下,他们没有分到所要的份额,十几年后,这两个国家兴起了,要求打破“凡尔赛体系”。特别是日本,野心勃勃,必欲重划东半球的版图。
连续发生的世界性经济危机,激化了列强重新瓜分世界的矛盾冲突。1929年,世界爆发了持续几年的空前的经济大危机。整个西方世界,股票狂跌,市场萎缩,工人大量失业,工厂企业纷纷倒闭,社会一片混乱,政局动荡不已。德日意的大财团们和统治阶层认为,要摆脱经济危机,必须向外扩张,争夺更大的市场和势力范围。德国有一个特殊“借口”,要收回战败失去的土地。日本也有一个特殊“借口”:岛国地小人多资源贫乏,要生存和发展必须向外扩张。
国内劳工运动和革命运动高涨,引起了大资产阶级和统治阶层的恐慌和疯狂镇压。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欧洲深受影响。20世纪二三十年代,工人运动风起云涌。德国、匈牙利、波兰、保加利亚、西班牙都爆发过短暂的革命,虽然都失败了,但对欧洲震动不小。特别是德国,信奉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政党势力强大,控制着国会。在这种国内形势下,德国大财团和统治阶层支持希特勒上台,与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力量对抗。希特勒为了争夺民众,标榜自己也主张“社会主义”,自己的党也是“工人党”,只是自己的“社会主义”是“国家第一”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纳粹党)就是这样产生的。希特勒夺得政权后,立即翻了脸,撕掉“社会主义”和“工人党”外衣,对共产党、社会民主党和工人运动进行了血腥镇压。 日本20世纪二三十年代,民主主义思潮、社会主义思潮和劳工运动也曾兴起,并且遭遇了同样命运,被日本军国主义血腥镇压下去。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及其影响:
(1)德日意法西斯不断扩大侵略战争,给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带来了灾难,法西斯国家已成为全世界人民最凶恶的敌人;同时也对英美等国的利益构成了最大的威胁.这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基础.
(2)二次大战爆发后,美国出于自身安全和利益的考虑,改变了以往的"中立"态度,加强了对英国等国的援助.1941年,罗斯福和丘吉尔发表《大西洋宪章》,倡导自由,和平,反对侵略.同时英美加强了对苏联的援助.1942年初,中,美,英,苏等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成.
(3)同盟大大壮大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改变了双方力量的对比,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斗志,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根本保障.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德意日轴心国家的侵略,促进了反法西斯联盟的成立。波兰灭亡后,美国担心希特勒的过分强大会成为自己的危险对手,决心帮助英国。1939年11月,美国国会修改中立法,取消禁止向交战国出售武器的决定,允许外国在付现款和自运的条件下购买美国武器。由于英法海军远远超过德国海军,这一修改实际只是为英法购买军火打开绿灯。法国投降后,美国总统罗斯福于1940年12月发表谈话,表示要进一步支援英国。他说:“如果大不列颠一旦崩溃,我们整个美州的人将生活在枪口下……我们必须成为民主国家的大兵工厂”。1941年3月,美国国会通过租借法,授权总统用出售、转让、交换或租借的方式把军用品提供给“对美国国防至关重要”的国家。这样,美国虽未参战,实际已同英国结成同盟。
1941年6月,德国入侵苏联后,英美宣布支持苏联。7月,苏联同英国签订了关于在对德战争中共同行动的协定。接着,又和捷克斯洛伐克和波兰流亡政府签订了类似协定。
1941年8月14日,罗斯福和丘吉尔在大西洋纽芬兰海面的一艘军舰上举行会谈,发表了关于对德作战目的和战后和平的宣言,即《大西洋宪章》。宣言声称,两国不谋求别国领土,尊重各国人民选举自己政府形式的权利,恢复被暴力剥夺的各国人民主权,在平等基础上实现战后全作等。9月,苏联发表声明,支持宪章的精神。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等国家正式参加世界大战,反法西斯阵线上不断扩大。1942年1月1日,美、苏、英、中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宣布签字国保证在战争中互相合作,不与轴心国单独媾和。这一宣言的签署标志着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
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了加强了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团结,为战胜轴心集团奠定了良好基础。但是,联盟内部的各国社会制度不同,作战目的也不完全一样。英美集团企图的打败德、意、日的同时,严重削弱苏联和各国的人民革命力量。因此,在反法西斯联盟内部一直存在着矛盾和斗争。
因为日本作为帝国主义的后起之秀继承与发展帝国主义的扩张特性,而日本军部作为日本法西斯的最高机构,日本二二六兵变虽因内讧而没有成功,但是却大大增强了军部的实力,还有日本作为一个岛国本身矿产稀缺,在当时战争作为一个最有利的条件来缓解发展与资源的问题,《田中奏折》以朝鲜和中国东北为基地建设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