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大班幼儿美术欣赏能力

2024-11-30 23:03:44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幼儿美术欣赏教育活动是教师引导幼儿欣赏和认识美术作品、自然景物及周围环境,了解对称、匀衡、变化等形式美的原理,感受造型、色彩、构图等艺术手法及其情感表现,体验美术欣赏的快乐,从而丰富美感经验,培养审美情感和审美评价能力的活动。组织幼儿开展美术欣赏活动是使幼儿感受认识各种美的要素、原理、规律,产生审美感受的有效途径。有了对美的要素、原理、规律的感受、认识,对客观事物的审美感受,才能创造表现出美的形象来。
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可知幼儿美术教育的目标是使幼儿“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艺术中的美;喜欢参加美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美术表现活动。”这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目标明确地告诉我们,对美的感受与创造表现结合在了一起。但审视目前我们幼儿园美术教育,情况不容乐观。就绘画教育来说,普遍存在着以“临摹法”为主的灌输教育倾向。即老师提供幼儿一套画法和可供临摹的范例,幼儿的任务就是临摹,这样幼儿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只是临摹能力的培养,审美和想象、创造表现等能力都被忽略,得不到有目的地良好地开发,反而被机械化地临摹和程式化的表现所禁固和扼杀。而能使幼儿获得对环境、生活、艺术中的美的感受的创造表现活动的基础和前提条件的美术欣赏活动,却几乎没有开展。这显然是违背《纲要》的目标。因此,我结合幼儿园工作经验进行了美术欣赏与创造表现相结合的教学形式的探索研究,以促进幼儿绘画表现能力的提高。
(一)欣赏与表现活动的有关内容
美随处可见,凡视觉所能触及的事物几乎都存在美,不同的物质有着不同形式的美。但是如果没有审美的目光却又会视而不见。对美的事物的观察兴趣,感觉的灵敏性,是要靠引导和训练才得以提高的。幼儿好动、好问,对客观事物充满好奇心和广泛关注的天性,正是开发和培养审美感觉的好时机。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年龄特征和审美能力及绘画的创造表现能力发展的需要,我经过归纳整理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与幼儿生活经验息息相关的,幼儿感兴趣的有关内容。
自然物有水果、花草、树木、动物;生活物品有服装及各类有趣的玩具;美术作品有西洋画、国画和民间美术。各年龄班内容安排如下:小班以欣赏表现水草、花草为主,穿插些单体结构的动物如小鸡、小鸭、小象、小鱼、乌龟等,积累丰富的表现形象经验;中班以欣赏表现树木、动物、建筑及服装、玩具为主,穿插些抽象作品的欣赏,使幼儿对色彩的冷暖倾向有所感知;大班以欣赏名画为主,使幼儿对色调、构图、色彩的情绪等有所感知,并尝试在表现活动中加以运用,以提高审美表现能力。
(二)欣赏活动的组织形式与途径
幼儿的欣赏活动是一种审美的活动。需经感知、想象、理解等心理过程,并由情感因素贯穿始终。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承担了引导者和欣赏伴侣角色。根据欣赏活动内容安排及各科活动时间的分配情况、欣赏活动的形式有集体活动、分组活动和随机活动等形式。
(三)绘画表现活动的组织形式
在有目的、有计划的欣赏活动过后,我安排全班或大组(一个班分为两组)的绘画表现活动。有的幼儿在全班或大组绘画表现活动中未完成或仍有绘画表现的兴趣愿望,就安排在小组区角活动或自由活动中继续进行绘画表现,随机的欣赏活动之后,则让幼儿个别自由进行绘画表现活动。
(四)欣赏活动与表现活动的结合方式
欣赏活动与表现活动均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完成。考虑到各科教学活动及游戏活动时间的均衡分配。欣赏活动与表现活动的结合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
(五)欣赏活动的指导方法
面对美的欣赏材料,无须多作解释,幼儿便能产生直接的感受。但是,要他们理解构成欣赏材料的美的要素,并用语言把感受表达出来,也就是把感受上升为一种认识,需要教师在欣赏活动时,根据其年龄特点给予指导。
受自身心理发展水平的限制,幼儿在感知事物时缺乏目的性、计划性,不能自觉地组织自己的视觉,他们观察事物时往往注意了整体,就忽略了局部,注意了局部又忘掉了整体,有些幼儿倾向于整体知觉,观察时表现为笼统、粗略,另一些幼儿倾向于局部知觉,观察时表现为琐碎不着要点。幼儿往往对周围环境、生活的美因为熟视而无睹。这样幼儿自发性的绘画表现能力就显得很薄弱。在“临摹法”的教学指导下,幼儿的绘画作品往往千篇一律,更谈不上创造表现。因此通过实施欣赏与表现相结合的绘画教学形式的教学。幼儿的欣赏能力、表现能力都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1、促进幼儿绘画造型水平的提高
造型是指用线条和块面等组成表现物体的形象,也是表现思想和感受的方式之一,造型能力的提高是绘画表现力提高的要素之一。通过组织对自然环境、生活和美术作品中的美的形象的感受,提高了幼儿对美的形象的知觉的敏感性和关注的兴趣,激发了幼儿表现形象的兴趣,使幼儿积累了丰富的表现形象的经验,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
2、促进了幼儿绘画设色水平的提高
色彩是绘画艺术的主要语言和重要表现手段,幼儿对色彩有着天生的敏感,运用多种鲜艳的色彩,但在绘画时,常常局限于局部的、孤立地表现色彩,不考虑整体和大的色调关系。通过组织对自然环境、生活和美术作品中的美的色彩的感受,幼儿对色彩的冷暖、鲜灰的对比,色彩的渐变,色彩的和谐、统一,色调及色彩的情绪性等都所有理解,提高了幼儿对色彩的美的知觉的敏感性和关注的兴趣,及表现的欲望。并通过不断地感受与表现的练习,幼儿的色彩的表现力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3、促进幼儿绘画构图水平的提高
构图是指画面内安排所表现形象的关系与位置。把个别或局部的形象组成艺术的整体,以表现作品的主题思想和美感效果,幼儿在表现形象时,带有很大的随意性,不能进行有意识地布局画面,我通过组织幼儿欣赏一系列的名画作品与民间布贴画等,幼儿对水平、垂直式、放射式、螺旋式等不同的构图方式及构图的均衡、对称、呼应、节奏等有所理解,并有意识地在绘画表现活动中反复运用。幼儿的绘画作品逐渐地摆脱零乱式和垂直式,向多层并列式和遮挡式发展。构图能力有一定程度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