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信号经光纤传输后,由于吸收、散射等原因引起光功率的减小。光纤损耗是光纤传输的重要指标,对光纤通信的传输距离有决定性的影响。
实现光纤通信,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尽可能地降低光纤的损耗。
光纤损耗
所谓损耗是指光纤每单位长度上的衰减,单位为dB/km。光纤损耗的高低直接影响传输距离或中继站间隔距离的远近,因此,了解并降低光纤的损耗对光纤通信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尽管光波有着极大的带宽,但在1961-1970年,人们主要研究利用大气传输光信号,实践证明,由于受到气候环境的严重影响,无法实现正常的通信。在人们考虑的其它传输介质中,用石英玻璃材料制成的光导纤维即光纤来传输光信号成为研究的重点。但是当时普通石英玻璃材料的损耗高达1000dB/km,传输距离很有限。1966年7月,英国标准电信研究所的英藉华人高锟(K.C.Kao)博士和霍克哈姆(G.A.HocKham)博士根据介质波导理论指出:光纤的高损耗并不是其本身固有的,而是由材料中所含的杂质引起的。并预言如果降低材料中的杂质含量,可使得光纤的损耗降至20dB/km,甚至更小。1970年,美国康宁(Corning)玻璃有限公司成功地研制了损耗为20dB/km的低损耗石英光纤,这使得光纤完全能胜任作为传输光波的传输媒介,也开辟了光纤通信的新纪元。
掺杂剂和杂质离子引起的吸收损耗
光纤损耗
光纤材料中含有跃迁金属如铁、铜、铬等,它们有各自的吸收峰和吸收带并随它们价态不同而不同。由跃迁金属离子吸收引起的光纤损耗取决于它们的浓度。另外,oh-存在也产生吸收损耗,oh-的基本吸收极峰在2.7μm附近,吸收带在0.5~1.0μm范围。对于纯石英光纤,杂质引起的损耗影响可以不考虑。
解决方法:(1)光纤材料化学提纯,比如达到99.9999999%的纯度。(2)制造工艺上改进,如避免使用氢氧焰加热(汽相轴向沉积法)
原子缺陷吸收损耗
光纤材料由于受热或强烈的辐射,它会受激而产生原子的缺陷,造成对光的吸收,产生损耗,但一般情况下这种影响很小。
引起光纤损耗的因素
光纤的损耗因素主要有吸收损耗、散射损耗和其他损耗。这些损耗又可以归纳为本征损耗、制造损耗和附加损耗等。
本征损耗
本征损耗是指光纤材料固有的一种损耗,是无法避免的,它决定了光纤的损耗极限。石英光纤的本征损耗包括光纤的本征吸收和瑞利散射造成的损耗。本征吸收是石英材料本身固有的吸收,包括红外吸收和紫外吸收。红外吸收是由于分子震动引起的,它在1500~1700nm波长区对光纤通信有影响;紫外吸收是由于电子跃迁引起的,它在700~1100nm波长区对光纤通信有影响。瑞利散射是由于光纤折射率在微观上的随机起伏所引起的,这种材料折射率的不均匀性使光波产生散射。瑞利散射在600~1
600nm波段对光纤通信产生影响。
光纤制造损耗
光纤制造损耗是在制造光纤的工艺过程中产生的,主要由光纤中不纯成分的吸收(杂质吸收)和光纤的结构缺陷引起。杂质吸收中影响较大的是各种过渡金属离子和oh-离子导致的光的损耗。其中oh-离子的影响比较大,它的吸收峰分别位于950nm,1240mm和1390nm,对光纤通信系统影响较大。随着光纤制造工艺的日趋完善,过渡金属的影响已不显著,最好的工艺已可以使oh-离子在1390nm处的损耗降低到0?04db/km,甚至小到可忽略不计的程度。此外,光纤结构的不完善也会带来散射损耗。
附加损耗是在光纤成缆之后出现的损耗,主要是由于光纤受到弯曲或微弯时,使得光产生了泄漏,造成光损耗。
除上述3类损耗外,在光纤的使用中还会存在连接损耗、耦合损耗,如果光纤中入射光功率超出某值时还会有非线性效应带来的散射损耗。
光纤的损耗特性曲线——损耗谱
将以上三类损耗相加就可以得到总的损耗,它是一条随波长而变化的曲线,叫做光纤的损耗特性曲线——损耗谱。
从石英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