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之言,可能不对。
如若有新的靠谱答案,还是应该相信人家。
金属有机配合物
可能由水热法合成的较少,但应该还是有的。
水热法合成纳米粒子较多
水热法合成金属与有机物的配合物也有,不过,这是用来长单晶的。
原理:这种配合物在水里面溶解度较小,因此,通过加温加压,成临界水,以提高溶解度。
在高温下全溶解过后,完成温度缓慢降下的结晶过程,以此长出单晶,以进行单晶衍射来求解新物质结构
一般分为低温釜100、中温釜140、高温釜180
在一个温度条件下,原料投料浓度要整成一个梯度,本着单一变量原则,来进行实验。
此外,溶剂可以换,可以配成水与其他溶剂的混合体系,比例也可以做一个梯度,都可以。但是,注意温度的限制,如果混合的溶剂沸点较低,则可以不用那么高的温度。
总之,是一个大量的工作,一个温度下要做的一般10~15个釜。
其目的意义就是培养单晶,以便测结构。
但是培养单晶还有其他的方法。建议多种方法同时进行。
包括挥发法、气象扩散法、液相扩散法。
还要注意一点,所使用金属盐的阴离子是什么(含氧多了有个氢键的事),溶液的PH值怎样(会影响到有机配体哪个H脱掉)。这些对晶体的结构都有影响。所以,控制条件培养晶体,是一项长期的、麻烦的工作,需要耐性与毅力,坚持天天保证量,并且有规划、有记录。
而且不见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