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混凝土结构来说,如果梁和柱子的连接点是混凝土整体浇筑的,无法转动;并且平面两个方向的梁柱都是这样的连接的,这样的结构称为框架,其中两端都与柱相连的那些梁称为框架梁。
规定梁在弯矩作用下,如果梁的底部受拉,那么这个弯矩为正方向。
一般来说,框架梁的跨度范围内如果有竖向(也就是重力方向)的荷载作用,那么梁跨中的底部会受拉,而支座底部受压。所以梁支座处受负弯矩,跨中受正弯矩。
梁板的跨中,向下的荷载使梁板向下弯曲,这就是正弯矩。
梁板的支座处要简化成一个固定支座,而不是铰支座,这是前提。
支座对梁板而言是一个向上的荷载,使梁板向上弯曲,这就是负弯矩。
对单跨梁的两端支座理解起来有些困难,但是对于多跨梁的中间支座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其实道理是一样的,再进一步引申一个例子,跷跷板的结构,在中间支座处使跷跷板产生向上弯曲的效果,这种效果就是负弯矩的作用。
实际上弯矩图就是构件受力弯曲的放大效果,弯矩的正负只是一个人为规定的受力方向和符号的对应关系,向下弯曲为正,向上弯曲为负,所以关键还是要理解弯矩图的意义。
在梁板的跨中,向下的荷载使梁板向下弯曲,这就是正弯矩。
梁板的支座处要简化成一个固定支座,而不是铰支座,这是前提。
支座对梁板而言是一个向上的荷载,使梁板向上弯曲,这就是负弯矩。
对单跨梁的两端支座理解起来有些困难,但是对于多跨梁的中间支座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其实道理是一样的,再进一步引申一个例子,跷跷板的结构,在中间支座处使跷跷板产生向上弯曲的效果,这种效果就是负弯矩的作用。
实际上弯矩图就是构件受力弯曲的放大效果,弯矩的正负只是一个人为规定的受力方向和符号的对应关系,向下弯曲为正,向上弯曲为负,所以关键还是要理解弯矩图的意义。
支座给它上面的板一个方向向上的顶力,这样支座处的板就向上弯曲,板上面钢筋受拉,板下面钢筋受压,形成了负弯矩,所以支座处就产生了负弯矩。得从受力方向不同解释正弯矩和负弯矩。你没力学基础就很难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