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介绍学习初中课程必须先掌握的六种学习方法:
读书、预习、听课、笔记、复习、做题
一、 课 本 阅 读 法
课本是老师讲课的依据,是学生学习的根本。不是说读了课本再去听课、再去复习、再去做题,而是在学习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都要读课本。听课前要读,预习时要想,听课后要化,复习时要翻,做题时要看。那么具体地说,如何读初中的课本呢?
课本目录妙用法
在读初中课本时,最最关键的方法就是抓住目标,读熟课本。课本有好几百页,好几十万字,这么大的信息量,如何摄取呢?显而易见,我们不能平分精力,而应集中全力,抓住关键信息。什么是课本中最关键最重要的信息呢?就是目录。下面就具体说说如何利用目录来读课本:
一是忆,就是翻开目录,看看自己是否能够根据目录,依序记忆各个章节里面的内容,回忆起其中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等。在忆的过程中,可以边忆边把知识的要点记在草稿纸上,以加深印象。忆不起来时,再打开书,翻看有关的内容。
二是说,就是在独立回顾、记忆一番后,同学之间可以互相互述各个章节的基本知识、重点内容以及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等,以此来起到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互完善的作用。讲的人固然是印象深刻,听的人等于又重温了一次。
三是写,默写目录内容,看看自己是否记住了教材的主要内容,根据目录知识写下来。注意:写时不一定机械的默写目录上的几个标题,可以加上自己的归纳和创造,基本内容不错不漏即可。
四是扩,所谓扩就是要自编一个补充目录。因为教材的目录仅列出每课的名称,是一个比较粗略的目录。不妨将每课的小标题抄下来,编成一个补充目录。
课本内容精读法
课本是同学们学习和考试的依据,考试的内容都在课本里,不管出的题怎样变化,都跑不出课本这个范围。在读课本时一定要做到以下几点:
1、不要走马观花,流于形式
课本不怕读得慢,就怕只图快,不求甚解。
2.不可凭自己的感觉,挑三拣四地去读课本内容
觉得这个有可能考就读,不考的就不读。课本上每个字都是经过专家编写的,必有它的有用之处。边边角角的地方,都要读到。只有这样,才能把知识印在脑子里,落实在做题目上。
3.不要感觉文科课本才要读,理科课本不用读
数学物理化学这些理科的课本,同样需要仔细阅读。概念、公式要读,例题也要读,把例题读好了,也就读出了解题思路。
4.读课本时不要只注意大字、黑体字
无论是大字小字,还是注释、引文、图注、表格都应该读到,这些知识也非常有用。
5.不要只满足于读一两遍课本,觉得没什么可读的了
有句话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二、 预 习
上了中学,功课难了,不预习可不行了。事实上就是预习了,有时候还听不懂呢。更何况不预习呢?预习究竟能够给我们的学习带来多大的好处呢?
预习的六大好处
好处一:预习可培养同学们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因为预习是自己独立的接受新知识,需要自己独立阅读和思考。这就需要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在阅读课本时,只有经过独立思考,才能够搞清思路、抓住要点,解决难点。预习时,有些地方没有弄懂,听课时就会受好奇心的驱使而格外得留心,一旦理解,印象就极为深刻了。有时在预习时,自己认为已经明白的内容,听课时还会发现自己尚未完全理解,常引发进一步的思考,甚至会发现新的不理解的问题。这对深化学习和提高理解能力是非常有效的。
好处二:预习可以直接提高学习效率
预习还可以发现自己知识的漏洞,通过复习有关旧知识,可以弥补这些漏洞,使自己听课时的精力很快地集中到新知识上面去。这样既可以避免再翻书查找,也可以节省课堂上的宝贵时间。
好处三:预习能开拓思路
经过预习,对要学的知识已经心中有数,容易跟上老师讲课的思路。跟上老师思路的同时,就要开动脑筋,多问几个为什么。老师讲到一个新概念,就想一想它是这样建立起来的。与其相关的概念都有哪些。老师讲到定理,就想一想它是怎么推导出来的,适用范围又是什么等等。由于做了预习,思路活了,听课效率也就提高了,老师布置的作业都能顺利完成。这样自己可自由支配的时间也就多了,学习自然就主动了。
好处四:预习可以提高记笔记的水平
老师讲的内容,大部分的在书上有。由于做过预习,知道哪些内容书上有,哪些没有。所以就可以选择性地做笔记,会用笔在课本上划重点、作记号,会记个简略提纲,而把大量时间都用来思考。这样做比把时间都用在埋头记笔记上要强得多。
好处五:预习能增强记忆效果
预习时,无论对看得懂的知识,还是看不懂的知识,自己都经过独立思考。有了初步的印象,再加上上课时老师的讲解、分析和自己进一步的学习,理解会更为深刻。理解了的知识可以很容易的记住,特别是经过努力而攻克的知识更容易记牢。另外,预习还加强了新旧知识的联系。使新旧知识组成合乎逻辑的知识体系,也有助于记忆。
好处六:预习能增强求知欲望
带着预习中的问题来听课,就能引发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学过物理的同学都知道阿基米德定律。求知欲强了,思考得才会深入,收获也才会更大。
预习的四大保障
既然预习有这么多的好处,那么怎样做才能保障预习的效果呢?
第一,要有动力保障
预习这个学习环节与其他学习环节相比,有很大的不同,那就是预习必须要有更大的主观动力。而其他环节,像听课、作业,既使没有动力也必须来做,而预习就不一样了,预习是自己内心真的想去做。知道这么做是必要的。
第二,要有目标保障
每天预习要达到什么目标,一定要心中有底。我们提倡有限目标,就是胃口不要太大了,不要想要一口吃成一个胖子,一口气预习整本书。最好还是每天花上一点时间把老师明天要讲的新课看一看。而且一定要弄清楚:哪些地方自己看懂了,哪些地方还不太懂,做好标记,第二天听课时,自然会一目了然。中学要学的科目很多,如果做不到没门功课全都预习,那么就提前计划好每天要预习哪些功课,最好是自己感觉吃力的一两门功课。
第三,要有时间保障
平时,一定要保证自己每天预习第二天的一两门功课。如果某一章刚讲完,最好能抽出一定时间,把下一章也预习一下。还有就是在时间上把预习制度化,每天晚上这段时间就是要做预习,不干别的。预习遇到困难是很正常的。首先是新内容中涉及的旧知识,自己心中不清楚了,因而在阅读中常发生故障。不从时间上保障,就容易坚持不下去,容易被别的事情挤掉。只要坚持预习,学习能力就会逐渐提高,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学习时间相对也就觉得宽裕了。
第四,要有方法保障
首先是因科而异,注意总结各科有效的预习方法。其次也要因人而异,有的老师讲课速度比较快,可以预习的细一点;有的老师讲课速度比较慢,可以预习的粗一点。要不断根据预习效果调整自己的预习方法,以求得到更佳的预习效果。
三、 听 课
听课是在校生学习的中心环节。毫不夸张地说,学生学习的黄金时间主要是在课堂上度过的。因此,要学会学习,就一定要学会听课。
抓住思路法
听课究竟怎样听,关键就是要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的思路是一节课的精华,抓住了老师的思路,也就等于抓住了这节课的精华。而这一点恰恰是不少同学的软肋。不少同学上课学不到东西,恰恰就是因为他们抓不住老师的思路,从而也抓不住一节课的精华。同学们在听课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有的同学认为自己做了预习了,听课就不那么认真了。老师讲课的优点,在于了解学生哪些地方容易混淆,因而提醒学生。知道哪些内容是重点,要特别强调,就讲的深透一些。所以同学门应当精神高度集中,认真听讲,紧随老师讲课的思路。
②在课堂上遇到不懂之处,先作个记号,继续听课,下课后再问老师或同学,不要只顾想前面的问题而忽略了后面的听课,那样常常是得不偿失的。
③在听课时要注意理会老师为什么要讲这些,要说明什么样的问题,怎样说明以及这个问题的要点是什么。这样一堂课下来,就能抓住要领了。
④听课时不要只满足于听懂,要争取当堂巩固。
四、 笔 记
初中就要学会记笔记了。有的同学觉得自己的记性好,不用做笔记,但实际要用时就会觉得大脑里空空如也。俗话说得好:最淡的墨水胜过最强的记忆。同学们千万不要忽视笔记的力量。
笔记整理七步法
记笔记是为了更好地使用笔记。同学们在课堂上写的笔记,往往比较杂乱,课后觉得不好用,为了巩固学习效果,积累复习资料,有必要整理课堂笔记,使之成为清晰、有条理又好用的参考资料。那么我们就要分七步来对笔记进行整理。
第一步:忆(为笔记提供“可整性”)趁热打铁,课后即抓紧时间,对照书本、笔记,及时回忆有关的信息,实在记忆不起来,可以借同学的笔记参考,这是整理笔记的重要前提,为笔记提供可整性。
第二部:补(使笔记有“完整性”)课堂上所做的笔记,经常会出现缺漏、跳跃、省略甚至符号代文字的情况,在忆的基础上及时作修补,使笔记具有完整性。
第三步:改(使笔记有“准确性”)仔细审核笔记,对错字、错句及其它不够准确的地方进行修改,使笔记有准确性。
第四步:编(使笔记有“条理性”)用统一的符号对笔记内容进行排列,注明号码,梳理好笔记的先后顺序,使笔记有条理性。
第五步:分(使笔记有“系统性”)用文字、符号或不同颜色的笔对笔记内容进行分类。以古文为例,哪些是字词类,哪些是作家与作品类,哪些是作品的分析类,哪些是问题质疑、探讨类,哪些是课后练习题解答类等等。为分类摘抄作好准备,使笔记有系统性。
第六步:舍(使笔记有“简明性”)省略无关紧要的笔记内容,使笔记有简明性。
第七步:记(使笔记有“资料性”)分类抄录经过整理笔记,同类的知识抄在同一个笔记本上,或一本笔记的同一个部分里。也可以用卡片分类摘抄。这样,不管是期中期末复习还是日后的中考复习,使用就方便了。按需所取,纲目清晰,快捷好用,使笔记有资料性。
五、 复 习
同学们都知道“学而时习之”这句话,讲的就是复习的重要性。同学们不要觉得只是在考试前需要复习,实际上复习是要贯穿在我们学习的每一天。有很多同学,不太会复习,常常是胡子眉毛一把抓,会的也复习,不会的有些又没有复习到。那么,在复习的过程中,有哪些好的方法呢?
“错题本”学习法
“错题本”顾名思义,就是把做错的题集中在一个本子上。错题对于同学们来说是一笔宝贵财富,一定要利用好错题本,将复习变得又省时又省力,效果还不错。那么同学们应该怎样建立和利用“错题本”呢?
第一,每科设一个专用本子,将该科做错的题集中在一起,并且进行科学分类。第二,对付“错题本”一定要有耐心和恒心,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高兴了就整理,不高兴了就放在一边不管了。
第三:“错题本”不要流于形式。错题是慢慢积累起来的,经常复习很有必要,而不应该单纯地放在考前集中进行,只做新题难题反而没有巩固错题效果好。每一道错题都要能清清楚楚地说出错因,分析类推,最少要经过三次复习无误后才能放过。在每次复习后,都要做上标记。确定没有问题后,做个记号,下次复习时就可以不看了。
卷子利用法
卷子是我们学习时的重要资料。日积月累,卷子成堆。如何让这些卷子发挥最大的作用呢?状元们也有一些方法值得我们学习:
一是卷子整理法:把所有的卷子一张张按学科、时间的顺序整理好,做一个封皮,再印上一个目录,把需要注意的地方写在目录上,变成一本自己的资料书。
二是卷子标注法:有的同学嫌整理错题本费时间,那么也可以让卷子起到错题本的作用。在做过的卷子上,将错题以最醒目的方式标出,并不时翻看。当然这就要求你每个单元都有练习的卷子,而且要一份也不能丢的整理好。
六、 做 题
看课本、听讲是掌握知识,那么做题就是检验知识了。初中生,要迎战中考,应该做好基础题,多做中档题,余力可以攻难题。
下面对各科的学习方法进行讲解。因为每门课的特点不同,所以它们的学习方法也就有所不同。
语文——怎样学好初中语文?
下面介绍学好语文的方法:
卡片法
在中考时,第一项考试内容,就是要考查基础知识,包括语音、字形、文学常识等,这些知识又零散,又不容易记住,那么卡片就能帮我们的大忙了。在小学部分里,介绍了“错别字卡片、易混词卡片、作文卡片等”,同学们可参照模仿制作更多种类的卡片,将平时老师讲授的或自学时遇到的不会的字词、文学常识或好词好句,分类记录到卡片上,并科学复习。这样日积月累,对提高古文基础水平很有帮助。卡片携带起来也非常方便,便于同学们复习。当然同学们也可以利用活页笔记本来积累知识。
“细”、“熟”、“练”学好文言文
文言文对于初中生来说,大家都觉得晦涩难懂。怎么才能学好文言文呢?
一是 “细”:把每一个人名、地名、官名等专有名词搞清楚,把每一个虚词起什么作用弄实了------这样一个细节一细节的抠下来,文言文也就不难了。
二是“熟”:在细的基础上,反复诵读,除了要求的篇目外,倒不一定去背,但一定要熟,一提就知道。
三是“练”:有了“细”、“熟”,还得见一见题型。如今的题,可谓挖空心思,无奇不有。有的题也反过来促使你去注意怎么“细”,怎么“熟”。不见见题,不练练卷子,也是不行的。
文言文学习,还要注意培养语感,语感对文言文的题非常有用,所以要多读多背一些比较优秀的文言文作品。除了课堂上的学习,平时还应该由浅入深地读一些像《古文观止》这一类比较经典的文言文著作。
怎样学好初中数学?
下面介绍一些学数学的方法:
数学概念学习法
数学的定义、定理、概念、公式、法则是数学知识体系的框架,是解题的基础,是推理的依据。要真正理解其精髓,一般说来必须抓好以下几步:
第一步:弄清来龙去脉
任何新知识都不会是无本之木,它总是在旧有的知识基础上发展概括而来的。因此,在学习新的定义、定理、公式、法则时,要弄清楚知识产生的来龙去脉,这对加深对知识本身的理解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二步:逐字逐句分层推敲
数学语言具有精练、抽象、严密的特点。因此,我们在学习定义、定理、法则时,必须要完整、准确地理解其表述的内容,这就必须对其文字的表述进行逐一仔细的推敲。例如:教材中是这样定义相反数的概念的:“像6与-6这样,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就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如果去掉其中“像6与-6这样”这句话,就容易使我们的理解发生偏差,如:-(+2)与+(-2)这两个数也是符合“只有符号不同”的条件的,算不算相反数呢?显然不能算。在初中的数学学习中,这种描述性概念比较多。对于描述性概念,一定要把握好概念的整体,不要离开描述的实例,断章取义,以致产生误解或者歧义。
第三步:注意限制条件
公式中的限制条件是概念和公式,本质特征不可分割的部分,但往往容易被同学们所忽略,应在学习中引起高度的重视。同时分析限制条件,往往又能帮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概念或公式的本质特征。如对垂线、平行的概念的理解,我们有的同学往往只把铅垂向下视为垂直,只把水平放置的两条直线视为平行。这种以生活经验的影响代替对概念的认识,缩小了概念的内涵。同样是一种非本质因素的干扰,在学习中应尽量自觉予以排除。
第四步:通过联系、对比进行辨析
在数学知识中,有不少是由同一基本概念和方法引申出来的综述及其相关知识或看来相同、实质不同的知识。学习这类知识的主要方法是用“找联系、抓对比”来进行练习。如“直线、射线、线段”这些概念,他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抓住例题阅读法
抓住课本中的例题不放松,是学习的一个好方法。具体做法是:
一是课前读:认真看例题,看不懂的地方画上记号,上课时重点听。
二是课上抠:认真听老师讲例题的难点,集中注意力去把难点“抠”懂。
三是课后想:听了老师的讲解后,课后再读再想。想一想当时自己为什么不懂,卡在什么地方了。
四是考前串:每次考前复习时,不仅要记住公式、概念,也应回顾一下每章、每节的主要例题,把知识串起来。
怎样学好初中英语?
学好英语“四多法”
学英语,首要的方法就是多读、多做、多背、多积累。或许有同学会说,这算什么方法呀?然而目前许多同学英语学不好,恰恰就在于抛弃了这一最基本的方法。
首先是多读,在许多题型里,如填空,通常语感是十分重要的。而提升语感的最佳途径就是多读,而且一定要大声来朗读,从听觉视觉两方面同时来刺激大脑,效果非常好。
其次是多做,即所谓题感的培养,只读不做是不行的。当你把题做到一定量时,自然地就能把握住出题者的意图,考试时就会得心应手。
三是多背,即多背文章和多背单词。背诵经典的文章,不仅可以帮你提升语感,做好客观题,还可以使你轻松应对作文,而且在背文章的过程中还能巩固单词,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呢?单词是学好英语的基础,单纯背生词不仅非常辛苦,也不容易了解单词在具体语境中的使用,而且每个单词往往会有很多译项,这些译项有时还有比较大的差异。一味单纯记忆不仅容易混淆,而且准确度也不高。将单词放在具体的语境下记忆,这样就可以提高记忆的速度和记忆的准确率,并知道如何使用。
最后是多积累,英语学习是慢功,注意平时多多积累,尽量做到每日必读,每日必写。这样积累学习的效果,比用几天或者一段时间集中学习效果要好。在每天的学习过程中,都会遇到很多以前不知道的短语、单词的用法或者是意思。这些内容同学们都要记到笔记本上,并要不断地复习巩固。一个知识点记到笔记本上后,往往要回顾四到五遍才能够记住,有的时候甚至还要多复习几遍才能够记牢。
除了正常地上英语课外,同学们每天可以用一些零散的时间来学习英语。如午休前或者是晚上睡觉前,或随身带一个小英语笔记本,没事的时候掏出来看一看。日积月累,同学们就会感觉到:没有化太多时间,就可以轻轻松松地背了不少英语单词。
抓住一书攻语法
学习英语有两大基石:一是词汇,一是语法。要学好词汇,当然离不开词典之类的工具书。而要学好语法,则应该抓住一本工具书不放。这一工具书,就应该是一本比较权威的语法书,而且要配有练习册。选定语法书后,在日常学习时,应该怎么用呢?建议如下:
第一,通读。利用假期,通读一本简明的英语语法书,即使是略读一遍,也是极有帮助的。因为中学里所学的语法知识分散在六年里,“平时只见数,没有见到零”,难以在头脑中形成完整的体系。等把语法书通读后,我们平时所学的零散知识就能够系统化。这对我们深刻地理解英语语言的整个语法体系起到了升华的作用。
第二,做题。依照所配练习册,从头到尾,一道不少地做一遍练习题,这样往往能查出自己在语法方面的薄弱环节。做题时,如果碰上困难,最好不要急着查看后面的参考答案,因为轻而易举得到的答案,也会轻而易举地忘记。
第三,备查。将语法书随身携带,如同查字典一样时常查阅。比如碰到某个长句子看不懂,即可以查看语法书中的有关章节,分析判断,这就要求对语法书的内容、目录能够了然于心,一翻即得。
字典和语法书都是学习英语的工具书,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排疑解难,是我们不说话的老师,两者缺一不可。
怎样学好初中物理?
下面介绍两种学习物理的方法:
“概念本”学习法
学好物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清晰的概念。物理学中的概念是非常本质、非常核心的部分。同学们不要以为看一遍书或者做一些题就可以明晰的掌握物理学的概念。对概念是否理解得清晰与深刻,直接影响到你对灵活题目认识的程度。不会做的题或者是做错的题,往往是基本概念不清不熟的地方。具体的做法是:用一个小本记物理概念,不一定要照抄课本,可以与记忆窍门结合在一起。如:
二 力 平 衡:二力作用同一物,等值反向一直线。
物体受到平衡力,运动状态不改变。
摩 擦 力: 物沿表面滚或滑,表面不平生摩擦。
加在压力面粗糙,能够增大益摩擦。
有害摩擦要减小,润滑减压滚代滑。
测 力 臂 方 法:一定点,二画线,点向线,引垂线。
光 的 反 射 定 律:反射定律内容多,只记三线各两角。
入射反射和法线,还有入射反射角。
三线共面法居中,入反两线在两侧。
两角相等有顺序,不能随意颠倒说。
凸透镜成像规律: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
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这些记忆窍门很容易帮助同学们理解物理概念和应用。
题型归类法
不少同学反映,物理题做了不少,但很难举一反三。下次遇到的题,稍有变化又不会做了。这主要是因为:归纳总结工作做得不够。学习物理要重视对题型进行归类,把同类型的题放在一起,归纳出同一题型的解题规律。再根据类型对某些具体题目进行分析,找出最佳的解题方法。题型归类要求同学们对每个知识点要相当熟悉。很多同学在归类的时候只停留在对题目表面的理解上,没有分析出它的实质,不具有代表性。这样就不能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在做这一工作时要注意:归纳出的题型要注意符合课程大纲要求,还要注意从易到难的顺序。题型要具有代表性,切忌多而杂。恰当地使用题型归类法进行复习,会改变传统的复习方法,提高你的学习兴趣,使物理学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另外,建议同学们经常阅读一些物理的课外通俗读物,这对我们学好抽象的物理,帮助是非常大的。
怎样学好初中化学?
下面介绍两种学习化学的方法:
知识网络法
化学的特点就是散、乱、杂,所以要注意将化学知识网络化。化学由一个个具体的知识点组成,而且往往与实际情况紧密相连。因此,把握其中的规律,理清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每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就要根据课本和笔记,将其中的要点摘出,列在本子上。然后寻找其中的联系,绘制表格,绘制网络图,把握规律性的东西,在头脑中形成一条清晰的脉络。再找一些题目检验一下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如果发现还有漏洞,就马上补充到网络图中,这样使网络图日臻完善,成为一个体系。把知识点串成链,结成网,无论是理解、记忆还是运用都会变得简单得多。
“四招”做题法
1.大题小做:大题一般是最后一道实验题,小做就是要根据题目所给条件,把大题拆成几道小题,从相关的知识点和做过的习题中,寻找做题思路。
2.小题大做:做小题时,不要单纯满足于解出答案,应该在解题的过程中,尽量多思考其它知识,举一反三,起到大化的效果。
3.难题不做:通常难题在试卷中占的比重并不大,建议同学们在考试时,不要在难题上化费太多的时间。
4.会做必对:这是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最难做到的。通常造成会做还错的原因,就是因为基础知识不扎实或者是审题不到位。在学习时,对化学术语、仪器、药品名称要把握准确;元素符号、字母书写、化合价的标法、计算题解题都要规范。同学们只有在平时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考试时才能够做到会做必对。
以上介绍的是一些环节中的学习方法和五门课程的学习方法,这些课程是中考必考的科目。希望能把这些方法深刻地理解了,印在脑子里。在学习中,用好用活这些方法。这样就一定会在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祝你学习顺利!
学习方法有哪些
一、第一层为苦学
提起学习就讲"头悬梁、锥刺股","刻苦、刻苦、再刻苦"。处于这种层次的同学,觉得学习枯燥无味,对他们来说学习是一种被迫行为,体会不到学习中的乐趣。长期下去,对学习必然产生了一种恐惧感,从而滋生了厌学的情绪,结果,在他们那里,学习变成了一种苦差事。
二、第二层为好学
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达到这种境界的同学,学习兴趣对学习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对学习的如饥似渴,常常注到废寝忘食的地步。他们的学习不需要别人的逼迫,自觉的态度常使他们能取得好的成绩,而好的成绩又使他们对学习产生更浓的兴趣,形成学习中的良性循环。
三、第三层为会学
学习本身也是一门学问,有科学的方法,有需要遵循的规律。按照正确的方法学习,学习效率就高,学的轻松,思维也变的灵活流畅,能够很好地驾御知识。真正成为知识的主人。
目前,中学生的学习中,第一层居多,第二层为少数,第三层次更少。我们应当明确,学习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学会学习,这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21世纪中的文盲将是那些不会学习的人。所以,同学们在学习中应追求更高的学习境界,使学习成为一件愉快的事,在轻轻松松中学好各门功课。
三种学习习惯
学习成绩的好坏,往往取决于是否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思考习惯。
一、总是站在系统的高度把握知识
很多同学在学习中习惯于跟着老师一节一节的走,一章一章的学,不太对意章节与学科整体系统之间的关系,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随着时间推移,所学知识不断增加,就会感到内容繁杂、头绪不清,记忆负担加重。事实上,任何一门学科都有自身的知识结构系统,学习一门学科前首先应了解这一系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学习每一部分内容都要弄清其在整体系统中的位置,这样做往往使所学知识更容易把握。
二、追根溯源,寻求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学习最忌死记硬背,特别是理科学习,更重要的是弄清楚道理,所以不论学习什么内容,都要问为什么,这样学到的知识似有源上水,有木之本。即使你所提的问题超出了中学知识范围,甚至老师也回答不出来,但这并不要紧,要紧的是对什么事都要有求知欲,好奇心,这往往是培养我们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更重要的是养成这种思考习惯,有利于思维品质的训练。
三、发散思维,养成联想的思维习惯
在学习中我们应经常注意新旧知识之间、学科之间、所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等方面的联系,不要孤立的对待知识,养成多角度地去思考问题的习惯,有意识地去训练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及独创性,长期下去,必然会促进智力素质的发展。知识的学习主要通过思维活动来实现的,学习的核心就是思维的核心,知识的掌握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通过知识的学习提高智力素质,智力素质提高了,知识的学习会变得容易。所以上面讲的学习的三个学习习惯实质上是三种思维习惯。学习的重点就是学会如何思考。
三个学习要点
关于学习的方法可以谈很多,但重要的应注意以下三点:
一、多读书,注意基础
要想学习好,基础知识的掌握尤为重要,而基础知识就是指课本知识,这一点同学们一定清楚。但在学习中,很多同学却不重视课本的阅读理解,只愿意去多做一些题,因为考试就是做题。实际上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做法,应当说,课本与习题这两方面都很重要,互相不能替代,但课本知识是本,做题的目的之一是能更好地掌握知识。所以我们主张多读书少做题,不主张多做题少读书。
二、多思考、注重理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考是学习的灵魂。在学习中,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驾御知识的头脑。如果一个人不会思考,他只能做知识的奴隶,知识再多也无用,而且也不可能真正学到好知识。知识的学习重在理解,而理解只能通过思考才能实现,思考的源泉是问题,在学习中应注意不要轻易放过任何问题,有了问题不要急于问人,应力求独力思考,自己动手动脑去寻找问题的正确答案,这样做才有利于思考能力的提高。
三、多重复,温故而知新
《论语》开篇第一句;"学而时习之"道尽学宗,不断的重复显然是学习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当然,这种重复不能是机械的重复,也不只是简单的重复记忆。我们主张每次重复应有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重点,不同的目的,这样每次重复才会有不同的感觉和体会,一次比一次获得更深的认识。知识的学习与能力的提高就是在这种不断的重复中得到升华,所谓温故而知新也。
三种学习精神
一、不唯书
古人云:"尽信书,不如无书。"在我们的学习中,教科书是我们学习的重要材料,学好课本基础知识是毫无疑问的。但是,这里应当明确两个问题;一、科学总是发展着的知识体系,我们所学的知识和方法不可能都是毫无缺陷的。这就需要我们多动脑筋,在思考的基础上敢于怀疑,大胆探索,提出我们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二、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过程总是多次反复才能完成的。也许我们的怀疑是错误的,我们提出的观点和见解是不正确的,但正是从这种错误与正确的交锋中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一味死记硬背,即便把课本背熟了,也难以灵活运用。所以,我们提倡不唯书,并不是为了否定书,而是为了培养一种创新精神。
二、不唯师
在中学生的学习中,很多同学上课时只会认真听讲;把老师的板书一字不差地抄录下来,课后进行消化吸收,但却很少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老师讲什么是什么,教什么把什么,把自己变成了一个"知识容器"。瑞士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过;"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能创新的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已做过的事的人。"所以,我们主张同学要多与老师交流,当对老师讲的有疑问或有不同看法时,要敢于坚持自己的观点,敢于向老师质疑,甚至与老师争论,在争论中我们失去的只是错误,而得到的除了正确的认识外,更重要的是智力的发展,还有勇气和信心的提高,最终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必然。
三、不唯一
对于一个知识的理解,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对于一道题的求解,可以有不同方法;对于一个实际问题,可以从不同学科去分析解决。世界本身就是一个多样化的世界,我们学习的目的决不是为了追求唯一的答案。所以,我们在学习中必须具备这种"不唯一"的意识和精神,尽可能寻求更多解决问题的途径,养成多方面、多角度认识问题的习惯,训练思维的灵活性和变通性。
三条学习原则
学习的具体方法,往往因人而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学习特点,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但也需要我们严格遵守一些共同的原则,它们是取得好成绩的重要保证。
一、自觉性原则
自觉性要求中学生能够自觉地安排自己每天的学习活动,自觉地完成各项学习任务。我们应当明确,当学习是一种自觉的行为时才更有效,特别是中学生的学习,主要依靠自觉来完成。如果把学习变成一种被别人压迫的行为,学习的动力就会减弱,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厌倦感,失去学习兴趣,学习效果可想而知。所以,对于那些学业不佳的同学应首先检查自己的学习自觉性如何,一切属于自己的事,必须自觉地去做,这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前提。
二、主动性原则
主动性要求中学生的学习有热情,主动获取知识,不等待,不依靠,不耻下问。做任何事情,积极主动是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学习也不例外。很多同学在学习中恰恰缺乏这一点,不懂的问题宁肯烂在肚子里,也不愿开口问一下别人。老师讲什么,就学什么,不越"雷池"半步,很少主动与老师、同学交流,有的同学甚至一年也不会问老师一个问题。这些同学决不是一个问题也没有,而是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这种被动的学习状态是十分有害的,必须改变。
三、独立性原则
独立性要求中学生做事有主见,不轻信,不盲从,不人云亦云,能独立完成学习任务,不轻易受群体因素的影响。很多优秀的学生往往具备这样的特征。当别的同学总愿让老师反复讲解时,他们却更愿意独立思考,依靠自己独立的智慧去努力获取知识。正是他们这种学习的独立性,造就了他们的出类拔萃。我们认为,如果在学习中没有独立性,就没有创造性,就不可能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三种学习技能
一、学会快速阅读
直接从书中获取知识是一条重要的途径,即使是教科书中的知识,也不能纯粹依靠老师的讲解来学习。一个掌握阅读技能的学生,能够更迅速、更顺利地掌握知识,学的更主动,更轻松。在实际学习中,许多同学习惯于上课听讲,下课做作业,即使是教科书也不甚阅读,更不用说大量阅读课外书籍。长期下去造成的结果是不会读书,没有形成熟练的阅读技能,对学习的发展造成严重阻碍,这可能是很多同学在学业上落伍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讲的阅读技能并不是指能简单的读,而是指在阅读的同时能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阅读的能力,是指能够根据不同书籍的模式迅速分清主次、把握书中内容的一种技能。这就要求同学必须多读书,注意了解不同书籍的特点和阅读技巧,加强读思结合,并且有意识地加快阅读速度,逐渐形成快速阅读技能。
二、学会快速书写
中学阶段课业负担比较重,如果没有掌握快速书写的技能,这种负担会更加沉重。比如课堂上跟不上老师的速度记录笔记,课后完成作业用时过多,考试因书写太慢而答不完试卷等,这些现象都与书写技能有关。可以说书写技能是我们借以掌握知识的工具,这种工具所处的状态将决定我们能否有效而合理地使用时间。那些书写速度慢的同学对此应引起足够的注意,自觉地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尽快掌握这一技能。当然,快速书写的同时还要保证字迹的清楚与规范。
三、学会做笔记
做笔记是一种与动手相结合的学习行为,有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是一种必须掌握的技能。中学生的学习笔记主要有课堂笔记、读书笔记和复习笔记等,课堂笔记应注意结合教材进行记录,不能全抄全录老师的板书。读书笔记应注意做好圈点勾批,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复习笔记应注意做好知识的归纳整理,理清知识结构和联系。还需要指出的是,不论哪种笔记都要做好疑难问题的记录,便于集中处理。
三种学习能力
一、独立探求知识的能力
这种能力也可以叫自学能力,在外界条件完全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的学生所取得的学习成绩是不同的,这有多方面的原因,但其中自学能力不同是一个重要原因。那些优秀的同学往往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他们不仅仅满足在老师指导下的学习,更注重独立探求知识。他们注重对书本的自学理解,遇到问题,并不急于求教,而是首先通过独立思考来解决,他们总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安排学习,表现出较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我们认为,在一个人所学到的知识中,独立探求的比例越大,那么知识掌握的就越好,而且能更好地促进他的进一步发展。所以,同学们在学习中应加强自学精神和独立意识。
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人类的认识活动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完成的,所以我们在主张独立探求知识的同时,还需要加强与他人的合作学习,通过合作学习,更加全面、更加深刻地理解知识。老师讲,学生听,只是一种单向传递,知识的掌握需要双向、多向交流,所以,我们不仅要主动与老师多交流,而且要与同学进行积极的讨论。学会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互相协作解决问题,也是善于同别人打交道的一种社交能力。一位哲学家曾说过:"我有一个苹果,你有一个苹果,交换以后,我们还是拥有一个苹果。但是,我有一种思想,你有一种思想,交换以后,我们就会拥有两种思想。"
三、流畅的表达能力
一些同学认为,好象只有文科要求有较好的写作表达能力,实际上理科所要求的解答过程也是一种表达能力。我们这里所说的表达能力不仅包括文字表达,还包括口头表达。在很多学习活动中,善于演讲,能够准确、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是一种重要的学习能力。语言是与人交流的工具,也是思维能力的表现,不注意表达能力的训练,不仅影响与他人的交往,而且会影响思维的发展,进而影响学习。所以,同学们应有意识地加强表达能力的自我训练。
四种思维品质
通俗地讲,人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中每逢遇到问题,总要"想一想",这种"想",就是思维。它是通过分析、综合、概括、抽象、比较、具体化和系统化等一系列过程,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并转化为理性认识及解决问题的。我们常说的概念、判断和推理是思维的基本形式。无论是学生的学习活动,还是人类的一切发明创造活动,都离不开思维,思维能力是学习能力的核心,培育高品质的思维是我们最重要的学习任务之一。
一、敏捷性
是指思维活动的反应速度和熟练程度,表现为思考问题时的快速灵活,善于迅速和准确地做出决定、解决问题。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应注意:l、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熟能生巧。2、课堂听讲超前思维,抢在老师讲解之前进行思考,把课堂接受知识的过程变成思维训练的活动。3、定时作业,有意识地限定时间完成学习任务。
二、深刻性
是指思维活动的抽象和逻辑推理水平,表现为能深刻理解概念,分析问题周密,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应注意;l、追根究底,凡事都要去问为什么,坚决摈弃死记硬背。2、积极开展问题研究,按写小论文,养成深钻细研的习惯。
三、整体性
指善于抓住问题的各个方面,又不忽视其重要细节的思维品质。考虑问题,总是从整体出发,能够很好地处理整体与局部关系。培养思维的整体性应注意:l、站在系统的高度学习知识,注重知识的整体结构,经常进行知识总结。2.寻找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挖掘共性,分离个性,在比较中学习新知识。3、注重知识的纵横联系,在融会贯道中提炼知识,领悟其关键、核心和本质。
四、创造性
指思维活动的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不墨守成规,奇异、求变,表现为创造性地提出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培养思维的创造性应注意:l、加强学习的独立性,保持应有的好奇心。2.增强问题意识,在课堂听讲和读书学习中,注意发现问题,提出问题。3、注重思维的发散,在解题练习中进行多解、多变。
四位良师益友
在我们的学习中,除了代课教师,个少还有三位特殊的"老师",它们的作用和老师一样重要,也是我们学习中的良师益友。
一、自信
在实际学习中,不少同学总认为自己比别人笨,小相信自己的能力。他们不敢碰难题,即便做出答案也总怀疑不正确,更不敢向学习好的同学挑战。这种自信缺乏,严重地阻碍了学习的进步。如果说每个人都有巨大的潜能,那么,自信就是开发巨大潜能的金钥匙。不管什么时候,我们都要认识到,人与人之间虽然存在着差异,但每个人可供开发的潜力所能达到的高度是不可限量的。只要自己敢想、敢做,永不服输,就一定能不可阻挡地走向成功。自信是学习中的第一位老师。
二、课本
课本是我们学习中的第二位老师。课本知识是最基本的知识,它随时伴随在我们身边,每有问题,我们首先想到的应当是查阅课本。不仅如此,课本还起着训练同学自学能力的作用,那些平时不重视阅读课本,只把课本当做课后练习的习题本的同学是很难学好知识的。
三、同学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同学是我们学习中的第三位老师。学习不仅需要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双向传递,更需要同学之间的多向交流,同学之间的协作更方便。通过同学之间的讨论、争辩,有助于开拓思路,激发思维,互相促进。
四、教师
我们的任课教师是我们学习中的第四位老师。这并不是轻视教师的作用,只是指教师没有课本和同学更易接近、更方便。教师的重要作用在于对知识的关键进行点拨,是学生学习的外围推动力,因此,上课时认真听讲就显得尤为重要。
中学生学习方法杂谈
"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根本指针,也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信息量激增,知识迅速发展,是当今知识世界的显著特色。看未来,看发展,方法比单纯的知识更重要。许多教育专家认为,将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一些没有学会如何获取知识,不会自己钻研问题,没有预见力的人。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必须学会如何学习。科学的方法是点金术,是通向成功的桥梁。尤其是在知识更新日益加速的今天,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具备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显得特别重要。一个只能被动学习,不会主动探求知识的学生,在他们日后的工作、学习中必将遇到许多麻烦,甚至完全无法适应周围的环境。只有既学到了知识,又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并能为社会做出创造性的贡献。
学习必须循序渐进。学习任何知识,必须注重基本训练,要一步一个脚印,由易到难,扎扎实实地练好基本功,切忌好高鹜远,前面的内容没有学懂,就急着去学习后面的知识;基本的习题没有做好,就一味去钻偏题、难题。这是十分有害的。
学习必须勤于思考。中学是一个重要的学习阶段。在这个期间要注意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要防止那种死记硬背,不求甚解的倾向。学习中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一个问题可以从几个不同的方面去思考,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学习必须一丝不苟。学习切忌似懂非懂。例如,习题做错了,这是常有的事,重要的是能自己发现错误并改正它。要在初中乃至小学学习阶段就要培养这种本领。这就要求我们对解题中的每一步推导能说出正确的理由,每一步都要有根据,不能想当然,马马虎虎。
学习必须善于总结。学完一章,要做个小结;学完一本书。要做个总结。总结很重要,不同的学科总结方法不尽相同。常做总结可帮助你进一步理解所学的知识,形成较完整的知识框架。
学习必须持之以恒。俗话说"水滴石穿"、"一口吃不成胖子"。因此,最好制定一个学习计划,常常自我监督,严格要求,每天或分阶段自己或让父母检查,是否完成了学习计划,为什么没有完成,怎样补救等等。总之,学习不能只凭热情,三日打鱼,两日晒网是做不成大事的。
学习方法,要因人而异、因学科而异,正如医生用药,不能千人一方。同学们应当从实际出发,根据自己的情况,发挥特长,摸索适合自己特点的有效方法。
什么是最好的学习方法?这要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任课老师等具体情况来选取。一般说来,好的学习方法,应该符合以下三个条件:符合认识规律的科学方法;符合自己个性特点的方法;符合不同学习内容和不同教师授课特点的方法。学生在选取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时,可以从下列几个方面摸索与总结:不同学科的学习程序(要不要预习,先做作业后复习,还是边做作业边复习,要具体问题具体对待)、预习方法、听课方法、复习方法、做作业和自我测试的方法、改错的方法和单元总结的方法等等。
学习方法五原则
学习方法因人而异,但正确的学习方法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自求自得、博约结合、知行统一。
1."循序渐进"——就是人们按照学科的知识体系和自身的智能条件,系统而有步骤地进行学习。它要求人们应注重基础,切忌好高骛远,急于求成。循序渐进的原则体现为:一要打好基础。二要由易到难。三要量力而行。
2."熟读精思"——就是要根据记忆和理解的辩证关系,把记忆与理解紧密结合起来,两者不可偏废。我们知道记忆与理解是密切联系、相辅相成的。一方面,只有在记忆的基础上进行理解,理解才能透彻;另一方面,只有在理解的参与下进行记忆,记忆才会牢固,"熟读",要做到"三到":心到、眼到、口到。"精思",要善于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用"自我诘难法"和"众说诘难法"去质疑问难。
3."自求自得"——就是要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尽可能挖掘自我内在的学习潜力,培养和提高自学能力。自求自得的原则要求不要为读书而读书,应当把所学的知识加以消化吸收,变成自己的东西。
4."博约结合"——就是要根据广搏和精研的辩证关系,把广博和精研结合起来,众所周知,博与约的关系是在博的基础上去约,在约的指导下去博,博约结合,相互促进。坚持博约结合,一是要广泛阅读。二是精读。
5."知行统一"——就是要根据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把学习和实践结合起来,切忌学而不用。"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以知为指导的行才能行之有效,脱离知的行则是盲动。同样,以行验证的知才是真知灼见,脱离行的知则是空知。因此,知行统一要注重实践:一是要善于在实践中学习,边实践、边学习、边积累。二是躬行实践,即把学习得来的知识,用在实际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
如何在学习上占第一
学习上占第一,每个同学都可以做到。之所以你占不了第一,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生活方式、学习方法不正确,第二、没有坚强的毅力。在这里面毅力是第一重要的,学习方法是第二重要的。在现实生活中,全中国仍有70%以上的占第一的学生虽然占了第一,但他们并不是毅力最强的,或者说学习方法生活方式不是最好的。他们也许今天是第一,明天就不是了。也就是说,你如果按占第一的方法去学习、去锻炼,一般都会超过现有的第一。
辉煌的第一是不是要经过艰苦的努力才能得到呢?说它艰苦是因为"培养坚强的毅力"是世上最艰苦的工作,只有你具有了坚强的毅力才可能成为第一,当然正确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法也是特别重要的。在这里什么是坚强的毅力呢,只要你能按下面几点要求去做,而且每天都做记录,持之以恒,每天都不间断地坚持一个学期、一年、三年,那么你的毅力就足以达到占第一的要求了。在这项锻炼中就怕你中间有间断,风雨、心情、疾病、家务等等都不是你中断锻炼的理由。你要记住,学好学业是你学生生活中最重要的,没有什么工作的重要性会超过它。除了坚强的毅力,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生活方式也是很重要的。
第一人人可以占,原来占第一的同学也不一定就比你更聪明多少,脑细胞也不一定比你多。爱迪生不是说过"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灵感"吗?!所以你第一要过心理关,就是说:要坚信你一定能成功,一定会超过现有的第一,包括现在是第一的你自已。
第二、你要天天锻炼。没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你什么事也做不好,即使偶尔做好了,也不能长久。每天30分钟左右的锻炼一定要天天坚持。锻炼的形式多种多样,跑步、打乒乓球、打篮球、俯卧撑、立定跳远等等都可以。有些同学好面子,见到别人不跑步,怕自已跑别人看见了不好意思,那就错了,真正不好意思的是辛苦了几年考不上大学,是上了几年大学还要下岗。如果将来自已养活不了自已,那才是真正不好意思的。
第三、学习态度要端正。每次上课前,一定要把老师准备讲的内容预习好,把不好理解的、不会的内容做好标记,在老师讲到该处时认真听讲。如果老师讲了以后还不会,一定要再问老师,直到明白为止。当一个问题问了两遍三遍还不会时,一般的同学就不好意思问了,千万别这样,老师们最喜欢"不问明白誓不罢休"的性格了。上课时要认真听讲,认真思考,做好笔记。做笔记时一定要清楚,因为笔记的价值比课本还,将来的复习主要靠它。
课下首先要做的不是做作业,而是把笔记、课本上的知识点先学好,该记的内容一定把它背熟。这样会大大提高你做作业的速度,即平常说的"磨刀不误砍柴功"。做作业时应该独立思考,实在不能解决的问题,再和同学、老师商量。问同学时,不要问这道题结果是什么,而是要问"这道题究竟怎么做?""这道题为什么这样做?"
第四、正确面对错误和失败。当有的知识你没有在课上学会、当你的练习做错时或者在考试中成绩太差时,你既不要报怨,也不要气馁,你应该正视这自已不愿得到的现实。没有学会不要紧,把该知识写到你的《备忘录》中,然后问同学问老师,再把正确的解释或结果,写到其它页上。错了题也是这样,考试失利不就是错的题多点吗,正确的方法是把原题抄到《备忘录》中,把正确的做法学会后,把做法和结果写到其它页上,如果能注上做该类题的注意事项,就会把你的学习效率又提高30%-60%。之所以把答案或解释写到其它页上,就是为了下次看知识点或错误的题目时,再动动脑筋,想想该知识点的理解和解释情况,再练练该题的做法和答案。错误和失败并不可怕,只要你能正视它,一切都会成为你成功的动力。
第五、记帐。你的学习一定要有一本帐,你什么时候做得好,记下来,什么时候错了题,记下来(注:帐本上只记"今天错题为《备忘录》××页×题)。课下几点几分学了英语,记录好;几点几分至几点几分学了物理记下来。把你生活中锻炼、学习的分分秒秒记录在你的帐本上,把你每次作业和考试中的正确题数、错误题数和错误题号(《备忘录》上的页号题号)一一记录在你的帐本上。把你每天学会的知识点都记录在帐本上,以备明天、后天再检查一下自已是否真正掌握了这些知识点。在帐本上过去了几天的知识点,你一定要学会并能熟练掌握。
帐本记录的是你学习、锻炼中每一个细节。这样记下来,在校生活中,每天约有一页32开纸的记录量,不在校时可能有两页32纸的记录量?
rrrr
语文学科:
语文学习,主要有三点:第一是默写,那主要靠平时认真的背诵与默写,那是每位同学都能做到的,没有任何诀窍,分数的取得往往与你所花的时间成正比;第二是阅读,需要平时做做课外阅读,增加自己的阅读经验,相信以后我们面对阅读就不会再厌烦了,同时需要平时扩大自己的知识面;第三就是作文,这就要看你个人的语文功底了,现有的作文水平也是小学与初中所奠定的基础。当然,这并不是决定作文的唯一条件,要想提高,无非就是多看看作文书,掌握好平时写作文的机会,多向老师讨教。
数学学科:
学习数学,不能只因个人的兴趣问题而学习数学,要学好数学,一定要认真做题目,仔细看例题,上课要归纳好老师所讲的题型便于复习。平时上课认真听讲,独立完成作业,勤记笔记,上课的内容有不懂得地方找同学和老师解答。有空多做些练习,搞不懂就多问。考前的复习主要是看做过的练习以及老师上课所讲的注意点。
英语学科:
对于英语的学习应该是主动、自主的,有的同学在作业堆中喘不过气,于是必然会出现抄袭作业的现象,而英语却成了牺牲品,由于英语做起来繁琐,如果语段,大半是生词,于是便失去了耐性,久而久之,对英语便失去兴趣,随后会发展为放弃。因为英语要日积月累,而前面的脱了节,后面的就难补了。在英语中,语感是非常重要的,而语感是要从平时的学习中培养的。通过读课文、文章和课外读物,在其中圈圈点点,经常看看,也许有的文章读起来非常吃力,其中语法、单词都很陌生,但是这些都是可以解决的。久而久之,你的阅读水平会明显提高,阅读速度也会增快。绝不要因为自身的惰性和对英语的恐惧而将之放弃,所谓熟能生巧,兴趣可以慢慢培养的。另外,英语试卷上会出现大量生词,这些没见过的单词往往阻碍了解题思路,因此,平时对于单词的积累也是十分重要的,不能只满足于书本上的单词,应从课外着手,英语刊物、英语读物应常备于手。通过句子来理解生词的含义及用法,比如“书虫”系列丛书就是很好的英语读物。最后,每天都应有复习英语的时间,不用花很长时间,大概十分钟左右,将老师当天讲的内容看、记一遍就可以了。不要等到考试的时候一并复习,这样没有效率,“临时抱佛脚”,注定要失败的。
物理学科:
我认为物理是一门将理论知识和生活实际相结合的课程。学习物理,主要靠的是理解和对公式的熟练掌握。在做物理题时,可以把眼前的题目和实际生活相联系,结合起来考虑,或者干脆把它想象成生活中的某一现象,这样对解题会有帮助的。其次,就是认真谨慎,除了解题时做到这一点外,审题时也应做到这一点,因为物理题的某些细节很容易使人忽略,所以仔细审题对于物理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和步骤。除了以上两点外,认真听课和完成作业也是不容忽视的关键。从中可以找到解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其实物理是比较简单的。
化学学科:
我认为学习化学没有什么窍门,就是要多学、多问、多练。多学,就是努力掌握老师所教的内容,争取把每个知识点都理解,尽可能地弄懂,日积月累,就会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多问,就是把自己不太清楚或不理解的东西整理出来,去问同学和老师,这样,才会完善知识体系。多练,首先重视老师布置的作业,尽可能的独立完成,把学的知识点融会贯通,巩固上课的内容;另外,选择一些和课本配套的参考书,进行适当的练习,加深知识的巩固和提高。
政治学科:
要想考好政治并非难事,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记忆和理解。政治有许多需要掌握的概念,它们大部分是很抽象的,因此需要花工夫去记忆。有的同学不免会问:“我也背了,怎么就考不好?”我想主要是没有理解。背和理解是辨证统一的,背是理解的基础,只有背出,才能在此基础上理解这些内容;背要以理解为铺垫,理解后背起来更轻松、更准确,而且记忆也更长久。背出的内容还要学会区别、运用。许多题目很灵活,需要去分析,就如剥玉米的皮和须,剩下主干部分,这时再从你的记忆中搜索答案;解剖题目,看清实质,就很容易区别所要的内容。
历史学科:
历史是一门文科,众所周知,文科就是要背、要记,历史就是一门要背要记的课程。只要把平时上课时老师给的内容背熟,考试要考好是没有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