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定细菌对细胞的毒性试验最好用ldh还是mtt法⒈选择适当的细胞接种浓度。一般情况下,96孔培养板的一内贴壁细胞长满时约有105个细胞。但由于不同细胞贴壁后面积差异很大,因此,在进行mtt试验前,要进行预实验检测其贴壁率、倍增时间以及不同接种细胞数条件下的生长曲线,确定试验中每孔的接种细胞数和培养时间,以保证培养终止致细胞过满。这样,才能保证mtt结晶形成数量与细胞数呈的线性关系。否则细胞数太多敏感性降低,太少观察不到差异。⒉药物浓度的设定。一定要多看文献,参考别人的结果再定个比较大的范围先初筛。根据自己初筛的结果缩小浓度和时间范围再细筛。切记!否则,可能你用的时间和浓度根本不是药物的有效浓度和时间。⒊时间点的设定。在不同时间点的测定od值,输入excel表,最后得到不同时间点的抑制率变化情况,画出变化的曲线,曲线什么时候变得平坦了(到了平台期)那个时间点应该就是最好的时间点(因为这个时候的细胞增殖抑制表现的最明显)。⒋培养时间。200ul的培养液对于10的4~5次方的增殖期细胞来说,很难维持68h,如果营养不够的话,细胞会由增殖期渐渐趋向g0期而趋于静止,影响结果,我们是在48h换液的。⒌mtt法只能测定细胞相对数和相对活力,不能测定细胞绝对数。做mtt时,尽量无菌操作,因为细菌也可以导致mtt比色od值的升高。⒍理论未必都是对的。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调整。⒎实验时应设置调零孔,对照孔,加药孔。调零孔加培养基、mtt、二甲基亚砜。对照孔和加药孔都要加细胞、培养液、mtt、二甲基亚砜,不同的是对照孔加溶解药物的介质,而加药组加入不同浓度的药物。⒏避免血清干扰。用含15%胎牛血清培养液培养细胞时,高的血清物质会影响试验孔的光吸收值。由于试验本底增加,会试验敏感性。因此,一般选小于10%胎牛血清的培养液进行。在呈色后,尽量吸净培养孔内残余培养液。mtt溶液的配制方法通常,此法中的mtt浓度为5mg/ml。因此,可以称取mtt0.5克,溶于100ml的磷酸缓冲液(pbs)或无酚红的培养基中,用0.22μm滤膜过滤以除去溶液里的细菌,放4℃避光保存即可。在配制和保存的过程中,容器最好用铝箔纸包住。需要注意的是,mtt法只能用来检测细胞相对数和相对活力,但不能测定细胞绝对数。在用酶标仪检测结果的时候,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线性,mtt吸光度最好在0-0.7范围内。mtt一般最好现用现配,过滤后4℃避光保存两周内有效,或配制成5mg/ml保存在-20度长期保存,避免反复冻融,最好小剂量分装,用避光袋或是黑纸、锡箔纸包住避光以免分解。我一般都把mtt粉分装在ep管里,用的时候现配,直接往培养板中加,没必要一下子配那么多,尤其当mtt变为灰绿色时就绝对不能再用了。mtt有致癌性,用的时候小心,有条件最好带那种透明的簿膜手套.配成的mtt需要无菌,mtt对菌很敏感;往96孔板加时不避光也没有关系,毕竟时间较短,或者你不放心的时候可以把操作台上的照明灯关掉.配制mtt时用用pbs溶解,也有人用生理盐水配,60℃水浴助溶。
细胞集落形成实验非整倍体无限细胞系和癌细胞株中,仍然存在不同细胞亚群,它们的功能和生长特点有些差异,其中有些亚群细胞对培养环境有较大的适应性和具有较强的独立生存能力,细胞集落率高。纯化细胞群来自一个共同的祖细胞,细胞遗传性状、生物学特性相似,利于实验研究。原代培养细胞和二倍体有限细胞系,细胞集落率很低。细胞集落化培养之前,应先测定细胞集落形成率,以了解细胞在极低密度条件下的生长能力。目前认为仅有肿瘤干细胞具有形成集落的能力,集落抑制率常用于抗癌药物敏感试验、肿瘤放射生物学试验。集落抑制率=(1-(实验组集落形成率/对照组集落形成率))×100% (一)原理细胞集落形成率 单个细胞在体外增殖6代以上,其后代所组成的细胞群体,称为集落或克隆。每个克隆含有50个以上的细胞,大小在0.3-1.0mm 之间。集落形成率表示细胞独立生存能力。常用方法有平板集落形成试验、软琼脂集落形成试验。(二)实验用品 1.材料:Hela细胞。 2.器材:(直径 60mm )培养皿、细胞记数板、烧杯、吸管、离心机、离心管、废液瓶、倒置显微镜、二氧化碳培养箱、超净工作台、水浴锅。 3.试剂:Giemsa染液、0.25%胰蛋白酶消化液、血清细胞培养液、安尔碘、琼脂。(三)方法 1.平板克隆形成试验本法适用于贴壁生长的细胞,包括培养的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 (1)对指数生长期细胞,采用常规消化传代方法,制成细胞悬液。 (2)细胞悬液反复吹打,使细胞充分分散,单个细胞百分率应在95%以上。细胞记数,并用培养基调节细胞浓度,待用。 (3)根据细胞增殖能力,将细胞悬液倍比稀释。一般按照每皿含50、100、200个细胞的浓度分别接种5ml细胞悬液到培养皿(直径 60mm )中,以十字方向轻轻晃动培养皿,使细胞分散均匀。 (4)培养皿置 37℃ 、5%CO2中培养2~3周,中间根据培养液pH变化适时更换新鲜培养液。 (5)当培养皿中出现肉眼可见克隆时,终止培养,弃去培养液,PBS液小心浸洗2次,空气干燥。甲醇固定15分钟,弃甲醇后空气干燥。用Giemsa染液染色10分钟,流水缓慢洗去染液,空气干燥。 2.软琼脂集落形成试验本法适用于非锚着依赖性生长的细胞,如骨髓造血干细胞、肿瘤细胞株、转化细胞系。利用琼脂液无粘着性又可凝固的特性,将肿瘤细胞混入琼脂液中,琼脂液凝固使肿瘤细胞置于一定位置,琼脂中肿瘤细胞可能向周围作全方位的移动,因此可以用来检测肿瘤细胞的主动移动能力。肿瘤细胞在适宜培养基中又可以增殖,从而可以测定肿瘤细胞克隆形成率。造血系统软琼脂集落形成试验方法相同,主要用于有关细胞分化的研究,但使用培养基不同。(1)同上(1)~(3)步骤。(2)调整细胞悬液密度为1×103个/ml细胞。(3)制备底层琼脂,完全溶化的5%琼脂和 37℃ 左右预温的新鲜完全培养液以1:9比例在 40℃ 均匀混合,加入培养皿(直径 60mm )中,每皿含0.5%琼脂培养基2ml,室温下琼脂完全凝固。(4)制备上层琼脂,取 37℃ 不同密度梯度(按照每皿含50、100、200个)的细胞悬液1.5ml移入小烧杯中,加入 40℃ 、5%琼脂等体积混匀,即成0.25%半固体琼脂培养基。配好的半固体琼脂培养基立即加入铺有底层琼脂的培养皿中,室温下琼脂凝固。 37℃ 、5%CO2静置培养2-3周。(四)实验结果 1.定期观察细胞培养过程中集落的形成。 2.显微镜下计数大于50个细胞克隆数,然后按下式计算集落形成率:集落形成率(%)=(集落数/接种细胞数)×100 (五)注意事项 1.琼脂对热和酸不稳定,如果反复加热,容易降解,产生毒性,同时琼脂硬度下降。故琼脂高压灭菌( 10磅 15分钟)后按一次用量进行分装。 2.细胞悬液中,细胞分散度>95%。 3.软琼脂培养时,注意琼脂与细胞混合时温度不要超过 40℃ ,以免烫伤细胞。 4.接种细胞密度不宜过高。 5.细胞在低密度条件下培养,生存率明显下降,无限细胞系和肿瘤细胞株克隆形成率一般在10%以上。但初代培养细胞和有限细胞系仅为0.5~5%,甚至为零。为提高集落形成率,必要时在培养基中添加胰岛素、地塞米松等促细胞克隆形成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