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津巴布韦遗址坐落在位于赞比西河与林波皮河间的丘陵上。在它最繁华的时候,大津巴布韦是一座大城镇,占地约0.78平方千米,人口估计达1.8万人。遗址由两个主要石砌建筑组成,还包括一块建有其他次要建筑的巨大区域。在一座一边是峭壁的岩山上,人们用未加工的石块砌好了围墙,并且用它圈出了一系列场院。在邻近的谷地里,是更大的一些独立的场院。在其中几块场院当中,建有与短墙相连的圆形的用桔秆和泥土做顶的房子。其中最大最复杂的一块场院之中,还留有多次修建和扩建的痕迹。它的外墙和它里边的一座实心石塔高达10米。
虽然规模宏大,修建精巧,但是大津巴布韦的石砌建筑并不复杂。它是用易于运输的花岗岩石稍稍修整之后砌成的,砌的过程中没有使用任何灰泥粘合。这种石头可能采自当地一座有名的半球形花岗岩小山,山上的石头层层叠叠,极易采挖。狭窄的门道顶上是石门楣,这种门楣能够支撑上面的砖层。通过敞开的逐渐变窄的入口,可以进入大围场。门楣入口建于20世纪早期,工艺比较粗糙,它取代了已经倒塌的门楣入口。其他建筑是用经过日晒后坚硬耐久的捣拌泥土砖砌成的。尽管规模庞大,建筑精良,但大津巴布韦遗址和南部非洲的许多建筑,在建筑风格和技术上仍有许多相同之处。最早的简单石墙可能建于10世纪。到了13世纪后半期,石砌场院、平台和秸秆泥房才被建成。而主要的建筑阶段则介于13世纪晚期和15世纪中期。今天所能见到的大津巴布韦遗址的所有的主要建筑,都建成于那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