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香菇反季节栽培常用模式有以下4种:
(1)高山露地立筒栽培此种栽培方式起源于福建省屏南县。近年来,湖北省恩施、十堰等地也有一定的栽培规模。栽培场地选定在海拔700米以上的山区,夏季气温正适于出菇温度的要求,采用中偏高型或高温型菌株,早春制袋接种,室内养菌,清明后搬进野外菇棚,与常规栽培一样进行脱袋立筒排场,转色出菇。夏菇商品性状好,80%符合出口外销标准。此种栽培方式,不仅适于南方高海拔山区,而且适于长城以北的北方地区及东北各地夏季月平均气温不超28℃的地区。(2)低海拔地区埋筒栽培这种栽培方式起源于福建省长汀县,近年来,湖北省英山县也有一定的栽培规模。利用地表与空间的自然温差,加上可制约不良气候的遮阳设施进行香菇栽培。选用高温型菌株,冬末春初接种,室内养菌,立夏进棚,脱袋埋筒覆土,夏季出菇。打破了“种夏菇上高山”的栽培习惯,为一般低海拔地区发展夏菇生产开创了一条新路子。这个县1993年以来,10多年时间共栽培4亿袋,平均单袋产值都在5~6元,比常规栽培的产品升值1倍多。埋筒覆土培育夏菇,较适宜在海拔300米以上的小平原地区采用。但无论是南方或北方,只要夏季7~9月份,月平均气温不超过28℃的地区均可。而海拔较低,夏季温度高的地区不宜采用,因为香菇子实体生长温度为5~25℃,超过30℃无法发育形成子实体。(3)北方粮菇间作套种或者冷棚地栽粮菇间作套种与冷棚地栽模式起源于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根据北方夏季气温特点,建造专用冷棚,或者在玉米、大豆之间套种香菇。采用半生料畦床式铺料播种,覆盖报纸后再盖膜,上遮草帘,通过人为调控温、湿、光、气,促进转色出菇,香菇产量和品质较理想。(4)水库竹排漂浮栽培此种栽培方式起源于湖南省浏阳,利用水库水面的特殊气候种菇。菌袋生产按常规,将菌丝生理成熟脱袋转色后的菌筒,装入竹筐架内,架宽1.5米,摆放在水面的竹排上,周围设30厘米围栏。菌筒离水面3厘米左右,围栏上盖茅草遮阳。当炎夏地面温度达35℃时,水面菇床气温仅有25℃,夜间、早晨雾气笼罩,非常适宜出菇。因此,为在低海拔地区6~10月份高温季节照常出菇,又开创了一种低海拔夏季出菇方式,但它局限于有水库的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