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2024-12-04 13:17:36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第四系分布区凡是小面积分布的洪积层以及不属于土地范畴的,按第四纪沉积物主要成因类型的方案划分。对于大面积分布的主要用于耕作的土地,按照《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中土地分类规定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进行调查和填图。

1.土地类型调查与填图(编图)

土地分类是根据土地的性状、地域和用途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性,按照一定的规律,将土地归并成若干个不同的类别。按照不同的目的和要求,有不同的分类。我国的土地目前大致有3种分类:

1)按土地的自然属性分类,如按地貌、植被、土壤等进行分类。

2)按土地的经济属性分类,如按土地的生产水平、土地的所有权、使用权等进行分类。

3)按土地的自然和经济属性以及其他因素进行的综合分类,如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同时借鉴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的经验,国家新颁布的《土地管理法》,科学地将我国土地分为三大类,即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土地管理法》定义的农用地是指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农田水利用地、养殖水面等;建设用地是指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包括城乡住宅和公共设施用地、工矿用地、交通水利设施用地、旅游用地、军事设施用地等;未利用地是指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以外的土地。

为了更有效地管理土地,在上述3种分类的基础上,我国土地管理工作者又将土地作了更进一步的分类,其方法是按照《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中使用的土地利用现状体系,根据土地的用途、利用方式和复盖特征等因素,将我国土地分为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域、未利用土地12大类和57小类(表6-6)。

表6-6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GB/T 21010—2007)

续表6-6

续表6-6

续表6-6

土地类型调查主要采用以遥感地质解译为主,结合部分野外地质填图验证为辅的编填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2.土地类型评价

按土地评价目的可分为土地自然适宜性评价,土地生产潜力评价,土地经济评价。

(1)土地自然适宜性评价

土地自然适宜性评价是指根据土地类型的质量和作物或者土地利用方式的生理、生态要求分析土地自然适宜性的过程称为土地自然适宜性评价。土地自然适宜性评价方法可分为定性的、定量的以及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土地自然适宜性评价。

土地自然适宜性评价是分析土地的经济适宜性的基础。分析土地自然适宜性等级方法很多,但核心内容大多采用土地用途与土地质量的比配。比配包括两个步骤:第一步依照土地利用要求和土地质量的分析比较得出土地利用方式的适宜性等级;第二步提出新的土地利用方式。这两个过程往往反复进行,直至达到令人满意的适宜性等级。

(2)土地生产潜力评价

土地生产潜力评价是指土地在一定的自然条件或社会经济条件下,生产对人类有用的生物产品或经济产品的潜在能力。土地生产潜力评价包括土地的作物生产潜力评价、土地的综合生产潜力评价以及土地人口承载潜力分析等。

土地作物生产潜力评价是针对一定的作物或一定的土地利用方式,具体分析作物潜在产量与各种自然因素的关系,并建立数学模型,以此可评价潜在产量的绝对值,这种评价被称为土地的作物生产潜力评价。

农业生态区法是一种理论上比较完善、实际中应用较多的计算生产潜力的方法,它将作物的生产过程看作是作物不断吸收太阳光和水分,在土地所提供的环境条件中进行光合作用的过程。其中,由光照和温度条件所决定的作物最大生长力称为光温生产力,若作物的最大生产力是由光照、温度和水3个条件所决定,则称为光温水生产力,如果再加上土壤的作用,则称为光温水土生产力。

土地综合生产潜力评价一般采用土地类型的分类单元为评价单元,综合考虑作物或土地利用方式的适宜性评价或生产潜力评价的结果。最有影响的土地综合生产潜力评价是美国农业部的“土地潜力分级系统”。这种分级系统揭示了土地潜力在生产力上的逐级变化,便于进行所有土地之间的等级比较。

(3)土地经济评价

土地经济评价是从土地的经济属性出发,在不同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下,分析不同质量的土地生产耗费量(投入)与提供产品量(产出)的对比关系,或者在同样的投入条件下,分析不同产出量的经济指标。

土地经济属性是土地经济评价的依据。主要的土地经济属性包括土地价值与土地价格、投入与产出、市场方向、集约度等。土地经济评价可分为单项经济评价、综合经济评价、土地资源潜力评价和土地的国民经济评价。

单项经济评价:又称农业经济评价。其评价指标是“投入—产出”可变函数。最常用的方法是从各种宜种农作物的角度对土地适宜性进行评价,还可通过对不同土地上某项费用的增加与其成果之间的数量分析来实现。评价的成果可应用于土地效益的提高和优化。

综合经济评价:综合经济评价不仅考虑土地的自然特性,同时还考虑土地的区位和人工肥力因素(如灌溉、施肥)。其评价标准是人力和自然力相结合的经济力,即各类土地上农业利用的相对经济效益。综合经济评价指标包括总产量、费用回收率和级差收入。

土地的国民经济评价:又称货币评价。因为综合经济评价是根据年产量或级差收入进行的,在解决土地的有偿使用和土地的优化利用等问题时,不但要确定土地的利用价值,还要考虑时间因素对地价的影响,即在确定地价时,需考虑该土地为农业利用的完整(累计)的国民经济效益,并用货币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