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法的应用实例

2025-04-03 07:49:36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下面以青海某铜钴矿床上充电法工作为例,说明充电法在金属矿勘探中的应用。该矿呈层状及似层状,缓倾斜地产于超基性岩中,为超基性岩浆深部熔离贯入热液型矿床。矿石主要为块状含铜黄铁矿,含铜、锌黄铁矿及含铜磁黄铁矿,伴生钴元素。矿石导电性极好,与围岩有明显差异。矿体埋深约几十米。区内多为第四系覆盖,地表仅见两处矿体露头,地质工作困难。该矿使用充电法的任务是:了解地表出露的矿体在地下的延伸情况和确定与已知矿之间的连接关系。

为了解Ⅰ号矿体在地下的延伸情况,确定其形态与规模,以对该矿进行评价,利用Ⅲ号平巷揭露出的矿体露头A1点进行充电。根据地面电位观测结果绘出的等电位线平面图示于图2-3-5。由图可见,等位线有明显拉长形状,内圈长短轴之比约为3.5,说明矿体在充电点A1的东西方向上有相当大的延伸;等位线的内圈非常稀疏,最内圈200mV/A等位线内的归一化电位值为200~230mV/A,充电点A1东北的矿体露头上的实测值亦在此范围内,因此推断200mV/A等位线内布满矿体;矿体的范围由等位线最密集处的150mV/A等位线大致圈定;等位线在Ⅲ号平巷附近向外突出,表明矿体在那里也相应向外突出;等位线在西边比东边稀疏,因此,推断矿体向西倾伏,西边比东边埋藏深。后经勘探验证,充电法的上述推断是正确的,在推断边界范围内的钻孔均见矿。

图2-3-5 Ⅰ号矿体A1点充电的等电位线平面图

图2-3-6 452线充电法电位梯度曲线及其推断解释结果

在该矿区利用充电法确定已知矿间的连接关系也取得了成功。图2-3-6下面的地质剖面(a)是地质队根据钻探资源编制的,但该图与充电法观测结果有明显矛盾。图上1、2电位梯度曲线是分别在ZK11(1)和ZK58充电测到的。两条曲线形态基本一致,故应推断该两处矿体是相连的,同属Ⅱ号矿体,而不是图(a)那样不相连。同时,ZK11(2)和V号矿体另一孔中充电所得的曲线3和4形态也相近,但与曲线1和2大不相同,可见这是另一矿体的反映。根据上述充电法工作结果编绘了电法推断的地质断面图(b)。为进一步验证推断解释结果,在ZK58和ZK11两钻之间加密了AK59孔。钻探结果证明,根据充电法资料提出的矿体连接关系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