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晚期女将秦良玉简介 秦良玉结局怎么死的

2025-04-02 03:16:30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秦良玉(1574年―1648年7月11日),字贞素,四川承宣布政使司忠州直隶州(今重庆忠县)人,明末著名女将。

父秦葵,明朝贡生出身,习阵法。 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嫁石砫女土司覃氏之子马千乘为妻,饶胆智,善骑射,兼通词翰,仪度娴雅。

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至播州(治所在今贵州遵义),马千乘袭石砫宣抚使领三千兵,秦良玉令率兵五百,参与播州之役平定杨应龙等叛乱,连破金筑等七寨,生擒叛将杨朝栋,平定播州之乱,战功列为第一。

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八月,马千乘因开矿事得罪太监邱乘云,其后,马千乘为部民所讼,瘐死云阳监狱,秦良玉代领石砫宣抚使,所部号白杆兵,为远近所惮。万历43年至崇祯2年任四川石砫掌印宣抚使。

万历四十七年(1620年),满清侵犯辽东,秦良玉奉朝廷征调,带兄邦屏、弟民屏、儿马祥麟以精兵三千驰援辽东,秦邦屏于浑河之战中战死,但在白杆兵之死守苦战下,保住榆关(今河北山海关),遏阻攻势。

泰昌1年至天启1年三品服,天启1年二品服、诰命夫人,天启2年署都督佥事、石砫司总兵官。

天启三年(1623年),奢安之乱末,平定全川。天启四年(1624年),弟秦民屏遭安邦彦追击而亡。

崇祯三年(1630年),后金军入塞,入北京德胜门,秦良玉自蜀中入援京师。崇祯七年(1634年) 张献忠入川,秦良玉与子马祥麟前后夹击,于夔州(奉节)败之,张献忠退走湖广。

崇祯十三年(1640年),在巫山和夔州重创罗汝才军。崇祯时,以功加太子太保,封忠贞侯。

清顺治五年、南明永历二年(1648年)五月二十一日,薨于大都督府玉音楼,葬于石砫东龙河北岸的回龙山(今石柱县大河乡鸭桩村)。谥号“忠贞”。有子马祥麟。

秦良玉是历史上唯一一位被《二十四史》载入将相列传的女性。明末另一知名女将为沈云英。

扩展资料:

在中国历史上,秦良玉是唯一凭战功封侯的女将军、独个载入正史将相列传(不是列女传)的巾帼英雄。笔者认为她被誉为古代中国头号女战神当之无愧。

秦良玉天资聪慧,加之有良好的家庭教育,从小就出类拔萃,成年后按自己的心愿选定夫婿。秦良是苗族人,四川忠州人,出生于明末一个贡生家庭。

父亲很早就有天下不久要大乱的预感,因此从小就教她和两个兄弟诗书字画,演练阵法,训练舞枪弄棒、骑马射箭各种武艺。

万历二十六年,播州宣抚使反叛,朝廷诏令李化龙总督四川、贵州、湖广各路地方兵马平叛,秦良玉夫妻率领3000名“白杆兵”应诏。由于“白杆兵”拥有特殊武器装备,进行过系统的山地作战训练,加之战术灵活多变,打得叛军望风披靡,被迫设下五道关卡,退守播州城。

面对十倍于己的敌人,秦良玉率“白杆兵”轻松攻下第一关,并生擒了守将。总督李化龙十分惊奇,平叛后赠镌有“女中丈夫”四个大字的一面银牌给秦良玉,以示表彰。

万历四十一年,马千乘因不愿行贿得罪宦官,冤死狱中。朝廷查明真象后,鉴于秦良玉作战有功,命她继任丈夫的官职。秦良玉以大局为重,不计较个人得失,就任后认真履行职责。

万历四十四年,永宁土司奢崇明叛乱,借奉诏援辽的名义率数万人马与其女婿樊龙里应外合占据了重庆,并发兵围攻成都。由于同为相邻地区的土司,奢崇明派人携大量珍宝来石柱与秦良玉“通好”。

秦良玉立斩贼使,派遣秦邦屏及其二子率一支“白杆兵”溯流西上,忽然抵至重庆南坪关,扼制叛军归路,并趁叛军天黑防守松懈,突袭叛军驻于长江和嘉陵江上的水军,尽焚其舟。与此同时,秦良玉另分兵守忠州,驰报夔州官军密防瞿塘天险,阻挡叛军沿江东下。

当时川东一带诸土司皆收受了叛军贿赂,处于观望之中,秦良玉率“白杆兵”向叛军主动进攻,连获红崖墩大捷、观音寺大捷、青山墩大捷,不久就平叛成功。明廷叙功,授予秦良玉总兵一职,她的兄弟和子侄皆获擢升。

满人建立后金之后公开叛明。46岁的秦良玉与兄弟、儿子应诏率3000名“白杆兵”,日夜兼程北上卫边。在万历四十八年的浑河血战中,秦良玉的哥哥战死,弟弟身陷重围。

秦良玉闻讯亲率百名“白杆兵”杀入重围,拼死救出弟弟,夺回哥哥的尸体。嗣后朝廷任命秦良玉为守山海关的主将。

山海关是通向内地的必经之路,后金屡次派兵攻击。秦良玉有勇有谋,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不为所激,加固工事稳妥防守,敌军始终无法得逞。

有一天秦良玉的儿子巡关时,被敌军的流矢射中一目,他忍痛拔出箭镞,向敌人射去,连发三箭射死三人。后金头领大为震惧,从此不敢轻易再到山海关挑衅。

明嘉宗深为感动,赐秦良玉二品官服,封为诰命夫人,重赏“白杆兵”全体将士。山海关战事暂时平息后,秦良玉率部返回石柱。

崇祯三年(1630年),皇太极率十万清军绕道长城喜峰口入侵,攻陷遵化,连克永平四城,进抵北京城外,明朝廷大震。秦良玉得到十万火急的勤王诏书之后,拿出全部家产作为军饷,即刻提兵星夜兼程赴难,直抵宣武门外屯兵。

当时,接诏先后而至的各路勤王官军共二十余万,但都畏惧清军的狠武,没有那个将领敢带头出战。秦良玉却无所畏惧,亲率仅数千人的“白杆兵”主动首先出击。

清军在以前的浑河血战中,领教过这些身体矮小手持超长锐矛士兵的厉害,因此内心先自胆怯,加上后来明军中的孙承宗老将军等率本部人马配合出战,最终迫使皇太极连弃滦州、永平、迁安、遵化四城,撤围而去。

北京解围之后,崇祯皇帝十分感慨,专门在皇宫召见秦良玉,诰封一品夫人,加封太子少保,挂镇东将军印,赏赐彩币羊酒,并赋诗四首以彰其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秦良玉

回答2:

永历二年五月二十日(清顺治五年,1648年7月10日)寿终而死,享年 75 岁。
秦良玉,忠州人。胆智过人,擅长骑射,又擅长作文章,姿态风度娴静文雅。行军治兵,号令严明,所领军队号称“白杆兵”,远近闻名。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杨应龙在播州(今贵州省遵义市)作乱,秦良玉的丈夫石柱宣抚使马千乘率领三千人随李化龙前往征讨,秦良玉率领五百精兵押运粮草,与副将周国柱扼守邓坎(今贵州凤冈县南)。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杨应龙军趁李化龙大军在营中大摆筵席发动袭击,秦良玉与丈夫当先将其击败,而后乘胜追击,接连攻破金筑关等七个营寨。而后又协助酉阳各路官军攻取桑木关,大破杨应龙军,秦良玉为南川路战功第一,但杨应龙兵败身死之后,秦良玉却不自报军功。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马千乘被太监邱乘云诬告,病死于云阳的监狱。秦良玉于是代领马千乘的职位。
泰昌元年(1620年),后金入侵辽东,朝廷诏令秦良玉出兵援助。秦良玉派兄长秦邦屏,弟弟秦民屏率领几千人先前往。朝廷赐秦良玉三品官员的服饰,并任命秦邦屏为都司佥书,秦民屏为守备。
天启元年(1621年),后金包围重镇沈阳,秦邦屏、秦民屏随总兵童仲揆渡浑河与清军血战,秦邦屏战死沙场,秦民屏突围而出。秦良玉于是亲率三千前往直抵榆关(今河北山海关),所经过的地方秋毫无犯。明熹宗下诏给秦良玉加二品官员服饰,并封秦良玉为诰命夫人,封秦良玉儿子马祥麟为指挥使。秦良玉上言秦邦屏的死状,请求从优抚恤,兵部尚书张鹤鸣进言浑河血战斩获敌人首级数千,实际上是石柱、酉阳两地土司的功劳,建议朱由校厚待秦良玉家的家人。朱由校于是下令赠秦邦屏都督佥事,子孙世袭,并且与陈策等人一同立祠祭祀,秦民屏官进都司佥书。同年九月,兵部让秦良玉再回乡征兵二千,秦良玉与秦民屏回乡后,恰逢永宁(今四川叙永县西南)宣抚使奢崇明在重庆造反,其部将樊龙派遣使者带着金银和丝绸,前来想与秦良玉结盟。秦良玉将使者斩杀,立即发兵率领秦民屏及秦邦屏的儿子秦翼明、秦拱明逆流西上,渡过重庆城,乘敌不备,直达重庆南坪关,断贼归路。秦良玉设伏兵袭击两河,将敌人的船只烧毁。而后秦良玉分兵守忠州,派快马带檄文至夔州,要求当地驻军赶紧防守瞿塘峡上下游地段,击退入侵的贼兵。[7] 秦良玉上表秦民屏的战功,朝廷升秦民屏为参将,秦翼明、秦拱明为守备。天启二年(1622年),奢崇明包围成都,四川巡抚朱燮元传令秦良玉前去征讨。当时各地的土司都贪图贼寇的贿赂,按兵不动,只有秦良玉击鼓西征。秦良玉率军攻取新都,长驱直奔成都,将奢崇明击败,解了成都之围。奢崇明败走后,秦良玉率领秦民屏等攻克二郎关、佛图关,收复重庆。朝廷于是授命秦良玉为都督佥事、充总兵官,并加封为夫人,授马祥麟为宣慰使,秦民屏为副总兵,秦翼明、秦拱明为参将。授官后,秦良玉又收复红崖墩、观音寺、青山墩等贼军重要据点,奢崇明兵败自杀,秦良玉彻底平定奢崇明四川之乱。朝廷因功多次赏赐秦良玉金币。天启三年(1623年),秦良玉上书说:“我带着秦翼明、秦拱明裹粮出战,先后取得了像红崖墩三战那样的胜利。可是那些离间我们君臣的大将们,他们没见过贼兵的面,却在那里整天挥着胳膊吹嘘,等到和贼兵对垒时,就闻风而逃。那些自己被贼兵打败了的人就担心别人战胜贼兵;自己被贼兵吓住了的人就怕别人胆子比贼兵大。像总兵李维新,他在渡河一战中失败回营,反而拒我于门外,不容我进城相见。以一个六尺身躯的大男子忌妒一个巾帼妇人,他如果夜静时想一想就应当羞死。”,皇帝朱由校于是下诏文武大臣必须以礼招待秦良玉,不得有任何猜忌。天启四年(1624年),秦民屏随巡抚王三善率军在陆广作战失败,王三善率先逃走。秦民屏在大方大破贼兵,屡战屡胜。退兵时,遭到贼兵袭击,奋战而死,秦民屏两个儿子突围而出但也重伤。秦良玉上书请求抚恤,朝廷于是追赠秦民屏为都督同知,并立祠祭祀,两个儿子封官,秦翼明、秦拱明官至副总兵。
崇祯三年(1630年),清军大举进攻,永平四城失守,皇太极进围京都。秦良玉率秦翼明奉诏勤王,并拿出家中的资产充作军饷。皇帝朱由检特意下诏表扬,并于平台召见秦良玉,赏赐秦良玉钱币牲畜酒水等,并赋诗四首表彰秦良玉的功劳。皇太极退兵后,秦良玉率兵回乡,而秦翼明就在京畿附近驻扎。
崇祯七年(1634年),张献忠攻陷川东重镇夔州(今重庆奉节),秦良玉率军赶到,张献忠不战而走。秦良玉率军追击,与正好回川的儿子马祥麟前后夹击,打败张献忠,使之退走湖广。而后张献忠受朝廷招安。崇祯十三年(1640年),张献忠联合罗汝才再次造反,罗汝才率兵攻打夔州。秦良玉率军前往,罗汝才不战而走,秦良玉追至马家寨,大破罗汝才,斩首六百级,秦良玉又率军追击,先后在留马垭、谭家坪北山、仙寺岭大破敌兵,将其首领东山虎斩杀,活捉副塌天,惠登相、王光恩投降,并夺取了罗汝才的帅旗,罗汝才军逐渐走向衰落。同年,杨嗣昌自请为督师入川剿贼。四川巡抚邵捷春领二万老弱残兵守重庆,所倚重的将领只有张令和秦良玉,但邵捷春不争山夺险,消极防守,让秦良玉在重庆附近三四十里处设防,派遣张令守黄泥洼。秦良玉乃向已经辞官的绵州(今四川绵阳)知州陆逊之感叹,深刻指出这种布防的弊端,以与邵捷春一同战死为耻。 不久,邵捷春移营至大昌,监军万元吉也屯兵巫山,与秦良玉相互呼应。十月,张献忠先后与观音岩、三黄岭大破官军,随后从上马渡过长江进军,秦良玉与张令急率军于竹箘坪阻击,挫败了贼军的前锋。但不久张令战死,秦良玉前去援救没有成功,辗转作战又失败了,部下的三万人几乎全部战死。秦良玉于是单独求见邵捷春,建议调用自己二万溪峒的士兵用来击破贼军,自己愿出一半粮饷,其余一半需要官府支持。但邵捷春与杨嗣昌不合,且仓库中没有现成的粮食,所以拒绝了。秦良玉就只好叹息而归。当时摇天动、黄龙等十三家贼兵在四川横行。有一个叫秦缵勋的人,是秦良玉的族人,给贼兵当了耳目,被捉拿后杀死狱卒逃跑了。良玉抓获了他,把他交给了官府,他的手下也没有一个逃脱。
崇祯十六年(1643年),张献忠攻陷武昌,处死楚王朱华奎,率兵再次进犯四川,秦良玉上呈全四川形势给巡抚陈士奇,建议派兵守十三个关隘,但陈士奇不用,秦良玉又找巡按刘之勃,刘之勃同意秦良玉的计策,但是却无兵可派。崇祯十七年(1644年),张献忠领大军长驱直入,再次进犯夔州,秦良玉率军前往救援,但寡不敌众,被击溃。张献忠攻下成都后,秦良玉对部下说:“我兄弟二人都战死沙场,我一个妇人,受国恩二十年。到现在这种地步,也敢与贼势不两立!”于是秦良玉分兵守卫石砫境,张献忠到处招降四川土司,却不敢来石砫。隆武二年(清顺治三年,1646 年),远在福建的隆武帝朱聿键派使节专程赴石柱,加封秦良玉太子太保衔,封忠贞侯。同时近在西南的永历帝朱由榔加封秦良玉太子太傅,任以四川招讨使,仍以镇东将军督兵平定川中诸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