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油五花八门,这几点一定要看清楚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升,对饮食也就越发讲究了。民以食为天,人们的日常生活往往都离不开柴米油盐酱醋茶。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油的那些事儿。
超市里的食用油种类繁多,花生油、大豆油、玉米油、菜籽油……这些传统的分类让人目不暇接,“特级初榨”、“5S压榨一级”、“精炼”等一连串的概念标识更是让人眼花缭乱,不知如何分辨选择。
这些标识分别是什么意思?是不是等级越高,食用油就越有营养?不同人吃的油是不是应该有所不同?
细细品味,食用油里包含的学问可真不少。
食用油是如何分类的?
按照生产油脂的原料划分,食用油主要分为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玉米油、葵花籽油、橄榄油、芝麻油等。
按照脂肪酸的种类和构成比例不同,食用油又可分为高油酸型、高亚油酸型、饱和型和均衡型等。
高级别等于高营养?NO!
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大多数食用油一般按照品质从高到低,可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等级越高的食用油,精炼程度越高,但这并不等于油的营养价值就越高。精炼的过程是一个去除毛油中有害杂质的过程,但在精炼过程中,同时会流失掉很多对人体有益的成分,比如流失维生素E、胡萝卜素等,换言之,级别越低的食用油,营养成分往往保留得更好。
如何选择一款更适合自己的食用油呢?来看看各种食用油的特点。
1.橄榄油、茶籽油
橄榄油和茶籽油的油酸含量高,食用富含油酸的油有利于降血脂、抗血凝、阻止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此外,橄榄油还含抗氧化物橄榄多酚、角鲨烯和β-谷固醇,有助于预防心血管病。
2.花生油
花生油含所含的各类脂肪酸占比较为均衡,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占比大约为3∶4∶3,属于均衡型植物油,压榨生产的花生油香气浓郁,维生素E和胡萝卜素等营养成分保存较多。
3.猪油、黄油、牛油、椰子油、棕榈油
这类饱和型食用油油脂的耐热性较好,长时间受热后氧化聚合较少,这类油脂常用来加工面点,煎炸食品,能打造酥脆的口感。
4.大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
大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均富含维生素E,此外,大豆油含卵磷脂,玉米油含抗氧化物阿魏酸酯,葵花籽油含植物固醇和磷脂,这类油脂不耐热,经煎炸或反复受热后易氧化聚合,对人体健康有害,因此,适合炖煮菜肴。
同时,建议,不要长期只吃一种食用油,食用油品种的多样化能给我们提供更多元化的选择。
不同年龄段的人所需食用油的食用比例偏重可能有所不同,比如,婴幼儿对脂肪的需求量相对较高,可以选择a-亚麻酸和亚油酸这两种脂肪酸丰富的食用油,例如亚麻籽油、核桃油、双低菜籽油等。根据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中的推荐,成人膳食中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应按照1:1:1左右的比例平衡摄入。
两“看”一“闻”,选油更放心!
1.看透明度。优质植物油透明度高,水分杂质少,无沉淀、无悬浮物。
2.看时间。尽量买生产时间近的食用油,久了易生酸败。
3.闻气味。无刺激性气味,如有,可能是加入了化学油或油提炼不干净。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原创,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
“油”是人们每日必吃的食物,目前市场上食用油种类繁多,如何根据自身需要吃得健康、吃得放心,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些食用油的相关知识。
食用油的种类、特点和营养价值
食用油根据来源可分为植物油和动物油两大类。常见的植物油包括大豆油、花生油、菜籽油、芝麻油、橄榄油等;常见的动物油包括猪油、牛油、羊油、鱼油等。一般来说,植物油含不饱和脂肪酸多,消化吸收率高,对人体健康有益;动物油以饱和脂肪酸为主,消化吸收率不如植物油高。长期大量进食以饱和脂肪酸为主的动物油,可引起血脂升高,增加患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因此高血脂症病人最好不食用,正常人群也要控制食用。
常见植物油的特点
1.花生油
花生油淡黄透明,色泽清亮,气味芬芳,是一种比较容易消化的食用油。花生油含不饱和脂肪酸80%以上,同时含有少量饱和脂肪酸,因此,花生油的脂肪酸构成是比较好的,易于人体消化吸收。花生油可以促进宝宝大脑发育,而花生油中含有的脑磷脂、卵磷脂和胆碱可以有效地改善记忆力,对宝宝的智力开发益处多多。
2.芝麻油(香油)
芝麻油是以芝麻为原料制取的油品。它的消化吸收率达98%,芝麻油中不含对人体有害的成分,而含有特别丰富的维生素E和比较丰富的亚油酸。经常食用芝麻油可调节毛细血管的功能,增强组织对氧的吸收能力,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性腺发育,延缓衰老。所以芝麻油是食用品质好、营养价值高的优良食用油。
3.葵花籽油
精炼后的葵花籽油呈清亮好看的淡黄色或青黄色,气味芬芳,口味纯正。葵花籽油的人体消化率96.5%,有显著降低胆固醇、防止血管硬化和预防冠心病的作用。所以葵花籽油是营养价值很高、有益于人体健康的优良食用油。
4.大豆油
大豆油的色泽较深,含有较多的亚麻油酸,较易氧化变质,要现吃现买,大豆油的人体消化吸收率高达98%。从营养价值看,大豆油的脂肪酸构成较好,它含有丰富的亚油酸,有显著的降低血清胆固醇含量、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功效。大豆油中还含有大量的维生素E、维生素D以及丰富的卵磷脂,对人体健康均有益。
5.橄榄油
油脂呈淡黄绿色,具有令人喜爱的香味,低压头道冷榨橄榄油是理想的凉拌用油和烹饪用油。橄榄油在生产过程中未经任何化学处理,所含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以及不饱和脂肪酸的总量达到80%以上。人体消化吸收率可达到94%左右。橄榄油中含有一种名叫多酚的抗氧化剂,它可以抵御心脏病和癌症,并能与一种名叫鲨烯的物质聚合,从而减缓结肠癌和皮肤癌细胞的生长。
6.茶籽油
也被称为“东方橄榄油”,山茶籽油的油脂组成及营养成分都与橄榄油极其相似,不但可以降低胆固醇,还可以提高免疫力,增强胃肠道的消化功能,促进钙的吸收,对生长期的宝宝尤其有益。另外,山茶籽油还是比较接近人奶的自然脂肪,是较适合婴儿的好食品,其中的维生素E和抗氧化成分,不但可以预防疾病,还有养颜护肤的美容效果。
如何选择优质食用油
人们常说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现在市面上各种调和油种类很多,理论上调和油对人体是有益的,但目前不能证明各种调和油比例的确切性,建议人们根据自身需要和每种油的特点选择几种食用油。选择食用油首先观察色泽要自然,无沉淀、无悬浮物,透明度高;其次应视品种的不同具有各自的油香,可用筷子蘸上一点油放入口中,不应有苦涩、焦臭、酸败的异味。值得一提的是,花生油在冬天低温时会凝固成不透明状,这是正常现象,鉴别时应有所区别。
如何科学吃食用油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心脑血管疾病呈高发态势,这与我们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在吃食用油方面,这里给出如下建议:
1.每日用油总量要控制
对于血脂、体重正常的成年人每日烹调油推荐摄入量不超过25克,尽量少食用动物油。而老年人、血脂异常、肥胖、与肥胖相关疾病的人群或者有肥胖家族史的人群每人每日用油量要降到20克,强调选择植物油中含高单不饱和脂肪酸的油类。
2.烹调油应多样化
因为很少有一种油可以解决所有人体需要的问题。建议最好几种植物油搭配食用;也可以一段时间用一种油,下一段时间换另一种油。
3.主张“热锅凉油”
高温油不但会破坏食物的营养成分,还会产生一些过氧化物和致癌物质。日常烹饪先把锅烧热,再倒油炒菜。
应该选用含有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用油主要有豆油、菜籽油、棉油等
纯花生油~~其他的就算了,不是转基因就是6号汽油浸出法,危害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