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S能断裂分子内和分子间氢键,破坏蛋白质的二级和三级结构,强还原剂能使半胱氨酸之间的二硫键断裂,蛋白质在一定浓度的含有强还原剂的SDS溶液中,与SDS分子按比例结合,形成带负电荷的SDS-蛋白质复合物,这种复合物由于结合大量的SDS,使蛋白质丧失了原有的电荷状态形成仅保持原有分子大小为特征的负离子团块,从而降低或消除了各种蛋白质分子之间天然的电荷差异,由于SDS与蛋白质的结合是按重量成比例的,因此在进行电泳时,蛋白质分子的迁移速度取决于分子大小。
因为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得前提是,要确保蛋白质解离成单个多肽亚基并进可能减少其相互间的聚集,所以只有“充分变性”才能更好的“解离”,不然影响效果,准确点说,根本做不出来。
基本同意楼上的说法。不过据我的经验,即使不变性,甚至提取时不用巯基乙醇,也可以获得一些条带。当然要少的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