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螃蟹垂死或已死时,蟹体内的组氧酸会分解产生组胺。组胺为一种有毒的物质,随着死亡时间的延长,蟹体积累的组胺越来越多,毒气越来越大,即使蟹煮熟了,这种毒素也不易被破坏。而过高的氨氮必须从肾脏排出,所以吃死大闸蟹对肾脏是非常不利的。吃死蟹者可能出现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即使是半死不活的“撑脚蟹”,也不宜食用。活蟹体内的肺吸虫幼虫囊蚴感染率和感染度是很高的,肺吸虫寄生在肺里,刺激或破坏肺组织,能引起咳嗽,甚至咯血,如果侵入脑部,则会引起瘫痪。据专家考察,把螃蟹稍加热后就吃,肺吸虫感染率为20%,吃腌蟹和醉蟹,肺吸虫感染率高达55%,而生吃蟹,肺吸虫感染率高达71%。肺吸虫囊蚴的抵抗力很强,一般要在55℃的水中泡30分钟或20%盐水中腌48小时才能杀死。生吃螃蟹,还可能引发肠道发炎、水肿及充血等症状。所以,吃蒸煮熟的螃蟹是最卫生安全的。蒸煮螃蟹时要注意,在水开后至少还要再煮20分钟,煮熟煮透才可能把蟹肉的病菌杀死。有一点也是很重要的,吃时必须除尽蟹鳃、蟹心、蟹胃、蟹肠四样物质,因为其中含有细菌、病毒、污泥等。
当螃蟹垂死或已死时,蟹体内的组氧酸会分解产生组胺。组胺为一种有毒的物质,随着死亡时间的延长,蟹体积累的组胺越来越多,毒气越来越大,即使蟹煮熟了,这种毒素也不易被破坏。而过高的氨氮必须从肾脏排出,所以吃死大闸蟹对肾脏是非常不利的。吃死蟹者可能出现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
可是有个问题,万一到手或者准备上锅的时候就发现螃蟹已经死了,那还能吃吗?
今天先说结论!
综合了一些文献资料和生活经验,尽管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螃蟹死了还能吃,但是整体上「除了一些正规包装的冷冻螃蟹,不推荐大家食用死后的螃蟹」。
为了避免大家说我一棍子打死,接下来我会简单说下原因,并分情况和大家说说👇。
▍首先,螃蟹死后极易腐败也不好吃
螃蟹是食腐动物,消化腺中细菌含量高。我们常说的河蟹/大闸蟹,20℃ 自然死亡 10h 后就会因细菌大量繁殖进入腐败阶段,并开始产生生物胺 [1]。
生物胺包括腐胺、尸胺、组胺、酪胺等,一定量下会导致偏头痛和食物中毒。
就算高温烹饪能杀死细菌,但是这些生物胺仍能起作用,一旦中毒,上吐下泻都是轻的,还有可能休克昏迷。
并且蟹肉蛋白质含量很高,死后在酶的作用下会迅速分解,肉很快就会变松散,原本弹牙鲜甜的口感将一落千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