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送酒来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境况

无人送酒来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境况
2025-04-02 17:54:34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无人送酒表现了诗人对:据《南史·隐逸传》记载,陶渊明有一次过重阳节,没有酒喝,就在宅边的菊花丛中独自闷坐,这时正好王弘送酒来了,于是醉饮而归。

原文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时未收长安。

唐代诗人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白话译文

勉强地想要按照习俗去登高饮酒,却没有像王弘那样的人把酒送来。我在远方想念长安故园中的菊花,这时应正寂寞地在战场旁边盛开。

扩展资料

以重阳登高为题,表达的不是一般的节日思乡,而是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深深关切。全诗语言朴实,构思精巧,情韵无限,是一首言简意深、耐人寻味的抒情佳作。

这首诗由欲登高而引出无人送酒的联想,又由无人送酒遥想故园之菊,复由故园之菊而慨叹故园为战场,蝉联而下,犹如弹丸脱手,圆美流转。

从内容上看,诗人表现的不是一般的节日思乡,而是对百姓疾苦的关切。表面看来写得平直朴素,实际构思精巧,情韵无限,是一首言简意深、耐人寻味的抒情佳作。

回答2:

“强欲登高处,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宜人的香花亦美食
(二)菊花
梅、兰、竹、菊被誉为花中“四君子”。四君子之一的菊花,农历九月开放,又为我国传统名花,便很自然地与重阳节结下了不解之缘,日久月长,重阳节赏菊便成为习俗。
提起赏菊的历史,人们首先会想到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田园诗人陶渊明。他在辞去彭泽县县令以后,便以种菊、采菊、赏菊、咏菊为乐,因此,他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成为咏菊名句。
由于菊花耐寒,花时正值深秋,往往在严霜之后继续开花,因而常被文人们慕其高风亮节,百般吟咏。“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陶渊明)。“宁可抱香技上老,不随黄叶舞东风”(明 朱淑真)。
重阳赏菊之风至今仍盛。每届秋菊开放之际,各地举办隆重的菊花展览,其品种之多,规模之大,花事之盛,是历史上任一赏菊聚会所无法比拟的。
中国人对菊花如此厚爱,赏菊明志虽为其主要原因,然而,菊花有多种实际功用,恐也是一个重要方面。
据传说,汉朝南阳郦县有一个叫做甘谷的长寿之乡,乡民们由于经常饮用两旁长满了许多野菊花的溪水,不少人可以活到一百二三十岁,早逝的也有七八十岁。或许正因为此,自古以来就有饮菊花酒能使人长寿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