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父母,无论是对儿子和对女儿,都是一样亲,也应该是一样亲。
而“父母的财产都给儿子”,只能说是一种封建习俗,且由来已久:因为儿子成家媳妇是娶进门的;而女儿成家女儿是嫁出去的。儿子生下来的后代随本家姓,而女儿生下的后代只随夫家姓。因此,在习俗上,“嫁出去的女儿”就如同“泼出去的水”了。这就造成了父母在生儿育女后,其家产往往会只传给儿子而不传给女儿。
随着时代的前进和法律建设,无论是儿子或是女儿在继承父母的财产时都是以平均分配作为原则。目前社会上许多家庭早已这样做了。许多家庭在父母财产的继承方面都已做到了平均分配,兄弟姐妹之间也根本没有什么意见。但不可否认的是,社会上还有相当的一部分作为父母的,思想上还是存在那种旧的观念,抱残守缺,这就形成了还有不少人会提出如你提出的这类问题。
希望我的回答能对你有所帮助。
这个提问很好。从传统观念上说,确实存在这个问题,认为“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其实在很多农村甚至城市里,重男轻女的现象还是普遍存在的,总是想着女儿迟早都是别人家的,所以自家的财产女儿没有权力继承,但法律可不是这样规定的,兄妹在父母的财产继承中都是平等的,《继承法》第十条规定的遗产顺序中,第一顺序首先是配偶,其次是子女,第三是父母。其中“子女”不分男女。在遗产或财产继承的社会实践中,当然也有值得借鉴的地方,如父母老了,由谁来赡养的问题,一般说,子女多的,谁来给父母养老送终,谁就可以继承父母部分或全部财产,这样就比较公平,否则,既要父母的财产,又不赡养父母,那有这样的道理呢?于情于理于法都不能原谅。
如果有儿子也有女儿,也如果父母不宽裕,那么,一般的父母是会把财产给儿子,这到不一定是父母与儿子很轻,主要是养儿防老,父母想获得一份保障。
而女儿一般是嫁出去的,嫁出去了也许自己还没生活好或那边家庭复杂,再加上如果没有遇到爱你的和得力的老公,那么,你想帮助你父母都很难的,还不要说你给父母养老。
所以,不要觉得是老人偏心。如果你遇到了“重男轻女”的父母,请给他们养育之恩。而如果你遇到了同等对待甚至对女儿比对儿子好的父母,更要加倍回报父母。
也许你还没做父母,做了父母你才知道做父母多么的难
这和亲不亲应该没有太大的关系,目前在中国的法律就是这样的继承模式,在我看来,父母的钱应该由父母自由分配,做子女的没有权利干涉,至于是否必须给自己的 子女我觉得不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