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科学具有广泛被接受存在的社会心理基础,即盲目崇拜偶像。
过度崇拜权威,是伪科学有市场的一种社会心理基础。社会心理学家指出过,社会本身就是一种模仿。模仿,或者说观察学习,是社会成员获得某种行为方式的途径。社会成员在模仿他人时的一个规律是:地位低的人倾向于模仿地位高的人。
也就是说,权威容易成为人们模仿的对象,在过度崇拜权威的时代尤其这样。所谓的权威并不是什么都明白的人物。假如权威人物对自己不懂的事情随便发表意见,那就意味着在冒传播伪科学的风险,有可能为过度崇拜权威的社会成员,提供一个有悖科学的模仿榜样。
扩展资料:
相信伪科学,很多时候就是源于人们自身“心理防卫”的需要。事情做得不好,或者是失败了,于是就说这是天意,是命运的安排,甚至是因为生辰八字、所属星座的问题,以此解脱自己。“既然是这些自己不能控制的因素造成了失败,那就不怪我没有努力,也不能怪我目标不合理了。”
这种心理防卫尽管对人有一定安慰作用,但如果一个人过度地陷入这种阿Q式的自我防卫当中,也是一个悲剧,由此免却了对真实的失败原因的理性思考,对于自己今后人生的发展并无益处。
假科学和伪科学从本质上说都是否认科学原则、否认客观事实、否认客观规律的,只是出发点不同、目的不同,但从科学的意义上讲却是殊途同归,都是否认科学、反对科学。
从后果看,假科学比起伪科学更有欺骗性,危害更大。伪科学主要危害的是缺乏知识和判断能力的老年人,而假科学堂而皇之地以“科学”的名义欺世惑众,危害的是全社会、全人类。
假科学既有主观无意也有主观故意,其主要表现是:科学家或科学界把貌似科学、自认为是的理论、观点、学说、结论,实际上只是对事物的表面现象、假象或形态的臆测、臆断得出的认识,或者只是一种由假想或假设推导出来的不着边际的,或者远离客观现实的没有任何根据的东西,冠以“科学”的名义
慢下来、停下来、想一想,再出发。
迷信与伪科学为什么会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