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称“脑后有反骨”的魏延,在三国时期到底是怎样的一位人物?

2024-12-03 13:57:04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许多人看《三国演义》入了迷,觉得诸葛亮一直在制约魏延。实则非也。刘备在时,魏延是镇北将军。刘备死后,诸葛亮在汉中,让魏延总督前部,领丞相司马、凉州刺史。实际上,诸葛亮一直让魏延总督前部。你说诸葛亮不让魏延独立领兵么?答:诸葛亮让魏延入羌中,于是:魏后将军费瑶、雍州刺史郭淮与延战于阳?,延大破淮等,迁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进封南郑侯。诸葛亮让魏延做前部;让魏延独立领军;让魏延前军师征西大将军,还假节。位高权重,不过如此。诸葛亮唯一没让魏延做的事,就是偷袭子午谷。

回说魏延是个怎样的人。《三国演义》里,魏延出场:视其人,身长八尺,面如重枣;乃义阳人也,姓魏,名延,字文长。红脸。这就是个小关羽啊。历史上,魏延其实也很像关羽:善养士卒,勇猛过人,又性矜高。典型的对士兵好,看不起同僚。所以最后也死在这事儿上。诸葛亮死前,密谋退兵。魏延不乐意,很狂傲,实际上他一直狂傲。从他死的事可以看出:无论是统兵能力还是对时世的估计,魏延都自信过度了。所以,魏延是个勇猛善战、性格相似、魅力打折、格局不算大、自信心可能还更高的小关羽。

政治人物不能单纯的以好坏来评判,因为政治方面的成败,不代表人品方面的好坏。所以不分析魏延是好人还是坏人,只说说魏延在我眼中是个什么特性的人。首先,魏延是个有才的人。据《三国志》记载:先主乃拔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一军尽惊。先主大会群臣,问延曰:“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欲云何?”延对曰:“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刘备以识人用人最让人称道,此处破格提拔魏延镇守军事重地,足见皇叔对他的欣赏与信赖。魏延的确没辜负刘备的期望,他以“实兵错守诸围”的办法守备汉中,使汉中城固若烫金,易守难攻。后来王平抵御曹爽,也是学习魏延的方法。

其次,魏延是个喜欢冒险的人,没事总想搞个大新闻。他最初加入刘备时,是带着全部家底来的。据《三国志》记载:“魏延以部曲随先主入蜀,数有战功。”“部曲”是家兵家臣之类的私人武装。此时的魏延就像一个疯狂的赌徒一样,把仅有的家当全部投到“皇叔”这支股票上。魏延的投资成功了,刘备占领益州后,由“潜力股”彻底变成“优绩股”。魏延也由“小兵”升为“牙门将军”,最终变成了威名显赫的“汉中都督”。后来魏延献计出子午谷,也是他冒险性格最有力的证明。

最后,魏延是个情商很低的人,三国志评价他“性矜高”。魏延不但目中无人,而且还心藏不住话,因此很容易得罪人。在史书中经常能够看到魏延和人吵架,一着急就要拿着刀去砍人的情景。这种人只能当基层,不能当领导,而且地位越高,得罪的人就会越多。什么人可以当领导,看看《三国志》对刘备的记载:“先主少语言,善下人,喜怒不形于色。”这就是领导与员工的差别呀!说白了,就是魏延不懂得闷声发大财。诸葛亮死后,魏延和杨仪发生公开冲突,结果没一个站到魏延这边,从而导致了这场内斗的失败。

总结:有才能就容易傲娇,爱冒险就容易露把柄,再加上不善交际,必定会成为众人攻击的对象。现在很多人认为,魏延和诸葛亮不合。这真是误会武侯了。魏延和诸葛亮只能算政见不合,因为魏延爱冒险,而诸侯亮却偏偏很谨慎,但私交并没有矛盾。要知道武侯可是三国超一流的政治家,政治家的特长就是“调和阴阳,疏通关系”,怎么会和一个愤青吵架怄气呢?

最后来说说这魏延之死。魏延之死最关键的是两条路线斗争,前期是军事路线,后期是政治路线。军事战争路线:魏延主张奇袭子午谷,诸葛亮认为这是盲动冒进的军事路线,搞不好会葬送打下的江山。关于军事路线之争孰对孰错,不好评价,但是在第二点政治路线上魏延肯定是错了:诸葛亮知道,蜀汉被自己的六次北伐折腾得差不多了,所以,希望自己死后,蜀汉能停战以休养生息,这从继承人的安排就可以看出来,让文官蒋琬、费?接替了自己(而非是武将姜伯约接替,甚至安排诛杀武将魏延),并将武将置于文官的领导之下,目的是重文抑武的同时让蜀汉休养生息。问题在于:魏延不服,事实也确实如此,如诸葛亮死后,魏延就说:丞相虽亡,吾自见在。府亲官属便可将丧还葬,吾自当率诸军击贼,云何以一人死废天下之事邪?且魏延何人,当为杨仪所部勒,作断后将乎!而且,大军回撤的路上,魏延居然烧毁栈道(阻止大军回撤);如果诸葛亮没有死前安排,估计魏延就接管了军政大权了。

问题在于,你魏延连一个不太懂军事的杨仪都收拾不了,又怎么去收拾老奸巨猾的司马懿?!那么,为什么诸葛亮生前不杀魏延呢?凭借资历、威望还有能力,诸葛亮也只能勉强降得住魏延,死了之后,魏延改组政权的性质导致政权变色是肯定的(至于会不会当皇帝,这里存疑)所以,我认为诸葛亮此时诛杀魏延是正确的;认为魏延不该死的,是因为魏延对刘备忠诚了一辈子,而且深得刘备信任,看入蜀后的封官是跟张飞一个级别的。实际上,从他的行为来看,魏延只忠于刘备个人,不忠于蜀汉政权;不然的话,不会闹内耗。军事路线与政治路线的分歧,实际上就是内耗(有不同意见可以表达,但却不能造舆论,会引起内讧)而刘备死后,魏延一下成了武将体系里资历最老的,偏偏又不服诸葛亮,所以杀他是必然,蜀汉地少人稀,经不起这种内讧,诸葛亮明显看到了这一点,所以,生前没杀死后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