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根据我学习书法的经验,从篆书和隶书入手比较好,因为篆隶在技术上相对简 单,在气息上很高古。
可以先学篆书里的中锋行笔,再经由隶书掌握方笔。方与圆是笔法构成的最基础的表达方式,这些技法为之后的楷书学习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同时又解决了重要的气息问题。然后,可以系统地学习唐楷,在颜真卿处学会把笔铺展开,在欧阳询处学骨力和结构,在褚遂良处学线条的表现力,再在虞世南处学到一种由精神到笔端的虚静……如此再到行书、草书,都有次第。
我把自己学习的顺序分享一下,供您参考。
从临写《峄山刻石》入手,通过一段时间练习使线条达到“圆、转、厚、通”,为书法打下良好基础,然后可以临写邓石如的《白氏草堂记》和吴让之的《宋武帝与臧焘敕》 等,感受一下篆书墨迹作品;然后可以练习一下经典的隶书碑刻如《张迁碑》,《曹全 碑》等,再写写汉简如《居延汉简》,清人隶书如伊秉绶作品等感受一下墨迹隶书。
之后再选择合适的楷书字帖临写,比如颜真卿大人的《勤礼碑》,欧阳大人的《九成 宫》,虞世南大人的《孔子庙堂碑》,褚遂良大人的《雁塔圣教序》等,学习唐人书法的法度,提高对字的结构的认识。
之后可以临临小楷的经典法帖如钟繇《宣示表》,王羲之《黄庭经》,王献之《玉版十三行》,钟绍京《灵飞经》,赵孟頫《道德经》等,练习对毛笔笔尖弹性的认识及 控制。
接着再进行行书的学习,比如练习智永禅师《千字文》,怀仁禅师的《集字圣教序》,王羲之的《兰亭序》,赵孟頫的《洛神赋》等等,继续练习对毛笔的控制。之后,可以选择再喜欢的隶书、唐楷、魏碑、行草书等等进行临写,增加见识。临写到一定程度后可以开始脱帖进行创作。
书法字体大致可分为篆书(大篆/小篆)、隶书(秦隶/汉隶)、楷书(或称之为正书/真书)、行书(行楷/行草)和草书(章草/今草/狂草)。
在日常生活中,楷书和行书的应用非常广泛,其中又以行书为最,行书是楷书的快写,具有舒展流动而又不失端正平稳的特点,深受大众欢迎。
以下几点习字建议供参考:
1.书法字体的演变有一定的规律,而书法讲究功底,原则上须从楷书练起,基础扎实了,再练习其他字体则事半功倍。就硬笔书法而言,如果阁下仅仅是希望把字写得好一点,满足平时考试或工作需要的话,那么你可以直接练习行书,行书的实用性很强,入门的难度亦相对较低。
2.中国书法源远流长,习字尤其强调入古!无论练习何种字体,临帖都是必须的!所以选择一本适合自己的字帖非常重要,何为适合自己的字帖?即你看起来很顺眼、很舒服、很喜欢的字帖。毛笔楷书方面建议临摹颜真卿的《颜勤礼碑》、《多宝塔碑》和柳公权的《玄秘塔碑》,而硬笔书法各书体则可以临摹田英章或庞中华的字帖。切记:临帖要专注,忌频繁换帖。
3.勿盲目练习,先学会读帖,即看准范字之基本笔法和结体,对运笔的轻重、快慢、起止等做到心中有数,进而通过不断练习形成“手感”,再加以强化,形成自己的风格。
4.务必坚持每天练习,不间断!所谓练字,重在“练”,贵在持之以恒!初学者必须坚持每天练习,每天不少于一小时,这一小时必须用心练习,决不能视之为任务完成即可。如此坚持一个月,定小有成效,但这仅仅是小有成效而已!只要坚持不断地练习,必会有持续的进步!
5.初学者建议先描红再临帖。
写字最根本的是练好一手毛笔字,只要毛笔写的好,硬笔自然也就好,近代书法大家都有一手好硬笔字。
最容易出效果的是篆书和隶书,很容易写好,但是对现代的实用作用不大。最好就是学习楷书,再进一步转为行楷,进而可以草书,实用性好。
软笔楷书字帖最好是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欧阳询,褚遂良看个人兴趣,但要抓住一本持续练下去。
行楷是以王羲之为最,至今没人可以超越,草书可以学米芾。
如果求又快又好的练硬笔,建议也照着他们的帖子写,学字体的间架结构。
贵在坚持,学书发也有修身养性的作用,长期写书法的人都很长寿。
不知楼主是想学毛笔还是硬笔。
如果是想学毛笔的话,我想楼主还是先不要想什么飘逸潇洒,毛笔字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成飘逸潇洒的。
本人从小学一年级开始练习毛笔字,到现在也有十一二年了,我是从颜真卿的楷书练起的,足足练了六年的颜体才开始学隶书,直到三年前才开始接触飘逸潇洒的行书。
所以如果楼主想练毛笔字的话,我奉劝你还是从规规矩矩的楷书练起,因为只有楷书的功底深厚了才能容易掌握潇洒的行书。
此上只是本人练习过书法后的心得,主要还是看楼主自己怎么想了。
至于硬笔书法我觉得如果要刻意去练的话,我觉得效果不会很大,主要靠平时写字的时候自己要求严格(如果楼主是学生的话)
喜欢潇洒飘逸的字体,就是草书了。可以看怀素的《自叙帖》、《宋拓怀素千字文》,张旭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肚痛帖》、《古诗四首》。功夫在书外,需要长时间练习,功到自然成。硬笔书法就练行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