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仙李时珍,都曾有过哪些称号?

2025-04-03 05:20:26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有药圣的称号。

李时珍(1518—1593),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春县蕲州镇东长街之瓦屑坝(今博士街)人,明代著名医药学家。后为楚王府奉祠正、皇家太医院判,去世后明朝廷敕封为“文林郎”。

李时珍自1565年起,先后到武当山、庐山、茅山、牛首山及湖广、安徽、河南、河北等地收集药物标本和处方,并拜渔人、樵夫、农民、车夫、药工、捕蛇者为师,参考历代医药等方面书籍925种,考古证今、穷究物理”,记录上千万字札记,弄清许多疑难问题。

历经27个寒暑,三易其稿,于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完成了192万字的巨著《本草纲目》,此外对脉学及奇经八脉也有研究。著述有《奇经八脉考》《濒湖脉学》等多种。被后世尊为 “药圣”

扩展资料:

人物纪念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纪念李时珍这位伟大的医药学家,在其故里蕲州城东南面风景秀丽的雨湖之滨修葺了墓冢,建成了"李时珍陵园"。陵园由本草碑廊、纪念展览、药物馆、百草药园、墓园五大部分组成,1982年,定为中国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78年,湖北省文化局重修李时珍墓,李时珍塑像,通高4.35米,底座镌刻郭沫若亲笔题词。塑像后并列有两座墓冢,东侧为李时珍与其妻吴氏合葬墓,墓前有其子李建元、建中在明万历癸巳年(1593年)中秋所立的墓碑。

碑前青石上刻有著名人物画家蒋兆和所画的李时珍像,墓前另立石碑,上刻原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先生的题词。1980年,在陵园内正式建立了国家重点文物保护机构——李时珍纪念馆。整个纪念馆占地面积50000平方米,纪念馆仿古大门上镶嵌着邓小平同志于1987年7月8日亲笔题写的馆名。

纪念馆的展品主要有历史文物、文献、药物标本、图表、照片、画像、雕塑等1000余件,形象系统地介绍了李时珍的生平和《本草纲目》的伟大成就。藏品中有诸多古籍善本,自明清以来《本草纲目》各种版本弥足珍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时珍



回答2:

李时珍,明代人,药圣。为古代我国乃至世界伟大的医药学家,著有药物学名著《本草纲目》一书。
李时珍出身世医之家,他的愿望是像他的祖、父辈一样,当一名济世活人的医生。可是在当时,民间医生地位很低,李家常受官绅的欺侮。因此,父亲决定让李时珍读书应考,以便一朝成名,出人头地。李时珍不敢违背父愿,十四岁考取秀才,以后三次赴武昌应试举人,皆名落孙山。于是他恳求父亲,让他专心学医。父亲无奈,只好答应了他的请求。经十余年的刻苦钻研,李时珍三十多岁时便成为当地很有名望的医生。
李时珍在数十年行医以及阅读古典医籍的过程中,发现本草书中存在着不少错误,于是决心重编一部本草书籍。从三十五岁时,他就开始酝酿编写《本草纲目》,并为此读了大量参考书。为了弄清许多药物的形状、性味、功效等,他又背起药篓,带着儿子及徙弟,走遍穷山深谷采药,一一求证各类草药的药效。经过二十七年的辛勤劳动,终于在一五七八年完成了这部闻名中外的药物学巨著。当时李时珍已六十一岁。
一五九六年,也就是李时珍逝世后的第三年,《本草纲目》在金陵(今南京)正式刊行,立即风靡全国,医家视之为珍品,争相抢购。不久流传于全世界。《本草纲目》不仅为我国药物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而且对世界医药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化学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时珍在一五九三年逝世,享年七十五岁。

回答3:

李时珍(1518—1593),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世人尊称为医圣、药圣

回答4:

李时珍,有药圣的称号。
李时珍(1518—1593),
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
湖北蕲春县蕲州镇东长街之瓦屑坝(今博士街)人,
明代著名医药学家。
后为楚王府奉祠正、
皇家太医院判,
去世后明朝廷敕封为“文林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