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北地区盆地原型(坳陷)研究方法

2025-03-30 18:07:48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南华北地区盆地(坳陷)原型的研究,是在国内许多单位和个人几十年勘探和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本着上述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采取了如下具体的研究方法。

(1)典型区(带)野外考查与地质构造解析

在近年来南华北地区和秦岭-大别造山带及郯庐断裂带最新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某些关键问题选择典型区(带)进行野外考查和钻井岩心观察,采集构造、岩石、地球化学及热演化等样品进行测试分析,获取边界断裂带和盆地构造-热演化等基础方面的补充信息。

(2)盆地(坳陷)现今构造特征分析

在前人勘探及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盆地重磁电震资料的联合反演与综合解释,编制盆地基岩地质构造图、断裂构造图和不同地震反射界面的构造图,全面揭示和描述南华北地区现今的地质构造面貌,进一步为盆地构造筛分、古构造分析和构造演化史研究奠定基础。

(3)盆地(坳陷)原始沉积厚度的恢复

采用多种剥蚀量计算方法,编制出各原型的剥蚀量平面图,进而恢复各残留盆地(坳陷)的原始沉积厚度。具体方法是:地震剖面层位对比的地层趋势法、声波时差法、最高古地温法、镜质体发射率法、埋藏曲线法、构造演化平衡剖面法,以及TT I反演法等。

(4)古构造面貌恢复与构造史分析

在重磁电震资料综合解释、现今构造制图分析和古剥蚀量恢复的基础上,进一步编制盆地不同阶段的地层厚度图和古构造图,选择2~3条纵贯盆地南北的主干剖面,制作平衡剖面和地质-地球物理综合剖面图。同时,结合沉积相分析,综合研究南华北地区不同时期的同沉积构造格架、后沉积构造格架,以及二者的时空演化及其叠加改造关系。

(5)原生沉积环境恢复及其构造控制分析

通过各残留坳陷(或凹陷)成因地层格架分析、沉积相和沉积环境分析,了解各凹陷原型的古环境特征;通过层序地层格架分析,从总体上把握各坳陷(或凹陷)原型的沉积体系域的时空分布及其演变;通过同沉积构造格架与地层格架的结合分析,了解沉积作用对构造作用的响应,以及构造作用对沉积作用的控制,从根本上认识同沉积构造运动的性质。(6)盆-山耦合关系与成盆动力学机制研究

在上述盆地古、今构造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结合盆地形成演化的构造岩石地球化学约束和证据,综合地探讨不同时期原始盆地的成因类型、成盆动力学机制、形成演化及其与郯庐断裂带、大别造山带,以及深部壳-幔相互作用和岩石圈变化的动力学耦合关系。南华北地区复杂改造型盆地(坳陷或凹陷)原型的恢复,不仅有可能为秦岭-大别造山带的研究提供来自盆地的可靠信息,而且能够为该区的油气资源潜力评价提供重要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