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
文章字数:2566 阅读次数:254 发布时间:2009-3-4 9:37:32
世界金融危机严重冲击了全球经济,使得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进一步显现,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尤为突出,工业增速下行压力加大,部分行业、中小企业生产经营面临困境。据工业和信息化部2008年11月5日在第三季度工业经济运行发布会上的内容显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工业、通信业发展环境严峻,在国际能源、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的情况下,国内能源、原材料产品价格上半年大幅上涨,下半年不同程度回落,部分企业难以适应市场的剧烈波动。目前,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经济增长明显回落,物价水平虽出现下降,但仍保持在高位运行;出口增速回落,贸易顺差下降,贸易利益减少;工业企业增速减缓,企业融资困难,缺乏持续发展资金,中小企业经营困难,企业利润大幅度下降;财政收入将会在较长的时期内保持低速增长。从产生影响的行业来看,劳动密集型、出口型企业所受的影响最大,电力、纺织、钢材、房产等影响较大。直接表现是用电负荷出现负增长、银行信贷指标增幅出现回落、谨慎消费、持币待购、车市、楼市低迷等现象。从影响的延续性来看,世界金融危机对工业经济会延续很长一段时间,因为某些方面的影响具有滞后性,还没有完全暴露和显现。
在全球经济萎缩的影响之下,中国实体经济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诚如温总理2008年初所言:“今年恐怕是中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难在什么地方?难在国际、国内不可测的因素多,因而企业决策困难。在许多企业家看来,这种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的日子的的确确既充满了光荣与梦想,然而也蕴含了辛酸与无奈。
现在我们来看一下处在中国经济发展前沿的浙江,毕竟浙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风向标,是外向型经济的代表,从它在金融危机中的表现我们可以领略经济寒冬的肆虐、企业家的心态、各类型企业的发展状况,以此给更多企业提供警示,开辟新的路径!
“改革开放第30个寒暑,浙江经济迎来了最为困难的年景!”最新一期的《浙江经济》在卷首语中写道。
浙江省权威部门的分析显示,2008年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浙江GDP增速同比分别回落2.8、3.3、4.1个百分点,呈逐季回落态势,预计四季度增速仍将放缓,全年增长可能回落到11%以下,“这是自1999年来最大一次下行调整,浙江经济正面临近十年来最大挑战。”而且,这仅仅是开始,以周期理论判断,步入收缩期的浙江经济增幅回落还未见底。
2008年浙江经济令外界印象最深的,恐怕非“企业倒闭”莫属。不同的是,上半年的主角是风险抵御度差的中小企业,到下半年,随着经济形势持续恶化,换成了大型民企,且体量愈趋庞大。尽管浙江颇为忌讳的“民企倒闭潮”传言经官方多次澄清后渐趋平静,但企业濒临倒闭的消息仍频繁传出。
“停工”、“半停工”、“倒闭”——这看上去更像一场文字游戏,但浙江企业遭遇前所未有的困境却是不争的事实。统计显示,浙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月度增幅已从2008年3月的14.9%回落到7、8、9月的9.8%、6.1%、6.4%,增速为10年来最低;2008年前三季度,全省工业用电增长8%,增幅同比回落8.3个百分点,比上半年回落1.1个百分点,增幅同样为近十年来最低。
在加剧恶化的经济形势下,浙江的企业家现阶段的情绪有:一是“冬眠论”,对困难“看不到底”,就想着“冬眠”几年,等时机好了再创业;二是“过冬论”,把“宝”押在来年,“寄托于天助,等明年天上掉个馅饼”——“其实,谁会知道冬天有多长”;三是“淘汰论”,认为传统制造业是夕阳产业,“迟早要死,晚死还不如早死,索性袖手旁观。”这些情绪综合的结果是企业家信心指数下滑。由于冲击来势凶猛,浙江三季度企业景气指数、企业家信心指数分别低4.3点、11.8点,其中,企业景气指数由一季度的全国第12位滑至第18位,企业家信心指数由第15位滑至末位。
浙江经济为什么如此受伤?
第一,浙江经济以“块状经济、产业集群”为特征,龙头企业与区块内的配套中小企业存在产业链合作关系。同时,在块状经济内部,企业相互借贷、担保普遍。浙江商人们融资主要靠两个金融工具——高利贷和担保圈。以血缘、亲缘和朋友圈为纽带结成的融资担保网络一直是浙江商帮最深厚的商业文化传统之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连环担保圈盘根错节,把无数企业的资金链环环相扣地拴在一起。企业间的担保圈,在经济繁荣上行时期可以相互扶持、加快发展,到紧缩下行时期,某些企业资金周转不畅会引发更大范围企业的经营风险,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产业风险容易演变成区域经济系统风险。
第二,大型民企,政府在土地、税收、金融、司法保护等方面一意偏袒,导致企业竞争环境恶化,大型民企对政府的依赖性增加,患上了“类国企病”。与大型企业能够享受“小灶式”政策相异,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得到的是“普惠制”政策。基于中小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融资难,浙江采取的“金融输血之策”主要有二:竭力改善金融环境,为该省尽可能争取更大的信贷规模;调动充裕的民资,既“取之于民(民资),用之于民(民企)”,又可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第三,粗放发展——浙江经济好比“豆芽菜”:迎着光的方向迅速生长,短时间就长得很高,但根基不扎实,又细又长,大风一起东摇西摆——而浙江制造业迎着国内外低层次需求快速增长,整个规模虽然很大,但附加价值、工艺技术水平较低,抵御风险的能力弱。这也正是浙江在本轮经济危机中反应最为激烈的主因。
浙江经济只是中国经济的一个部分,其实浙江企业面临的问题在其他地区也或多或少存在着,根据以上分析,我给出金融危机下所有企业的一个处方:
“冬补”:在学习中“过冬;”
“冬练”:“三九”天是“练内功”的最佳季节;
“冬泳”:与寒流搏击,将让自己变得更强壮!
近日公布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提出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了十项更加有力的扩大国内需求的措施,让浙江省企业界信心倍增。
在浙江省温州、绍兴、义乌、玉环、温岭等地,一批中小企业家告诉记者,虽然全球金融危机已经给中小企业造成订单下滑、流动资金紧张等各种压力,但是当前随着拉动国内经济的重磅政策密集出台、国家宏观经济面长期向好,他们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信心。信心“拐点”正在民营经济大省浙江的一线企业家群体中显现。
信心“拐点”显现是因为企业家们把目光放长远
记者在调研中发现,虽然资金紧张、劳动用工成本增加、原材料涨价等不利因素重压在肩,但支撑企业家信心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风物长宜放眼量”——把目光放长远,国家宏观经济面长期向好以及拉动国内经济的政策密集出台,不断增强着中小企业家们的信心。
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十项更加有力的扩大内需的措施。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鼓励企业技术改造,据测算将减轻企业负担1200亿元。而“取消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限制,合理扩大信贷规模,加大对重点工程、“三农”、中小企业和技术改造、兼并重组的信贷支持,有针对性地培育和巩固消费信贷增长点”,对中小企业来说更是“及时雨”。这证明中小企业不是在孤军奋战,关键时刻,政府连出重拳,用真金白银提振企业的信心。
随着国家政策的出台,信心“拐点”正在绍兴市一些企业出现。新乐纺织有限公司原本要生产颇受外国客商欢迎的休闲商务装面料,计划今年投资购入大提花机设备,然而严峻的宏观形势让企业一直犹豫不决。“我刚刚从电视中看到国家出台这十项政策的新闻,兴奋得差点从沙发上跳起来,信心一下子足了!”董事长王明煜说,“我准备赶快召开公司高层开会,研究上新生产设备的事,同时根据国家关于鼓励企业重组的政策,对本地一些印染企业进行兼并,重新开拓市场。”
温州中小企业促进会有直接会员1000多家,间接会员7000多家,都是中小企业,会长周德文10日中午告诉记者:“我们的会员都乐开了花。这是今年以来中央支持企业力度最大的一个利好政策,体现了政策出现重大转向,国家保证经济增长的力度加大,温州的企业家很兴奋,今天上午,我这里来了好几批企业家,商议下一步的发展问题,来电话询问的更多。前一阵他们还信心不足,愁眉苦脸,现在都信心十足。”
信心“拐点”的支撑来自科学发展
义乌市玩具行业协会秘书长童元智介绍,为了使义乌玩具产业在逆境中求提升,义乌玩具协会联合浙江大学,成立了义乌玩具创新中心,协会出面搭台,搞集约式自主研发,玩具企业各投一部分钱集中起来使用,当地政府则资助办公场所并给予一定优惠政策,避免中小玩具企业在自主研发上负担过重并造成低水平重复建设。而创新中心的研发成果,则可以在不同企业的绒毛、电子、塑料、木质等玩具系列上体现,加强义乌玩具的科技含量和不可替代性,让中国玩具尽快实现从大到强的转变。
周德文告诉记者,温州中小企业的信心还来自一些可喜的转变:一是企业加快了走出国门的步伐,主动出击,收购国外企业,把制造业搬到国外,例如有的温州汽摩配企业已经在美国完成了相关收购;二是温州的外贸企业正在改变单打独斗的路数,抱团出击,例如奥康就在国外建立了温州产品批发中心,避免中间环节;三是不断开拓新兴外销市场,例如巴西、智利、阿根廷、沙特阿拉伯等;四是温州企业直接跟外商联合,借助外商进一步打开国际市场。
温州市服装商会会长郑晨爱说,虽然形势严峻,但是他对整个行业的转型和升级反而更有信心了。他认为服装行业的转型和升级说了很多年,但是一直是个没有解决好的难题,而现在有了让坏事变成好事的机遇,只要从设计、研发和管理入手,加强行业引导,金融危机造成的压力就会变成行业转型的推进力,最终的结果是扶植好的、帮助难的、淘汰差的。
在国内最大的玩具销售地义乌,义乌市玩具行业协会很早就编制了《义乌市玩具产业战略发展规划》,2007年成型,涉及战略合作伙伴规划、研发中心规划、品牌化推进规划、产业链整合规划和资本运作规划等,今年开始实施,这使义乌的玩具产业在面对金融危机的冲击时胸中有数、底盘更稳。
从科学发展观中受益的不仅仅是义乌的玩具企业,据周德文介绍,温州市的兴乐集团很早就对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连锁效应做出比较准确的判断,公司早早通过期货市场的操作降低了重要原材料铜的涨价冲击,因此年初受原材料涨价影响较小。另外,该公司还积极研发新技术,推出的铜包铝电线电缆等新产品获得有关部门认可。
放大信心“拐点”,需要勇气和敏锐的发现力
不久前,广东玩具业出现了“合俊事件”。出乎记者的意料,在义乌的玩具商眼中,“合俊事件”反而增强了他们对未来发展的信心,并使他们找到了新的商机。
据童元智介绍,今年上半年,义乌市场玩具销售也出现下滑,1月-7月销售额下降了20%多,主要是受金融危机影响欧美市场购买力下降。不过协会也敏锐地发现,同时间国内玩具市场却在扩大。针对这种苗头,协会及时指导相关企业进行战略调整,一些过去专注于出口欧美市场的玩具企业开始把目光盯向国内市场,协会也针对国内玩具连锁专卖店体系缺失的现状,制定了新的内销形式战略规划。还有一些企业则把扩大客源的目光投向了俄罗斯、中东等国外新兴市场,有的厂家为适应当地的文化和消费心理,开始调整玩具上的图案、颜色,玩具上的文字也开始出现俄文与阿拉伯文。8月份之后,随着俄罗斯、印度等国采购高峰的到来以及圣诞节临近,新兴市场玩具出口出现反弹。对俄罗斯等新兴市场出口的大幅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欧美市场订单减少带来的损失。
“我们与广东玩具业的模式不同。”琪琳玩具有限公司董事长楼其进对记者说,“我们的产品多是中档产品,广东生产的大都是高档产品。金融危机一来,他们受到的冲击更大;对我们来说,很多原来买高档玩具的客户反而会转向中低档产品。”
楼其进分析认为,广东的玩具业是一块“成型模具”,而义乌的玩具业则是一块“毛坯”,面对危机有更大的调整和塑造空间。他表示,国内一些玩具企业倒闭,空出的市场份额对义乌玩具业是很好的机遇。目前,义乌的一些玩具企业准备走一种新路子,与广东的玩具企业联合,利用他们的设备和熟练工人,加工义乌的常年订单。“由我们的公共研发平台开发,利用广东的生产能力为我们服务。”
“温州人常说没有风险是最大的风险,有风险就有机会。面对这次金融危机,温州人也会抓住机会。”周德文对记者说的这番话,从义乌玩具商们的信心中得到了印证。郑晨爱则认为,当前服装企业虽然压力较大,但是机遇也有。例如,目前很多国外知名品牌的连锁加盟成本已经锐减,这对一些国内服装企业来说就是机遇。
“在困难面前,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的确,当前经济形势下,信心是企业最需要的“流动资金”。然而,真正的信心不是虚张声势夸大出的,也不是故意回避客观困难自欺欺人,更不是盲目乐观丧失理性,而是建立在科学理性应对金融危机的态度和方法上的,是建立在各级政府政策“及时雨”上的,是建立在企业界逆流拼搏的精神上的。
见证浙江一线中小企业的信心“拐点”,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经济的航船一定会沿着平稳、健康的航线破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