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这句话是解读自《华严经》的部分经文,《华严经》并没有这样的原句,所以这句话是概括出来的。它的下一句也有不同答案,我这里找到几个你自己参考吧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活着,即是一种修行。(这种说法最多)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初心易得,始终难守。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若忘初心,幻湮迷灭。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不拒本心,是谓自在。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真正有气质的人,从不炫耀自己所拥有的一切,不告诉别人自己读过什么书,去过什么地方,有多少件衣裳,买过多少低调华丽的奢饰品,因为TA没有自卑感。
埋没在红尘中的我们,哪怕此刻无法踏上征途,那么至少将我们的初心好好地珍藏在心中,不让它因岁月的冲刷而斑驳失色;静静地等到时机到来的那一刻,用一种温暖睿智的气质,对自己进行一种期望,抚慰自己如野狼一般,在外争抢饭碗,看似坚硬的心。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这句话的下一句是“初心易得 始终难守”
这句话的意思是:没有忘记自己的本心,才能够走到终点,或者才能完成自己的目标。这句话出自佛教的《华严经》
(1)佛教(बौद्धधर्मः)由距今三千多年的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乔达摩·悉达多所创(参考佛诞)。西方国家普遍认为佛教起源于印度,而印度事实上也在努力塑造“佛教圣地”形象。这使得很多人产生佛祖降生在印度的错觉,这让尼泊尔民众一向不满。佛教于西汉末年传入中国,佛教八大祖庭:天台宗,三论宗,法相宗,华严宗,禅宗,律宗,密宗,净土宗。佛教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意思是“觉者”。佛又称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佛教信徒修习佛教的目的即在于从悉达多所悟到的道理里,看透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智度论二曰:“父母名字悉达多(S.Siddhārtha, P. Siddhattha),秦言成利;得道时知一切诸法,是名为佛。”佛姓新称乔答摩(S. Gautama, P. Gotama),旧称瞿昙;因为他属于释迦(Sākya)族,人们又称他为释迦牟尼,此云能仁寂默——寂默故不住生死;能仁故不住涅槃。
(2)《华严经》全名《大方广佛华严经》,大乘佛教重要经典之一,我国华严宗以本经法界缘起、事事无碍等妙义乌立宗。简称《华严经》,或称《杂华经》。我国华严宗即依据本经,立法界缘起、事事无碍等妙义为宗旨。兹就本经之经题而论,《大方广佛华严经》系‘法喻因果’并举,‘理智人法’兼备之名称,一经之要旨,皆在此中。大,即包含之义;方,即轨范之义;广,即周遍之义。亦即总说一心法界之体用,广大而无边,称为大方广。佛,即证入大方广无尽法界者;华,即成就万德圆备之果体的因行譬喻;故开演因位之万行,以严饰佛果之深义,则称为佛华严。总之,大方广佛华严系所诠之义理,而‘经’则为能诠之言教。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下一句有很多种说法:
1、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活着,即是一种修行。(这种说法最多)
2、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初心易得,始终难守。
3、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若忘初心,幻湮迷灭。
4、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不拒本心,是谓自在。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这句话是从《华严经》的部分经文中解读出来的,《华严经》并没有这样的原句,所以这句话是后人概括出来的,自然它的下一句也有不同的答案。
扩展资料: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含义:
“初心”:就是最初的心意,指事情一开始所抱持的信念或在人生的起点所许下的梦想,是一生渴望抵达的目标;方:才,才能;得:得到;始终:终了,完成;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一个人做事情,始终如一的坚持当初的信念,最后就一定能得到成功。
初心给人我们一种积极进取的态度。不要一股脑的高歌猛进,要时不时的停下脚步来,要经常回望一下自己的来路,时刻要记得当初为什么启程;走得在远也不能忘了自己为什么而出发。现在所做的是不是为了自己想要的而努力,还是早已偏移了当初的目标,违背了初心?要经常沉淀纯净自己的内心。人生只有一次,生命无法重来,要记得自己的初心。
华严经,全称《大方广佛华严经》,大乘佛教主要经典,华严宗的立宗之经。学术界一般认为,《华严经》的编集,经历了很长的时间,大约在公元2~4世纪中叶之间,最早流传于南印度,以后传播到西北印度和中印度。
《华严经》汉译本有三种:
1、东晋佛驮跋陀罗的译本,题名《大方广佛华严经》,六十卷,为区别于后来的唐译本,又称为"旧译《华严》",或称为《六十华严》。
2、唐武周时实叉难陀的译本,题名《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又称为"新译《华严》",或称为《八十华严》。
3、唐贞元中般若的译本,也题名《大方广佛华严经》,四十卷,它的全名是《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简称为《普贤行愿品》,或称为《四十华严》。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华严经
初心易得,始终难守
初心易得,始终难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