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一篇关于追星的坏处的论文

800-1000字满意的给加分 能不能麻烦不要是其他网上有的
2024-12-03 22:52:19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适度崇拜名人有益健康 过度追星坏处多多

崇拜行为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提高人的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感。在追星关系中,这种单方面的付出能够令人感到心情舒畅,情绪平和,有益健康。但是继续一边倒的单方面付出很有可能导致追星者变得病态。

本报综合报道 美国最新研究显示,适度崇拜名人有益健康,因为这种崇拜行为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提高人的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感。但专家同时指出,过度追星只会让人走向病态的极端。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心理学家希拉·加布里埃尔针对名人崇拜现象进行了三项研究,主要研究目标是崇拜名人会否对崇拜者本身的自信心产生影响。

加布里埃尔女士说,早在七八年前,迈克尔·杰克逊因为恋童案接受审讯时,许多杰克逊的崇拜者赶去法庭现场支持他,当时她就开始思考:是什么驱使粉丝们做出这样的举动?这些举动能为他们自身带来什么?

加布里埃尔认为,一个可能的解释是,普通人能通过追逐明星名人获得那种好似融入名人生活的快感。疯狂地单恋名人还能为粉丝们带来一种独特的满足感。

追星能提高自信心

为了验证自己的假设,加布里埃尔和其他研究者一起进行了试验。她招募了348名大学生作为志愿者,其中1/5的人承认自己迷恋名人到难以自拔的地步。

加布里埃尔让所有学生都填写一份有关个人自信心的问卷,问卷上有11个问题。拿到问卷后,她和其他研究者根据问卷上显示的志愿者的信心底线对其进行评分。

然后,她要求每名志愿者花5分钟撰写一篇有关自己最崇拜的名人的文章,目的在于开启他们心中的追星情结。最后,研究人员将同样的问卷再次发给他们,令其重新填写,以重新评估其自信心。

结果,研究人员发现,原先在自信心量表上得分很低的志愿者在写了一篇有关自己所崇拜明星的文章后,再次做同一份问卷时得分大大提高,几乎接近了一开始就得分很高的志愿者的水平。

“因为人们在内心深处跟自己喜欢的名人建立了一定的感情联系,所以能够吸收名人身上的一些特点,从而在想到那位名人的时候自我感觉会好一些,”加布里埃尔说,“而这一点是这些人在现实的关系中无法得到的,因为由于惧怕遭人拒绝,他们刻意与人保持距离。

过度追星坏处多

加布里埃尔指出,这一研究结果并不是盲目承认名人崇拜对于维持精神稳定的作用,即这并不意味着人非得需要追星来提高自信心。她说,凡事都有度,过犹不及,一些人因为追星而妨碍名人生活或者产生强迫症倾向就说明过度追星的坏处。

曾有研究发现,崇拜名人会降低一个人的自信心,因为无止境地向往和追求超出自己生活现实的生活方式最终可能导致一个人产生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感觉,甚至对自己的价值产生怀疑,觉得自己能力太差。

还有些人会患上“名人崇拜综合征”,其症状是偶像崇拜完全令其难以自拔,就像酒鬼和瘾君子对酒精或毒品上瘾一般。
前段时间轰轰烈烈的杨丽娟追刘德华的事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此外,还有很多,你可以到百度里去搜多追星,肯定可以找到很多这样的不好的例子。

星辰社区 > 版面列表 > 教育园地
查看完全版本: 中小学生追星的种种弊端

作者:张正继 2005-4-26 20:32:00)
中小学生追星的种种弊端
中小学生追星的种种弊端

☆ 张正继

“在现在的社会中,小学生至23岁向下的人没偶像不追星,会被别人看不起的。”这竟出自一个中学生之口,可见中小学生的追星情况。

少年期是一个人的道德品质乃至人格个性的培养、形成的关键时期,少年心中的榜样及其对榜样的摹仿、少年期的追求和行为,对你们整个的精神面貌的形成,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追星族们因为对明星偶像的崇拜,于是“爱屋及乌”,对他们的生活习性、爱好、穿着,甚至宠物都盲目地摹仿、追求、喜爱起来。比如他们刻意摹仿明星们的发式、衣着,到处打听明星们的嗜好,自己也学着去做。有一个少年听说某明星不爱吃某种菜,自己也就不再吃。这种盲目摹仿,并不利于少年道德品质的形成,甚至误入歧途,那就危害到少年的道德品质了。

弊端之一:为了追星、听歌,耽误了学习,这是追星的第一大害。少年期的孩子,如同一块干海绵,正处于吸取知识营养的最佳时期,而“追星族”们把本应该用来学习、做作业,参加有益的课余活动,阅读有益的书报的时间,都用来听了歌。上课也沉醉在自我编织的“追星梦中”,学习被冷落了,学习成绩普遍下降,有的学生竟然为了得到一个明星的签名而不惜旷课,在大街上等候,这严重影响孩子们的学习。

弊端之二:不少少年,为了追星,不好好吃饭,不好好睡觉,半宿半宿地听歌,整天昏昏沉沉地幻想,明显影响了少年正在成长发育的身体的健康,不利于少年的身心发展。有的追星少年为了追星,为了买彩照,为了买磁带,不得不节省早餐,有的甚至为了购买一二百元的演唱会门票,不惜去医院卖血!有些人把自己所崇拜的明星当成自己的恋人,害起单相思病,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

弊端之三:天真烂漫的少男少女们一心追星,就难免有不法之徒混水摸鱼了。让坏人混水摸鱼,增加社会不安定因素,上海某校一学生,出面组织了一个“黎明歌迷会”, 入会者,每人交会费20元,于是会员们蜂拥而至,踊跃加入。后来黎明到上海举办演唱会,歌迷会长说要组织歌迷与黎明见面,这更吸引了众多追星族、发烧友们,他们仍出了钱,满怀激情地眼巴巴地等着一睹黎明的风采。谁知一等两等,如泥牛入海无消息,不但黎明没会着,连会长也不见了。后来才知道,所谓会长,原来是个骗子,他骗了歌迷的钱,携款逃跑。歌迷大呼上当,但为时已晚。

有人说,少年们的追星热是中学过重的课业负担的反弹,是初中生寻求摆脱学习压力的反应,这种说法也不无道理。但反弹也好,反应也好,总不能反过了头,走向反面。课业负担过重,的确是个有待解决的问题,但是学校应切实加强音体美课,开展对身心有益的、丰富多采的课外活动,还是切实可行的。同时家长、社会还需配合学校,帮助他们正确对待偶像,树立积极的价值观,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作者:FM新兵 2005-4-26 21:06:00)

文采飞扬,但是做作的味道很浓呀,

作者:张正继 2005-4-26 21:10:00)

可能是时间紧了吧。
作者:FM浪子 2005-4-26 21:44:00)

好文章。
作者:xu77ch 2005-4-26 22:23:00)

追星也并不那么可怕吧!有的歌星的歌确实是唱得好,难道就听不得,有时能消除人的烦恼,减轻压力。有不少的成长经历值得中学生学习!许多成绩好的同学不也是追星?我认为要一个平常心态去对待,要善待!要重在引导!
作者:FM浪子 2005-4-26 22:31:00)

哦。好作品。
作者:FM浪子 2005-4-26 23:51:00)

中小学生追星的种种弊端

“在现在的社会中,小学生至23岁向下的人没偶像不追星,会被别人看不起的。”这竟出自一个中学生之口,可见中小学生的追星情况。

少年期是一个人的道德品质乃至人格个性的培养、形成的关键时期,少年心中的榜样及其对榜样的摹仿、少年期的追求和行为,对你们整个的精神面貌的形成,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追星族们因为对明星偶像的崇拜,于是“爱屋及乌”,对他们的生活习性、爱好、穿着,甚至宠物都盲目地摹仿、追求、喜爱起来。比如他们刻意摹仿明星们的发式、衣着,到处打听明星们的嗜好,自己也学着去做。有一个少年听说某明星不爱吃某种菜,自己也就不再吃。这种盲目摹仿,并不利于少年道德品质的形成,甚至误入歧途,那就危害到少年的道德品质了。

弊端之一:为了追星、听歌,耽误了学习,这是追星的第一大害。少年期的孩子,如同一块干海绵,正处于吸取知识营养的最佳时期,而“追星族”们把本应该用来学习、做作业,参加有益的课余活动,阅读有益的书报的时间,都用来听了歌。上课也沉醉在自我编织的“追星梦中”,学习被冷落了,学习成绩普遍下降,有的学生竟然为了得到一个明星的签名而不惜旷课,在大街上等候,这严重影响孩子们的学习。

弊端之二:不少少年,为了追星,不好好吃饭,不好好睡觉,半宿半宿地听歌,整天昏昏沉沉地幻想,明显影响了少年正在成长发育的身体的健康,不利于少年的身心发展。有的追星少年为了追星,为了买彩照,为了买磁带,不得不节省早餐,有的甚至为了购买一二百元的演唱会门票,不惜去医院卖血!有些人把自己所崇拜的明星当成自己的恋人,害起单相思病,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

弊端之三:天真烂漫的少男少女们一心追星,就难免有不法之徒混水摸鱼了。让坏人混水摸鱼,增加社会不安定因素,上海某校一学生,出面组织了一个“黎明歌迷会”, 入会者,每人交会费20元,于是会员们蜂拥而至,踊跃加入。后来黎明到上海举办演唱会,歌迷会长说要组织歌迷与黎明见面,这更吸引了众多追星族、发烧友们,他们仍出了钱,满怀激情地眼巴巴地等着一睹黎明的风采。谁知一等两等,如泥牛入海无消息,不但黎明没会着,连会长也不见了。后来才知道,所谓会长,原来是个骗子,他骗了歌迷的钱,携款逃跑。歌迷大呼上当,但为时已晚。

有人说,少年们的追星热是中学过重的课业负担的反弹,是初中生寻求摆脱学习压力的反应,这种说法也不无道理。但反弹也好,反应也好,总不能反过了头,走向反面。课业负担过重,的确是个有待解决的问题,但是学校应切实加强音体美课,开展对身心有益的、丰富多采的课外活动,还是切实可行的。同时家长、社会还需配合学校,帮助他们正确对待偶像,树立积极的价值观,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回答2:

适度崇拜名人有益健康 过度追星坏处多多

崇拜行为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提高人的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感。在追星关系中,这种单方面的付出能够令人感到心情舒畅,情绪平和,有益健康。但是继续一边倒的单方面付出很有可能导致追星者变得病态。

本报综合报道 美国最新研究显示,适度崇拜名人有益健康,因为这种崇拜行为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提高人的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感。但专家同时指出,过度追星只会让人走向病态的极端。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心理学家希拉·加布里埃尔针对名人崇拜现象进行了三项研究,主要研究目标是崇拜名人会否对崇拜者本身的自信心产生影响。

加布里埃尔女士说,早在七八年前,迈克尔·杰克逊因为恋童案接受审讯时,许多杰克逊的崇拜者赶去法庭现场支持他,当时她就开始思考:是什么驱使粉丝们做出这样的举动?这些举动能为他们自身带来什么?

加布里埃尔认为,一个可能的解释是,普通人能通过追逐明星名人获得那种好似融入名人生活的快感。疯狂地单恋名人还能为粉丝们带来一种独特的满足感。

追星能提高自信心

为了验证自己的假设,加布里埃尔和其他研究者一起进行了试验。她招募了348名大学生作为志愿者,其中1/5的人承认自己迷恋名人到难以自拔的地步。

加布里埃尔让所有学生都填写一份有关个人自信心的问卷,问卷上有11个问题。拿到问卷后,她和其他研究者根据问卷上显示的志愿者的信心底线对其进行评分。

然后,她要求每名志愿者花5分钟撰写一篇有关自己最崇拜的名人的文章,目的在于开启他们心中的追星情结。最后,研究人员将同样的问卷再次发给他们,令其重新填写,以重新评估其自信心。

结果,研究人员发现,原先在自信心量表上得分很低的志愿者在写了一篇有关自己所崇拜明星的文章后,再次做同一份问卷时得分大大提高,几乎接近了一开始就得分很高的志愿者的水平。

“因为人们在内心深处跟自己喜欢的名人建立了一定的感情联系,所以能够吸收名人身上的一些特点,从而在想到那位名人的时候自我感觉会好一些,”加布里埃尔说,“而这一点是这些人在现实的关系中无法得到的,因为由于惧怕遭人拒绝,他们刻意与人保持距离。

过度追星坏处多

加布里埃尔指出,这一研究结果并不是盲目承认名人崇拜对于维持精神稳定的作用,即这并不意味着人非得需要追星来提高自信心。她说,凡事都有度,过犹不及,一些人因为追星而妨碍名人生活或者产生强迫症倾向就说明过度追星的坏处。

曾有研究发现,崇拜名人会降低一个人的自信心,因为无止境地向往和追求超出自己生活现实的生活方式最终可能导致一个人产生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感觉,甚至对自己的价值产生怀疑,觉得自己能力太差。

还有些人会患上“名人崇拜综合征”,其症状是偶像崇拜完全令其难以自拔,就像酒鬼和瘾君子对酒精或毒品上瘾一般。
前段时间轰轰烈烈的杨丽娟追刘德华的事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此外,还有很多,你可以到百度里去搜多追星,肯定可以找到很多这样的不好的例子。

星辰社区 > 版面列表 > 教育园地
查看完全版本: 中小学生追星的种种弊端

作者:张正继 2005-4-26 20:32:00)
中小学生追星的种种弊端
中小学生追星的种种弊端

☆ 张正继

“在现在的社会中,小学生至23岁向下的人没偶像不追星,会被别人看不起的。”这竟出自一个中学生之口,可见中小学生的追星情况。

少年期是一个人的道德品质乃至人格个性的培养、形成的关键时期,少年心中的榜样及其对榜样的摹仿、少年期的追求和行为,对你们整个的精神面貌的形成,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追星族们因为对明星偶像的崇拜,于是“爱屋及乌”,对他们的生活习性、爱好、穿着,甚至宠物都盲目地摹仿、追求、喜爱起来。比如他们刻意摹仿明星们的发式、衣着,到处打听明星们的嗜好,自己也学着去做。有一个少年听说某明星不爱吃某种菜,自己也就不再吃。这种盲目摹仿,并不利于少年道德品质的形成,甚至误入歧途,那就危害到少年的道德品质了。

弊端之一:为了追星、听歌,耽误了学习,这是追星的第一大害。少年期的孩子,如同一块干海绵,正处于吸取知识营养的最佳时期,而“追星族”们把本应该用来学习、做作业,参加有益的课余活动,阅读有益的书报的时间,都用来听了歌。上课也沉醉在自我编织的“追星梦中”,学习被冷落了,学习成绩普遍下降,有的学生竟然为了得到一个明星的签名而不惜旷课,在大街上等候,这严重影响孩子们的学习。

弊端之二:不少少年,为了追星,不好好吃饭,不好好睡觉,半宿半宿地听歌,整天昏昏沉沉地幻想,明显影响了少年正在成长发育的身体的健康,不利于少年的身心发展。有的追星少年为了追星,为了买彩照,为了买磁带,不得不节省早餐,有的甚至为了购买一二百元的演唱会门票,不惜去医院卖血!有些人把自己所崇拜的明星当成自己的恋人,害起单相思病,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

弊端之三:天真烂漫的少男少女们一心追星,就难免有不法之徒混水摸鱼了。让坏人混水摸鱼,增加社会不安定因素,上海某校一学生,出面组织了一个“黎明歌迷会”, 入会者,每人交会费20元,于是会员们蜂拥而至,踊跃加入。后来黎明到上海举办演唱会,歌迷会长说要组织歌迷与黎明见面,这更吸引了众多追星族、发烧友们,他们仍出了钱,满怀激情地眼巴巴地等着一睹黎明的风采。谁知一等两等,如泥牛入海无消息,不但黎明没会着,连会长也不见了。后来才知道,所谓会长,原来是个骗子,他骗了歌迷的钱,携款逃跑。歌迷大呼上当,但为时已晚。

有人说,少年们的追星热是中学过重的课业负担的反弹,是初中生寻求摆脱学习压力的反应,这种说法也不无道理。但反弹也好,反应也好,总不能反过了头,走向反面。课业负担过重,的确是个有待解决的问题,但是学校应切实加强音体美课,开展对身心有益的、丰富多采的课外活动,还是切实可行的。同时家长、社会还需配合学校,帮助他们正确对待偶像,树立积极的价值观,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回答3:

不好

回答4:

抱歉 目前我只知道好处

回答5:

适度崇拜名人有益健康 过度追星坏处多多
崇拜行为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提高人的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感。在追星关系中,这种单方面的付出能够令人感到心情舒畅,情绪平和,有益健康。但是继续一边倒的单方面付出很有可能导致追星者变得病态。
本报综合报道 美国最新研究显示,适度崇拜名人有益健康,因为这种崇拜行为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提高人的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感。但专家同时指出,过度追星只会让人走向病态的极端。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心理学家希拉·加布里埃尔针对名人崇拜现象进行了三项研究,主要研究目标是崇拜名人会否对崇拜者本身的自信心产生影响。
加布里埃尔女士说,早在七八年前,迈克尔·杰克逊因为恋童案接受审讯时,许多杰克逊的崇拜者赶去法庭现场支持他,当时她就开始思考:是什么驱使粉丝们做出这样的举动?这些举动能为他们自身带来什么?
加布里埃尔认为,一个可能的解释是,普通人能通过追逐明星名人获得那种好似融入名人生活的快感。疯狂地单恋名人还能为粉丝们带来一种独特的满足感。
追星能提高自信心
为了验证自己的假设,加布里埃尔和其他研究者一起进行了试验。她招募了348名大学生作为志愿者,其中1/5的人承认自己迷恋名人到难以自拔的地步。
加布里埃尔让所有学生都填写一份有关个人自信心的问卷,问卷上有11个问题。拿到问卷后,她和其他研究者根据问卷上显示的志愿者的信心底线对其进行评分。
然后,她要求每名志愿者花5分钟撰写一篇有关自己最崇拜的名人的文章,目的在于开启他们心中的追星情结。最后,研究人员将同样的问卷再次发给他们,令其重新填写,以重新评估其自信心。
结果,研究人员发现,原先在自信心量表上得分很低的志愿者在写了一篇有关自己所崇拜明星的文章后,再次做同一份问卷时得分大大提高,几乎接近了一开始就得分很高的志愿者的水平。
“因为人们在内心深处跟自己喜欢的名人建立了一定的感情联系,所以能够吸收名人身上的一些特点,从而在想到那位名人的时候自我感觉会好一些,”加布里埃尔说,“而这一点是这些人在现实的关系中无法得到的,因为由于惧怕遭人拒绝,他们刻意与人保持距离。
过度追星坏处多
加布里埃尔指出,这一研究结果并不是盲目承认名人崇拜对于维持精神稳定的作用,即这并不意味着人非得需要追星来提高自信心。她说,凡事都有度,过犹不及,一些人因为追星而妨碍名人生活或者产生强迫症倾向就说明过度追星的坏处。
曾有研究发现,崇拜名人会降低一个人的自信心,因为无止境地向往和追求超出自己生活现实的生活方式最终可能导致一个人产生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感觉,甚至对自己的价值产生怀疑,觉得自己能力太差。
还有些人会患上“名人崇拜综合征”,其症状是偶像崇拜完全令其难以自拔,就像酒鬼和瘾君子对酒精或毒品上瘾一般。
前段时间轰轰烈烈的杨丽娟追刘德华的事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学习成绩会下降
然而,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深入,社会生活中尤其是大众媒介上群星闪耀,“追星”热一浪高过一浪,致使某些偏激化事件及其更直观的消极后果常常出现,引起社会舆论的关注和人们的极大忧虑。例如媒体上常常见到这样的报道,某些青少年因迷恋某明星而痴狂,以致于耽误了学业、花费了家中的钱财、出现了心理问题,甚至有极端者上演轻生的悲剧……
要求对“追星”现象给予重视并提供正确引导是社会的一致呼声。然而,首先对“追星”现象作出科学的认识,却是进行一切建设性导向工作的前提。
引发“追星”象的复合性动因
“追星”热作为一种独特的社会现象,尤其是作为青年中的一种流行时尚,它的出现与蔓延有其特定的社会基础、文化氛围、价值观念和心理机制等方面的一系列动因。
开放社会里一个明星时代的来临。随着社会环境不断开放,文化氛围逐渐宽松,人们精神需求日趋多样。尤其是由于社会行业类型和职业种类的扩充以及个人发展机会的增多,为各个领域中新星辈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平台。而大众传播媒介的迅速发展和广泛普及,则为明星们的星光闪烁,制造了独特的“天空”。特别是在影视、音乐、体育等颇具大众文化性质的领域,祖国内地的明星频频诞生,港台的明星争相“登陆”,他们“一朝成名”,家喻户晓,由此形成了比其他领域的明星强大得多的轰动效应和名气资本。总之,一个明星时代的来临,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群星闪亮登场的基础条件。
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转型效应。世界发展的经验表明,世俗化代表了现代化起飞阶段一个社会文化变迁的主要特征。世俗化的核心内涵可以理解为一种强烈的现世取向,社会心态上表现为充分地肯定当下生活、肯定感官享受、肯定大众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世俗化的影响力促使社会中整个文化格局发生了变化,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小康社会的来临,随着消费文化正在以多少有些急促的步伐匆匆登上日常生活的前台,世俗化正全面地展开着自身的内涵与形式,于是,就社会文化的整个格局而言,呈现出精英文化、高雅文化、理性文化的领域在逐渐缩小,而大众文化、通俗文化、感性文化的地盘在日益扩大的态势。

社会转型时期的价值观念变迁。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开始了从乡村社会向城市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伦理社会向法理社会的转型,这种由传统社会结构向现代社会结构的转型,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念与行动取向。社会价值观念发生了这样的深刻变化:从注重集体向关注个体转变,由崇尚理想向重视利益转变,从强调节俭向尊重享受转变。这种价值观念变化使人们精神世界的偶像类型表现为:从崇拜政治型偶像、道德型偶像、神圣型偶像向崇拜成就型偶像、生活型偶像、个性化偶像的方向转变。这正是那些气质迷人、有所成就、富于情趣的明星受到当今青年青睐的重要原因。
传媒社会中大众文化的扩张。大众传媒的迅速发展与广泛普及,营造了一种媒体社会,带来了一个传媒时代。大众文化就是借助于大众传媒进行扩张的。大众文化的重要特征就是它的愉悦性、感受性、消费性。而大众文化作为一种文化产业,其运行机制必然遵循市场规律,商品化则成为大众文化的最重要特征之一,尤其是当它与高科技媒体相结合的时候,便会更充分地展现出这些特征。大众文化的大行其道往往得益于消费主义的推动,科技创新所带动的传媒发展、尤其是电视的普及所带来的广告攻势,对消费主义的扩张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消费主义成为了大众文化的“天然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