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闻一多先生在两个方面的:“说”与“做”矛盾不矛盾?作者为什么采用这样的方法来描述,意图何在?
2.写作为学者的闻一多,作者用了三个事例来表现,分析并体会作者的详略处理。
3.为什么文章最后赞扬闻一多先生是“口的巨人”和“行的高标”?
4.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题目中的吃尽、消化尽和远射的作用,原题是加点词的作用)
5.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贪和惜的作用,原题是加点词的作用)
6.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的作用,原题是加点词的作用)
7.在文中引用杜甫晚年“一月不梳头”的典故有何用意?
8.下列语言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分别从那些方面表现了闻一多先生的精神?
(1)闻一多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
(2)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闻一多先生的“说”的特点是精练含蓄.
一个“说”字,本很普通,作者却赋予多种含义.开头引用的闻一多自述中的“说”,是向人家宣告自己要干什么或告白自己干了什么的意思;与第5段“他并没有‘说’,但他‘做’了”中的“说”和第6段中的“说”,则有吹嘘、自诩的意思,这里的“没有‘说’”,主要是赞扬闻一多先生的实干精神和谦虚美德;“作为革命家”,闻一多的“说”,是对于革命的宣传和动员,是对反动派的揭露和斥责,实际上也就不但是“言”,也是“行”了.一个“说”字,竟然表达这么多的意思!这种结合一定语言环境灵活地赋予同一个词以不同含义的表现手法,是耐人寻味的.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可以提如下问题:
1、文章从哪两个方面写了闻一多的“说”和“做”?围绕这两个方面,文章写了哪几件事?
2、闻一多先生是个怎样的人?
3、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和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有哪些共同点?
4、为什么说闻一多先生是“口的巨人”和“行的高标”?
闻一多先生是怎样说的?如何做的?可以看出他是怎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