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演义》中,你有佩服的人物吗?说说你佩服的原因。

2024-12-06 16:45:15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赵云,常山真定人,平文丑,杀高览,败张合,长板坡七进七出,杀死曹营将领五十余员,半席杀将惊马超,汉水独败张合徐晃,七十力斩五将,无疾而终,为蜀虎威将军,封顺平侯。

有诗云:一吕二赵三颜丑,马张许典皆平手,五庞六黄寿亭侯。

其实我们不用讨论什么《三国志》,因为我们之所以喜欢赵云是因为《三国演义》这本书,关张赵马黄也只有因为小说才会成为我们耳熟能详的人物,中国古代乱世很多,为什么三国时期的武将我们最为熟悉,还不是因为一部《三国演义》。所以不必深究正史究竟是怎么样的,我们闲暇时看看三国,三国里有我们需要的东西,有我们儿时的偶像,就够了。

赵云是三国武将里我最喜欢的一个人物,智勇双全,个人认为,赵云是三国第一武将!(当然,我的依据是《演义》看正史的同志们别理我,就当我没说好了)

如今有很多人,认为三国中武艺最高强的人是吕布,更可气的还有人认为是关羽、张飞,甚至有人说是张辽等。那么他们凭什么认为这些人的武艺最高呢,其实仔细分析起来,完全是因为一种印象,不排除其中还有某些人抱着哗众取宠的目的。这些人说,关羽斩过多少名将,吕布曾经力敌刘、关、张,张辽威震逍遥津等等,不一而足。

其实这些根本不能说明他们的武艺有多高强,一次战斗的结论并不能说明所有问题,下面将对这些比试逐一分析,另外同赵云的一些战役做比较,从而就可以得出赵云武艺三国第一的结论了。

这种分析方法称为“同类战斗典型列举比较法”。

一、与著名武将交手战斗的分析

大家常说,关羽能温酒斩华雄,能斩颜良诛文丑,好像杀死了许多名将,赵云似乎没有这么有名的战役,赵云杀的绝大多数是很一般的武将。其实,一个武将能够战胜或者杀死其它著名的武将,除了同这个武将自身的武艺有关以外,还和他的机遇有关,如果他没有机会去和那些著名武将交手,他当然不可能杀死这些名将,从而使自己成名。但是这决不能成为这个武将自己武艺不高的证据。当然,赵云也有和成名武将交手的经历,让我们来比较一下:

赵云刚出道时,演义上称“少年将军”,曾和文丑战过五十余合,杀退文丑,而关羽也曾与文丑交战,只一刀就把文丑拿下了,有人据此说关羽的武艺比赵云高,其实非也,且听我慢慢道来。演义中说有过这样的描写“操曰:‘今谁敢当之?’徐晃应声而出,与颜良战二十合,败归本阵。诸将栗然。”可见徐晃是打不过颜良的。可是后来第七十六回徐公明大战沔水,关云长败走麦城时,演义中又有这样的记载,“晃曰:‘今日乃国家之事,某不敢以私废公。’言讫,挥大斧,直取关公。公大怒,亦挥刀迎之。战八十余合”徐晃能和关羽打八十余合不败,却只二十余合就败在颜良手下,据袁绍说文丑的武艺还要强过颜良。以此来看,并不能说明赵云能五十余合杀退文丑就是不如关羽。

其实关羽斩颜良是仗着马快,“颜良正在麾盖下,见关公冲来,方欲问时,关公赤兔马快,早已跑到面前。颜良措手不及,被云长空氏手起一刀,刺于马下。”各位有听说过用刀刺的吗?似乎关羽自己也没料到赤兔跑得那么快,还来不及举刀,只好用刀头来刺了,呵呵。诛文丑也是马快,文丑准备不及,只好绕河而走,结果被赶上,“脑后一刀”。这样看起来,关羽全是靠的偷袭,要说真有功劳,也是赤兔马的功劳,他不过到地方了挥挥兵器,简单就赢,怎能和赵云相比?

二,与一般武将交手战斗的分析

这种战役对三国许多武将来说,都是很常见的。一个武将之所以能够成名,主要还是这些一般武将的白骨帮助他积累出来的。既然关羽是三国中公认的斩杀名将最多的武将,那么我们就找一个很类似的,分别是关羽和赵云战胜各自很弱的武将的战斗,来比较一下。

赵云刚刚出道的时候,杀死的斗伏散第一个人,是袁绍手下大将鞠义,当时袁绍“令颜良、文丑为先锋,各引弓弩手一千,分作左右两军。……。再令鞠义引八百弓手,步兵一万五千,列于阵中。”可见,鞠义也算是袁绍手下一员大将了吧,而且鞠义在此战中立了第一功,“鞠义马到,先斩执旗将厅核,把绣旗砍到。公孙瓒见砍倒绣旗,回马下桥而走,……”。可是碰到赵云呢?“鞠义引军直冲到后军,正撞着赵云,挺抢跃马,直取鞠义。战不数合,一抢刺鞠义于马下。赵云一骑马飞入绍军,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可见,赵云杀象鞠义这样的大将,只需要数合。而类似的情况是经常出现在赵云的战斗中的,“手起一抢”,“战不三合”,可见赵云的技击技巧是多么高超。

那么我们再来看关羽,在“刘皇叔北海救孔融”那回,关羽与管亥交战,那管亥乃是一个山贼,本没有什么武艺,可是关羽与之交战,“量管亥怎敌得云长?数十合之间,青龙刀起,劈管亥于马下。”,竟然打了数十个回合。可见主要凭借力气大,刀沉马快的关羽,见到这种也是凭借蛮力的山贼,数十个回合才能拿下,那么他与赵云的武艺孰高孰低,可见一斑。

三,在受到暗算的的战斗中表现的分析

古时候打仗,难免受到别人的暗算,诸如冷箭啦,飞镖啦等等。一个武艺高强的武将,躲闪这些暗器的功夫也是非常重要的,否则在乱军丛中,就难免不被伤害。那么赵云躲避暗器的能力又如何呢?我们还是拿关羽与其比较。

1、躲飞叉:“赵子龙计取桂阳”一章中,陈应迎战赵云,“两马相交,战到四五合,陈应料敌不过,拨马便走。赵云追赶。陈应回顾赵云马来相近,用飞叉掷去,被赵云接住,回掷陈应。……”,由此看出,赵云反映之机敏,动作之灵活,躲避暗器的本领实在出类拔萃。

2、躲弓箭:凤鸣山一战赵云已七十有余,“韩琼按戟,急取弓箭射之,连放三箭,皆被云用枪拨落。”

3、我们再看他躲避众多弓箭手的战斗,仍是袁绍战公孙瓒那一段,“正说之间,忽见赵云冲到面前。弓箭手急待射时,云连刺数人,众军皆走。”可见,赵云面对众多的弓箭手,仍然临危不惧,沉着冷静。

再看关羽

1、千里走单骑时,来到洛阳,斩了牙将孟坦,可是那只不过是马快,否则之前就已经中箭了。即使如此,关羽仍然没有躲过这一箭,“关公勒马回来,韩福闪在门首,尽力放了一箭,正中关公左臂。”。

2、取长沙时,“黄忠在桥上搭箭开弓,弦响箭到,正射在云长盔缨根上。前面军齐声喊起。云长吃了一惊,带箭回寨,方知黄忠有百步穿杨之能,今日只射盔缨,正是报昨日不杀之恩也。”

3、打樊城时“曹仁在敌楼上,见关公身上止披掩心甲,斜袒着绿袍,乃急招五百弓弩手,一齐放箭。公急勒马回时,右臂上中一弩箭,翻身落马。”要不是碰上华佗帮忙关羽的小命当时就交待了。

由是观之,关羽躲避暗器的本事实在不如赵云远矣。

在三国诸多武将中,赵云躲避暗器的能力绝对是一流的。

四,在以寡敌众的交战中

这里的以寡敌众,主要指的是一个人同时迎战多个人,并不是杀入重围那种。在三国演义里面,最著名的就数“三英战吕布”了。其实这在战场并不是很少见,但是大多数是要失败的,毕竟双拳难敌四手,好汉架不住人多啊。可惜的是,赵云的以寡敌众的战斗并不多,而对付几个高手的情况更少,不过还是有一次的,那就是“据汉水赵云寡胜众”一回。

这次,我们拿来和吕布比较一下。

先说三英战吕布,第一个出马的是张飞,“飞抖擞精神,酣战吕布,连斗五十余合,不分胜负。”,第二个出马的是关羽,结果是“三匹马丁字儿厮杀,战到三十合,战不倒吕布。”。这里面其实是有一个问题的,就是在第一部分解释过,关羽的特点是刀沉马快,可是如果没有机会占到这个便宜的时候,就不见得怎么厉害了。而在多人交战的时候,技巧的重要性要远远超过两人交战的时候。因为即要攻击敌人,又要注意同伴,光凭一时之猛力恐怕不是很奏效。何况关羽杀一个管亥还要数十合,所以吕布能坚持三十合,是很可能的,只要比较有力量,技击技巧比较高,再加上吕布的赤兔马非常块,灵活,所以是完全可以的。其实三十合过后,吕布可能已经觉得比较费力了,这时候刘备看到了便宜,就冲了出来,其实没有刘备,二英也完全可以战胜吕布,刘备的出马只不过成全了吕布战三英的名声。而且,吕布正是从刘备这儿打开了缺口,逃走的。所以,三英战吕布虽然使吕布名声大震,但是吕布并不能取胜,而且只要二英,吕布也就完蛋了。

再来看赵云这一次,赵云前去搭救黄忠,首先一抢刺死文聘部将慕容烈,然后又一抢刺死魏将焦炳。冲入敌阵后,看到黄忠被张颌和徐晃两人的士兵围住,《演义》里描写的是:“云大喝一声,挺抢骤马杀入重围,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那枪浑身上下,若舞梨花,遍体纷纷,如飘瑞云。张颌,徐晃心惊胆战,不敢迎敌。”赵云一人杀入,张颌、徐晃连迎敌都不敢,可见三国演义中已经将赵云的武艺描写得多么高超。众所周知,张颌曾经大战张翼德,徐晃曾经与关羽交手八十合不分胜负,那么赵云也算得上间接同张飞和关羽交手了,结果是他们“不敢迎敌”。而且,在三国演义中,很少直接描写武将的武艺,唯一对赵云是个例外,这正是因为赵云的武艺实在太高超了,所以在并不是以描写武艺为主的三国中,仍然用极为精彩的笔墨描写了赵云的枪法。虽然这同“三英战吕布”并不完全相同,但是从中我们仍然可以了解到,赵云的技击技巧绝不在吕布之下。

五,对长坂坡一战的分析

长坂坡是赵云的成名之战,但是类似长坂坡的战役别的武将是基本上没有了,只有在后三国时期的文鸳有一次单骑退雄兵,勉强可以一比。不过这样很难说明问题,因为我们主要要和前三国时期的武将进行比较。所以基本上无人可比了。但是我仍然觉得长坂坡是赵云一生中最光彩的时刻,不能不谈。巧的是,吕布有一次曾经单骑负女想杀出重围,这同长坂坡比较类似,就比较一下吧。

首先我们来看看张飞,他是要去寻找赵云,并准备杀死他的。“张飞曰:‘待我亲自寻他去。若撞见时,一枪刺死!’玄德曰:‘休错疑了。岂不见你二兄诛颜良、文丑之事乎?子龙此去,必有事故。吾料子龙必不弃我也。’张飞那里肯听,引二十余骑,至长坂桥。”可是他到了长坂桥之后呢,却“亲自横矛立马于桥上,向西而望”,并没有冲入敌阵。当然,他不冲进去是对的,毕竟他只是带了二十余骑么,可是以张飞之勇猛,不敢直接过桥杀入,可见曹兵当时势力之大。

赵云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杀入重围去寻找阿斗的。由于长坂坡一战,三国演义中已经描写得非常详细,而且家喻户晓,所以我并不过多的摘引了,但是需要提醒的一点是赵云是“自四更时分,与曹军厮杀,往来冲突,杀至天明”之后,在“怀抱阿斗”的条件下,“砍倒大旗两面,夺槊三条;前后抢刺剑砍,杀死曹营‘名’将五十余员。”,且在救出阿斗时“阿斗正睡着未醒”。这需要多么持久的体力和多么高超的技巧,其难度要远远大于文鸳的“单骑退雄兵”。

而吕布则不然,且看三国第十九回:

“次夜二更时分,吕布将女以绵缠身,用甲包裹,负于背上,提戟上马。放开城门,布当先出城,张辽、高顺跟着。将次到玄德寨前,一声鼓响,关、张二人拦住去路,大叫:休走!”布无心恋战,只顾夺路而行。玄德自引一军杀来,两军混战。吕布虽勇,终是缚一女在身上,只恐有伤,不敢冲突重围。后面徐晃、许褚皆杀来,众军皆大叫曰:“不要走了吕布!”布见军来太急,只得仍退入城。玄德收军,徐晃等各归寨,端的不曾走透一个。吕布回到城中,心中忧闷,只是饮酒。”

这说明,在万军从中,同样身有负担,但是吕布的本事却不及赵云也。不要总觉得赵云没有碰到什么名将,其时许褚、徐晃、张颌等都在战场,赵云对付的绝对都是些一流高手。否则作者怎么能说“杀死曹营名将”呢?

由此可见,赵云的武艺其实是在吕布之上的。长坂坡一战,基本上奠定了赵云三国第一武将的基础。

六,年老时战斗的分析

三国武将中,能够以七旬以上年纪,上阵杀敌,并且立下大功的,恐怕只有黄忠和赵云了。实际大家都可以分析得到,一个年纪老迈的人,怎么可能和那些年轻人在力量上相提并论呢,即使是赵云,是黄忠,也不可能。其实他们之所以能够在年纪很高的时候战胜敌人,主要是靠技巧,高超的技击技巧是他们能够取胜的最主要原因了。

我们可以看一下赵云是如何以七十之高龄,连斩五员大将的:“时有西凉大将韩德,善使开山大斧,有万夫不当之勇,引西羌诸路兵八万到来;见了夏侯懋,懋重赏之,就遣为先锋。德有四子,皆精通武艺,弓马过人:长子韩瑛,次子韩瑶,三子韩琼,四子韩班。韩德带四子并西羌兵八万,取路至凤鸣山,正遇蜀兵。两阵对圆。韩德出马,四子列于两边。德厉声大骂曰:‘反国之贼,安敢犯吾境界!’赵云大怒,挺枪纵马,单搦韩德交战。长子韩瑛,跃马来迎;战不三合,被赵云一枪刺死于马下。次子韩瑶见之,纵马挥刀来战。赵云施逞旧日虎威,抖擞精神迎战。瑶抵敌不住。三子韩琼,急挺方天戟骤马前来夹攻。云全然不惧,枪法不乱。四子韩琪,见二兄战云不下,也纵马抡两口日月刀而来,围住赵云。云在中央独战三将。少时,韩琪中枪落马,韩阵中偏将急出救去。云拖枪便走。韩琼按戟,急取弓箭射之,连放三箭,皆被云用枪拨落。琼大怒,仍绰方天戟纵马赶来;却被云一箭射中面门,落马而死,韩瑶纵马举宝刀便砍赵云。云弃枪于地,闪过宝刀,生擒韩瑶归阵,复纵马取枪杀过阵来。”…………“西凉兵素知赵云之名,今见其英勇如昔,谁敢交锋?赵云马到处,阵阵倒退。赵云匹马单枪,往来冲突,如入无人之境。”…………“韩德曰:“杀吾四子之仇,如何不报!”纵马轮开山大斧,直取赵云。云奋怒挺枪来迎;战不三合,枪起处,刺死韩德于马下”

这比黄忠靠着法正的计谋趁敌人疏忽之时刀劈夏候渊要厉害多了。

“法正见曹兵倦怠,锐气已堕,多下马坐息,乃将红旗招展,鼓角齐鸣,喊声大震,黄忠一马当先,驰下山来,犹如天崩地塌之势。夏侯渊措手不及,被黄忠赶到麾盖之下,大喝一声,犹如雷吼。渊未及相迎,黄忠宝刀已落,连头带肩,砍为两段。”

从上面这几段描写中可以清楚的了解到,赵云以一敌三,拨落暗箭,引弓发箭,生擒敌将,实在是令人荡气回肠,钦佩不已。黄忠虽然英雄了得,到底还是不及赵云。

赵云身为三国第一武将,几乎已无疑义。呵呵!

回答2:

曹操,我最佩服,城府深,有计谋,有野心,煮酒论英雄。所谓的奸诈,不过是为了自己的生存,这样手困才有魄力,而且曹操也很讲诚信,只要是答应了承诺了的他就办到,尤其是对关于的三个条件。曹操的人物性格,才是真正成熟的表现,他能够法度严明,赏罚分明,这样会持久。反观刘备,靠的是恩义笼络人心,虽然这种能够使自己强大,但只是暂时察耐的,等到所笼络的人相续西归之败薯春后,就完了,曹操能够将自己的法制延续到下一代,好

回答3:

高顺
高空困顺(?-198),东汉末年吕布部下将领,官至中郎将。后为曹操所杀。
简明历史传记
高顺清白威严,骁勇有智,衷心仁义。不饮酒,不受馈遗。每谏布:“以智者、慎思而行”。布知其忠,然不能用。后郝萌反,更疏之。顺所将七百馀兵,号为千人,铠甲斗具皆精练齐整,每所攻击无不破者,名为陷阵营。以魏续有外内之亲,悉夺顺所将兵以与续。及当攻战,故令顺将续所领兵,顺亦终无恨意。下邳败,为曹操所俘,就戮。
[编辑本段]
简明演义传记
高顺是吕布手下的骁勇战将,随吕布奔波征战,劳苦奋命而又忠心耿耿。下邳城破,高顺为曹操所俘,不降被曹操处斩。

历史评价
《英雄记》:顺为人清白有威严,不饮酒,不受馈遗。所将七百余兵,号为千人,铠甲斗具皆精练齐整,每所攻击无不破者,名为陷陈营。顺每谏布,言“凡破家亡国,非无忠臣明智者也,但患不见用耳。将军举动,不肯详思,辄喜言误,误不可数也”。布知其忠,然不能用。布从郝萌反后,更疏顺。以魏续有外内之亲,悉夺顺所将兵以与续。及当攻战,故令顺将续所领兵,顺亦终无恨意。

高顺——历史笔下漏掉的名将
高顺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忠臣,一个深思远虑使谋化策的谋臣高顺是一个很注重个人修养的人。他很有威仪,治军也很严格。高顺不饮酒,这在当时对于一个武将是很难得的。他也不接受别人的馈赠。同为吕布部将的侯成,有一次丢失了战马,后来找回。众将带了礼品去恭贺他,侯成用自己酿的酒招待众将。宴饮之前,侯成先给吕布送了些酒肉过去。吕布大怒,因为吕布曾在军中下过禁酒令。侯成非常害怕,赶紧回去把酒倒掉,并把众将送的礼物都退了回去。《素书》说:“贬酒阙色,所以无污。避嫌远疑,所以无误。”这一点,高顺做到了。
高顺也有资格做一个名将,他的部属仅有七百多人,平日的铠甲战具都修缮得精练整齐。每逢战事,几乎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人们给了他的部队一个称号——陷陈营。高顺跟随了吕布,在吕布神勇的光环下,高顺的光彩便暗淡了许多;在吕布的战略眼光下,高顺的才能便打了一个折扣。
高顺也是一个忠臣。他死心塌地的跟随吕布,虽然他知道吕布不会成就大事。高顺经常劝谏吕布说:“凡是破家亡国的君主,并不是手下没有忠臣和能臣,是因为君主不能用人。将军每次的言行举动,都不肯深思熟虑,事后推委于‘失误’,将军的这种失误太多了。”闭亩高顺这段话,不仅适用用于治兵理国,对现代企业用人也很有现实意义。吕布也知道高顺是个忠臣,但是他出于种种考虑不能用高顺(布知其忠,然不能用 ——英雄记)。吕布和郝萌反后,更加疏远高顺。魏续和吕布有亲戚关系,吕布便将高顺的部属全部交给魏续带领,实际上就是夺了高顺的兵权。但有战事的时候,吕布也离不了高顺,还让他指挥他原来的部队去作战,而平日,这些部队归魏续统领。即便如此,高顺从跟随吕布,到为吕布赴义,始终没有恨意怨言。《三国演义》上说,高顺被曹操俘虏后,曹操问他:“汝有何言?”高顺默然不语。然后曹操缢杀了高顺。这段描写很光彩照人,高顺的人格也在轿亏森他“默然不语”中得到了升华。他没有象张任那样,说出“忠臣不侍二主”流芳万世的言语;没有象陈宫那样,做出激烈的反应,主动慷慨就义;没有像张辽那样,顺应那个时代的处世理念——良禽择木而栖。

回答4:

说实话我佩服曹操,但是这个不好写。因为作者(罗贯中)对曹操是持否定态度的。
来说说诸葛亮吧。作者对他倾注了强烈的爱和崇敬,把他作为“忠贞”和“智慧”的化身,用尽笔力,大肆渲染。其实诸葛亮没那么神!!!不过顺水推舟,写诸葛亮的确很容易……
我最闷键佩服的人物是诸葛亮(汗一个)诸葛亮在当时的地主阶级统治集团中,是一个看问题比较敏锐、处事比较有胆识有谋略、能随机应变的人,他具有这些长处,原因之一,是因为他重视实践。如:在曹操取得荆州,领兵南下时,诸葛亮向孙权分析形势,预计到曹操必败,是因为诸葛亮已经在曹操下荆州的过程中,经历过战争的实践,对敌我双方的长处和弱点都已做了比较的缘故。又如他敢于使用空城计,是因为他对敌人将领的情况作了分析,知道司马懿了解自己“生平谨慎,必不弄险”,从而利用他对自己长期形成的认识,采用了十分“弄险”的疑兵之计,解除了危机,强烈赞颂了他知晓天文地理,识人册罩腔心,善于实践的优点。
不过我对他先知先觉的这个“优点”——|不大认同。作者老说他的锦囊妙计,每逢重要事件,他总要把装有“妙计”的锦囊叫州衫给执行任务的人,根本不跟人商量……鲁迅批评《三国演义》“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实在是太合我心意了!
最后罗嗦一句:我人手打字这么久你不给分就太不道德了!

回答5:

我佩服关羽,因为他智勇双全,为人讲忠义,随刘备南征北战,立下汗马功劳,
人物简介:关羽(160?-220)字云长,本字长生〔注〕,并州河东解县(今山西省运城市)人。据《三国棚闷演义》关羽身长九尺。汉毕罩族。一直是历来民间崇祀的对象。东汉末年刘备麾下著名将领,前将军,汉寿亭侯。谥曰“壮缪侯”。在《三国演义》中被描述为五虎上将之首,与刘备,张飞桃链数弯园结义。死后受民间推崇,又经历代朝廷褒封,被人奉为“关圣帝君”,佛教称为“伽蓝菩萨”,尊称为“关公”。被后来的统治者崇为“武圣”,与“文圣”孔子齐名。在《三国演义》中,有“千里走单骑”“单刀赴宴”“温酒斩华雄”等佳话。
关羽兵器:青龙偃月刀 座骑:赤兔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