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为什么和诸葛亮一起打曹操

2025-01-21 11:34:57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楼主不要受三国演义的影响……周瑜是武将,诸葛亮是文臣……一个名将一个名相,如果真要把他们俩相比,那不妨把周瑜的“二分天下”和诸葛亮的“三分天下”比比吧……

诸葛亮政治胜过周瑜,而周瑜军事统帅能力又胜过诸葛亮!
可以说,不分上下!可是,似乎有不少人,认为就战略,周瑜的二分是个失误,是很难实现的!相对诸葛亮的隆中对,就很明显了,诸葛亮的战略比周瑜要高!
但是,我要说,这是错误的!
这张贴,我就是要全面分析+有说服力的根据来证明一件事!
就是--------论战略,周瑜远远胜过诸葛亮!

周瑜的南北对立

“二分天下”,和曹操南北对立!这是周瑜为东吴策划的战略思想!
不管是隆中对也好,南北对立也好!这2个战略思想,都第一时间描向了荆州!
可是说,早在曹操南下之前,刘表未死的时候!东吴就以前盯上了荆州!
周瑜生擒邓龙,以及二讨江夏,终破黄祖等等胜利!这一切说明了,刘表根本不是孙权的对手,荆州归东吴,只是时间问题!但是,却出现了曹操南下的问题,导致了突发性的变化!
那么,首先的问题就是抗曹!是鲁肃先去找的刘备,然后是刘备让诸葛亮到江东“回礼”!最后,孙刘联盟!包括赤壁的水战胜利,和黄盖的献计,周瑜的策划,乌林的火攻,孙刘联盟的追击!
还有,南郡的攻占!这一切都标志着,战略和历史,都顺着东吴的有利而发展!
然而,又出现了一个变化!就是刘备的问题,刘备对荆州也是非常“渴望”的!而周瑜看“人心”的眼光确实比孙权和曹操更准!刘备的存在,就是周瑜战略思想上的一个“障碍物”!在周瑜攻南郡不下的时候,刘备就趁机占了荆南四郡,但是,这四郡开发很差,战略价值很低!
所以,周瑜也劝过孙权,让他软禁刘备,就是不灭掉他,也要在名义和实力上控制刘备军!
但是,孙权放弃了这个计策!终导致了,赤壁之后,刘备大捞便宜,吃尽了甜头!
而周瑜手中有南郡和夷陵,完全为东吴打来了入蜀的门户!
周瑜可以不用经过西川险要的地形,直接走水路,逆流而上,直插白帝城入西川内部!
东吴的将军,东吴的士兵,东吴的统帅!无疑是相当强盛的!
再看刘璋,无能的君主,仁义的似乎很愚蠢!叛变的属下!
总之,东吴对西川,实力,人才等多方面,是有优势的!
因为周瑜是在这个关键的时刻去世的,所以,我只能做多方面的假设来说明!

东吴入蜀,无疑刘备是个关键!
即使再怎么假设,刘备也只有2种选择!
1,给周瑜背后捅一刀!
那刘备这是找死!周瑜完全可以回师反击,而孙权也不是吃素的!左右夹击之下,刘备不是找死是什么?大不了,同归于尽,让曹操统一天下,我想,刘备从自己的利益出发,他是不会这么愚蠢的!就算他成功了,那他也别想入蜀,孙权难道就不会给他也捅一刀吗?如果孙刘联盟破灭,对谁也没好处!

还有一点,周瑜可是看刘备相当准确,他是不会给刘备捅刀的机会的!他一定有自己的策划,然而,他在那个关键时刻去世了,我再假设下去,就不和实际了!

2,打着联盟军的名义,继续捡便宜!
这应该是最和实际的!如此,东吴自然也没什么坏处!

总之,对于刘备,周瑜始终要处理他的!也就是他早死,便宜了刘备!
先暂时说到这里,下面说“三分天下”!

诸葛亮的隆中对

这个大家都知道,诸葛亮和刘备见面的时候,给他分析的战略!

对于当时的刘备来说,诸葛亮就是一句空话!说了和没说一样!

第1个问题!取荆州(诸葛亮能预料)

刘表占据荆州多少年了?而一个寄人篱下的刘备在他底盘反叛?更别说,还有一个对荆州势在必得的东吴!刘备要是在荆州乱来,那得意的是孙权,孙权可是无时无刻不盯着荆州!

小结:对于这一点,很明显是个问题,而诸葛亮是一句空话略过,完全没有什么计划!而且,东吴对于荆州的问题,是诸葛亮没有计算到的!这也是一个很明显的错误!

第2个问题!破曹问题(诸葛亮能估计到,因为曹操肯定是要南下的)

诸葛亮在“隆中对”说过了,曹操已经统一北方,实力强盛,暂时不可一争!
这也太好笑了吧!你诸葛亮不争,可曹操还不放过你呢?眼前的问题,是十分危险的,随时面临曹操南下!到时候,刘备怎么办?诸葛亮说了吗?不还是一句空话略过!
看看,曹操南下的时候,刘备那个“惨”!诸葛亮人呢?不是说要北伐吗?
要不是鲁肃先来找刘备说联盟的问题!我看诸葛亮怎么北伐?

第3个问题!周瑜的死!(诸葛亮不能预料)

这还真是便宜了刘备!

第4个问题!连哄带偏得到的益州!孙权不加阻止!(诸葛亮不能预料)

又便宜了刘备!
孙权是出于孙刘联盟的考虑,和刘备一起打益州!
而刘备,化装那个仁义的,又是说刘璋和自己都是汉室宗亲,又是西川地形险要!
阻止孙权进军西川,而刘备呢?结果自己去吃这快“肥肉”!
刘璋把刘备当好人,拿兵拿钱,养了刘备足足一年的时间!而刘备,突然翻脸不认人,在加上西川那一群叛徒!一群内应!而孙权为了孙刘联盟,也不出兵阻止,又便宜了刘备!
真的,我第一次了解到,有这么无耻打仗的人!

第5个问题!汉中
第6个问题!北伐

总结:大家可以看到,诸葛亮当时见到那个寄人篱下,无一席之地的刘备!
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很明显,是眼前的大问题,而他,几句空话,直接略过!
第三个问题,第四个问题!很明显,诸葛亮在没有解决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的情况下,他无法预料!

而诸葛亮是直接和刘备谈论到北伐了!还真是搞笑!这牛“吹”的也太大了吧!

而老天也太偏向诸葛亮了吧!种种巧合和意外,还真给刘备一个跨荆,益!

还有,跨荆,益,其中有许多意外和巧合!包括周瑜的死!
而着当中的首功也不是诸葛亮的!

最后,最后,我说一句很简单的话!

诸葛亮第一次见刘备,说了个“笑话”!而种种巧合和意外,还有法正等人的“努力”迎合了诸葛亮的这个“笑话”!而诸葛亮呢?最终,他说了这个“笑话”但是,不是他完成的这个“笑话”!因为,这是一个“笑话”!
而后来,这个“笑话”使得诸葛亮的战略得到了很高的评价!

真是上天玩弄人间!

诸葛亮政治胜周瑜!
周瑜军事统帅能力,胜诸葛亮!
周瑜战略胜诸葛亮!
在《辞海》、《大英百科全书》等权威辞书里,提到三国时代的大“家”就只有两人:一是曹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或诗人),一是诸葛亮——政治家、军事家。
然而,人就怕有偏见,一有偏见,思维就完全不着边际了,就会变得弱智甚至荒唐。
比如“xyy0924”(助理*二级),一方面批驳《三国演义》拔高诸葛亮,一方面又说孙策有“外事不决用周瑜”之托,其实,正史里何曾有什么“外事不决可问周瑜”,那也不过是《三国演义》的小说家言而已。
再比如“feelokwy”(魔法师*四级),一方面把诸葛亮《隆中对》里已经被实践证明了的预言说成是“笑话”,另一方面又把从未有过的、历代史学家们也从未发现过的所谓周瑜的“二分天下”论捧上了天,这真是滑天下之大稽。你为周瑜编造出“二分天下”论,这哪是在捧他,分明是在贬他嘛——如果周瑜真有这个“二分天下”论,那只能说明他的战略眼光不但不如诸葛亮,甚至还不如鲁肃——鲁肃早就提出过“三分天下”论,只不过因为那时刘备还没成气候,所以在鲁肃的眼里,三分天下之一不是刘备而是刘表。
“feelokwy”说:“要不是鲁肃先来找刘备说联盟的问题!我看诸葛亮怎么北伐?”这不用你瞎操心,人家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早已有言:“孙权据有江东,...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看清楚了,孙刘联盟早就在孔明的筹划当中,就算鲁肃不来,诸葛亮也会想办法促成的。

接下来我们就来具体说说孔明与周瑜孰长孰短:

两人的文治能力,不必多说。在这方面周瑜根本没有资格和诸葛亮比。我们就比较一下他们的武略方面吧——其实,在这方面周瑜同样没有资格与诸葛亮比,但既然有人非要在这方面做文章,也就只好奉陪了:

周瑜,满打满算,就打了“赤壁之战”这一场硬仗,还是在自己的“主场”。即便是赤壁之战,也不是他独自打的:“权…即遣周瑜、程普、鲁肃等水军三万,随(诸葛)亮诣先主(刘备),并力拒曹公。曹公败于赤壁…”——《三国志*诸葛亮传》。可见,赤壁之战周瑜功劳确大,但不能全都算在他头上(赤壁之战后,刘备拜诸葛亮为军师中郎将,这是个文武兼职的职务。如果诸葛亮没有在赤壁之战中显示军事才能,以他书生的身份,如何能获得武职?)

而孔明呢?不仅帮助刘备硬是在天下已被基本瓜分完毕的形势下“先取荆州后取川”,实现了《隆中对》中的预言;更以一介书生统领千军万马助东吴赤壁破曹、从荆州直取成都、六次与强大的曹魏对垒,令其惶惶不可终日。
尤其是,诸葛亮与之作战的对手都十分强大。曹魏集团自不必说,就是益州刘璋,那也是久居川蜀,几代的地头蛇,又是易守难攻的地形,而诸葛亮仍能助刘备战而胜之(取川蜀庞统有功,但他过早阵亡。最后解决问题的还是诸葛亮),这岂是“军事才能平平”所能做到的!三国时期,包括曹操在内,没有谁能超过诸葛亮带兵打仗的次数,如果他的军事才能不行,刘备、刘禅岂能让他长期作军队统帅,还不早就“下课了”!
有些人(包括那个现在火得不可一世的易中天)根据陈寿《三国志》里一句“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便否定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实在是荒唐的很。稍微动下脑子就能明白,作为西晋臣子,如果不这样说,那末,他将置其主子——宣帝司马懿于何地?即使如此,他也不得不通过司马懿之口夸赞诸葛亮:《三国志*诸葛亮传》:“亮...卒...。及军退,宣王(司马懿)案行其营垒处所,曰:‘天下奇才也!’”这难道不是在称赞诸葛亮的军事才能而是在夸奖他的政治和外交才能吗?
有些人总是讲这个胜仗是刘备打的,那个胜仗是刘备打的,可为什么不想想,在得到孔明之前,刘备东投西靠,如丧家之犬;得孔明之后,攻无不取战无不胜,从一个胜利走向又一个胜利,这难道是他在得了孔明之后突然自己脑袋开了窍而与孔明没有关系吗?
比如,火烧博望,有人说是刘备干的,与诸葛亮无关,因为诸葛亮那时还没出山呢?果真如此吗?《裴松之注*三国志》记:“刘备以建安十三年败,遣亮使吴,亮以建兴五年抗表北伐,自倾覆至此整二十年。然则备始与亮相遇,在败军之前一年时也”,也就是说,诸葛亮出山是在建安十二年。而“(建安)十二年,曹公北征乌丸”(同上),夏侯敦、于禁败于博望应该是在曹操北征乌丸之后,如何能肯定地说火烧博望于诸葛亮无关呢?
让我们看看世人是如何评价刘备与诸葛亮的:《裴松之注*三国志*先主传》:“初,刘备袭蜀,丞相掾赵戬曰:‘刘备其不济乎?拙於用兵,每战则败,奔亡不暇,何以图人?’徵士傅干曰:‘刘备宽仁有度,能得人死力。诸葛亮达治知变,正而有谋,而为之相;张飞、关羽勇而有义,皆万人之敌,而为之将...何为不济也?’”一个“拙於用兵,每战则败,奔亡不暇”的人,居然终成鼎立三足之一,没有诸葛亮的“谋”,哪得如此!
早在《隆中对》时诸葛亮就说过:“...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那末,为什么后来他未待“天下有变”就急于出击曹魏呢?有人说,这是诸葛亮自恃才能穷兵黩武。但问题不能这样看:
刘备死后,刘禅继位。天下尽知这是个昏庸的皇帝。有诸葛亮在,刘蜀固然可以自保,但一旦诸葛亮去世,则刘蜀必然成为别人(或曹魏、或孙吴)的口中食、囊中物,这一点也是天下尽知。因此,诸葛亮必须要赶在自己在世时完成统一大业,即使力所不殆也要勉为其难以求一逞。即所谓“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诸葛亮《后出师表》)。
明了了这一点,对诸葛亮以最弱小的刘蜀却频繁征讨最强大的曹魏就不会觉得奇怪了。但弱小蜀汉终究没能完成统一大业,对此,《三国志》作者陈寿认为“盖天命有归,不可以智力争也。”应该说这个看法是比较准确的。然而,有些人却因此诟病诸葛亮的军事才能,这种人真是太浅薄了!
拿破仑先有法俄战争之败,最后的滑铁卢战役使其再无回天之力,但全世界没有人否定他军事家的地位;
纵观曹操一生,尽管有众多谋士为其出谋划策,但也打了不少败仗,特别是灭袁绍、收荆州之后,其实力已是天下第一,尽管如此,还是遭遇了赤壁惨败,以后又在征汉中的作战中折损了大将夏侯渊,失利于刘备。却没人因此否认曹操军事家的地位;
而诸葛亮完全凭着自己个人的智慧,统帅千军万马东征西讨,更多的时候都处于以弱敌强之势,却依然能攻城略地斩将夺隘进退自如,怎么就“军事才能平平”呢?这也太双重标准了吧。
更何况,北伐果真无功吗?第一次北伐夺得三郡,虽然得而复失但迁徙人口入汉中扩充了国力;第二次北伐进退有度,因故退兵时斩敌大将王双,令魏军望而却步不敢进逼;第三次北伐夺武都、阴平二郡扩展了蜀汉的版图;第四次曹魏强势攻蜀,诸葛亮以弱抗强,举重若轻潇洒御敌,轻松击退司马懿入寇;第五次北伐,诸葛亮与司马懿对垒,获得“甲首三千级,玄铠五千领,角弩三千一百张”之战果。在因粮草不济而退兵时还顺手射杀了名将张郃;第六次北伐兵临渭水,直指长安,以十万军兵对抗二十万众,以弱敌强,主动出击,接连取胜,打得国力最为强大的曹魏及其统帅司马懿龟缩不敢出战。正像前面提到的张俨所说的那样:“若此人不亡,终其志意,连年运思,刻日兴谋,则凉、雍不解甲,中国不释鞍,胜负之势,亦已决矣”——如果不是征战途中诸葛亮病死与五丈原,最后的胜利必将属于诸葛亮。

别再说什么诸葛亮是被《三国演义》捧起来的:
东晋政府封诸葛亮为“武兴王”;
唐代在中国历史上首次出现了武庙,《新唐书-礼乐五》记栽:“开元开元十九年,始置太公尚父庙,尊太公为武成王,祭典与文宣王比,以历代良将为十哲象坐侍。这十良将中,三国时期的只有诸葛亮;
唐昭宗封诸葛亮为武灵王,并御赐庙堂于隆中;
《宋史》卷105《礼志八》:宣和五年,礼部言:“武成王庙从祀••••••凡七十二将”于是释奠日,以张良配享殿上。按照朝向不同分档
一档:张良,二档:管仲、孙武、乐毅、诸葛亮、李绩并西向,田穰苴、范蠡、韩信、李靖、郭子仪并东向;
而在《金史》的观念里面,谁要是说出“诸葛亮不知兵”这句话,那就证明此人“好为大言”;
《元史•祭祀志五•武成王条》载:"武成王立庙于枢密院公堂之西,以孙武子、张良、管仲、乐毅、诸葛亮以下十人从祀;
元英宗封诸葛亮为戌烈忠武显灵仁济王。
《三国演义》面世后历代执政者对诸葛亮的推崇不再列举,免得再说是《三国演义》起的作用。
至于周瑜,除了某些唐诗宋词提到他外,还有哪些可以拿出来炫耀的呢?
《三国演义》中为了塑造才智几近天人的诸葛亮形象,不惜牺牲一代帅才,用三次斗智失败而被活活气死来描绘周瑜,但周瑜真的是被气死的吗?值得考证``````
从演义中可以得出结论:周瑜心胸狭隘,嫉妒诸葛亮的才智,而又在斗智中失败才被气死的。
好,先从周瑜心胸狭隘说起。周瑜出身名门,家教甚好,少年得志,能统观全局,是难得的帅才,所以才有孙策的“外事不决用周瑜”之托。可见周瑜必定是心胸广博之人,程普周瑜之争更是体现了周瑜之大度。由此可见周瑜之大度丝毫不逊于司马懿,诸葛亮寥寥数语根本不会刺激到周瑜,更何谈周瑜是被诸葛亮气死?而且从他“气死”时还推荐和诸葛亮较有交情的鲁肃,更可看出他的心胸宽广,决非小肚鸡肠之人。那么他到底是怎么死的吗?
据现代医学观分析:周瑜死前症状,只是因为情绪激动大呼几声就转不过气来昏厥而亡,可以知道是典型的心肌梗塞突发。
那么他又是怎么有这种病症潜伏的呢?从中医理论分析:周瑜少年得志,一心为吴国事操劳,文武双用,日夜操劳,操作了先天元气,肾脏气滞血淤,肝脏解毒功能受损,血气受阴,还伴有吐血,最后心血动力不足,加上常年征战脏腑有旧伤,又不注意调养,肾气虚,肝火盛,心气结,阴阳失调,全身机理失衡。最后心脏病突发而亡。
所以基于上我们得出一个结论:周瑜由于平日工作压力过大,为国事军事操劳过度,积劳成疾,而又不注意调理,心脑肝肾功能受损,心病潜伏。而最后国为一时情绪激动,血气不行,心脏聚停致死。
生活在快节奏的都市人,对成功的迫切渴求,成功背后的辛酸忙碌,打拼才智的极度付出都让我们的身体承受了更甚于周瑜的压力,我们每天漠然的看待自己的心慌心悸,腰膝酸软,神疲乏力,头晕耳鸣``````成功是属于一个好的身体的,或许再给周瑜20年,他未必斗不过诸葛亮。

回答2:

你的问题本身就不对。当时刘表病死,次子刘琮继位,随即向曹操投降,一直依附于刘表的刘备无路可逃,连战连败,不得不向东吴(注意:这时候不存在什么魏国、蜀国、吴国,此时名义上还是汉朝时期,汉献帝还在呐,前面几个回答者净瞎扯,刘备入蜀是赤壁之战以后的事)求助,而东吴方面面对曹操的威胁,也应当与刘备联合,这是双方的利益所要求的。也许有人要说是诸葛亮智激周瑜(曹操打东吴是为的大乔和小乔,小乔是周瑜的老婆)才使得周瑜最终决定一心抗曹,那是《三国演义》(记住这是小说,写三国历史的史书叫《三国志》)写的,小说家言,纯粹胡说。历史上诸葛亮在赤壁之战中只是一个联络官的角色,草船借箭是多年以后孙权干的(不是为了借箭,而是为了使船身两边平衡),与诸葛亮无关,至于什么借东风,那更是扯淡,谁要相信谁是傻子。《三国演义》把诸葛亮写得神乎其神,把许多其他人的功劳加在他身上,严重脱离本来面貌。历史上的诸葛亮更多的被提及是作为一个政治家而非军事家,算军事家的话也只能归在军事战略家(和毛主席一样)一类,真正统兵打仗的能力不行,而周瑜则是一个杰出的军事统帅。历史上两人并没有太多会面,所谓诸葛亮智激周瑜和三气周瑜的事纯粹是小说编造的,完全是借贬低周瑜而抬高诸葛亮,甚至让周瑜被诸葛亮活活气死,临死还要说:“既生瑜,何生亮?”而事实上周瑜是积劳成疾的。历史上的周瑜决非小肚鸡肠之人,程普曾说:“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美酒),不觉自醉。”可见其肚量和人格魅力。

回答3:

曹操势大,仅用一支小小的部队便可置刘备于死地。(这里指消灭刘备)东吴有孙策立业,基业是很大的,基础也很坚实。只有游说孙权一方使其与刘备联合才有可能打败曹操,从而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另外,我认为LZ的问题也应该改一改,把周瑜改成孙权,把诸葛亮改成刘备。毕竟这么大的事情不是一个都督和一个谋士说了算的问题。

回答4:

三国由魏蜀吴三国组成,这是人都知道。但是魏蜀吴三国的实力却不是每个人都知道。由下面的地图可知,魏国的实力远超其他二国。所以魏国要剿灭其他二国是轻而易举的,唯一可对抗的方法就是两弱国同盟与魏国保持敌对。倘若这一对立格局一被破坏,三国势力不均,马上局势会发生变化,而收益者必是魏国,失败者必是蜀汉,东吴两国。所以即使孙权杀了关羽,不想要命了,但是刘备要命,唯一保命的方法就是同盟。

回答5:

首先,刘备不联盟不行,不然脑袋就掉了。
孙权想的是投降的后果,当时鲁肃说:我鲁肃投降了,能封上一个官职,还可能比现在的得好,可将军您呢?你投降了,会被派到哪里去呢?

的确,君主投降了绝对没有好下场,像曹操这样的,投降他不死也得沦为平民,有人说:那司马炎怎么没杀刘禅和孙皓?那是因为司马炎是篡位,不得人心,所以才“不得已而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