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期四周的实习,让我重温了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感受到了教学工作的明快节奏,亲身体验了初为人师的喜悦之情。
在实习期间,我学到了许多东西,遇到了一些困难,也看到了自己本身存在着许多问题。
我觉得作为老师,尤其是班主任,要把一个五、六十人的班集体管理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事,所投入的时间和精神就像海里的水一样,不可斗量。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性格、爱好,也有各自的薄弱环节,要把每个学生都教成优秀生,谈何容易!所以,老师的工作用“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初次登上讲台,难免紧张、慌乱,幸好科任老师的指导给了我莫大的支持和鼓励。有时候课堂纪律很乱,要不是指导老师在维持,我真的无法顺利讲完一节课;有时候我给学生写的练习题太难了,指导老师都一一给我指出来,教我如何修改,怎样引导学生,每一步,指导老师都很详尽地给我分析、讲解。我从自己的上课和老师的教学过程两者的对照中看到了自己的许多不足之处:表情不够丰富、语言不流利、声音太小、没有抓住重点、不懂得吸引学生听课、没有引导好学生进行思考、没有组织好学生进行讨论、板书不够规范……尽管我的实习情况如此狼狈,但因为学生的积极配合和指导老师的支持,我对成为一名教师的决心变得更坚定。
现在的小学生思想比较开放,对新事物、新问题有着非常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容易转移,老师给他们讲课的时候尽可能形像、生动、充分运用多种教学媒体,还不能尽讲,更主要的是不断引导他们、启发他们,让他们去发现问题,并通过小组协作解决问题,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掌握学习方法。
我认为自己对小学生是比较有耐心的,也从他们的童言稚语中发现:小学生都喜欢被表扬,喜欢引起别人的注意,喜欢表现自己的优点,就是不喜欢被约束。因此,老师通常采用表扬某些表现好的同学来约束其他同学,让其它同学向他们学习,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
通过这次实习,我从指导老师的言传身教、谆谆教诲中获益良多,他们的指导犹如春风化雨,沁入我的心田,让我如沐春风,真所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还有三(3)班的52张玲珑的面孔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的欢声笑语、一举一动都十分清晰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实习,给我步向人生另一个阶段上了一节悠长而充实的公开课,使我终生难忘。
实习总结
现在我们已经回到学校,投入到了正常的学习生活之中。回顾这次南京之行仍历历在目,感觉收获颇丰。生产实习为期两周,实习地点是南京港股份有限公司。来南京的第一天,我们进行了简单的休整,第二天就开始“上班”了。第一天的主要内容是了解南京港股份有限公司,这是一家上市公司,于2001年9月28日上市成立,以储存、中转、运输石油及化工原料为主,公司是鲁宁线的终点站。由于南京港为油港,属一级防火单位,单位安排给我们这批新进人员做了安全教育,这种安全教育对我们油气储运专业的学生是受用无穷的。当天还安排了油储专业的前辈和我们进行经验交流,从他们那里我们了解到了很多我们感兴趣的问题。第二天,我们详细了解了南京港股份有限公司港区的工艺流程、计量及总体布置等问题,对公司的大体情况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在接下来的六天时间里,我们分组分别对罐区泵房(油品储运队,化工储运队)、码头(608#、610#、612#)、南京港区的供电、供水、供气、供汽系统、安全设施、消防设备、环保设施等作了实地的参观。南京港共有16座码头,码头总长5000,两个锚地,船舶停靠基地3座,16座码头中有13座生产性码头,工作船码头3座,万吨级以上有6座,岸壁式码头主要停靠海轮,还有栈桥式浮码头。港区内是运用管道运输石油及化工原料,但并非所有管线都用于输送油品,红管为消防管道,蓝管为压缩空气管,黄管为氮气管,绿管为水管。管线上有各种阀门,如球阀,闸阀,截止阀等。在参观码头时我们还见到了输油臂,了解了它们的构造及工作情况。罐区泵房分油品和化工两大块,油品主要是外浮顶罐,有5座,最大的5万立方米,2万立方米和三万立方米油罐各有两座。当天我们登上了F322的罐顶,对外浮顶罐进行了全面的认识,每个浮顶有72根浮顶支柱,支柱保持浮顶与罐底有一定的距离,一般为1.5米-1.8米的距离,还对空气舱,导向支柱,落水坑,紧急排水阀等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参观化工区时,我们还钻了罐底,这个实习内容的安排使我们对油罐有了非常深刻的认识
转瞬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即将结束,现我对本期教学情况作如下总结:
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学者。学生是被教的主体。因此,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有针对性地教对教学成功与否至关重要。最初接触广州学生的时候,我一点都不了解他们,只是专心研究书本,教材,想方设法令课堂生动,一厢情愿的认为学生这样就易接受。但一开始我就碰了钉子。在讲授第一课的时候,我按照自己的教学设计,上了一堂自认为明白易懂而又不死板的课,认为教学效果如期理想,结果后来下课一调查,一听同学们反应,才知道我讲的口语大部分同学反应跟不上,而教学的部分内容同学们有的以前从来未学过。于是,我在课后更多的主动走近学生,与他们聊天谈心,增进彼此的了解,从而更进一步了解了学生的状况:
一方面,学生英语听,说的能力相对较弱,授课采用较深的全英教学,同学们还不能适应。另一方面,三、四班的同学虽然比较活跃,上课气氛积极,但中差生占较大多数,尖子生相对较少。因此,讲得太深,没有照顾到整体。由此可以看出,了解及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对授课效果有直接影响。这就是教育学中提到的“备教法的同时要备学生”。这一理论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记得一位优秀的老师曾说过:“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我明白到备课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
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不浅。例如我在教授《Unit3.Lesson9》的时候,这课的主题是“如何询问和回答时间”,教学难度比较大。如果照本宣科地讲授,学生会感到困难和沉闷。为了上好这堂课,我认真研究了课文,找出了重点,难点,准备有针对性地讲。当讲到“half” 和 “quarter”时的时候,我通过画图,用数学上的“圆”来加以充分形象的讲解和说明。这样学生就形象地明白了这两个单词,学生听懂了,也就显得颇有积极性。因此在练习”What’s the time? It’s……”的句型时,学生特别用功,教学效果也十分理想。可见,认真备课对教学十分重要。特别是对英语这门学生不甚熟悉并感到困难的外语来说至关重要。
听课也是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的一个好方法,新老师只有多听课才能够逐渐积累经验。所以对每一次听课的机会我都十分珍惜。听课的主要对象是我们组的优秀老师的课,同时也听其他老师的课。本学期,我听了二十多节课,我的收获很大,逐步掌握了一些驾驭课堂的技巧。听完课之后,把教师们上课时讲到的记在听课记录上,然后对我自己的备课教案进行修改,将他们很多优点和长处应用到我的课堂教学当中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因为英语的特殊情况,学生在不断学习中,会出现优差分化现象,差生面扩大,会严重影响班内的学习风气。为此,我制定了具体的计划和目标,对同学进行有计划的辅导。在三班和四班,我把同学分为三个组。第一组是有能力提高,但平时懒动脑筋不学的同学,对这些同学,我采取集体辅导,给他们分配固定任务,不让他们有偷懒的机会,让他们发挥应有水平;第二组是肯学,但由于能力不强的同学。对这部分同学我采取适当引导,耐心教导,慢慢提高他们的成绩方法,当然不能操之过急,并且多鼓励,只要他们肯努力,成绩有望提高;第三组是纪律松散,学习不认真,基础又不好的同学。对这部分人我进行课余时间个别辅导。因为这部分同学需要一个安静而又不受干扰的环境,才会静下心来学习。我想只要坚持辅导,这些同学基础重新建立起来,以后授课的效果就会更好。
英语是语言。困此,除了课堂效果之外,还需要让学生多读,多讲,多练。为此,在早读时,口语操练时,我充分利用有效时间,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课后发现学生作业问题也及时解决,及时讲清楚,让学生即时消化。另外,对部分不自觉的同学还采取强硬背诵等方式,提高他们的能力。
精讲多练是我采取的另一个巩固学生所学知识的方法。在课堂上,我少讲精讲,让每位同学做好笔记,掌握知识重点难点,然后给予他们更多的时间练习加以巩固,课后留有适当不同层次的作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去练习,这样通过精讲,多练,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在练的过程中巩固知识。同时,我又让每位同学准备一个错题本,在我每次评讲习题的过程中,把他们易错的习题和知识点重点记在错题本上,以便于平时有重点地去记忆和理解。事实证明,这一方法切实可行,也行之有效。
总之,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期末考试就是一种考验。无论成绩高低,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在这学期的教学效果,也是我和学生共同努力的见证,更会促使我继续努力,多问,多想,多向优秀教师学习,争取更大进步。
以上就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由于经验颇浅,许多地方存在不足,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有机会在各位领导老师的指导下,取得更好成绩
你得提供在哪个培训机构做过,不然没有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