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心理学小技巧可以运用在生活中?

2024-11-22 01:10:50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回答2:

1、强迫选择
让你的孩子喝牛奶,她可能会拒绝。如果问他是用彩色杯子喝,还是用玻璃杯子喝。他会选择用彩色杯子喝。

2、蔡加尼克效应
大脑中总是有首歌挥之不去?因为大脑倾向于思考尚未解决的事情,这叫蔡加尼克效应。想要终结它,就想想它的结尾。

3、亲近原则
一群人在一起时,人们会情不自禁的关注觉得最亲近的人

4、登门槛效应
让别人帮大忙,可能会遭到拒绝。如果先请他帮些小忙,再让他帮大忙,会比较容易些。这里涉及到信用累积

5、闭门羹效应
闭门羹效应说的是请朋友帮忙,被拒绝了,后面再请帮个小忙,他就不好拒绝了。比如,你想向好友借50元。先向他借100元,被拒绝了;再开口向他借50元,那他就不好拒绝了。

6、沉默效应
如果你问了别人问题,对方没有回答。别急,保持沉默,保持眼神接触,对方就会继续说了

7、破窗效应
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它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的被人打破

8、责任分散效应
一人向在场的大众需求援助,帮助求助者的责任就由大家来分担,造成责任分散,每个人分担的责任很少,旁观者甚至可能连他自己的那一份责任也意识不到,从而产生一种“我不去救,由别人去救”的心理,造成“集体冷漠”的局面

9、罗森塔尔效应
如果教师喜爱某些学生,对他们会抱有较高期望,经过一段时间,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爱护和鼓励;常常以积极态度对待老师、对待学习以及对待自己的行为,学生更加自尊、自信、自爱、自强,诱发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激情,这些学生常常会取得老师所期望的进步。相反,那些受到老师忽视、歧视的学生,久而久之会从教师的言谈、举止、表情中感受到教师的“偏心”,也会以消极的态度对待老师、对待自己的学习,不理会或拒绝听从老师的要求;这些学生常常会一天天变坏,最后沦为社会的不良分子。这本质上是一种心理暗示

10、固定行为模式
当我们请别人帮忙时,如果能够说出一个理由,那我们得到帮助的可能性就更大。因为在人们的固定行为模式中,有理由的帮忙,总是更值得做。

回答3:

心理学小技巧,可以运用在生活之中:你想让别人不安,就盯着他的发际线看;对方在说话,在忙碌,你只要把手伸给他,他就会递给你,他手中的任何东西。01
登门槛效应
-如何让别人接受你的请求-

又叫“得寸进尺效应”。

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为了维护前后一致的好人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

犹如登门槛时要一级台阶一级台阶地登,这样能更容易更顺利地登上高处。

Tips:
在人际交往中,当我们要求某人做某件较大的事情又担心他不愿意做时,可以先向他提出做一件类似的、较小的事情。

02
踢猫效应
-安放坏情绪,才有好生活-

踢猫效应,是指对弱于自己或者等级低于自己的对象发泄不满情绪,而产生的连锁反应。

一位父亲在公司受到了老板批评,回到家就把孩子臭骂一顿。孩子心里窝火,狠狠去踹身边打滚的猫。猫逃到街上,正好一辆卡车开过来,司机赶紧避让,却把路人撞伤了。

引爆负面情绪,就像在点燃一根导火索。

哪怕起因只是一件很小的事,但在坏情绪的蔓延下,就可能会产生各种恶性循环,从而陷入更大的混乱。

Tips:

我们无法控制很多事情的发生,但可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言行。

只有安放好坏情绪,避免它进一步扩散和恶化,结果才会往好的方向发展。

03
鸟笼效应
-如何让自己做一件不想做的事-

1907年,詹姆斯和他的好友物理学家卡尔森打赌。

詹姆斯说:“我一定会让你不久就养上一只鸟的。”卡尔森不以为然。没过几天,恰逢卡尔森生日,詹姆斯送上一只精致的鸟笼。

从此以后,只要客人来访,看见书桌旁那只空荡荡的鸟笼,他们几乎都会无一例外地问:“教授,你养的鸟什么时候死了?”

卡尔森只好一次次地向客人解释:“我从来就没有养过鸟。”

然而每每换来的却是客人困惑而有些不信任的目光。无奈之下,卡尔森只好买了一只鸟。詹姆斯的“鸟笼效应”奏效了。

Tips:

鸟笼效应的应用方式就是找到这个鸟笼,然后你总有一天会把鸟放入鸟笼中。

例如,可以将它用于提升自我:

我要学习英语,那么我会把单词书放在自己书桌上,这样总有一天会拿起来看的;

如果要练字,可以先买一支很贵的钢笔放在桌子上,你会为了不浪费而渐渐开始练字。

04
镜像自我
-你眼中的自己是真正的你自己吗-

社会心理学家库利提出的概念,指个体把别人当做镜子来进行自我感知。

他认为,一个人关于自己的观念(自我意象),是由别人对于自己的观点和反应来塑造的。这是角色理论的精髓。

我们通过这种途径形成的自我意象为镜像自我。而自我意象又影响着我们实际的自我。

Tips:

因此,远离对自己评价过低的人,这种人也许短时间会激励你,但长时间一定消磨你的动力,让人变得消极。

同理,无论是亲人、朋友、爱人,可以玩笑贬损,但若想获得长时间的和谐的亲密关系,则要懂得包容赞扬。

05
幸存者偏差
-为什么班上学习差的人都挣了大钱-

为什么班上学习差、不读书的都挣了大钱?

因为学习差不读书、还很穷的同学,都不显眼,你根本不关注人家。而学习差、挣大钱的人,才能获得你们的关注。

“幸存者偏差”也叫为“生存者偏差 ”,是一种认知偏差。

其逻辑谬误表现为,我们过分关注于目前人或物“幸存了某些经历”,然而往往忽略了不在视界内或无法幸存这些事件的人或物。

Tips:

当我们的资讯来源于“幸存者”时,我们获取的信息往往是不完整的。只向成功学习,无异于向“幸存者”获取信息。

那些“失败者”阵亡的地方,才是真正危险的地方,也是我们最需要夯实的地方。
06
叶克斯·多得森法则
-学会利用焦虑感-

这个法则描述了焦虑程度和解决问题的效率之间的关系,即二者之间的关系呈“倒U型曲线”。

焦虑程度过高和焦虑程度过低时的效率都很低,而中等焦虑时的效率最高。

Tips:
焦虑症日渐成为都市人的“心病”,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过度焦虑,事倍功半;适度焦虑,事半功倍。

回答4:

心理学随处可见,很多无法解释的日常行为其实都与心理学有关联,在日常生活中巧妙运用一些心理学小技巧,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一、峰终效应。人们对于一件事情的印象通常有两个部分,一个是过程中最强体验,即峰,一个是最后的体验,即终。比如在儿科医院,给孩子做完手术,都会送给孩子一颗糖果或者小玩具,让他对疾病的印象没那么痛苦。
第二、蔡戈尼效应。人天生就有完结事件的愿望。就是说你本来就计划好要做的一件事情,已经开始着手,因为种种原因中断了,于是,这件事情就一直卡在心里,总想着要把它做完。
第三、透明度错觉。很多人总是认为自己隐藏的感受会被别人轻易发现,其实完全不是这样的,更多的人是什么都看不出来。所以公众演讲时,紧张只有自己知道,台下的人根本感觉不到,这样你会感觉更放松,更容易发挥自己的真实水平。

回答5:

15个可以运用在生活中的心理学小技巧
如果你每天早上不想起床,晚上一直熬夜,每天的时间都花费在了刷微博看抖音上,自己却一点能力都没有提升,做事情三心二意,过年立的Flag,现在一个都没有完成,这不是你不够优秀,而是因为你不懂一些心理学小技巧。
接下来说的15个技巧,可能会颠覆你的认知,如果意识到并且去实践了,能让你的生活发生巨变,直接甩现在的自己几条街,不要说脱单了,脱贫都没问题。
①登门槛效应
这个效应也叫得寸进尺效应,一个人如果接受了他人的请求,为了避免认知上的失调,或者是出于想保持人设的心理,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请求。
在生活中,如果你要请别人帮一个可能会被拒绝的忙时,就可以先多叫对方帮帮无所谓的小忙,其实恋爱中也是这样的,很多时候,你想主导一段感情,打骂碾压是无效的,而是需要从细节去调整两人的交往结构。
②自我羊群效应
所谓自我羊群效应,指的是,即使影响你决策的情绪已经消失了,你日后的决策也会参考第一次的结果,从而持续受到最初那个情绪的影响。
比如说你女朋友生日前几天你刚好打麻将赢了不少,心情非常畅快,于是平时只舍得送露华浓的,这次居然买了香奈儿,而下次她生日的时候,即使你已经不记得赢钱这回事了,你也很大可能不会再送露华浓了。
所以啊,在面对新环境或者情绪很不稳定的时候,一定不要轻易下决定,因为一次决定并不是只影响一个结果。
③首因效应
听起来挺高级的,但其实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第一印象,指我们第一次接触到一个事物或者人的时候,产生的第一印象对以后认知的影响作用。
有一个心理学家做过一个实验,把被试者分为两组,同看一张照片。对甲组说,这是一位屡教不改的罪犯。对乙组说:这是位着名的科学家。看完后让被试者根据这个人的外貌来分析其性格特征。结果甲组说:深陷的眼睛藏着险恶,高耸的额头表明了他死不改悔的决心。乙组说:深沉的目光表明他思维深遂,高耸的额头说明了科学家探索的意志。
首因效应就是这么神奇,所以,无论是重要的面试,还是相亲交朋友,一定要好好管理自己的形象,否则,第一印象的烙印可是很难洗的。
④逆向合理化效应
人是相当奇怪的自我合理化机器,这个效应指的是,当一件是你做久了之后,你就会为这件事找到一个合理的原因,以此来证明自己是正确的。
很多时候这效应很麻烦,但我们也可以把它用在正途上,比如说打赏自己喜欢的学习博主啊,经常分享某个减肥博主的推文啊,这样一来,就你就会潜移默化地朝着他们的方向去用力,因为这合理地解释了你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