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高考都有几篇零分作文,在抨击填鸭式教育

2024-11-08 14:23:43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这些年,高考满分作文很难露出真容,而且若一旦进入公众视野,必定遭遇很大的否定。被否定的是阅卷老师,因为他们的评定标准与公众往往有巨大的差距离。相反的,高考零分作文却让许多人非常期待。
这类被宣称“零分”的作文,通常文笔犀利,或针砭时弊,调侃老师。“考生”还总是一种“给我零分就痛快点”的姿态,山西经济出版社曾在2011年出版过《高考零分作文》,似乎曾经大卖。一些人甚至认为这种“零分”作文才是值得中学生研习的范文,因为那是真文章。
在当前中国,许多人习惯性在编造,有些被传出来的“零分”作文有可能是伪作。反正流传出的这类作为被“隐去”了作者姓名,人们只知道是某年某省考生。安徽一名作家、六安中学中文教师陈巨飞,早就从皖西学院中文系毕业了,就曾炮制过2013、2014年所谓“零分”作文《为什么会这样》和《改改更健康》。不过,确实有不少“零分”作文是真的。有的考生在考场发挥得非常好,就一个不小心得零分了。一个考生作文被判零分,反倒是一种荣耀。
高考零分作文被传出来,必是教育系统内部人士所为。高考试卷都是保密的,就是考生查也很麻烦。一些有意考零分的考生,也很少自己主动查试卷,也没有把握阅卷老师一定给自己判零分。教育系统有人将这类作文传出来,则代表他们是“持不同意见者”,认为好文章不该判零分。同理,真正写得很烂,确实该判零分的作文,则不能引起公众的关注。因此,高考零分作文实际又是被误判零分的优秀作文。
阅卷老师之所以误判,有些是他们意识形态的弦绷得太紧了。考生稍微有一点批判社会现实的语句,他们就认为这孩子思想态度不端正,得给零分。有的是他们中文水平低下,无法理解和正确判断优秀文章。有的是受到某个领导的干预。某考生的作文被打了高分,领导必注意。注意了,领导表示不悦,那就干脆判零分。某些教师这是曲意迎合,另外某些老师则是消极抵抗。也有的老师出于心态不正常所做出的决定。这种老师心理不怎么健康,厌倦、愤恨、妒忌等负面情绪,会左右他们的行为。按理说高考作文评分并非一名阅卷老师做出的决定。但在讨论时,某老师坚持自己的看法,别的老师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也就从了。有时,某些制度性的东西,也只流于形式。
对考生而言,写出“零分”作文,分有有意为之和无心插柳两种。有意者是对事、对人、对高考制度早有自己心中的多种不服,就在写作文时表达这种情绪。次一等的是由于“零分”作文容易传播开来,不妨有意为之。无意者就是作文写起来之后,不由自主地跟着当时的感觉走。考生是想考出高分的,当时时间紧,他们自己越写越得意,并没有预料到“零分”的后果。待交了卷,后悔已经来不及,只能听天由命。
公众关注高考零分作文,屡屡被这类文章所打动,首先是对高考制度的一种质疑。高考是一根指挥棒。数理化等很难可以展开话题,但作文可以。并且每年高考,对作文出题都会有一番议论。出题有问题,或者是八股文腔调,就说明仍然是应试教育的天下。其次是表达对当下教育系的不满情绪。教育部门问题太多却一直没有真正的改变,或者说变来变去,却还是与时代发展脱节,包括灌输式(填鸭式)教试、教育系统腐败、部分教师师德败坏、雷人的校园土政策、教育过度产业化、补习班横行、教育公平等。再就是对教育的期待。教育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高考有责任选拔有潜力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公众更希望高考能鼓励孩子们发挥创造性,能起到引导素质教育的作用。还有,公众也希望对有眼无珠的阅卷老师有追究机制。至少,应当让取消那种人的阅卷资格,甚至清理出教师队伍,免得他们扼杀人才,误人子弟。
不知道“高考零分作文”这一话题的喧嚣还将持续多久。但这一话题确实能够给人带来反思,却有其特殊的贡献。人类的文明从一定意义上讲,就是在反思中不断纠错、纠偏,从而取得长足的进步。一个国家或一个系统如果社会反思还存在,或者多少还允许存在,那就意味着还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