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的租界划分

2024-11-08 21:45:11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英租界

  英租界工部局(市政厅)戈登堂,1976年震损,拆除后改建为天津市人民政府大楼。

  天津英租界始设于1860年,是外国在天津设立最早的租界。界址为:东临海河右岸(西岸),南至博目哩道(今彰德道),西至海大道(今大沽路),北至宝士徒道(今营口道)。这就是所谓的“原订租界”。

  此后,英租界又经过三次扩张:中日甲午战争后,英国擅自将租界自海大道扩张至墙子河(今南京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将原美租界并入英租界;不久,又继续将租界扩张至墙子河外。至此,英租界东临海河,南沿马场道至佟楼,西至海光寺大道(今西康路),北沿宝士徒道与法租界毗邻,共占地六千余亩,是各国租界中最大的一个。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天津英租界由中国政府正式收回。

  法租界

  法租界公议局,今天津市文化局所在地。

  天津法租界始设于1860年英租界设立之后。界址为:东、北临海河右岸(南、西岸),西南至海大道(今大沽路),东南与英租界毗邻。

  法租界划定后,即不断向西南方向扩张,先是扩张至墙子河(今南京路),此后又越过墙子河扩张至老西开,并在老西开建立起天主堂、主教府、医院和学校。1916年竟出动警察强行将老西开占领。此事激起了天津人民和全国人民大规模的反法斗争,是为著名的“老西开事件”,终使老西开未能正式并入法租界。经过不断扩张,法租界共占地两千八百余亩。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天津法租界由中国政府正式收回。

  美租界

  原美国兵营(今天津医科大学东院)

  天津美租界约设于1862年。界址为:东临海河右岸(西岸),南至开滦胡同(今开封道),西至海大道(今大沽路),北至博目哩道(今彰德道)与英租界毗邻。共占地一百三十余亩。

  美租界划定后,恰值国内南北战争进行,无暇对租界进行开发;美国政府遂于1880年声明放弃在天津的租界,但清政府并未接收。直至1902年,美、英两国政府私相授受,将美租界并入英租界,但美国要求对原租界保留一定的权利。这样,天津美租界便成为英租界的南扩充界。

  德租界

  天津德租界始设于1895年。界址为:东临海河右岸(西岸),南至小刘庄外小路(今琼州道),西至海大道(今大沽路),北至开滦胡同(今开封道)与美租界毗邻。

  自1900年起,德租界不断向西南方向扩张,先后占领了北洋西学学堂(今海河中学)、三义庄、桃园村一带,以及东楼、西楼附近,共占地四千二百余亩。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中国政府宣布将天津德租界接收。1921年德国政府声明,承担《凡尔赛和约》中有关在华租界条款,中国政府正式将天津德租界收回。

  日租界

  天津日租界始设于1898年。最初,日本仅在法租界以北、天津城厢东南,划定了租界与预备租界的范围;另在德租界以南的小刘庄划出停船码头。

  自1900年八国联军占领天津后,日本先将预备租界及最初未能划入日租界的天津城厢东南闸口繁华区列为扩张租界;同时与法国暗中商定,将部分法租界的扩张界划给日租界,并强迫清政府予以承认,条件是将小刘庄停船码头交还中国。经过扩张,日租界东北临海河右岸(西南岸),东南与法租界毗邻,南至墙子河(今南京路),北起闸口至福岛街(今多伦道),再向西南至南门外大街和海光寺共占地两千八百余亩。

  天津日租界设立后,一直是日本帝国主义武装侵略中国华北地区的基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政府随同收复沦陷区,将天津日租界收回。

  俄租界

  天津俄租界始设于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期间,俄国军队占领了天津火车站及海河左岸(东、北岸)的大片土地。由于这一区域阻隔了自紫竹林法租界和英租界至火车站的通道,引起两国不满。经德国从中调停,俄国同意改划原订租界范围,将火车站地区交还中国,俄租界遂分为东、西两区。

  俄租界西区位于海河北岸,东至火车站西侧拉普切夫路(原二经路,今天津站西侧),西南至波格拉尼路(今五经路),北至京山铁路。俄租界东区,自海河转弯处向南,迄大直沽(今十五经路),东至京山铁路,西临海河,与英、法、美、德租界隔河相望,共占地近六千亩。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苏俄政府宣布放弃帝俄时代在华的一切特权,包括租界。后经双方谈判,天津俄租界于1924年正式由中国政府收回。

  意租界

  天津意租界始设于1902年。八国联军侵华期间,意大利军队乘机占领了海河左岸(东北岸)、俄军占领区以西的地段,并宣布为意租界。界址为:东北自意中交界路(今兴隆街)沿京山铁路至俄租界,南沿波格拉尼路(今五经路)与俄租界毗邻,西南临海河,西北沿意奥交界路(今北安道)至兴隆街,占地近八百亩。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天津意租界由中国政府收回。

  奥租界

  天津奥租界始设于1902年。八国联军侵华期间,奥匈帝国军队乘机占领了与天津城厢隔河相望的海河左岸(东岸)地区,遂据为租界。界址为:东临京山铁路,南临意奥交界路(今北安道),西临海河,北至金钟河(今狮子林大街),占地一千余亩。

  天津奥租界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的1919年,由中国政府收回。

  比租界

  天津比租界始设于1902年。八国联军侵华期间,比利时并未出兵,但也乘机在俄军占领区以南的海河左岸(东岸)强划了比租界。界址为:东穿大直沽村,南迄小孙庄,西临海河,北临科斯特罗马路(今十五经路)与俄租界毗邻,占地七百余亩;此外,自大直沽村西至京山铁路,比利时还划定预备租界一块。

  天津比租界自划定后,并未进行开发。后经中、比双方谈判,中国政府于1931年将天津比租界收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