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公 长孙无忌 、 河间王 李孝恭 、莱公 杜如晦 、 郑公 魏徵 、 梁公 房玄龄 、 申公 高士廉 、 鄂公 尉迟敬德 、卫公 李靖, 宋公 萧禹, 褒公 段志玄, 夔公 刘弘基, 蒋公 屈突通 ,勋公 殷峤 , 谯公 柴绍, 邳公 长孙顺德, 郧公 张亮 、 潞国公 侯君集 、郯公 张公谨, 卢公 程知节 、 永兴公 虞世南 、 渝公 刘政会 、 莒公 唐俭 、 英公 李绩 、 胡公 秦叔宝 。此外还有罗士信等。
开隋九老:
1、忠孝王伍建章
2、大元帅高颖
3、靠山王杨林
4、上柱国贺若弼
5、大都督鱼俱罗
6、昌平王邱瑞
7、上柱国韩擒虎
8、双枪将定彦平
9、越王杨素
十六杰:
1、李元霸
2、裴元庆
3、宇文成都
4、雄阔海
5、伍天锡
6、程咬金
7、翟让
8、罗成
9、秦琼
10、单雄信
11、王君可
12、魏文通
13、伍云召
14、王伯当
15、尚师徒
16、左天成
四猛:
1、罗士信
2、新文理
3、秦用
4、来护儿
[如果撇开九老和四猛,按照流行的说法,《隋唐演义》的好汉十三绝应该是这样排名的:
1、李元霸
2、宇文成都
3、裴元庆
4、雄阔海
5、伍天锡
6、伍云召
7、罗成
8、杨林
9、魏文通
10、尚师徒
11、新文理
12、韩擒虎
13、秦琼/尉迟恭
二、《说唐》排名:
1、李元霸
2、宇文成都
3、裴元庆
4、雄阔海
5、伍云召
6、伍天锡
7、罗成
8、杨林
9、魏文通
10、尚师徒
11、新文礼
12、韩擒虎
13、王伯当
14、秦琼
15、尉迟恭
16、单雄信
三、单田芳《隋唐演义》排名:
十三杰:
1、李元霸
2、宇文成都
3、裴元庆
4、雄阔海
5、伍天锡
6、伍云召
7、罗成
8、杨林
9、魏文通
10、秦用
11、尚师徒
12、梁师泰?
13、秦琼/尉迟恭
四猛:
1.罗士信
2.来护儿
3.新文礼
4.王伯超
四绝:
1.罗成
2.尚师徒
3.侯君集
4.程咬金
四、苏州评弹排名:
[共有“老辈”、“小辈”、“野辈”三个排名。共有39人。我只有“老辈”、“小辈”两个排名,哪位有“小辈”排名,不吝赐教]
老辈排名:
1.成都王张显图
2.淮西王焦本忠
3.铜山王姚子林
4.双枪将定彦平
5.皇城总兵史万宝
6.燕山王罗艺
7.靠山王杨林
8.屈突通
9.东昌王杨义臣
10.昌平王邱瑞
11.大元帅韩擒虎
12.定国公长孙晟
13.沙陀国王始罗失毕可汗
野辈十三条好汉:
1.银地国太子朗司马
2.琉球国太子鳌鱼
3.北汉王铁木耳
4.铁木金
5.红袍大力士蓝天毕
6.孽世雄
7.王九龙
8.盖世雄
9.洪天英
10.华公义
11.知世王王薄
12.定阳王刘武周
13.大梁王萧铣
五、其他排法1:
1、李元霸
2、宇文成都
3、裴元庆
4、雄阔海
5、伍天锡
6、伍云召
7、罗成
8、杨林
9、魏文通
10、尚师途
11、新文礼
12、韩擒虎
13、谢映登
14、王伯当
15、史太奈
16、秦琼
17、尉迟恭
18、单雄信
六、其他排法2:
第一杰:西府赵王李元霸,李元霸胯下千里一盏灯,手中一对擂鼓瓮金锤谁也惹不起,为头一条好汉;
第二杰:天宝大将宇文成都,胯下赛龙五斑驹,掌中凤翅镏金镗,勇贯三军,是大隋朝的顶梁柱;
第三杰:银锤太保裴元庆裴三公子,胯下一字没角癞麒麟,掌中一对八棱梅花亮银锤,是以后瓦岗山头号猛将;
第四杰:紫面天王雄阔海,一根熟铜棍,压盖武林;
第五杰:双镗无敌伍天锡,胯下青龙马,掌中一对短把凤翅镏金镗,英勇无比;
第六杰:南阳太守伍云召,跨下踏乌白雪马,掌中凤翅镏金镗,曾经大战过宇文成都;
第七杰:少保罗成,又叫罗神枪,胯下一匹西方小白龙,掌中五钩神飞亮银枪!从没打过败仗,人称“常胜将军”;
第八杰:花刀大将魏文通,跨下花斑马,一把花刀是隋营数一数二的大将;
第九杰:靠山王杨林,胯下金睛兽,掌中一对囚龙双棒,老当益壮;
第十杰:银面韦托秦用,秦琼的干儿子,胯下赤炭火龙驹,掌中八棱紫金降魔杵,年轻人中的佼佼者!;
第十一杰:呼罗国王,胯下青鬃马,掌中单锤,乃突厥第一战将;
第十二杰:四宝大将尚师徒,胯下宝马呼雷豹,掌中乌龙提泸枪,山马关大帅;
第十三杰:马踏黄河两岸,锏打三州六府,威震山东半边天,神拳太保秦琼秦叔宝,跨下一匹黄骠马,掌中一对虎头锫棱金装锏,擅使一把虎头造金枪;
第十四杰:皂袍大将尉迟恭,武艺和秦琼不分上下,胯下一匹乌骓马,掌中单鞭,擅使丈八蛇矛枪;
第十五杰:赤发灵官单雄信,单二员外,江湖总瓢把子,胯下枣红马,掌中一把金钉枣阳槊,是未来瓦岗五虎上将的头一员;
第十六杰:银枪将苏定芳,胯下银龙马,掌中亮银枪。连罗成都死在了他的手上;
第十七杰:勇三郎王伯当,胯下黄斑马,掌中花枪,一上战场就玩命;
第十八杰:大刀王君可,胯下一匹赤兔马,掌中青龙郾月刀,真好比关公在世。这是十八条好汉!
七、其他排法3:
第一好汉:西府赵王,李元霸。一对擂鼓瓮金锤是当年汉朝时马超的先祖,汉浮波将军马芫使的。共重320斤。历史上就只有这两个人使得动。
第二条:天宝大将宇文成都,凤翅镏金镗。
第三条:三公子裴元庆,八十斤一只的八卦梅花亮银锤,最后死在庆坠山。被炸死。
第四条:紫面天王雄阔海。一条熟铜棍,死在扬州千斤闸下,被压成肉泥。
第五条:南阳侯伍云召,是春秋五霸时名将伍子胥的后人,使得是一条亮银枪。
第六条:伍天锡,伍云召的族弟。是一对短棒混金镗。被李元霸一锤打死在扬州城外。
第七条:燕山公少保罗成,家传五钩神飞枪,平生只输在同父异母家兄的五分枪下。绝命枪:回马枪
第八条:老将靠山王杨林,水火囚龙棍。死在罗成枪下。
第九条:花刀大帅魏文通,可想以刀闻名。
第十条:四宝上将尚师徒,金纂提炉枪后被秦琼得去。
第十一条:八马将新文礼,弘霓关总兵。
第十二条:双枪老将,罗成干爹,定彦平。后因罗成狠辣,出家。
第十三条:金刀殿帅左天成,在程咬金搬请裴元庆二次学艺下山时,被裴元庆锤打护城河。
第十四条:铁枪大将来护儿
第十五条:挂锤庄庄主,梁师泰。是隋唐八大锤之一。
第十六条:兵马大元帅秦琼,镶金锏,绝招:撒手锏。就是今天人们常说的杀手锏。
第十七条:皂袍大将尉迟恭,曾经日抢三关,夜夺八寨。飞马跃城楼。为救义子薛仁贵撞死皇宫外。雌雄双鞭,龟背托龙枪。
第十八条:聚显庄二庄主,赤法灵官单雄信,金顶枣阳槊
第二名 宗室名王,独称军功——河间王李孝恭
李孝恭(591年—640年),高祖从侄,父亲是李蔚。李渊自太原起兵,负责经略巴蜀。武德四年(621年)任夔州总管,大造战舰,练习水军,得李靖之助,灭萧铣,武德七年(624年)灭辅公佑,追除杜伏威名,籍没妻、子。其后长江以南均受其统领。玄武门之变后,逐渐退出权力核心,晚年以歌舞美人自娱。贞观十四年(640年),暴病身亡。
第三名 贤辅谋深遭逢明主——莱公杜如晦
杜如晦(585年—630年),字克明,京兆杜陵(今中国陕西长安县)人,唐朝初期大臣。他是李世民夺取政权、开创贞观之治中的主要谋臣之一,深受李世民的重用。
其祖父杜果官至隋朝工部尚书,其父杜咤为隋朝昌州长史。杜如晦自少聪悟,好谈文史,是个典型的彬彬书生。秦王李世民平定京城时,引为秦王府兵曹参军。当时的太子李建成对杜如晦非常忌晦,他对齐王李元吉说:“秦王府中可惮之人,惟杜如晦与房玄龄耳。”被外调出秦王府。
玄武门之变后,被拜为兵部尚书,进封蔡国公。贞观四年病重而死,年仅四十六。赠司空,徒封莱国公,谥曰成。
第四名 智者尽言青史美臣——郑公魏征
魏征(580年-643年),字玄成。唐巨鹿曲城(今河北晋州市,又说河北馆陶市)人,唐朝政治家。曾任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以直谏敢言著称。
少时贫困,隋朝末投奔瓦岗军,兵败,归唐。后为窦建德俘获,念才而收之。建德兵败,复归唐。官至太子洗马,乃李建成近臣。玄武门之变后建成死,唐太宗以其耿直,升谏议大夫,后迁秘书监、侍中等职。犯颜直谏太宗二百余次。卒时,太宗悲恸之极,谓侍臣:“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徵没,朕亡一镜矣!”(《资治通鉴》卷一九六)。
著有《隋书》序论,《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等。其言论多见《贞观政要》。 魏徵死后,唐太宗亲自赋诗一首,追忆故人。
第五名 命世之才善建嘉谋——梁公房玄龄
房玄龄(579年—648年),名乔,字玄龄。齐州临淄(今山东济南)人。唐朝初年名相。
房玄龄18岁时本州举进士,授羽骑尉。房玄龄在渭北投秦王李世民后,为秦王参谋划策,典管书记,是秦王得力的谋士之一。唐武德九年(626年),他参与玄武门之变,与杜如晦、长孙无忌、尉迟敬德、侯君集五人并功第一。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后,房玄龄为中书令;贞观三年(629年)二月为尚书左仆射;十一年(656年)封梁国公;十六年(642年)七月进位司空,仍综理朝政。贞观二十二年(648年),房玄龄病逝。
因房玄龄善谋但有些优柔寡断,而杜如晦处事果断不善谋略,因此人称“房谋杜断”。后世以他和杜如晦为良相的典范,合称“房、杜”。
第六名 才高望重社稷之臣——申公高土廉
高士廉(575年-647年),山西太原仗义村人。唐代开国功臣。
长孙皇后的舅父,官至尚书右仆射。唐太宗称他“涉猎古今,心术明达,临难不改节,当官无朋党;所乏者骨鲠规谏”,贞观十二年(627年)与黄门侍郎韦挺、礼部侍郎令狐德葇、中书侍郎岑文本撰编《士族志》一百三十卷。有一子高真行。
第七名 夺槊陷阵智勇双全——鄂公尉迟敬德
尉迟恭(隋开皇五年585年—唐显庆三年658年),隋末唐初名将,名恭,字敬德,朔州善阳(今山西朔城区)人。唐朝大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传说其面如黑炭。尉迟恭与秦琼为两位传统门神。
第八名 南平吴会北定沙漠——卫公李靖
李靖(571年—649年),字药师,是唐朝初期最著名的将领,雍州三原(今陕西三原县东北)人。其兄李端,字药王,隋将(按照李氏族谱,李端为唐代中期名将李晟、李诉之祖)。其舅韩擒虎为隋朝名将。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他善于用兵,长于谋略,著有数种兵书,惟多亡佚。
第九名 骨鲠大儒直言不隐——宋公萧瑀
隋炀帝的皇后萧氏的弟弟,后来归顺唐朝,擅长行政,被李渊重用。李世民登基以后和房玄龄杜如晦不和,多次遭到排挤。
第十名 临危不惧真正将军——褒公段志玄
段志玄(?—642年),唐初齐州临淄(今淄博市)人。其父段偃师为太原书佐。李渊起兵时,授右领大都督府军头,隋大业十三年(617年),于潼关之战击败隋将屈突通,后以功授乐游府骠骑将军。武德九年(626年)玄武门之变中,与尉迟敬德等讨杀李建成和李元吉。贞观十一年(637年),被改封为褒国公,贞观十二年(638年),拜右卫大将军,贞观十四年(640年),加镇军大将军。贞观十六年(642年)病卒,赠辅国大将军、扬州都督。谥号“庄肃”。
第十一名 开国猛将入京首功——夔公刘弘基
刘弘基(582年—650年),雍州池阳人。父刘升是隋代河州刺史,弘基以父荫为右勋侍。大业末年,从炀帝征辽东,后私宰耕牛,故意犯罪,被县令关进监狱来躲兵役。自太原起事便追随李渊父子,与李世民友善,进攻长安时任先锋,擒隋主将屈突通。玄武门之变拥立有功。贞观年间因多次贪污被弹劾,李世民不忍治罪,只是将他贬官。太宗征伐高丽,刘弘基又为前军大总管,力战有功。高宗永微元年(650年)病死,年六十九,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襄,陪葬昭陵。刘弘基临死前,遗命只留给诸子每人奴婢各十五人,良田五顷。认为子孙“若贤,固不藉多财;不贤,守此可以免饥冻。”
第十二名 隋室贵臣唐朝义夫——蒋公屈突通
屈突通(557年—628年),复姓屈突,先世为库莫奚种人,依附鲜卑慕容氏,父亲屈突长卿,北周时任邛州刺史。雍州长安人。
第十三名 参预谋略秦府能臣——勋公殷开山
李渊旧部,太原起兵时投奔李渊,参与进攻长安。进攻薛举时,在浅水原大败,与刘文静一同被追究责任,贬为庶民。后随李世民灭薛氏有功,得以重被任用。参加李世民历次战役,在进攻刘黑达时,得病身亡,是凌烟阁功臣中最先去世的一个。
第十四名 驸马英雄临危不惧——谯公柴绍
李渊女婿,少有侠名,娶平阳公主,参与统一战争中的大部分战役,立下大功,曾率兵消灭最后一个反王梁师都,李世民登基后,也立下不少功劳。此人将在四十章以后出场,也是个重要人物。
第十五名 太原从龙晚节不终——邳公长孙顺德
长孙皇后的叔叔,太原起兵时和刘弘基一起招募兵马。攻打长安时任先锋,抓获屈突通。参加玄武门之变,后因贪污被贬官。
第十六名 出身寒贱外恭内诡——勋公张亮
原为李密部下,隶属李世绩,随李一同降唐。得房玄龄、李世绩推荐入李世民幕府。李世民兄弟相争时,派其到洛阳招募私党,被元吉告发而下狱,张拒不招供掩护了李世民,因而有功。贞观年间,因善于行政而颇得信任,又揭发侯君集谋反、随征高丽而立功。但其后因好巫术而逐渐名声败坏,贞观二十年被告谋反,受诛。
第十七名 摧凶克敌恃宠矜功——陈公侯君集
李世民心腹,常年担任其幕僚。玄武门之变的主要策划人。贞观年间,担任李靖副将击败吐谷浑,又任主将击灭高昌。回朝后因私吞高昌战利品而被弹劾,为此怀恨在心。李世民诸子争当太子的斗争中,依附太子李承乾,图谋杀李世民拥立承乾,事泻被杀。
第十八名 助定奇策英年早逝——郯公张公瑾
原为王世充部下,后投降唐朝,受李靖推荐进入李世民幕府。因参与玄武门之变的谋划而得到赏识,又在事变时充当主要打手,功劳很大。李世民登基后,以其为李靖副将抵御突厥,协助李靖灭亡突厥。次年病故,仅三十九岁。
第十九名 骁勇虎臣义气将军——卢公程知节[程咬金]
本名程咬金,原为瓦岗军勇将,李密失败后降王世充,因不满王的为人,与秦叔宝一同降唐,分配到李世民帐下。参加李世民历次战役。玄武门之变的主要打手。唐高宗时出征贺鲁,屠杀已投降的平民,因此免官,后病故。
第二十名 德行淳备良谏纯臣——永兴公虞世南
隋朝*臣虞世基之弟,自幼以文学著称。宇文化及江都兵变后被裹胁北返,宇文被灭后归窦建德,窦死后入李世民幕府。此后尽心辅佐李世民,被评价为德行、忠直、博学、文辞、书翰五绝。贞观十二年病故。
第二十一名 高祖旧臣举义殊功——邢公刘政会
李渊任太原留守时的老部下,随李渊起兵,首义功臣。此后负责留守太原,刘武周进攻时被俘。忠心不屈,还找机会打探刘武周军情秘报李渊。刘武周灭亡后获救。曾担任刑部尚书,贞观九年病故。
第二十二名 忠纯不贰心存唐朝——莒公唐俭
唐家与李家均为北齐大臣,有世交之谊,唐俭亦与李渊为友。参与李渊太原起兵的策划,为首义功臣。最大功劳是揭发独孤怀恩谋反,被特赐免死罪一次。贞观初年负责与突厥外交事宜,被李靖“谋害”,竟奇迹般逃生。后来任民部尚书,因怠于政事贬官。唐高宗年间病故。
第二十三名 国家长城义名天下——英公李绩
原为瓦岗军大将,少年从翟让起兵,翟死后跟随李密。李密降唐后成为独立势力,但仍坚持以李密部下的身份降唐以示不忘故主,被李渊称为“纯臣”。遭窦建德进攻后,因父亲被窦擒为人质不得已投降。密谋暗杀窦重归唐朝,但未能成功,侥幸逃走。随李世民灭王世充、窦建德、刘黑达,又担任主将灭徐圆朗,随李孝恭灭辅公佑。拒绝李世民的拉拢,未参加玄武门之变。贞观年间与李靖一起灭亡突厥,此后十六年负责唐朝北边防御,多次击败薛延陀势力,又随李世民进攻高丽。李世民死后辅佐唐高宗,被委以军事,担任主将再次出征高丽,终于将高丽灭亡。唐高宗重画其形象于凌烟阁。灭高丽后次年病势。
第二十四名 马槊英雄勇武绝伦——胡公秦叔宝
秦琼(?—638年),字叔宝,中国唐朝齐州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唐朝开国将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与尉迟恭为传统门神。济南五龙潭有其故居。
历史上的秦琼以勇猛彪悍著称。最初是隋将来护儿部将,后随张须陀讨伐李密。兵败,张须陀战死,秦叔宝归裴仁基部下,又随裴投降李密,得到重用,被任用为帐内骠骑。李密失败后,投降王世充,因不满王的为人,于619年(唐高宗武德二年)同程知节等人一起投唐,被分配到秦王李世民帐下。参加了李世民的历次征战,每战必先,常于万军之中取敌将首级。626年(武德九年),参与玄武门之变,事后被封为左武卫大将军。秦琼晚年因历次作战负伤太多而疾病缠身,常对人说:“吾少长戎马,所经二百余阵,屡中重疮。计吾前后出血亦数斛矣,安得不病乎?”贞观十二年(638年),在任徐州都督时去世,陪葬昭陵。贞观十三年(639年),秦琼被追封为胡国公。贞观十七年(643年),秦琼与长孙无忌等人被图形凌烟阁,封为唐开国二十四功臣之一。
第一名 贵戚豪族英冠人杰——赵公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659年),字机辅,河南洛阳人。先世乃鲜卑族拓跋氏,北魏皇族支系,后改为长孙氏。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内兄,文德顺圣皇后的哥哥。
长孙无忌非常好学,“该博文史”。隋朝义宁元年(617年),李渊起兵太原。无忌进见,渊爱其才略,授任渭北行军典签。自此辅佐李世民,建立了唐朝政权,是唐朝的开国功臣,以功第一,封齐国公,后徙赵国公。武德九年(626年),参与发动玄武门之变,帮助李世民夺取帝位。历任尚书仆射、司空。为人谨慎,改任司徒。贞观十一年(637年)奉命与房玄龄等修《贞观律》。贞观十七年,图功臣二十四人于凌烟阁,长孙无忌居第一。唐高宗即位,册封太尉,同中书门下三品。永徽二年(651年)奉命与律学士对唐律逐条解释,撰成《律疏》(宋以后称《唐律疏议》)30卷。因反对高宗立武则天为皇后,为许敬宗诬构,削爵流黔州(今贵州),自缢死。有诗三首。
在李世民晚期,原本储君乃长子李承干,后李承干因荒淫无道,被削去储君之位,当时,李世民举棋不定,较喜爱另一子李泰,但长孙无忌推荐九子李治(即后来唐高宗),协助他成为储君。唐高宗时期,长孙无忌由于反对武则天擅权,与武氏结怨。后遭武氏以谋反罪名诬陷,全宗族或杀或流放,长孙无忌本人遭流放至黔州,不久被迫自杀。
第二名 宗室名王,独称军功——河间王李孝恭
李孝恭(591年—640年),高祖从侄,父亲是李蔚。李渊自太原起兵,负责经略巴蜀。武德四年(621年)任夔州总管,大造战舰,练习水军,得李靖之助,灭萧铣,武德七年(624年)灭辅公佑,追除杜伏威名,籍没妻、子。其后长江以南均受其统领。玄武门之变后,逐渐退出权力核心,晚年以歌舞美人自娱。贞观十四年(640年),暴病身亡。
第三名 贤辅谋深遭逢明主——莱公杜如晦
杜如晦(585年—630年),字克明,京兆杜陵(今中国陕西长安县)人,唐朝初期大臣。他是李世民夺取政权、开创贞观之治中的主要谋臣之一,深受李世民的重用。
其祖父杜果官至隋朝工部尚书,其父杜咤为隋朝昌州长史。杜如晦自少聪悟,好谈文史,是个典型的彬彬书生。秦王李世民平定京城时,引为秦王府兵曹参军。当时的太子李建成对杜如晦非常忌晦,他对齐王李元吉说:“秦王府中可惮之人,惟杜如晦与房玄龄耳。”被外调出秦王府。
玄武门之变后,被拜为兵部尚书,进封蔡国公。贞观四年病重而死,年仅四十六。赠司空,徒封莱国公,谥曰成。
第四名 智者尽言青史美臣——郑公魏征
魏征(580年-643年),字玄成。唐巨鹿曲城(今河北晋州市,又说河北馆陶市)人,唐朝政治家。曾任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以直谏敢言著称。
少时贫困,隋朝末投奔瓦岗军,兵败,归唐。后为窦建德俘获,念才而收之。建德兵败,复归唐。官至太子洗马,乃李建成近臣。玄武门之变后建成死,唐太宗以其耿直,升谏议大夫,后迁秘书监、侍中等职。犯颜直谏太宗二百余次。卒时,太宗悲恸之极,谓侍臣:“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徵没,朕亡一镜矣!”(《资治通鉴》卷一九六)。
著有《隋书》序论,《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等。其言论多见《贞观政要》。 魏徵死后,唐太宗亲自赋诗一首,追忆故人。
第五名 命世之才善建嘉谋——梁公房玄龄
房玄龄(579年—648年),名乔,字玄龄。齐州临淄(今山东济南)人。唐朝初年名相。
房玄龄18岁时本州举进士,授羽骑尉。房玄龄在渭北投秦王李世民后,为秦王参谋划策,典管书记,是秦王得力的谋士之一。唐武德九年(626年),他参与玄武门之变,与杜如晦、长孙无忌、尉迟敬德、侯君集五人并功第一。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后,房玄龄为中书令;贞观三年(629年)二月为尚书左仆射;十一年(656年)封梁国公;十六年(642年)七月进位司空,仍综理朝政。贞观二十二年(648年),房玄龄病逝。
因房玄龄善谋但有些优柔寡断,而杜如晦处事果断不善谋略,因此人称“房谋杜断”。后世以他和杜如晦为良相的典范,合称“房、杜”。
第六名 才高望重社稷之臣——申公高土廉
高士廉(575年-647年),山西太原仗义村人。唐代开国功臣。
长孙皇后的舅父,官至尚书右仆射。唐太宗称他“涉猎古今,心术明达,临难不改节,当官无朋党;所乏者骨鲠规谏”,贞观十二年(627年)与黄门侍郎韦挺、礼部侍郎令狐德葇、中书侍郎岑文本撰编《士族志》一百三十卷。有一子高真行。
第七名 夺槊陷阵智勇双全——鄂公尉迟敬德
尉迟恭(隋开皇五年585年—唐显庆三年658年),隋末唐初名将,名恭,字敬德,朔州善阳(今山西朔城区)人。唐朝大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传说其面如黑炭。尉迟恭与秦琼为两位传统门神。
第八名 南平吴会北定沙漠——卫公李靖
李靖(571年—649年),字药师,是唐朝初期最著名的将领,雍州三原(今陕西三原县东北)人。其兄李端,字药王,隋将(按照李氏族谱,李端为唐代中期名将李晟、李诉之祖)。其舅韩擒虎为隋朝名将。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他善于用兵,长于谋略,著有数种兵书,惟多亡佚。
第九名 骨鲠大儒直言不隐——宋公萧瑀
隋炀帝的皇后萧氏的弟弟,后来归顺唐朝,擅长行政,被李渊重用。李世民登基以后和房玄龄杜如晦不和,多次遭到排挤。
第十名 临危不惧真正将军——褒公段志玄
段志玄(?—642年),唐初齐州临淄(今淄博市)人。其父段偃师为太原书佐。李渊起兵时,授右领大都督府军头,隋大业十三年(617年),于潼关之战击败隋将屈突通,后以功授乐游府骠骑将军。武德九年(626年)玄武门之变中,与尉迟敬德等讨杀李建成和李元吉。贞观十一年(637年),被改封为褒国公,贞观十二年(638年),拜右卫大将军,贞观十四年(640年),加镇军大将军。贞观十六年(642年)病卒,赠辅国大将军、扬州都督。谥号“庄肃”。
第十一名 开国猛将入京首功——夔公刘弘基
刘弘基(582年—650年),雍州池阳人。父刘升是隋代河州刺史,弘基以父荫为右勋侍。大业末年,从炀帝征辽东,后私宰耕牛,故意犯罪,被县令关进监狱来躲兵役。自太原起事便追随李渊父子,与李世民友善,进攻长安时任先锋,擒隋主将屈突通。玄武门之变拥立有功。贞观年间因多次贪污被弹劾,李世民不忍治罪,只是将他贬官。太宗征伐高丽,刘弘基又为前军大总管,力战有功。高宗永微元年(650年)病死,年六十九,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襄,陪葬昭陵。刘弘基临死前,遗命只留给诸子每人奴婢各十五人,良田五顷。认为子孙“若贤,固不藉多财;不贤,守此可以免饥冻。”
第十二名 隋室贵臣唐朝义夫——蒋公屈突通
屈突通(557年—628年),复姓屈突,先世为库莫奚种人,依附鲜卑慕容氏,父亲屈突长卿,北周时任邛州刺史。雍州长安人。
第十三名 参预谋略秦府能臣——勋公殷开山
李渊旧部,太原起兵时投奔李渊,参与进攻长安。进攻薛举时,在浅水原大败,与刘文静一同被追究责任,贬为庶民。后随李世民灭薛氏有功,得以重被任用。参加李世民历次战役,在进攻刘黑达时,得病身亡,是凌烟阁功臣中最先去世的一个。
第十四名 驸马英雄临危不惧——谯公柴绍
李渊女婿,少有侠名,娶平阳公主,参与统一战争中的大部分战役,立下大功,曾率兵消灭最后一个反王梁师都,李世民登基后,也立下不少功劳。此人将在四十章以后出场,也是个重要人物。
第十五名 太原从龙晚节不终——邳公长孙顺德
长孙皇后的叔叔,太原起兵时和刘弘基一起招募兵马。攻打长安时任先锋,抓获屈突通。参加玄武门之变,后因贪污被贬官。
第十六名 出身寒贱外恭内诡——勋公张亮
原为李密部下,隶属李世绩,随李一同降唐。得房玄龄、李世绩推荐入李世民幕府。李世民兄弟相争时,派其到洛阳招募私党,被元吉告发而下狱,张拒不招供掩护了李世民,因而有功。贞观年间,因善于行政而颇得信任,又揭发侯君集谋反、随征高丽而立功。但其后因好巫术而逐渐名声败坏,贞观二十年被告谋反,受诛。
第十七名 摧凶克敌恃宠矜功——陈公侯君集
李世民心腹,常年担任其幕僚。玄武门之变的主要策划人。贞观年间,担任李靖副将击败吐谷浑,又任主将击灭高昌。回朝后因私吞高昌战利品而被弹劾,为此怀恨在心。李世民诸子争当太子的斗争中,依附太子李承乾,图谋杀李世民拥立承乾,事泻被杀。
第十八名 助定奇策英年早逝——郯公张公瑾
原为王世充部下,后投降唐朝,受李靖推荐进入李世民幕府。因参与玄武门之变的谋划而得到赏识,又在事变时充当主要打手,功劳很大。李世民登基后,以其为李靖副将抵御突厥,协助李靖灭亡突厥。次年病故,仅三十九岁。
第十九名 骁勇虎臣义气将军——卢公程知节[程咬金]
本名程咬金,原为瓦岗军勇将,李密失败后降王世充,因不满王的为人,与秦叔宝一同降唐,分配到李世民帐下。参加李世民历次战役。玄武门之变的主要打手。唐高宗时出征贺鲁,屠杀已投降的平民,因此免官,后病故。
第二十名 德行淳备良谏纯臣——永兴公虞世南
隋朝*臣虞世基之弟,自幼以文学著称。宇文化及江都兵变后被裹胁北返,宇文被灭后归窦建德,窦死后入李世民幕府。此后尽心辅佐李世民,被评价为德行、忠直、博学、文辞、书翰五绝。贞观十二年病故。
第二十一名 高祖旧臣举义殊功——邢公刘政会
李渊任太原留守时的老部下,随李渊起兵,首义功臣。此后负责留守太原,刘武周进攻时被俘。忠心不屈,还找机会打探刘武周军情秘报李渊。刘武周灭亡后获救。曾担任刑部尚书,贞观九年病故。
第二十二名 忠纯不贰心存唐朝——莒公唐俭
唐家与李家均为北齐大臣,有世交之谊,唐俭亦与李渊为友。参与李渊太原起兵的策划,为首义功臣。最大功劳是揭发独孤怀恩谋反,被特赐免死罪一次。贞观初年负责与突厥外交事宜,被李靖“谋害”,竟奇迹般逃生。后来任民部尚书,因怠于政事贬官。唐高宗年间病故。
第二十三名 国家长城义名天下——英公李绩
原为瓦岗军大将,少年从翟让起兵,翟死后跟随李密。李密降唐后成为独立势力,但仍坚持以李密部下的身份降唐以示不忘故主,被李渊称为“纯臣”。遭窦建德进攻后,因父亲被窦擒为人质不得已投降。密谋暗杀窦重归唐朝,但未能成功,侥幸逃走。随李世民灭王世充、窦建德、刘黑达,又担任主将灭徐圆朗,随李孝恭灭辅公佑。拒绝李世民的拉拢,未参加玄武门之变。贞观年间与李靖一起灭亡突厥,此后十六年负责唐朝北边防御,多次击败薛延陀势力,又随李世民进攻高丽。李世民死后辅佐唐高宗,被委以军事,担任主将再次出征高丽,终于将高丽灭亡。唐高宗重画其形象于凌烟阁。灭高丽后次年病势。
第二十四名 马槊英雄勇武绝伦——胡公秦叔宝
秦琼(?—638年),字叔宝,中国唐朝齐州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唐朝开国将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与尉迟恭为传统门神。济南五龙潭有其故居。
历史上的秦琼以勇猛彪悍著称。最初是隋将来护儿部将,后随张须陀讨伐李密。兵败,张须陀战死,秦叔宝归裴仁基部下,又随裴投降李密,得到重用,被任用为帐内骠骑。李密失败后,投降王世充,因不满王的为人,于619年(唐高宗武德二年)同程知节等人一起投唐,被分配到秦王李世民帐下。参加了李世民的历次征战,每战必先,常于万军之中取敌将首级。626年(武德九年),参与玄武门之变,事后被封为左武卫大将军。秦琼晚年因历次作战负伤太多而疾病缠身,常对人说:“吾少长戎马,所经二百余阵,屡中重疮。计吾前后出血亦数斛矣,安得不病乎?”贞观十二年(638年),在任徐州都督时去世,陪葬昭陵。贞观十三年(639年),秦琼被追封为胡国公。贞观十七年(643年),秦琼与长孙无忌等人被图形凌烟阁,封为唐开国二十四功臣之一。
陈咬金,李靖,秦琼,罗成,徐茂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