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和弦的原理,你首先要知道音乐和物理震动有关系,《管子》和《吕氏春秋》里记载了三分损益法:取一根棍,假设长度为1,敲一下这个木棍,假设发出的音是C;砍掉1/3,这时候音就变成了上方纯五度的音G;再以这个2/3为基础单位增加1/3,这时候就变成了G音下方纯四度音D;然后不断损益,12个音就全出来了。音就是这样产生的。和弦的这些三度五度也是和物理震动有关系,因为这样配合最自然最和谐!自然规律决定的。
和弦有根音,在一个调里有主和弦,如在C大调里,一级和弦即135和弦是主和弦,1是调的主音,也是和弦的根音。根音不一定是bass音,有可能转位,如351,最低音是3,但1仍然是和弦的根音,不管转不转位。C和弦指135和弦,听起来感觉是1,D是246和弦,听起来像2。
三和弦是由三个音构成。但这只是和弦的基本形态。
就像你在问题中分析的一样,吉他上C和弦的五音G放在了低音位置,而不是原来C
E
G的顺序。这就是和弦的转位形态。
同样,除了转位之外,和弦中的构成音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省略、重复。比如在某些曲调里,三和弦的和声会省略掉5音,属七和弦往往省略根音,九和弦省略根音的情况更多。当然也有重复,比如在四部和声中,三和弦往往要做根音的重复。所谓重复,就是将和弦中的某个音在其八度位置上再现。
吉他有六根弦,而三和弦只有三个音。故除去一些分解和弦的弹奏,大多数时候,要做和弦构成音的重复。
比如C和弦在第一把位上的基本指法,有取六弦三品G音的,也有省略六弦三品G音的指法。前者是完全重复C和弦的第二转位形态,即654弦用G
C
E在低声部构成C和弦的第二转位,在321弦上同样也由G
C
E构成高声部的C和弦第二转位。
三和弦中,往往5音可以省略,即如C和弦中的G音。因为这个音是根音的纯五度音,具有天然的主音归属性--即在和弦中,人们听到根音和三音,会自然联想到5音,不需待它响起。因而,在构成音的重复时,不会去单独重复5音--比如C和弦中,如果过于强调G音,听起来这个和弦就会变得像G和弦一样。所以,低音部的G音(六弦3品)可取可不取,就是这个道理。
你好
和弦来自于和声。
在音乐中,单一旋律线条不能完全满足人们的听觉心理。因此在旋律线条中插入更多声部,这些被插入的声部相互联系形成和声,通过其综合色彩对单一的旋律线条进行烘托。
而和弦就是这些被加入的声部有规律的一种组合。
至于和弦的主音,比如C和弦主音C,以此类推。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其中的感受需要楼主自身去体会。
希望能帮助你
音乐与作曲技术(团队)-旋律霄霄
最低音是指的和弦最低音
比方C是135
C和弦是513513
为什么最低音是5却不是G和弦?
先告诉你和弦概念,和弦笼统地说就是指几个(一般是两个以上)音以一定的音程差组成(比如13之间相减得2,我们称差3度)
因此51之间并不直接成和弦关系,135这三个音,只能排成135才能保证两两之间相差一定(声音和谐)
所以C和弦513513,它的和弦音组成按声音和谐排序只能是135,其中最低的是1,故称C和弦。
明白没?
楼主,看来你的吉它书里把和弦的相关知识讲得一团糟了
和弦不单只是吉它可以演奏的,很多乐器比如钢琴,竖琴都可以.
还有7和弦,9和弦等都不只由三个音组成.
如果我们徶开旋律乐曲,单讲正三和弦,那么A和弦就包含 6(主音) #1(大三度) 3(纯五度) 三个音组成.
但主音不一定是在和弦里听起来最低的音,三度和五度音也可以作为根音.
在实际应用中,也就是给旋律配和声,这些正三和弦很少完全应用到,在一个和弦中,音符的演奏顺序并不那么重要,它只是一中排列组合.因为一首歌曲一般需要由不只一个的和弦连接,这个和弦要接上一个或者下一个和弦,就一定要找到两个和弦中的共同音或者音程最短的音,这样的和弦连接才听起来更流畅更和谐,也就是转位和弦.很多高手扒带的曲谱中都会看到类似" C/E 或是G/B"之类的转位和弦.
具体什么应用什么指法,一定要根据旋律来配.一般来说,一首歌曲只是纯粹的正三和弦组成,基本会让人听来很生硬,色彩一下子高昂激情,又一下子忧郁沉重,而没有一个过渡缓冲稍微色彩不那么明亮的衔接,是非常失败的和弦连接.假如你的吉它书或吉它老师只教你怎么用正三和弦来给歌曲配和弦,那你赶紧多买几本好的书或者换吉它老师.
这个连接是朴树原版的那些花儿吉它谱.
http://www.yf66.com/showmusic.aspx?id=69
注意看第二句歌词配的和弦是D/#F 你先用D和弦来替代它,听听,再用D/#F来弹,感觉是不是有明显的区别???后者显然要比前者更和谐连接更舒服不会有一种突兀的感觉?
不管和弦在实际应用中怎么转位,但是一般来说标记都可以是一样的.
不过好象我讲这么多好象扯远了...
总之友情提示告诉楼主,和弦是学习和声学中的第一个台阶,你接触到的美妙音乐世界目前还只是冰山一角.多买些不同作者出的书,集思广益,对比学习会更好.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就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