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尔斯泰和巴尔扎克比较

结合托尔斯泰的《复活》12月23日16点之前解答有效
2024-11-08 14:21:15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在世界文学的巍巍群山中,堪与莎士比亚、歌德、巴尔扎克这几座高峰比肩而立的俄国作家,当首推列夫·托尔斯泰。他那三部冠世绝伦的鸿篇巨著无疑代表了19世纪世界现实主义文学的顶尖水平。《安娜·卡列尼娜》更是这三大名著中最具特色的一部。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文豪之一。自幼接受典型的贵族家庭教育,但随着年岁的增长,他渐渐对俄国上流社会的生活和环境感到厌倦,而本能地同情农民。俄国五六十年代农奴制改革下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使得这位作家思想极其矛盾。正是在与思想痛苦的较量中,托尔斯泰完成了他的三部巨著。《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无疑刻画了托尔斯泰心灵危机的轨迹。他在自己思想的“恐怖”面前并没有“等待死亡”,相反却为人类留下了一笔无与伦比的精神财富。托尔斯泰晚年心境趋于平和,并最终走入宗教的灵光之中。
《安娜·卡列尼娜》的构思始于1870年,到1873年才开始动笔。这是作者一生中精神困顿的时期。最初,托尔斯泰是想写一个上流社会已婚妇女失足的故事。但随着写作的深入,原来的构思不断被修改。小说的初步创作不过仅用了短短的50天时间便得以完成,然而托尔斯泰很不满意,他又花费了数十倍的时间来不断修正,前后经过12次大的改动,迟至4年之后才正式出版。这时,小说废弃的手稿高达1米多!“全部都应当改写,再改写”,这是托尔斯泰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显然,一部《安娜·卡列尼娜》与其说是写出来的,不如说是改出来的。
正是在作者近乎苛刻的追求中,小说的重心有了巨大的转移,安娜由最初构思中的“失了足的女人”(她趣味恶劣、卖弄风情,品行不端),变成了一个品格高雅、敢于追求真正的爱情与幸福的“叛女”形象,成为世界文学中最具反抗精神的女性之一。
《安娜·卡列尼娜》通过安娜追求爱情而失败的悲剧,列文在农村面临危机而进行的改革与探索这两条线索,描绘了俄国从莫斯科到外省乡村广阔而丰富多彩的图景,先后描写了150多个人物,是一部社会百科全书式的作品。小说艺术上最突出的特点是首次成功地采用了两条平行线索互相对照、相辅相成的“拱门式”结构,并在心理描写上细致入微、精妙绝伦。小说中那大段的人物内心独白,无疑都是现实主义描写的典范。
《安娜·卡列尼娜》巨大的思想和艺术价值,使得这部巨著一发表便引起巨大社会反响。1877年,小说首版发行。据同代人称,它不啻是引起了“一场真正的社会大爆炸”,它的各个章节都引起了整个社会的“跷足”注视,及无休无止的“议论、推崇、非难和争吵,仿佛事情关涉到每个人最切身的问题”。但不久,社会就公认它是一部了不起的巨著,它所达到的高度是俄国文学从未达到过的。伟大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兴奋地评论道:“这是一部尽善尽美的艺术杰作,现代欧洲文学中没有一部同类的东西可以和它相比!”他甚至在书信中,亲切地称托尔斯泰为“艺术之神”。
100多年来,《安娜·卡列尼娜》的巨大成功不断地得到人们的肯定与高度推崇。
它的成就和影响无疑是空前的。它把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推向了最高峰,树起了一面高耸入云的丰碑。后世任何胸怀大志的小说家在创作时,如果他不想呆在这丰碑的阴影下,就不能不从批判现实主义这条路上退出而另辟蹊径。因为,在这条道路上,托尔斯泰,如同巴尔扎克,几乎是不可超越的。或许正是这个缘故,一批后来的时代精英只得反叛传统,反叛现实主义,新的艺术精神——现代主义便悄然问世了。
另一方面,人们又把《安娜·卡列尼娜》当作俄国时代的教科书。正是通过它,许多人了解到了俄国19世纪70年代的社会现实。俄国后来的民主主义革命者对社会的攻击便是从这里开始的。俄国革命的领导人列宁曾反复阅读过《安娜·卡列尼娜》,以至把封皮都弄得起皱了。他说:“托尔斯泰在自己的作品里能提出这么多重大的问题,能达到这样的大的艺术力量,使他的作品在世界文学中占了一个第一流的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