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班本名公输般,因为「般」与「班」同音,是春秋战国时代鲁国人,所以称之为鲁班。他是历史上有名的工匠,被喻为木匠的祖师。
《墨子‧鲁问》中提到,公输子削竹木以为鹊,三日不下。他还造了能载人的大木鸢,在战争中担任侦查的任务。《渚宫旧事》记载「尝为木鸢,乘之以窥宋城。」历史上还记载了鲁班因为自己的才干,竟然使得父母葬送了性命。这又是怎麼回事呢 ?王允的《论衡‧儒增篇》说「巧工为母作木马车,木人御者,机关备具,载母其上,一驱不还,遂失其母。」母亲就这样不见了踪影。而父亲呢,命运更惨。根据唐朝一本《酉阳杂俎》记述,鲁班曾远离家乡做活,因为念妻心切,就做了一只木鸢,只要骑上去敲几下,木鸢就会飞上天,飞回家去会妻子。没多久,妻子就怀孕了。鲁班的爸爸觉得很奇怪媳妇怎麼会怀孕呢,於是鲁班的太太就一五一十地告诉了父亲。后来有一次,鲁班的父亲趁鲁班回家时偷偷地骑上木鸢,照样也敲了几下,木鸢也飞了起来。但哪知一飞竟然飞到了苏州,当地人见到由天上降下个人来,当他是妖怪,便将鲁班的父亲给活活打死了。
每年的六月十三日是鲁班师傅诞,上架行木艺工会最重视这个节日, 木艺工人昔日十分注重奠师重道精神, 他们最奠崇的师傅, 就是鲁班先师了。 木艺这一行可说是最古老的行业,木工在建筑业中一直占有很重要地位。每年祝贺师傅诞, 还有一项很特别的传统活动, 就是派 "师傅饭″,所谓 "师傅饭″, 其实只是在师傅诞那天, 用大铁镬煮的白饭, 再加上一些粉丝,虾米,眉豆等。由於相傅吃了师传饭的小孩子, 不仅能像鲁班那麼聪明, 而且快高长大, 健康仱俐, 以前, 在贺诞这一天, 请一班艺人回来唱八音, 或者请一台木偶戏来演出, 视乎当年的经济情形而定, 总之是隆重其事。
据清朝某位研究者说,历史上有两个鲁班,一个就是公输班,另一个,曾经在某古诗里和公输般并列,那一句诗是"公输与鲁班".
按照我的理解,很可能是那位写这句诗的古人弄错了.因为古人跟现代人一样,也会犯错误啊!
所以,我还是认为鲁班姓公输,鲁,指他的国家.
鲁班,姓公输,名般,鲁国人,由于“般”和“班”同音,古时通用,因此人们常称他为鲁班。鲁班大约生于周敬王十三年(公元前507年),卒于周贞定王二十五年(公元前444年)以后。是我国奴隶制社会经济高度发展的时期,也是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历史时期。当时,城邑建筑和水利工种都有了相当的规模,铁器已经逐步推广到各个社会生产领域,大大推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社会生产的发展为奴隶制的瓦解和封建制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奴隶主贵族的统治日趋没落,奴隶起义和暴动此起彼伏。奴隶主控制的官府手工业被冲破了,很多手工业奴隶获得了解放,于是独立的个体手工业者出现了。据说鲁班就是这个时期得到解放的奴隶工匠,并且因此有了游走各地、到处做工的自由。
复姓公输
鲁!(鲁迅的曾曾曾曾曾曾老太爷)此条信息是根据小道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