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时,颍州西湖、扬州瘦西湖和杭州西湖,皆已是闻名海内的风景名胜。
北宋文学巨匠欧阳修一连写下十三首《采桑子》,以疏淡清新的笔墨,对不同时段的颍西湖给予淋漓尽致的描摹,令千载之后的我们仍在传诵,仍然追摹不已。
“黄山归来不看岳,幻秀雄奇集一山。”名满天下的黄山,其瀑布似乎不那么有名,然而,看过清初著名诗人钱谦益的《天都瀑布歌》,你就不能不礼赞那声震天地,势移山谷的磅礴景观,不能不礼赞那雄伟的瀑布。“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虽是苏轼对杭州西湖形象的比喻与赞美,殊不知,颍州西湖、扬州的瘦西湖和杭州西湖一样,在唐宋时也都是闻名海内的风景名胜之地。
欧阳修笔下的《采桑子》十三首所描写的颍州西湖,虽没有“天生丽质”的西子湖的名气大,但至今仍能唤起人们对她的追慕、迷恋、向往,并给人以美的享受。
颍州,北魏孝昌四年置,北齐废,唐初复置。治所在汝阴,今安徽阜阳。宋政和中改为顺昌府。颍州西湖又名汝阴西湖。据《正德颍州志》载:“西湖在州西北二里。外湖长十里,广二里。相传古时水深莫测,广袤相齐。胡金之后,黄河冲荡,湮湖之半。然而四时佳景尚在。前代名贤达士往往泛舟于此,湖之南有欧阳文忠公书院基。”据此可知,颍州西湖的面积,唐宋时居瘦西湖、杭州西湖之上,当时“名贤达士往往泛舟游于此”者不在少数,如北宋时有晏殊、欧阳修、苏轼、苏辙等。
诸“名贤达士”中,苏轼曾“欲将公事湖中了,见说官闲事也无”(秦观《东坡守颍》),可见东坡对颍西湖迷恋的程度,然而最熟悉最迷恋颍州西湖的应推开一代风气的欧阳修了。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其一生曾多次到过颍州,第一次是北宋仁宗皇佑元年,由扬州改知颍州,当年秋由颍州改知应天府(今河南商丘),为时甚短。按说,在素有“扬一益二”之称、“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唐徐凝《忆扬州》)的优美环境里生活过的人,还会对颍州感兴趣吗?
欧阳修从扬州改知颍州,初游西湖,便深情地赋诗云:菡萏香清画舸浮,使君不复忆扬州。都将二十四桥月,换得西湖十顷秋。可见作者对颍州西湖爱恋的程度。
欧阳修最后一次到颍州是晚年致仕之后,作者择居颍州,前后相距的岁月,用作者自己的话说:“俯仰流年二十春。”这一次卜居颍州,再也没有离开。
欧阳修退居颍州后,作有《采桑子》十三首,在这组词前有一段《西湖念语》。这个“念语”,又称“致语”、“乐语”,是北宋时流行的一种歌颂形式,类似序或引言。“念语”对于宏观把握这组词的内涵非常重要,可以说它是解读《采桑子》十三首词的钥匙。兹录于下:昔者王子猷之爱竹,造门不问于主人;陶渊明之卧舆,遇酒便留于道上。况西湖之胜概,擅东颍之佳名。虽美景良辰,固多于高会;而清风明月,幸属于闲人。并游或结于良朋,乘兴有时而独往。鸣蛙暂听,安问属官而属私;曲水临流,自可一觞而一咏。至欢然而会意,亦傍若似无人。乃知偶来常胜于特来,前言可信;所有虽非于己有,其得已多。因翻旧阙之辞,写以新声之调,敢陈薄技,聊佐清欢。
从“念语”中可知作者欧阳修仰慕魏晋名士王子猷、陶渊明,而又以“闲人”自居,对于“虽非己有”,但“其得已多”的“清风明月”和“擅东颍之佳名”的西湖风光、西湖蛙鸣是极为欣然的。作者意识到大自然的纯洁正与名利场中污浊相对立,将大自然作为澡雪凡心俗虑的过滤器,从西湖的美景中获得精神上的超脱与快感,这正是作者追寻的高层次的审美感受。也正是在这种心态支配下,欧阳修把颍州作为自己的归宿,正如他自己在《醉翁亭记》中所说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采桑子》十三首,从内容上看,可分为两个部分:即前九首咏西湖不同季节、不同时段之佳景,后四首主要抒作者身世之感。
一般选注者,大多认为前十首专咏西湖,后三首写自身感慨,其实未当。可能前十首首句都有“西湖好”三个字,因此认为同属一类,显然是只注意了字面而忽略了内涵。
第一部分九首,这里只录其一、其八两首。先看第一首: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这一首写作者泛舟西湖所见、所闻及所感受到的动人美景。上片开篇交待游湖的方式,即以“轻舟短棹”泛舟湖上。在《采桑子》十三首中,作者写以舟游西湖的词就达六首之多。
如其二:“兰桡画舸悠悠去”,其三:“画船载酒西湖好”,其七:“画船撑入花深处”,其八:“人在舟中便是仙”,其九:“野岸无人舟自横”。可见以舟游览西湖是醉翁晚年的主要乐趣。首句的“轻”、“短”二字写舟之小,这个致仕的“闲人”,用短短的木桨,划着轻便的小船,悠然地徐徐行进。行进中,西湖之美迎面扑来,于是作者不禁发出“西湖好”的呼喊与赞叹。“西湖好”三字,在这组词中,前十首均用它发端,一连串十个“西湖好”排比句,足见作者对颍西湖的钟情。
西湖好”三字可以说既是一首之纲和主要基调,也是前十首的纲和主要基调,因此,不能等闲视之。
以下紧扣“西湖好”的总写到展开具体描写:碧绿清澈的湖水承载着小船与游者,长长的湖堤长满茂密的芳草,满眼的绿意,扑鼻的清香,向人们报告着春天的信息。
如果说二三句主要通过视觉写“西湖好”,那么“隐隐笙歌处处随”则是从听觉写“西湖好”,这一句从侧面告诉我们:游湖之人何止醉翁。
西湖上,到处是“百卉争妍,蝶乱蜂喧”的美景(其二);到处是“飞盖相追”的游人(其五);到处是“画船载酒”、“玉盏催传”(其三),“贪向花间醉玉巵”(其五),“香泛金巵”开怀畅饮的场面(其七);到处是“急管繁弦”(其三),“一片笙歌醉里归”(其七)的欢乐与祥和,音乐之声不绝于耳,湖面的热闹可想而知。下片一二句写船行于平静的湖面而不觉其动,真乃是“行云却在行舟下,空水澄鲜。俯仰留连,疑是湖中别有天”了(其三)。
词人正陶醉在优美静谧的湖面时,徐行的小船,“微动涟漪”惊起了栖息于沙滩的水鸟掠飞湖面上方,于是动与静、人与景和谐地统摄在画面之中,画面中的醉翁“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了。难怪许昂霄在《词综偶评》在评论说:“闲雅处,自不可及。”这只有“念语”中所谓的“闲人”才能体会其中的“闲雅”之趣。
下面再看第八首:
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鲜。鸥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谁羡骖鸾。人在舟中便是仙。
这首词既不像其一、其二写西湖之春的生机和春深的热闹艳丽,也不像其三写饮酒、听歌欣赏西湖的平静;既不像其四写暮春之景留给自己的寂寞,也不像其五、其九写“芳草斜晖”、“残霞夕照”的景致;既不像其六写清明时节游湖的盛况,也不像其七写“荷花开后,载酒来时,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的盛夏美景。这一首词的意境,作者着力于人与物的安闲和如梦如幻的西湖的夜景。
上片作者用反衬手法,以动写静。一二句写天光云影,相映成趣。三句的“鸥鹭闲眠”最耐人寻味,它和四句的“应惯寻常听管弦”构成一对矛盾。
游人来往于西湖,管弦不绝于耳。鸥鹭照理应惊飞,然它们却安闲于梦乡,似不合常理,其实也合常理,我们知道:在游赏胜境中和热闹场中生活惯了的人们,对这些已司空见惯、习以为常了。
这里作者所写处闹境而“闲眠”的鸥鹭,完全不同于隐士笔下那种“不食烟火”式的落寞冷清之景,似乎就是从宦海归来,终于找到一块净土,一个栖息的港湾之人的心灵写照。从这个意义上理解,闹与静、人与景也就和谐统一了。
下片承上片的安闲平静转而写月白风清的西湖之夜。徐徐的清风,淡淡的月色笼照着湖面,犹如一块望不到边的白璧,“玉界琼田”,“着我扁舟一叶”(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如梦如幻,难怪作者顿生“谁羡骖鸾,人在舟中便是仙”之感了。
从名利场中归来的醉翁,此时此刻,似乎才真正体验到人生最高境界,这不正是作者晚年厌倦仕宦思想的写照吗?
第二部分,由第一部分写西湖的各种景致转入到身世之感的描写。作者一生居官显赫,晚年遂生“富贵浮云”归来恰似“辽东鹤”(其十)之感;他主持颍州政务间,曾奏免黄河役夫万余人,塞白龙沟蓄水灌田。造西湖书院(学校)“以教民之子弟”,深得百姓拥戴。而致仕的欧阳公却发出“往事无踪,聚散匆匆”,“把酒何人忆谢公”(其十一)的感慨。
读罢欧阳修咏颍州西湖的《采桑子》组词,我想我们不能把眼光盯在词的本身的鉴赏上,而应把它放到欧阳修一生的经历和所处的时代去审视,应把它放在宋代山水词中去审视,这样或许才更有意义。
我们知道,欧阳修一生居官很高,所居之地不乏名胜之地,他为什么不择名气大的地方卜居,而偏偏退居颍州呢?先生觉得可能有以下原因:其一,欧阳修一生经历过北宋两次改革运动,即“庆历新政”与“熙宁变法”。在仁宗以前,他不受重用,受党争影响,屡遭贬谪。晚年虽居高位,但饱经忧患的他不愿久居庙堂,屡屡上书辞退,最后致仕“而长在乎箕山之侧与颍水之湄”(王安石《祭欧阳文忠公文》)。
皇甫谧《高士传》载,唐尧时隐士许由耕于“颍水之阳,箕山之下”,后人因称箕颍为隐士所居之地。欧阳修晚年选择高士所居之地与高士为伍,仰慕高士遗风,把处于颍水之旁的颍州作为他退居之地,醉翁用心可见。其二,宋代士人多受陶渊明、谢灵运的影响,人生价值观衍变的结果,导致了人生情趣的演变,人世与出世共存,仕进与隐逸并重的双重人生观在醉翁身上也得以体现。
宋代士人多喜从山水中去品赏参悟人生,词人的尘世忧愁,在如画的美景中常被淡化乌有了。
如李之仪《朝中措》:“功名何在,文章漫与,空叹流年。独恨归来已晚。半生孤负渔竿。”苏轼《行香子》云:“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可见士大夫赋闲归隐,往往喜隐居于风景名胜,如王安石退居钟山,范成大行吟于石湖,辛弃疾筑庐于带湖等,可见欧阳修告老于颍州西湖也就不难理解了。把欧阳修《采桑子》组词放在词史上去审视,更有其独特的意义。
从《花间集》以来到柳永,虽不乏佳作,但多写女性与离愁别绪,格调不高,俗媚之气浓。而欧阳修这组词使我们耳目一新,词中体现出的那种大时代的闲雅宽松氛围,明媚、热闹、熙乐情调。可以说从晚唐五代以来那股浓重的忧伤情绪的“阴霾”中,至此总算露出了“晴日”的亮色,给词坛带来了新的气象。
欧阳修《采桑子》联章体笔触的清新、疏淡,对苏轼以后词人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
附:《采桑子》(十三首)宋•欧阳修
画船载酒西湖好,急管繁弦。玉盏催传。稳泛平波任醉眠。
行云却在行舟下,空水澄鲜。俯仰留连。疑是湖中别有天。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春深雨过西湖好,百卉争妍。蝶乱蜂喧。晴日催花暖欲然。
兰桡画舸悠悠去,疑是神仙。返照波间。水阔风高飏管弦。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蒙蒙。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何人解赏西湖好,佳景无时。飞盖相追。贪向花间醉玉卮。
谁知闲凭阑干处,芳草斜晖。水远烟微。一点沧洲白鹭飞。
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
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
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
画船撑入花深处,香泛金卮。烟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归。
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鲜。鸥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
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谁羡骖鸾。人在舟中便是仙。
残霞夕照西湖好,花坞苹汀,十顷波平,野岸无人舟自横。
西南月上浮云散,轩槛凉生。莲芰香清。水面风来酒面醒。
平生为爱西湖好,来拥朱轮。富贵浮云。俯仰流年二十春。
归来恰似辽东鹤,城郭人民。触目皆新。谁识当年旧主人。
画楼钟动君休唱,往事无踪。聚散匆匆。今日欢娱几客同。
去年绿鬓今年白,不觉衰容。明月清风。把酒何人忆谢公。
十年一别流光速,白首相逢。莫话衰翁。但斗尊前语笑同。
劝君满酌君须醉,尽日从容。画鹢牵风。即去朝天沃舜聪。
十年前是尊前客,月白风清,忧患凋零。老去光阴速可惊。
鬓华虽改心无改,试把金觥。旧曲重听。犹似当年醉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