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叶竹柏的生长特性是什么?

2025-04-07 11:17:48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长叶竹柏是常绿乔木,树高可达30米,胸径达70厘米,树干直,树冠塔形。树皮片状剥落,褐色。叶交互对生,叶质地厚,宽披针形至椭圆状披针形,长8~18厘米,宽2.2~5厘米。花单性,雌雄异株,雄球花穗状簇生于叶腋;雌球花单生叶腋,数枚苞片,仅一片发育成种子。种子核果状,圆球形,肉质假种皮包裹,直径1.5~1.8厘米,梗长2.3~2.8厘米。

植物现状

长叶竹柏属罗汉松科植物,是中国热带和亚热带的珍稀树种,木材纹理直,结构细而均匀,材质较软轻,切面光滑,不开裂、不变形。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海南和云南,除个别地区分布较集中外,多为零星散生,由于长期砍伐而不保护、不种植,现存资源甚少。据《中国植物红皮书》记载,为中国渐危种,标本于1989年采自海南陵水吊罗山,现收藏于天津自然博物馆。宽披针形革质的叶,并列均匀的细脉,极具观赏价值。又加之此树干通直,木材结构细致,被列为上等木材,种子又可榨油。

形态特征

长叶竹柏树高20~30米,胸50~70厘米;树干通直,树皮褐色,平滑,薄片状脱落;小枝树生,灰褐色。叶交叉对生,质地厚,革质,宽披针形或椭圆状披针形,无中脉,有多数并列细脉,长8~18厘米,宽2.2~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窄成扁平短柄,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下面有多条气孔线。雌雄异株,雄球花状,常3~6穗簇生叶腋,有数枚苞片,上部苞腋着生1或2~3个胚株,仅一枚发育成种子,苞片不变成肉质种托。种子核果状,圆球形,为肉质假种皮所包,径1.5~1.8厘米;梗长2.3~2.8厘米。

地理分布

长叶竹柏分布于广东高要、龙门、增城,海南跺罗山、坝王岭、尖峰岭、黎母岭,广西合浦,云南蒙自、屏边等地,生于海拔800~900米的山地林中,越南、柬埔寨也有分布。由于树种经济价值极高,资源极易遭破坏,应在产地加强保护,并积极营造树林。

生长特性

长叶竹柏分布区较广,水热条件差异大,年平均温18~25℃,1月平均温6~20℃以上,极端最低温在海南为4℃以上,在内陆可低至-1℃或更低;年降水量1800~2000毫米。为中性偏阴树种,散生于山地雨林常绿阔叶林中,在林冠蔽下能正常生长,结实较多,种子发芽力强,林下生苗生长旺盛。土壤为山地赤红壤或山地黄壤,pH值5.5~7.0。以在深厚、疏松、湿润、多腐殖质的砂壤土或轻黏土上,生长较为迅速。幼龄时生长缓慢,5年生以后逐渐加快,30年生达到最高峰,此后生长逐渐减慢。定植后20年结实。主根直而明显,侧根短小,集中于根颈下25厘米处,细根少,常具根瘤。3~4月开花,10~11月种子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