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段七十年代青春的故事,短暂而灿烂。接触的人很难不会被迷住,因为一群有才华的年轻人聚在一起,成就了那个时代的音乐,意义是后人去评说的,梦幻却是自己的。
电影的大部分故事都是本着真人真事改编,不过也做了相当多的改动,比如David Bowie和Iggy Pop并没有因为感情的事情交恶,而且他们的唱片合作一直很成功。David Bowie也没有被假刺杀案件自毁前途,相反,他改变了形象之后,开始创造他的另一个事业高峰。对于Todd Haynes的电影来说,改变也许意味着一种背叛,但是对于音乐本身来说,David Bowie并没有做错什么。改变并不是因为他想通过背叛来赢回偶像地位,只是因为他的音乐爱好转到了别的领域。
只能是David
香港人翻译David Bowie为戴维.宝儿,透着一股妖媚气。尽管性别模糊只是David Bowie近四十年变化多端中短暂一瞬,却足以下了这个人的定义。看《天鹅绒金矿》时,会觉得,那样传奇和妖艳的故事,尚不够细腻的造型化妆,单纯清纯的挥霍激情,只能是属于70年代初期的,只能是属于David Bowie的。
早期短发,然后是长卷发、嘉宝似的长裙,到后来蓬起的红发化妆(Todd Haynes把Brian Slade改成同式样的蓝色,大概是为了独特和衬托那对漂亮的蓝眼睛),再到后来80年代巡回演出的造型,电影中把每一个时期David Bowie都模仿到了。因为David Bowie本身就是如此色彩丰富,性格独特,所以似乎不必加上任何过多注释。
电影: 在1862年,小学生们说着自己的志向,八岁的Oscar Wilde对老师说:我要成为流行巨星(I want to be a pop idol)。
现实: 这话当然不可能是Oscar Wilde说的,否则我们大概会和电影中他的小学老师一样对“pop idol”这个词迷惑地瞪大双眼。不过David Bowie说过这句话,在他的中学毕业典礼上。
电影: 刚刚开始成为明星的Brian Slade在记者招待会上,面对记者询问为什么要化妆时回答:为什么?因为摇滚是个prostitute(BD不让发..),应该化妆喷香水(Why? Because rock and roll is a prostitute. It should be tarted up performed )。
现实: 没错,这是大卫当年的原话——我奇怪当时怎么他没有遭到摇滚迷们的爆打?
电影: 面对记者追问他是否同性恋,Brian Slade回答:大家都知道很多人是双性恋;我喜欢男人也喜欢女人。
现实: 现实里David Bowie比Brian Slade坦白多了——至少当年是很坦白的,不像后来,总是否认当年那些暧昧不清。1972年David Bowie最有名的一句话是:我是同性恋,而且一直都是(I'm gay and always have been)。
电影: Brian Slade组建了皮毛里的维纳斯乐队(Venus In Furs),他自己则变成了一个叫做Maxwell Demon的虚拟超级巨星。
现实: 七十年代刚刚开始,David Bowie创造出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造型:Ziggy Stardust。这是一个太空虚拟人物,相对应的,他把自己的乐队起名为:来自火星的蜘蛛(the Spiders from Mars)。只要David Bowie在舞台上,他就变成了Ziggy Stardust,这就像一个双重性格的人物,当他做Ziggy Stardust的时候,他就已经不是David Bowie了,他的所作所为是他自己。Ziggy Stardust很疯狂,也很明星味,不像David Bowie常见的那种温柔和腼腆。
电影: 各家报纸宣传大标题打着: A star is born – and he twinkles;Gay stunt at Slade show;All that glitters—is gay!
现实: 这是当年各大报纸杂志对David Bowie报导的题目(只要把那个Slade改掉就是了)。 电影: 当Jerry Devine成功地把Brian Slade打入美国市场之后,Brian Slade第一个要求是:要见Curt Wild。
现实: David Bowie第一次到纽约,就直接找到了Lou Reed和Iggy Pop(他们是Curt Wild的原型)商谈合作的事情。
电影: Maxwell Demon讲述了一个超级巨星迅速走红而又为名声所累流星般坠落的故事。
现实: Ziggy Stardust专辑也是如此,那是David Bowie1972年最著名的专辑《The Rise and Fall of Ziggy Stardust and the Spiders from Mars》中所讲述的故事。可惜我始终搞不到那套CD和电影,所以无法多说,否则我会更了解Todd Haynes写剧本的思路。因为这整部电影都是和Ziggy Stardust的戏剧化故事相联系的。
电影: Curt Wild和Brian Slade及所在公司发生了冲突,除了音乐还有性格原因——结果他们分道扬镳。
现实: 这事儿不能怪David Bowie,因为Iggy Pop做得实在太过分,他在舞台表演中经常当众赤裸身体,自虐还有SY,他的节目因此屡屡被禁。更何况,这个人在生活中有时也好象个疯子。然而,在Iggy Pop离开之后,David Bowie仍然和他合作过唱片,并没有像电影中表现的那样分裂。
电影: Brian Slade在舞台上制造了假遇刺事件,之后唱片销量一落千丈,最后他消失了。
对比5:1971年发型师Suzy Fussey 设计的红发
现实: David Bowie当然没有消失,实际上,他活得好好的,而且因为改变形象在美国很吃得开。消失的是Ziggy Stardust。
因为模仿乐队太多太杂,而且“闪光的并不都是金子”,David Bowie感到了极度厌烦,觉得已经没有什么搞头了。1973年,也就是Iggy Pop离开他的同一年,David Bowie在Hammersmith剧院开演唱会时宣布:这将是我的最后一场表演。然后他唱了《The Rise and Fall of Ziggy Stardust and the Spiders from Mars》专辑最后一首富有象征性意义的歌曲《摇滚自杀》(Rock 'N' Roll Suicide)。用这首歌宣告了Ziggy的消失。
电影: 1984年,化名Tommy Stone开始了史无前例的世界巡回演唱会。
现实: David Bowie在1983年用了整整一年进行了名为Serious Moonlight的世界巡回演出——用他的新形象。Todd Haynes把这次巡回演出搬到1984年,如果不是记错了,就是故意放在美国罗纳德.里根总统连任竞选期间,用来突出政治大环境——而这也是电影中着重想表现的。Serious Moonlight世界巡回演出非常成功,在此之前,David Bowie也做过很多次成功的巡回演出,但这次是规模最大的,不仅仅是他过去几次常去的欧洲美国,还包括了日本、香港等地,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巡回演出——赚了不少银子。
题外话: David Bowie后来否认自己是个同性恋,他更愿意说那些疯狂只是源于年轻人的尝试和当时的大环境。人们觉得他过于狡猾,也许David Bowie所不愿意的,是人们给他的形象和音乐做出狭隘的定义,他的戏剧化过于浓重,已经很难说哪个是真哪个是假。大概正如关于Glam摇滚的书中所说那样:David Bowie也许不是同性恋,但Ziggy肯定是。更为重要的是,Ziggy改变了David。
综观David Bowie四十年的变化,他从来没有满足于一种音乐一种类型,他的改变看起来是在随波逐流,可是,别忘了,他的音乐总是出现在这种类型兴起之前。这就好像小室哲哉在日本最风光的时候,他所做的音乐,意味着总是比流行提前半步。流行是一种趋势,不是某一个人带动的,而是时代和大众口味带动的,而David Bowie是属于对流行趋势要比大多数音乐人更加敏感的那种前卫,同时,他并不排斥任何一种音乐类型,而同时的同时,在每一种新类型的音乐中,仍然有着属于David Bowie自己的独特的东西——这正是David Bowie比别人更出众的地方。对于这样的多产而高质量且风格多变的人,只能用“天才”来形容。
对比8:Angela 和电影中的Mandy
Angela Bowie,David Bowie的妻子Mandy Slade的原型无疑就是David Bowie第一个妻子Angela Bowie,Angela是个很好的妻子,也是个很前卫的人,她生活在David Bowie最美丽的时光里。
电影:记者Arthur Stuart找到Brian Slade的前妻Mandy Slade,她失意地呆在夜总会中,倦容与酗酒的颓唐。她开始给Arthur讲她和Brian Slade的相遇,他们相遇在1969年的新年,梳着短短卷发的Brian Slade出现在她面前,穿着镶着毛边的长外套,好像一个羞涩的王子。“你会跳摇摆舞吗?”Brian Slade问,她含笑点头。之后——美好和疯狂,之后——结婚。
现实:David Bowie有一件和电影中酷似的毛边外套,只是稍微短一些,这是件很重要的衣服,因为它出现在他结婚的那一天。当时David Bowie梳着和电影中酷似的短发,好看的卷着。
“你会跳摇摆舞吗?”是David Bowie在1969年,第一次看到未来的妻子Mary Angela Barnett时,说的第一句话。Todd Haynes原封不动的引用了。
Angela是对David Bowie非常重要的女人,David Bowie在1970年左右福祸双至,悲欣交加。唱片轰动,可是老父亲去世,接着哥哥又进了精神病院。幸亏有Angela的温柔支持,才度过难关。那一年他们结了婚。
电影: Brian Slade在河边,低沉地说:我也想成为那样(指像Curt Wild那样的巨星)。Mandy说:亲爱的,你会的。
现实:媒体对Angela的形容词是“忠实”,因为Angela崇拜丈夫的才华,并坚信他可以成为一名真正的巨星,所以为了他的成名不遗余力,不惜牺牲一切。在David Bowie制作了专辑《Hunky Dory》后,Angela对他说:亲爱的,你会成为一颗巨星。
电影: Brian Slade失意隐居之后,Mandy和他离了婚。
现实: David Bowie和Angela在1980年离婚。
经纪人第三者
对比9:Tony 和电影中的Jerry
电影: Jerry Devine要做Brian Slade的经纪人,Brian Slade指着Cecil说:我有经纪人了。Jerry Devine说:那和我无关。我会让你成为巨星。
在负责包装的演员们面前,Jerry Devine指着Brian Slade说:在我身后是英国自The Beatles以来最伟大的明星。
现实: 这事儿发生在1970年,Tony Defries对David Bowie说:我会让你成为超级巨星,你将超过The Beatles,超过猫王。于是,David Bowie像个小姑娘似的就动心了;于是,经纪人Kenneth Pitt立马儿就变成了“前经纪人”。
对比10:Kenneth 和电影中的Cecil
Tony Defries承诺David Bowie会在两年内从一个明星成为超级巨星,他做到了。事实上,是Tony Defries发现了David Bowie的潜力,同时又精通成名之道的包装宣传。他看起来是个很“正常”的经纪人,并不像电影里的Jerry Devine那样神气活现又惟利是图,满口名人名言引用,最后教导得Brian Slade不会好好说话。
Jack Fairy,奇怪的人物
历史上没有Jack Fairy这个人,他是Todd Haynes天马行空虚构出来的奇异人物。虽然简化来说似乎Jack Fairy可以说是参考了Brian Eno,不过他代表了更极端化的一些人的综合,如果把Jack Fairy归结为洛克西音乐乐队(Roxy Music)似乎更合适一些,因为他参考了洛克西音乐乐队(Roxy Music)的精华人物Bryan Ferry与Brian Eno的合成以及洛克西音乐乐队(Roxy Music)对Glam摇滚的意义。我一直把他倾向于Brian Eno,是因为Eno曾经女性化的打扮,更何况他有一件和Jack Fairy很像的黑色羽毛衣服并喜欢露出前胸。洛克西音乐乐队(Roxy Music)并不是Glam摇滚首创,但是它和David Bowie一样,是七十年代Glam摇滚的经典。洛克西音乐乐队也不是妖艳类型的,Bryan Ferry的打扮并不妖艳,很正常。喜欢中性化打扮的乐队中只有Brian Eno一个人而已。
从两个名词:“Bowie Boys”和“Bowie Girls”便可见一斑。这是专门指穿着David Bowie演出行头满大街逛的年轻人。而那种行头,穿出去是需要勇气的。极有经济脑瓜的经纪人Tony Defries开始联系做起周边生意,从David Bowie一脑袋火红短发开始,一直到脚底下五彩斑斓高跟鞋。Cosplay是日本舶来货?错,七十年代刚开始英国就有人发明并发财了。
更不用提David Bowie当年带坏了多少摇滚乐队。那时候不管几流乐队只要化妆穿花衣服便有人捧,碟片好卖。大家于是一窝蜂地都改成不男不女,龙蛇混杂。
Death of Glitter
电影: Jack Fairy和其他Glam摇滚人举行了最后一场Glam的告别演出:闪光之死(Death of Glitter),参加的有Jack Fairy,燃烧者乐队(Flaming Creatures)和Curt Wild等人。
现实:这个音乐会实际包含了两段历史真实。确实有这场闪光之死(Death of Glitter)的音乐会,但是它举办在较早1970年的洛杉矶,当时参加的有Iggy Pop 和纽约妞乐队(the New York Dolls)。作为Glam摇滚告别演出的则是另外一场,1974年在Hollywood Palladium举办的“好莱坞街道的复兴和舞蹈”(Hollywood Street Revival and Dance)音乐会,参加的人包括了Iggy Pop 和他的助手乐队(Stooges),纽约妞乐队(the New York Dolls),还有Marc Bolan和他的雷克斯龙乐队(T.Rex)。在那场演唱会上,Marc Bolan宣布:Glam 摇滚死了(Glam rock is dead)。
题外话: 由创造了Glam 摇滚的人宣布Glam 摇滚的死亡——真是一句充满了象征意味的宣言。
综观Glam几个当家花旦,Marc Bolan其实侧重于灰暗的古典感觉,更像歌特的感觉。洛克西音乐乐队(Roxy Music)是明丽的男人形象,几个人中只有Brian Eno打扮女性化。而David Bowie是典型的中性打扮。
那个吻,David Bowie和Lou Reed的恩恩怨怨
电影: Curt Wild与Brian Slade喝了“交杯酒”,然后对着他低声说出Oscar Wilde的句子:世界因你而改变,因为你是象牙和黄金所造,你嘴唇的曲线将重写历史。他们旁若无人地接吻。
现实: 那件事情发生在1972年,David Bowie在伦敦多尔切斯特旅馆(Dorchester Hotel)里举行记者招待会。一般的说法是:当时他们三个人在一起,但是吻了David Bowie的并不是Iggy Pop,而是Lou Reed。
记者的报导是:在David Bowie回答他的问题时,Lou Reed走了进来,记者希望Lou Reed可以加入他们的谈话,可是Lou Reed只是直接走到David Bowie的面前——吻了他。然后离开。
很多人怀疑是做秀,唱片发行之际,在很多记者的情况下,制造点轰动新闻是个好机会。不过,在很多Lou Reed和David Bowie对视的照片中,两个人都是满单纯满美好的感觉。就像Mick Rock1999年的说法(著名摄影师,他在七十年代拍了最著名的David Bowie与Lou Reed、Iggy Pop亲热搂在一起的照片):
那时我们都很年轻,比孩子大不了不少。你看,那时候David Bowie25岁,我24,而Iggy Pop才23岁,Lou Reed是最大的,他当时28岁了(实际上Lou Reed当时30岁)。但是,我们仍然都是只有二十多岁的年轻人。
Mick Rock强调的是青春。
1973年,又有记者在咖啡馆抓到一张很接近“接吻”的照片,主人公仍然是Lou Reed和David Bowie。二十年后在有人提及此事时,David Bowie无可奈何地澄清:我们当时根本没有接吻。你们仔细看看,我们后面是Mick Jagger(Rolling Stones乐队主唱,David Bowie的好朋友),当时我只是在对他说悄悄话。
比18:1973年的“亲吻”照片
然后David Bowie宣布:就算这世界上只剩下Lou Reed一个人,我也不会吻他.
Lou Reed和David Bowie更像一对欢喜冤家,总是好好坏坏分分合合的乱七八糟。David Bowie第一次见到Lou Reed时便激动不已,他创作了新歌《Queen Bitch》作为向地下丝绒(The Velvet Underground)致敬的作品献给Lou Reed,而Lou Reed觉得这个人可以成为他的新创作源泉。不过,不过——两个人大概是八字不和,经常性的就闹出关系分裂的传闻。后来发展到当David Bowie拒绝给Lou Reed制作专辑的时候,Lou Reed打了David Bowie的嘴巴子,说他“装腔作势”。但是David Bowie发表了“世界末日也不要Lou Reed”的宣言之后,他50岁的生日宴会Lou Reed又来大力捧场,两人态度亲热。不管怎么样,David Bowie仍然把Lou Reed视为自己的偶像,而且,“永远都是”。
记者问Lou Reed这些事情时,Lou Reed很轻描淡写:我们是好朋友,好朋友出现争执在所难免。
题外话: David Bowie曾经非常积极地帮助Iggy Pop戒毒,结果是最后自己也染上了毒瘾,如果说是被Iggy Pop拉下水的大概有点冤枉,不过反正看起来Iggy Pop没给他带来什么好影响。David Bowie因为吸毒吃了很大苦头——他和Iggy Pop因为窝藏毒品惹来警察的麻烦,还在现场直播中大大丢脸。最后他付出巨大努力才终于摆脱毒品,这段经历给他影响很深。
David Bowie对Iggy Pop确实是非常欣赏,他一直在说:Iggy Pop有着真实的自我。Lou Reed对Iggy Pop疯狂表演的说法是:Iggy Pop非常可爱,非常可爱,但是也非常愚蠢。然而,David Bowie似乎很欣赏那种“愚蠢”。
越接近真实,越开始发觉,虽然表面上看来,David Bowie是个前卫出格的人,然而真正疯狂和放浪不羁的却是Lou Reed或是Iggy Pop。在Lou Reed吻了David Bowie的那个招待会上,更像是Lou Reed的随心所欲与David Bowie迁就的妥协。本质上,David Bowie是个腼腆,易害羞的人——腼腆的人在带上面具之后会表现出内心疯狂的一面,但是纵观David Bowie的整个音乐生涯,他是含蓄和内敛的,他的歌声和台风都是如此。他从来没有失去理智。这样的人容易被影响,而他心仪的人和音乐虽然表面上似乎受他的影响而浓妆艳抹,其实却是在实质上影响了David Bowie本身的言行和生活方式。David Bowie的另一面,似乎是他渴望成为的一面,是像Lou Reed或是Iggy Pop那种真正狂野随心所欲的个性,但是他永远做不到。他被他们吸引,是像看着另一个世界的人,他试图接触,只要接近就好。后来,他接近了,再后来,他开始发现这种疯狂是他吃不消的,不是他适合的,于是从这些影响中又一点点摆脱出来。
在我觉得,这就是David Bowie和Lou Reed和Iggy Pop的真正羁绊.
背景知识.《天鹅绒金矿》史实对照
http://tieba.baidu.com/f?kz=210563909
男主角是以David Bowie为原型,但他好像不喜欢这部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