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伊始,就发生了一件怪事。
封神演义中的殷商天下,在纣王七年以前,还是“万民乐业,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四夷拱手,八方宾服”,好得一塌糊涂,唯独到了纣王七年以后,局面便变得有点糟糕,为什么?
表面上看,起源于一桩题诗亵渎案。
纣王
说的是纣王七年三月十五,女娲圣诞之日,纣王应首相商容奏请,前往女娲宫降香祈福,就在祈福过程中,不合“忽一阵狂风,卷起幔帐,现出女娲圣像”,这一现不要紧,当时就坏了事,致使纣王“神魂飘荡,陡起坏心”,一时把持不住,于是深润紫毫,在行宫粉壁之上题了一首歪诗,曰:
凤鸾宝帐景非常,尽是泥金巧样妆。曲曲远山飞翠色;翩翩舞袖映霞裳。
梨花带雨争娇艳;芍药笼烟骋媚妆。但得妖娆能举动,取回长乐侍君王。
描写十分传神,表面上看没什么问题,但女娲看到之后却勃然大怒,曰:“殷受无道昏君,不想修身立德以保天下,今反不畏上天,吟诗亵我,甚是可恶!我想成汤伐桀而王天下,享国六百余年,气数已尽;若不与他个报应,不见我的灵感”
一番话语当中有三层意思,分别是:纣王是个无道昏君;殷商天下气数已尽以及因纣王吟诗亵我,所以要给他显个报应。
女娲
报应一说暂且不论,问题是,此时纣王已登基七年,七年时间,已将天下治理的万民乐业,国泰民安,可就是这样的帝王,女娲偏偏给下了个“无道昏君”的评语,还英明的认为,在纣王的治理下,殷商天下“气数已尽”。
一个能使天下万民乐业,国泰民安的君王是昏君,那明君是什么样子;一个四夷拱手,八方宾服的天下气数已尽,那气数没尽的应该是什么样子?
当一个人好的没法再好的时候,突然有人说他会恶贯满盈,这种说法是怎么来的,见微而知著?如果是,纣王的“微”又在哪里,一切就这么凭空而来,难道是女娲给纣王的那首歪诗气糊涂了吗?
当然不是,封神伊始发生的怪事就是,三月十五,纣王照壁上题诗的时候,女娲并不在行宫,不在行宫,她能去哪里?没去别的地方,因为这一天是女娲娘娘生日,所以她前往火云宫朝贺伏羲、炎帝、轩辕三圣。
朝贺是什么意思?先拜见,后恭贺,这里的问题是,三月十五,女娲自己过生日,为什么还要去火云宫拜见、恭贺三圣?
伏羲
先秦史官修撰的《世本·氏姓篇》当中说“女氏,天皇封弟于汝水之阳”。什么意思?
上古,将妹妹称之为女弟,天皇,指的就是伏羲,也就是说,女娲是伏羲的妹妹。从这个层面讲,三月十五,女娲过生日那天,去火云宫拜见三圣还说的过去,是想和哥哥一起过生日,然而,拜见就拜见,还要恭贺什么呢?
后人注解的《三皇本纪》当中,有三月十八乃伏羲生日的说法,上述两种说法综合下来就是,
三月十五是妹妹女娲的生日,三月十八是哥哥伏羲的生日,这两天对两个人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日子。
所以在传统神话当中,每年三月十五,女娲都会去火云宫朝贺哥哥伏羲,然后和伏羲一起过生日,庆祝三天,民间也有阴历十五生日,可以接连热闹三天的传统。
圣人长生寂寞,一年只有三天可以和哥哥团聚,开开心心的享受一下天伦之乐,女娲对这样的日子一定是非常重视的,她也盼望着跟哥哥相聚的一天,然而奇怪的是。
火云宫
封神当中说:“女娲娘娘降诞,三月十五日往火云宫朝贺伏羲、炎帝、轩辕三圣而回”,三月十五去的火云宫,三月十五当天就回来,历年的习惯,不是一去就是三天,把哥哥的生日也过完才回来吗,这一年,为什么当天去当天回?
当然,这个问题由于篇幅有限,今天暂不展开,但不管怎么说,仅当天去当天回就完全可以说明,女娲恭贺三圣的时候,三圣不在火云宫,因为但凡有人在家,凭三圣与女娲的关系,不可能不待见她,但凡有人待见她,女娲也不可能在十分重要的日子,当天去当天回。
如此一来,女娲三月十五,兴冲冲的去火云宫,却不小心吃了个闭门羹,兴冲冲的时候被人兜头破了一盆凉水,神仙也是有脾气的,所以,女娲回来的路上,心情肯定非常糟糕。
糟糕怎么办?
纣王照壁上题诗了,还有什么“但得妖娆能举动,取回长乐侍君王”之类的语言,话说类似的语言,平常出现也没什么要紧,谁还跟个凡人计较,但今天,女娲心情糟糕之下,这首诗就变了味道,什么味道?
子贡
从开篇到结尾,处处透露着“慢待”、“轻视”乃至于“亵渎”。
话说哥哥们慢待我也就罢了,人家有慢待的本钱,可纣王,你一介凡人,居然也敢慢待神明,题诗亵渎,事已至此,纣王在女娲心里,一下子就变得不可救药,以至于如子贡所说:
帝辛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
就因为看你不顺眼的缘故,所以什么恶名都要往你身上砸。
所以,封神中,女娲惩罚纣王,并非纣王题诗亵渎,而是另有原因,这个原因就是迁怒,就是纣王替火云宫三圣背了锅。
据说历史上的纣王,也是替人背了锅,当然,这个锅背的也不冤,毕竟,他后来是真的变坏了的。
因为纣王不是一个好的帝君,处处祸害百姓,给江山社稷造成很大的威胁。